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用14年的慘痛教訓告訴你,為何一個國家決不能沒有實體經濟

當今中國的互聯網經濟和房地產經濟十分繁榮,甚至掩蓋住了傳統制造業的榮光,基於這種情況,許多人鼓吹可以放棄製造業,互聯網經濟取代傳統實體經濟指日可待,畢竟在全球化的世界格局下,社會精細化分工已經是大勢所趨,一些發達國家只從事設計開放工作,將代工廠建在其他國家。在不久的的將來,除了複合型高級人才,其他的人才必定從事著單一領域的工作,且工作劃分越來越細緻,最為關鍵的是,大部分的工作都能在網上完成。

中國用14年的慘痛教訓告訴你,為何一個國家決不能沒有實體經濟

一個國家到底可不可以捨棄製造業呢?中國用14年的慘痛的教訓,告訴你,一個國家缺什麼樣的經濟,缺什麼樣的產業,都不能缺實體經濟,缺製造業!工業就是一個國家的生命線,如果一個國家的經濟很發達,但工業化卻很差,那這個國家必定是虛假繁榮,當不可控因素降臨,等待這個國家的命運必定是可怕的。

中國用14年的慘痛教訓告訴你,為何一個國家決不能沒有實體經濟

百年前的中國就在這方面吃了大虧。抗日戰爭期間,日本一個資源匱乏,且人口僅有6000萬人的小小島國,竟然將一個擁有5億人口、地大物博的中國打的節節敗退,在最糟糕的時候,中國一度丟失一半領土,而且在很長一段時間裡,中方軍隊對日方軍隊都沒有太好的辦法,國軍的抗戰意志也很頑強,國軍中也有很多不怕死的軍人,但打不過就是打不過,日軍一百多萬人的軍隊,就能在中國戰場橫著走,這是無可爭辯的事實。

抗日戰爭期間,中方與日方看似有著巨大的人口差距,實際上這場戰爭極為不公平,日本已經是工業國家,初步實現了工業化,而那個時候的中國還是農業國家,工業化剛剛起步。從人口總數上來看,中國呈碾壓之姿,但在工業人口上,中國和日本有著巨大的差距。抗日戰爭為何打了14年,日本鬼子為何這麼難對付?只因農業中國和工業日本的戰鬥力,根本不在一個等級上,文明程度也不在一個階梯之上。

中國用14年的慘痛教訓告訴你,為何一個國家決不能沒有實體經濟

在晚清某個階段,清朝愚蠢的拒絕了工業化,而日本卻從西方學到了工業化的精髓,並大張旗鼓的付諸實際行動,最後日本取得了成功,中日甲午戰爭後一戰成名。現代國家競爭的本質是現代工業化,誰的工業化佈局更好,誰的製造業技術更高,誰就有更強的自保能力,誰就有話語權,一個國家如果沒有了工業化基礎,將會在戰時失去一切,所以說一個國傢什麼類型的產業都沒有沒有,但絕不能沒有製造業和工業化。

新中國成立後,在工業化道路上,奮起直追,國家在製造業和高新技術產業上投入了大量的資金,時至今日已經取得了很不錯的成果,儘管今天的中國已經成為工業大國,但距離現代化工業強國還有一定的差距。現如今,真正的現代化工業技術只掌控在西歐、北美洲等十幾個國家手中,也就說這個世界90%以上的國家都沒有真正實現工業現代化,最典型的例子應當是荷蘭的光刻機技術,全世界只有荷蘭擁有頂級光刻機,想用高級智能手機就繞不開荷蘭光刻機生產的芯片。

中國用14年的慘痛教訓告訴你,為何一個國家決不能沒有實體經濟

英國、愛爾蘭、荷蘭、比利時、盧森堡等西歐國家,它們的國土看似狹小,但他們的現代化技術卻間接掌控者全球的局勢,比如我們的鄰居日本就是依靠高端現代化產業起家的國家,也是亞洲為數不多的擁有現代化工業的國家。一個國家的綜合實力要從多方考量,如今的中國從經濟、軍事、政治、工業化四個角度綜合來看,是當之無愧的大國,毫不誇張的說,不管哪個國家想打垮我們,都是不可能辦到的事,中國只會越來越強,這也是西歐和北美國家越來越懼怕的緣由。

中國的體量非常大,而且有著獨特的歷史結構,在這個世界上,中國只能依靠中國人自己變得強大,正是基於這個原因,中國的製造業才要加把勁,趕上第一梯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