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感觉周围过得好的多是自己单干的,而那些雇一帮员工的倒是人前风光,背地里说累?

正在发光的金子


说一下我身边的例子。

认识一对夫妻,在同一家公司做了三年,业绩平平,也没有为公司创造很多价值,后来俩人离职了,就自己做,经过4年时间,俩人做的很不错,注册了自己的公司,过几天就开业了。

于是前老板就感叹,为什么当员工的时候就没能做出这样的成绩呢?如果他们能像干自己的事业一样在公司做,公司也不至于像现在一样半死不活的,老板可郁闷了。

我从员工思维和老板思维分析一下。

他们做员工的时候,想的是做完自己的事,然后拿一份工资,就行了,人都是有惰性的,能不多想就不愿意多想,他们不会操不属于他们的心。

可自己做老板呢?那就完全不一样的,睁开眼闭上眼都是需要真金白银的,采购原材料需要钱,店面租金需要钱,水电物业也需要钱,当钱从自己口袋出去的时候,就像割肉一样,所以他们必须要想尽一切办法,不停找客户,找客户,找客户,一周七天一个月30天,接连2年没有休息过一天,后来才慢慢有了客户资源,慢慢做起来。

这样一对比,相信你很容易明白,为什么往往自己单干的,做的反而会更好些,那些雇员工的,反而有时出不了什么成绩。

主要是看员工是有什么样的思维模式了。


小蜗牛的窝


我创业过6个公司,从一个人到目前60多人,我来说说我自己经历吧,目前这个公司9年前刚创业时候就我跟老婆,刚创业半年算走上轨道,收入就有月2-3万吧。没有一个员工,自己就在家里干,那时候开心的很,没有什么压力,生意稳定的很。就是差一点也不用担心。不需要交房租跟开工资,经常出去吃饭。现在60多人了。虽然收入高了,压力跟付出更要加倍努力,开支太大了,自己不超心就是损失的真金白银,哪怕这么超心还是不时有损失,每天都是在处理与担心各种问题中,至于人前风光这个时间也没有,自己天天就是想把事情做好些,怎么开源节流,怎么搞好团队。不知道回答可以吗这样[笑哭]我是创业老邓,欢迎关注我,分享创业之路


老邓创业故事


创业19年,有6年在100人到6000人规模企业中任中高层管理的经验,也有从1人发展到40人的创业经历,的确存在夫妻单干比10多人或100多人企业人均收益高很多的现象。

同样的业务夫妻店可以实现人均月销售50万的销额,而20人左右业务团队可能只有人均月销售10万的业绩,人均效益为5:1,20人的团队因为人多反而更累。

我分析一下原因:

1、夫妻店决策效率高,有什么事,两人商量即可,人多的团队要花时间反复开会。

2、人多的团队里常常会招进来一些混日子的人,拖团队后腿。

3、人多了,很多时间消耗在工作流程和细节沟通上。

4、人多成本高、效率低、市场反馈迟缓,反而服务效率会低很多。

5、人多了,离市场更远,团队竞争力更差一些,团队成本高,当今环境下可能要赚钱不易,所以感觉累。

但是企业要做大做强夫妻店是不行的,一定要建设运营团队,这时如果企业有核心竞争力,老板会授权会管理,会比夫妻2人创业赚更多钱、有更多社会资源、时间上也更轻松。


邓冠卫


的确是有这种现象,很多自己单干的最后无心插柳柳成荫,那些招兵买马,全力出击的反而处处碰壁。

我身边就有好几个朋友,一边自己在公司做,一边在外面成立一个公司,自己一个人接单兼职。结果上班的公司这两年一直亏损,自己的公司反而稳步向前。我分析有这样几个原因。

一、单干的船小好调头,试错成本低

最近几年商业模式一直在变化,很多新的东西出来,大家都还没适应。大公司员工多,形成了一个固有的运作模式,想去做调整的话,会非常难。

这么多员工工资都是很大开始,如果去尝试新的方向,这个试错成本非常高,每个人能不能人尽其用也不好说。

例如之前的企业都是陌拜拉订单,招的很多人也是传统的销售,在各地跑业务。但是现在自媒体的出现,获客方式和渠道出现了很大的转变。像欧莱雅就做了一个网红计划,最后造出了李佳琪这样一个品牌,一个人的销售抵过了数百销售人员的成绩。

