為什麼感覺周圍過得好的多是自己單幹的,而那些僱一幫員工的倒是人前風光,背地裡說累?

正在發光的金子


說一下我身邊的例子。

認識一對夫妻,在同一家公司做了三年,業績平平,也沒有為公司創造很多價值,後來倆人離職了,就自己做,經過4年時間,倆人做的很不錯,註冊了自己的公司,過幾天就開業了。

於是前老闆就感嘆,為什麼當員工的時候就沒能做出這樣的成績呢?如果他們能像幹自己的事業一樣在公司做,公司也不至於像現在一樣半死不活的,老闆可鬱悶了。

我從員工思維和老闆思維分析一下。

他們做員工的時候,想的是做完自己的事,然後拿一份工資,就行了,人都是有惰性的,能不多想就不願意多想,他們不會操不屬於他們的心。

可自己做老闆呢?那就完全不一樣的,睜開眼閉上眼都是需要真金白銀的,採購原材料需要錢,店面租金需要錢,水電物業也需要錢,當錢從自己口袋出去的時候,就像割肉一樣,所以他們必須要想盡一切辦法,不停找客戶,找客戶,找客戶,一週七天一個月30天,接連2年沒有休息過一天,後來才慢慢有了客戶資源,慢慢做起來。

這樣一對比,相信你很容易明白,為什麼往往自己單幹的,做的反而會更好些,那些僱員工的,反而有時出不了什麼成績。

主要是看員工是有什麼樣的思維模式了。


小蝸牛的窩


我創業過6個公司,從一個人到目前60多人,我來說說我自己經歷吧,目前這個公司9年前剛創業時候就我跟老婆,剛創業半年算走上軌道,收入就有月2-3萬吧。沒有一個員工,自己就在家裡幹,那時候開心的很,沒有什麼壓力,生意穩定的很。就是差一點也不用擔心。不需要交房租跟開工資,經常出去吃飯。現在60多人了。雖然收入高了,壓力跟付出更要加倍努力,開支太大了,自己不超心就是損失的真金白銀,哪怕這麼超心還是不時有損失,每天都是在處理與擔心各種問題中,至於人前風光這個時間也沒有,自己天天就是想把事情做好些,怎麼開源節流,怎麼搞好團隊。不知道回答可以嗎這樣[笑哭]我是創業老鄧,歡迎關注我,分享創業之路


老鄧創業故事


創業19年,有6年在100人到6000人規模企業中任中高層管理的經驗,也有從1人發展到40人的創業經歷,的確存在夫妻單幹比10多人或100多人企業人均收益高很多的現象。

同樣的業務夫妻店可以實現人均月銷售50萬的銷額,而20人左右業務團隊可能只有人均月銷售10萬的業績,人均效益為5:1,20人的團隊因為人多反而更累。

我分析一下原因:

1、夫妻店決策效率高,有什麼事,兩人商量即可,人多的團隊要花時間反覆開會。

2、人多的團隊裡常常會招進來一些混日子的人,拖團隊後腿。

3、人多了,很多時間消耗在工作流程和細節溝通上。

4、人多成本高、效率低、市場反饋遲緩,反而服務效率會低很多。

5、人多了,離市場更遠,團隊競爭力更差一些,團隊成本高,當今環境下可能要賺錢不易,所以感覺累。

但是企業要做大做強夫妻店是不行的,一定要建設運營團隊,這時如果企業有核心競爭力,老闆會授權會管理,會比夫妻2人創業賺更多錢、有更多社會資源、時間上也更輕鬆。


鄧冠衛


的確是有這種現象,很多自己單幹的最後無心插柳柳成蔭,那些招兵買馬,全力出擊的反而處處碰壁。

我身邊就有好幾個朋友,一邊自己在公司做,一邊在外面成立一個公司,自己一個人接單兼職。結果上班的公司這兩年一直虧損,自己的公司反而穩步向前。我分析有這樣幾個原因。

一、單幹的船小好調頭,試錯成本低

最近幾年商業模式一直在變化,很多新的東西出來,大家都還沒適應。大公司員工多,形成了一個固有的運作模式,想去做調整的話,會非常難。

這麼多員工工資都是很大開始,如果去嘗試新的方向,這個試錯成本非常高,每個人能不能人盡其用也不好說。

例如之前的企業都是陌拜拉訂單,招的很多人也是傳統的銷售,在各地跑業務。但是現在自媒體的出現,獲客方式和渠道出現了很大的轉變。像歐萊雅就做了一個網紅計劃,最後造出了李佳琪這樣一個品牌,一個人的銷售抵過了數百銷售人員的成績。

