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說你就信,你真的瞭解耶穌嗎?你的信仰經過思考嗎?


人說你就信,你真的瞭解耶穌嗎?你的信仰經過思考嗎?


信仰再思丨你所信的是誰?

在巴刻先生所寫的《認識神》一書中,有這麼一段記載:

有一次,我和一位學者在陽光中散步,他為了恩典的福音與教會中的人發生衝突,寧願捨棄在學術界平步青雲的前程。“我並不在乎”,他說,“因為我已認識神,他們卻不”。這只是他對我說的一句漫不經心的評語。但這話卻縈繞在我的腦子裡,使我思索良久。

(本段摘自《認識神》)

也許你信主已經很多年了,也許你一直在不斷的追求長進中,甚至你已經在教會做了全職侍奉,但是,這並不能表示你真認識神。

如果你是一個學者,你對聖經有深入的研究,你對神的屬性、神的工作有很全面的瞭解,但是,如果你夠坦白,就必須承認:瞭解關於神的知識,並不等於認識神。

經 文

太16:13--17

【太16:13】耶穌到了凱撒利亞腓立比的境內,就問門徒說:“人說我人子是誰(有古卷無“我”字)?”

【太16:14】他們說:“有人說是施洗的約翰,有人說是以利亞,又有人說是耶利米或是先知裡的一位。”

【太16:15】耶穌說:“你們說我是誰?”

【太16:16】西門彼得回答說:“你是基督,是永生上帝的兒子。”

【太16:17】耶穌對他說:“西門巴約拿,你是有福的!因為這不是屬血肉的指示你的,乃是我在天上的父指示的。

經文註解

這段經文堪稱馬太福音第一部分的高潮,也是耶穌傳道事工的轉折點。因為就在這次耶穌與門徒談話之後,耶穌發出了一個預言:“我必須上耶路撒冷去,受長老、祭司長、文士許多的苦,並且被殺,第三日復活。”(21節)顯然這預示著耶穌在地上的日子,已經進入了最後階段。

在繁忙的工作之餘,耶穌特意將門徒們聚集一處,與之進行推心置腹的交流,向門徒發出有關祂身份的問題,為要考驗他們對祂的認識。

信心源於認識

在此次談話當中,耶穌向門徒提出了兩個問題:

耶穌先問“人說我人子是誰?”又問“你們說我是誰?”

耶穌問門徒“人說我是誰?”其目的並不是要向門徒打聽群眾對祂的看法,而是想看看門徒是否受到人民群眾的說法的影響,看看他們是否有自己對耶穌的認識。

因為在這次談話之前,當時的猶太人民就對耶穌的身份問題,議論很久,人們對祂的身份有不同的說法。

有人說耶穌是以利亞(可6:15,路9:8),有人說是耶利米,也有人說是施洗約翰(太14:2,路9:7)。

人說你就信,你真的瞭解耶穌嗎?你的信仰經過思考嗎?


說祂是施洗約翰,因為祂和約翰一樣,大聲疾呼,傳講悔改的信息;說祂是以利亞,因為祂和以利亞一樣,能行神蹟,傳出聖潔的呼聲;說祂是耶利米,因為祂與耶利米一樣,憂國憂民,具有愛國情懷。

施洗約翰、以利亞、耶利米和眾先知,雖然都是為神所用、替神說話的僕人,但是他們頂多在某些方面好像基督,卻並非就是基督!

顯然,當時的猶太群眾並沒有真正的認識這位耶穌,或者說他們對耶穌的認識只是頭腦上、經驗性的認識。

而當彼得說出“你是基督,是永生上帝的兒子”的時候,耶穌立刻稱讚他是個有福的人,因為他得到了上帝的啟示。

人說你就信,你真的瞭解耶穌嗎?你的信仰經過思考嗎?


如今,社會上也在宣傳 “人民要有信仰”,可是他們的信仰建立在哪裡呢?

信仰與迷信只一字之差,但卻有天壤之別。迷信是指不知道、不明白所信的是誰,而盲目地去附從、模仿。而真正的信仰必定是建立在對信仰對象真正的認識上。

基督徒的信仰若不先建立在對主耶穌深刻的認識上,而只是一種宗教形式的模仿,外表的敬虔,那也是一種迷信的行為。那樣的信心,就好比是把房子建在了沙土地上,經風一吹,就倒塌了。

所以說,那些口裡認耶穌是主的人,不一定對基督有真實的認識。人若沒有聖靈的啟示,就不能透澈的認識基督。

程度決定高度

一個人對耶穌認識的程度,決定了他信仰的高度。

當眾人紛紛猜測耶穌是一位先知的時候,彼得心直口快,立刻作出一個重大的宣認:“你是基督,是永生上帝的兒子。”

這一宣認,得到主的肯定:“西門巴約拿,你是有福的!因為這不是屬血肉的指示你的,乃是我在天上的父指示的。”

耶穌認為此時的彼得不單是一個屬血氣的人,更成了一個靈裡與神連接的有靈的活人!