所以传统企业以前的员工,也不敢贸然裁员,还得靠他们支撑先有的业务,增加其他人员,成本又太高。

但是个人就不怕了,随时可以尝试不同的模式,就算没有成绩,也没有太大的成本,如果找到一个好的方式,就可以快速复制。

二、个人与公司之间的差距没有那么大了

招员工的目的,还是在于创造更大的价值,研发岗位需要研发产品,管理岗位需要做好管理,业务岗位需要拓展市场。

但是随着工业制造能力越来越强, 从研发到设计,都已经不需要专门组建团队去干了。要生产,有代工厂,要设计,有专业团队。这些外包公司反而成本更低,效果更好。除非你是有技术上的核心门槛,不然专门组建一个团队做研发和生产已经没有太大的意义。

如果你不相信,我可以给你举几个例子,滴滴最早版本的APP就是外包公司做的。还有全球价值最高的运动品牌耐克和阿迪达斯,全部都是代工生产。服装类的知名大牌,全部都是代工,设计都是经常委托知名设计师。

苹果一直把自己定义为软件公司,所以苹果在早期也只是做出了IOS操作系统, 整机的生产也是外包的。

所以剩下的就是流通渠道了,但是互联网又把流通渠道变的没有物理位置的限制。如果你有本事能做的好,一个人完全可以完成几百人的销售。

三、未来整合资源的能力更重要

如果你像做的非常大,招聘员工来分担工作是有必要的,如果你只是定义在百万这个数量级的话,学会整合资源就行了。

什么是整合资源,说白了就是做连接。连接生产与渠道,连接研发与生产。个人需要思考的就是发现市场,找到痛点,找到需求点,剩下的就是连接各个环节。

做资源整合,不是一个劳动密集的工作,一个人单干就可以完成了。

说我自己身边的一个例子,一个朋友一直在一个自媒体运营公司上班,对于自媒体广告投放也是非常熟悉了,哪家效果好,哪家的粉丝粘性足。

前几年,从公司投放广告的产品做分析,挑选了几款销售好的网红产品,自己注册了一个品牌,做了几套设计。找到厂家,给厂家说了自己的渠道资源,然后要求代工,但是前期量不大,问厂家愿不愿意干。

然后跟厂家签了一个对赌协议,就是3个月内销售多少就按什么价格,做出一个样品后,先接单,再生产。

朋友就拿着这个样品,做好文案,找了几个效果最好的自媒体号做投放,说的是因为产品比较火爆,所以要预售。结果花了几万元,第一次投放的效果就取得了7倍的销售回报,最后一个月就完成了销售任务。

现在还是一个人,一直用这个套路做网红产品的自媒体投放,发现好的就做,试两次没有效果的就不做。自己没有任何负担,又不用请员工,也不需要投厂。


小渔的创业信条


为什么感觉周围过得好的多是自己单干的,而那些雇一帮员工的倒是人前风光,背地里说累?

这是一个事实,单干的人,虽然看起来没有那么风光,而且感觉也挺累的,但是,他们主要累的是身体,累的是工作时间比较长,有时候大事小事都要自己来做,甚至连家也照顾不了。但是,他们的心不算太累。因为,他们对赚钱的目标不是很高,能够差不多就行。

但是,领着一帮人干的,看起来很风光,营业额、影响力等也要远高于单干的。但是,却是心累,累得狠。原因就在于,他每天都要操心做什么,赚多少,操心银行贷款和还本息,操心市场有没有丢、员工工资能不能发,操心货款怎么收、材料款怎么付,操心税收怎么缴、检查人员怎么应付,等等。慢慢地,不仅企业越来越难搞,精神压力也就越来越大,所以,不是背地里说累,而是确确实实很累。

把企业做大,压力自然就大,自然就会感到心十分的累。


谭浩俊


这是因为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整个世界都开始变得越来越扁平化。而且我敢断言,未来的主流社会形态将很可能只会存在大型互联网平台公司,最优秀的科技制造业公司或服务型企业和无数的超级个体来组成整个社会组织形态。

一,互联网平台公司会在未来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他们会是某个行业或者多个行业的规则制定者,这种权力以往只有政府可以做到,而现在或者未来他们也可以,这是非常恐怖的,很难想象这种力量会对社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二,因为互联网,未来的消费渠道将变得越来越透明,你的产品如果不能做到行业前列,你将很难被消费者认同。所以作为制造业企业,将不得不变得卓越,或者具备很强的成本优势,否则很难在这样的社会里生存。