所以傳統企業以前的員工,也不敢貿然裁員,還得靠他們支撐先有的業務,增加其他人員,成本又太高。

但是個人就不怕了,隨時可以嘗試不同的模式,就算沒有成績,也沒有太大的成本,如果找到一個好的方式,就可以快速複製。

二、個人與公司之間的差距沒有那麼大了

招員工的目的,還是在於創造更大的價值,研發崗位需要研發產品,管理崗位需要做好管理,業務崗位需要拓展市場。

但是隨著工業製造能力越來越強, 從研發到設計,都已經不需要專門組建團隊去幹了。要生產,有代工廠,要設計,有專業團隊。這些外包公司反而成本更低,效果更好。除非你是有技術上的核心門檻,不然專門組建一個團隊做研發和生產已經沒有太大的意義。

如果你不相信,我可以給你舉幾個例子,滴滴最早版本的APP就是外包公司做的。還有全球價值最高的運動品牌耐克和阿迪達斯,全部都是代工生產。服裝類的知名大牌,全部都是代工,設計都是經常委託知名設計師。

蘋果一直把自己定義為軟件公司,所以蘋果在早期也只是做出了IOS操作系統, 整機的生產也是外包的。

所以剩下的就是流通渠道了,但是互聯網又把流通渠道變的沒有物理位置的限制。如果你有本事能做的好,一個人完全可以完成幾百人的銷售。

三、未來整合資源的能力更重要

如果你像做的非常大,招聘員工來分擔工作是有必要的,如果你只是定義在百萬這個數量級的話,學會整合資源就行了。

什麼是整合資源,說白了就是做連接。連接生產與渠道,連接研發與生產。個人需要思考的就是發現市場,找到痛點,找到需求點,剩下的就是連接各個環節。

做資源整合,不是一個勞動密集的工作,一個人單幹就可以完成了。

說我自己身邊的一個例子,一個朋友一直在一個自媒體運營公司上班,對於自媒體廣告投放也是非常熟悉了,哪家效果好,哪家的粉絲粘性足。

前幾年,從公司投放廣告的產品做分析,挑選了幾款銷售好的網紅產品,自己註冊了一個品牌,做了幾套設計。找到廠家,給廠家說了自己的渠道資源,然後要求代工,但是前期量不大,問廠家願不願意幹。

然後跟廠家簽了一個對賭協議,就是3個月內銷售多少就按什麼價格,做出一個樣品後,先接單,再生產。

朋友就拿著這個樣品,做好文案,找了幾個效果最好的自媒體號做投放,說的是因為產品比較火爆,所以要預售。結果花了幾萬元,第一次投放的效果就取得了7倍的銷售回報,最後一個月就完成了銷售任務。

現在還是一個人,一直用這個套路做網紅產品的自媒體投放,發現好的就做,試兩次沒有效果的就不做。自己沒有任何負擔,又不用請員工,也不需要投廠。


小漁的創業信條


為什麼感覺周圍過得好的多是自己單幹的,而那些僱一幫員工的倒是人前風光,背地裡說累?

這是一個事實,單幹的人,雖然看起來沒有那麼風光,而且感覺也挺累的,但是,他們主要累的是身體,累的是工作時間比較長,有時候大事小事都要自己來做,甚至連家也照顧不了。但是,他們的心不算太累。因為,他們對賺錢的目標不是很高,能夠差不多就行。

但是,領著一幫人乾的,看起來很風光,營業額、影響力等也要遠高於單幹的。但是,卻是心累,累得狠。原因就在於,他每天都要操心做什麼,賺多少,操心銀行貸款和還本息,操心市場有沒有丟、員工工資能不能發,操心貨款怎麼收、材料款怎麼付,操心稅收怎麼繳、檢查人員怎麼應付,等等。慢慢地,不僅企業越來越難搞,精神壓力也就越來越大,所以,不是背地裡說累,而是確確實實很累。

把企業做大,壓力自然就大,自然就會感到心十分的累。


譚浩俊


這是因為互聯網的快速發展,整個世界都開始變得越來越扁平化。而且我敢斷言,未來的主流社會形態將很可能只會存在大型互聯網平臺公司,最優秀的科技製造業公司或服務型企業和無數的超級個體來組成整個社會組織形態。

一,互聯網平臺公司會在未來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他們會是某個行業或者多個行業的規則制定者,這種權力以往只有政府可以做到,而現在或者未來他們也可以,這是非常恐怖的,很難想象這種力量會對社會產生怎樣的影響。

二,因為互聯網,未來的消費渠道將變得越來越透明,你的產品如果不能做到行業前列,你將很難被消費者認同。所以作為製造業企業,將不得不變得卓越,或者具備很強的成本優勢,否則很難在這樣的社會里生存。

