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治通鑑》記錄了劉邦生前最後兩件事:吾命在天,權謀後世

凡人皆有一死,凡人皆不想死。

作為草根帝王,劉邦中年出道,打拼九年終得天下,又御駕親征5年,橫掃異姓王,僅用十四年就完成了闖天下、定天下、安天下的全過程。回首劉邦這一生,是殺伐決斷、意氣奮發的一生,也是爾虞我詐、權謀智慧的一生。

《資治通鑑》詳細記錄了劉邦臨死前所做的兩件事,讓我們再一次為劉邦折服。即便到了生命的終點,劉邦依舊保持著清醒的頭腦和對政治的敏感,牢牢把權力掌握在可控範圍。

《資治通鑑》記錄了劉邦生前最後兩件事:吾命在天,權謀後世

【出處】《資治通鑑·漢紀四》

【原文】上擊布時,為流矢所中,行道,疾甚。呂后迎良醫。醫入見,曰:“疾可治。”上罵之曰:“吾以布衣提三尺取天下,此非天命乎!命乃在天,雖扁鵲何益!”遂不使治疾,賜黃金五十斤,罷之。呂后問曰:“陛下百歲後,蕭相國既死,誰令代之?”上曰:“曹參可。”問其次,曰:“王陵可;然少戇,陳平可以助之。陳平知有餘,然難獨任。周勃重厚少文,然安劉氏者必勃也,可令為太尉。”呂后復問其次,上曰:“此後亦非乃所知也。”夏,四月,甲辰,帝崩於長樂宮。

第一件事:拒絕就醫,保持對權力最後的掌控。

公元前195年,劉邦進攻英布時,曾被流箭射中,行軍路上,病勢沉重。呂后請來一位良醫,醫生入內診視後說:“病可以治。”高帝卻破口大罵:“我以一個老百姓手提三尺劍奪取了天下,這不是天命嗎!我的生死在天,即使扁鵲復生又有什麼用!”於是不讓醫生治病,而賞給醫生黃金五十斤,讓他回去。

為什麼劉邦不讓良醫治病?難道他不想多活幾年嗎?

筆者以為,多年的戎馬生涯外加勞心的政治鬥爭已耗盡了劉邦最後的心力,此時劉邦最清楚自己的身體狀況,於是他選擇拒絕了醫生的救治。

《資治通鑑》記錄了劉邦生前最後兩件事:吾命在天,權謀後世

一是因為驕傲的性格。劉邦明白自己走到了生命的終點,此時即便扁鵲在世,頂多也就苟延殘喘地多活幾天而已。劉邦自出道以來,從來都是自己掌握別人生殺大權,現在反過來讓自己去乞求別人活命,這是驕傲的劉邦所不能接受的。

二是因為帝王的尊嚴。作為大漢帝國的皇帝,劉邦是遠離凡人、超凡脫俗、至高無上的。現在一副病懨懨的模樣,明顯不符合人們對皇帝形象的期盼。讓醫生進來救治,皇帝的尊嚴、神敏感都將徹底消失。

三是因為權力的考量。劉邦明白,一旦駕崩,大漢帝國的權力版圖勢必會發生巨大變化。而那些蠢蠢欲動的投機派、反對派就會藉機圖謀不軌。為了最大程度地掩蓋自己即將駕崩的事實,劉邦不能讓任何人能夠掌握他的身體狀況,尤其在死之前,必須要保持風平浪靜,確保政治權力的平穩交接。

《資治通鑑》記錄了劉邦生前最後兩件事:吾命在天,權謀後世

第二件事:顧命大臣,佈置後劉邦時代的權力版圖

劉邦臨終前,呂后問:“陛下百年之後,蕭何相國死了,讓誰代替他呢?”劉邦說:“曹參可以。”呂后再問曹參之後,劉邦說:“王陵可以,但他有點憨,陳平可以幫助他。陳平智謀有餘,但難以獨自承擔重任。周勃為人厚道不善言詞,但將來安定劉家天下的必定是他,可任用為太尉。”呂后再追問其後,劉邦只說:“這以後的事也就不是你能操心的了。”夏季,四月,甲辰(二十五日),劉邦駕崩於長樂宮。

所謂“人之將死其言也善”。雖然劉邦之前曾有廢太子的意願,夫妻兩人關係鬧得很僵。但呂后畢竟是原配之妻,一起打天下、患過難、生死與共、風風雨雨這麼多年,更重要的是太子最終沒有被廢掉、而且馬上就要繼承大統。

所以,劉邦才毫無保留地向呂后交代了死後的人事安排。而劉邦所推薦的這些人選,無一不是跟隨他多年、知根知底的老革命。把大漢江山交到這些人手裡,至少能夠保護性格懦弱的太子劉盈順利坐穩皇位,把皇權的交接棒順利傳下去。

至於傳至哪朝哪代,不是他和呂后所能關心。所以也就有了那句“此後亦非乃所知也”的名言。

《資治通鑑》記錄了劉邦生前最後兩件事:吾命在天,權謀後世

讓人意外的是,劉邦的這份政治遺囑似乎是對此後十幾年漢朝政局的準確預言。

公元前188年,也就是劉邦死後的第七年,他兒子漢惠帝劉盈駕崩。於是呂后親自走到臺前,並且打破劉邦當年與群臣定下的“白馬之盟”——“非劉姓而王者,天下共擊之”,要封呂姓子侄為王。

當時,右丞相王陵第一個站出來反對,呂后馬上解僱。左丞相陳平明智地屈從了呂后的獨斷專行。呂后駕崩之後,在陳平的幫助下,太尉周勃兵權,將呂氏家族斬盡殺絕,扶立高皇帝劉邦的第四子劉恆登基稱帝。

所以後世有人認為劉邦的這份死前政治安排是陳平、周勃等人編造的,為陳平、周勃殺呂氏家族增加合法性。

《資治通鑑》記錄了劉邦生前最後兩件事:吾命在天,權謀後世

筆者以為,這種說法可能有一定的群眾基礎,但不可信。

首先,劉邦作為大漢王朝的帝王,其去世前的一言一行必定要被史官記錄在案,不可能有遺漏或篡改。

其次,劉邦的遺言中明確講到了“陳平知有餘,然難獨任”(陳平智謀有餘,但難以獨自承擔重任)。如果真的是陳平等人所編造,這句話定然不會流傳下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