三,超级个体,这些人或者在社会上有较大的影响力,或者有着一技之长。以往这些人因为缺乏组织客户的能力,需要一个很大的团队来组织或管理,所以往往会依托一些机构或组织,但现在可能不同了,他们可以依赖于平台,凭着自己的形象和品牌获得客户。如果你仔细观察,你会发现现在已经在逐步的开始发生这种变化,最明显的是主播,自媒体,演员,销售。那未来各行各业很有可能也会发生这个变化,只要你有本事,你很容易在一个圈子里面获得影响力。而这些超级个体取代的则是那些自身没有核心竞争力,靠拉皮条的中介机构,因为个人已经可以依赖于平台去实现他的价值,而不是某个机构。

所以提问者的直觉是对的,因为社会真的变了,相信未来很多企业都会有这个感觉,为什么我投了这么多钱,这么多团队,怎么还干不过几个人。因为未来的企业要想发展,靠的早已不是人多,而是精。未来只有少数精英可以生存,其它人将很难有生存空间。其实想想挺可怕的,这是否也意味着很多人将因此沦为社会底层,可这可能真的就是现实。

对于未来,企业只会是那些最强大的企业才有可能生存,个人也只会是那些最强大的人才能生存。你若不能在一家强大的企业里面获得工作,或自己成为超级个体,或掌握用互联网整合资源的人,那么可能这个主流社会真的将不再欢迎你。


量子无忌


2019年的去产能的经济形势下,许多微小企业或作坊,老板没有亲自做的或不会做的 ,日子过的比较辛苦,特别是机械行业,客户订单减少,单价下降,从业人员工资相对下降,房租上涨,环保合规检查趋严。

单干或夫妻店呢 虽然也面临这些问题,但是都通过及时反馈,加班等填补了。所以看上去比雇人的要好一些。

我们搞孔去毛刺刀也有13年了 之前有10来个人,现在也只有3-4人 ,负责生产的都是家里人,都能理解目前的困难,贵在坚持吧。

另外 我们拓展其他项目,智能家居行业我们介入两年,也慢慢上轨道。

总的来说,微小型企业 需要亲力亲为 挣些辛苦钱


用户80779683361


这种现象会越来越普遍,因为具备一定能力的人可以在现在互联网的社会里更容易变现。可以在互联网上找到志同道合的人进行价值分享交换,不求大富大贵,但求小资与中产。个人或者小的团队面对的问题少和问题的简单化更容易处理,更能够在自己能力范围之内游刃有余处理。相对的大的公司人员多事情也多导致问题也多且更复杂,领导需要强大的能力才能处理好各种各样的问题,扩大的说例如古代皇帝日理万机,一个国家还是会有各种各样的问题层出不穷。而且领导还要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跟上时代的发展脚步,一个脚步跟不上可能就万劫不复。提高自己的能力就是不断改变自己蜕变的过程,所以会常伴有痛苦和艰辛,没有一个人喜欢天天与痛苦为伴,必然导致大的公司的领导每天面对极大的精神压力,但依然还要在众人面前微笑面对,表现出人前风光无限,来让客户和员工相信这个公司依然可以基业长青有成长,让客户放心让员工放心。宝宝心里苦啊但不能说出来啊!所以做一个快乐的自由工作者是大多数有一定技能的人的不错选择,轻松又自由。然后你就会感觉到周围过得好的人多是自己单干的,市场这个无形的手在调节人才流动。希望我们也是自由工作者中的一员,与君共勉!(有远大抱负的人还是要继续努力哈,开大公司赚更多的钱挑战不可战胜的目标,为更多的人做出贡献,向这些人致敬)



自由夸克一号


怎么说呢?你所说的是个别现象,也存在于人的的本性中,正所谓一个和尚挑水喝,两个和尚扛水喝,三个和尚没水喝。资本论里面也有说到一个边际效益,超过这个基数人越多越累,导致大部分人都是群众演员。当然二八定律放在很多事情上都是有效的。但有些新的商业模式人越多越轻松,就是按业绩拿收入的那种。这也正是为什么那么多人迷恋新零售的原因。


合天下之美


这位朋友观察生活挺细致的,的确是这种现状,这是因为在最近的一,20年中国经济的不完善的情况下的高速发展,就让一些个体户比这些做起来更容易获得成功,而且做企业的人因为有较大的成本开支把控不好反而事业做得挺大,反而没有什么利益还活得挺累,但是看视频。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1440,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2e8dc0001171a58c50c91\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