從彼得的答話裡,我們可以看見他對主的認識比以前是顯著地增加了。

人說你就信,你真的瞭解耶穌嗎?你的信仰經過思考嗎?


較早的時候,門徒可能已認為耶穌是彌賽亞,但他們對彌賽亞的觀念和期望似乎與其他猶太群眾沒有多大分別。

而此刻彼得所認信的內容,顯示他對彌賽亞的概念已有修改,他不僅承認耶穌就是他們所期待的彌賽亞,並且更進一步認識祂是神的獨生兒子。

「基督」意即“受膏者”(但9:26),這是指主從神所受的職份,神用聖靈膏祂,差祂來地上完成神的使命;『神的兒子』意即祂是神的顯出和表明(參約1:18),這是指主的身位。

人對基督的認識應包括這兩方面──職份和身位,缺一不可。

彼得原名西門,“西門”的意思是蘆葦,提起蘆葦,便有一種飄搖之感。後來耶穌為他改名叫彼得,“彼得”即石頭的意思,是堅固的象徵。

彼得實在是一塊石頭,一開始不捨自己的劣根性,心直口快、衝動魯莽、不學無術;而後來卻成為磐石,對主有超然的認識、堅固的信心,並且成為建造教會靈宮的基石之一。

從西門到彼得,從蘆葦到磐石,從三次不認主到一次講道三千人悔改,西門彼得完成了華麗轉身。而這一切都得力於他將信仰建立在了耶穌基督的磐石之上,得力與他對主不斷進深的認識上!

耶穌就是基督

當主耶穌問門徒:“你們說我是誰?”的時候,彼得心直口快率先回答說:“你是基督,你是永生神的兒子。”

耶穌對彼得的答案感到非常滿意,認為這是天父所給予的指示,還稱讚彼得是個有福的人。

人說你就信,你真的瞭解耶穌嗎?你的信仰經過思考嗎?


「基督」為“彌賽亞”的希臘文寫法,是“受膏者”的意思。

在舊約時代有三種職份需要按猶太教禮儀用油進行膏抹,即“先知、祭司、君王”,而耶穌基督則是集三種職份於一身。

耶穌是先知

先知作為神的代言人,一向都是聽命於神,服侍於人,他們從神領受啟示,再向人宣講,而耶穌並非如此。

《聖經》說:太初有道,道與神同在,道就是神,而耶穌基督正是道成了肉身,取了人的樣式,來到我們中間,充充滿滿的有恩典有真理。

舊約的先知只是把神的話傳揚出去,而耶穌來則是為了把自己傳出去,因為因祂本身就是神!

接受了耶穌,就是接受了真理本身,就是走上了得救的道路,祂必賜你全新、永生的生命。

耶穌是祭司

舊約時代,人犯了罪就要牽著牛羊來找祭司,祭司就把牛羊的血獻在祭壇上,為這人贖罪。

而耶穌作為大祭司,卻不同於其他祭司。祂在獻祭的時候,乃是把自己的身體當做祭物獻在神面前。

因著祂的一次獻上,全人類的罪都歸在祂身上;因著祂的一次獻上,贖罪的功效永遠有效。

只要你肯抬頭仰望十字架,你的罪就能得赦免,只要你肯接受十字架上的耶穌基督,就能獲得全新的生命。

耶穌是君王

耶穌在彼拉多面前受審的時候,彼拉多曾問祂:“你是猶太人的王嗎?”

耶穌說:“你說的是。”但是又告訴他:“我的國不屬這個世界。”

耶穌要建立的是天上的永恆的國度。

祂也並不是用刀劍統治萬民,乃是用祂的愛,吸引萬民歸向祂,更是用祂的道,一步步地歸正、引導人們行在祂的旨意當中。

人說你就信,你真的瞭解耶穌嗎?你的信仰經過思考嗎?


人身上最不能解決的三個問題:1.罪的問題;2.知的問題;3.行的問題,耶穌基督都給我們提供了答案。

在罪的問題上,耶穌基督作為祭司,因著祂的一次獻上,永遠的赦免了我們的罪,並賜給我們全新的生命;

在知的問題上,耶穌基督作為先知,作為神的兒子,祂就是真理的本身,祂也是一切問題的答案;

關於如何行的問題,我們更應當讓耶穌作王作主,祂給我們指明瞭一條道路,那就是藉著祂可以到父那裡去!

所以後來耶穌說:“我就是道路、真理、生命;若不藉著我,沒有人能到父那裡去(約14:6)。

總 結

基督教的信仰不是一套思想體系,不是一套倫理學說,也不是宗派主義的敬虔制度。

基督教的信仰在乎我們與主相遇,這種相遇讓我們和祂建立生命的關係。神透過這種關係,持續不斷地向我們啟示著祂自己,並時刻要求我們在祂已經動工的地方與祂同工。

這就是基督教的信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