三,超級個體,這些人或者在社會上有較大的影響力,或者有著一技之長。以往這些人因為缺乏組織客戶的能力,需要一個很大的團隊來組織或管理,所以往往會依託一些機構或組織,但現在可能不同了,他們可以依賴於平臺,憑著自己的形象和品牌獲得客戶。如果你仔細觀察,你會發現現在已經在逐步的開始發生這種變化,最明顯的是主播,自媒體,演員,銷售。那未來各行各業很有可能也會發生這個變化,只要你有本事,你很容易在一個圈子裡面獲得影響力。而這些超級個體取代的則是那些自身沒有核心競爭力,靠拉皮條的中介機構,因為個人已經可以依賴於平臺去實現他的價值,而不是某個機構。

所以提問者的直覺是對的,因為社會真的變了,相信未來很多企業都會有這個感覺,為什麼我投了這麼多錢,這麼多團隊,怎麼還幹不過幾個人。因為未來的企業要想發展,靠的早已不是人多,而是精。未來只有少數精英可以生存,其它人將很難有生存空間。其實想想挺可怕的,這是否也意味著很多人將因此淪為社會底層,可這可能真的就是現實。

對於未來,企業只會是那些最強大的企業才有可能生存,個人也只會是那些最強大的人才能生存。你若不能在一家強大的企業裡面獲得工作,或自己成為超級個體,或掌握用互聯網整合資源的人,那麼可能這個主流社會真的將不再歡迎你。


量子無忌


2019年的去產能的經濟形勢下,許多微小企業或作坊,老闆沒有親自做的或不會做的 ,日子過的比較辛苦,特別是機械行業,客戶訂單減少,單價下降,從業人員工資相對下降,房租上漲,環保合規檢查趨嚴。

單幹或夫妻店呢 雖然也面臨這些問題,但是都通過及時反饋,加班等填補了。所以看上去比僱人的要好一些。

我們搞孔去毛刺刀也有13年了 之前有10來個人,現在也只有3-4人 ,負責生產的都是家裡人,都能理解目前的困難,貴在堅持吧。

另外 我們拓展其他項目,智能家居行業我們介入兩年,也慢慢上軌道。

總的來說,微小型企業 需要親力親為 掙些辛苦錢


用戶80779683361


這種現象會越來越普遍,因為具備一定能力的人可以在現在互聯網的社會里更容易變現。可以在互聯網上找到志同道合的人進行價值分享交換,不求大富大貴,但求小資與中產。個人或者小的團隊面對的問題少和問題的簡單化更容易處理,更能夠在自己能力範圍之內遊刃有餘處理。相對的大的公司人員多事情也多導致問題也多且更復雜,領導需要強大的能力才能處理好各種各樣的問題,擴大的說例如古代皇帝日理萬機,一個國家還是會有各種各樣的問題層出不窮。而且領導還要不斷提高自己的能力跟上時代的發展腳步,一個腳步跟不上可能就萬劫不復。提高自己的能力就是不斷改變自己蛻變的過程,所以會常伴有痛苦和艱辛,沒有一個人喜歡天天與痛苦為伴,必然導致大的公司的領導每天面對極大的精神壓力,但依然還要在眾人面前微笑面對,表現出人前風光無限,來讓客戶和員工相信這個公司依然可以基業長青有成長,讓客戶放心讓員工放心。寶寶心裡苦啊但不能說出來啊!所以做一個快樂的自由工作者是大多數有一定技能的人的不錯選擇,輕鬆又自由。然後你就會感覺到周圍過得好的人多是自己單幹的,市場這個無形的手在調節人才流動。希望我們也是自由工作者中的一員,與君共勉!(有遠大抱負的人還是要繼續努力哈,開大公司賺更多的錢挑戰不可戰勝的目標,為更多的人做出貢獻,向這些人致敬)



自由夸克一號


怎麼說呢?你所說的是個別現象,也存在於人的的本性中,正所謂一個和尚挑水喝,兩個和尚扛水喝,三個和尚沒水喝。資本論裡面也有說到一個邊際效益,超過這個基數人越多越累,導致大部分人都是群眾演員。當然二八定律放在很多事情上都是有效的。但有些新的商業模式人越多越輕鬆,就是按業績拿收入的那種。這也正是為什麼那麼多人迷戀新零售的原因。


合天下之美


這位朋友觀察生活挺細緻的,的確是這種現狀,這是因為在最近的一,20年中國經濟的不完善的情況下的高速發展,就讓一些個體戶比這些做起來更容易獲得成功,而且做企業的人因為有較大的成本開支把控不好反而事業做得挺大,反而沒有什麼利益還活得挺累,但是看視頻。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1440,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2e8dc0001171a58c50c91\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