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尔.科莫罗夫斯基:被华沙起义所改变的人生

“用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这句话用在任何地方都不足为过。但当时的波兰流亡政府,用行动很好的证明了他们并没有理解这句话的含义——用骑兵出身的科莫罗夫斯基去指挥华沙起义。

博尔.科莫罗夫斯基:被华沙起义所改变的人生

科莫罗夫斯基

科莫罗夫斯基1895年6月1日,出生于奥匈帝国治理下的利沃夫(现乌克兰)。在1919年发生的俄波战争中担任骑兵上尉,并率领波军第九骑兵队攻入正在内战中的俄罗斯。也正是此战中,波兰夺取了白俄罗斯和西乌克兰地区。

全然不顾自己之所以复国成功正是因为苏联的帮助。而亲历战争并经历了波兰第一次复国的科莫罗夫斯基,此时的民族自信心大增,而也是从这时,科莫罗夫斯基还有广大的波兰人把苏联视为敌人,入侵别人取得土地,却把被入侵的国家视为死敌,这样的逻辑很是感人(德国入侵波兰后,苏联重新收复白俄罗斯和西乌克兰,也就是被后人所谓的和“纳粹德国瓜分波兰”的说法)

博尔.科莫罗夫斯基:被华沙起义所改变的人生

俄波战争中的波兰骑兵

在俄波战争结束后,科莫罗夫斯基升任格鲁琼兹骑兵学校的指挥官。这个职位基本是个闲职——一战结束后,各国都在努力提升自身的工业能力,波兰在二战爆发前,已经能完全量产仿英国的维克斯轻型坦克,所以骑兵的作用在包括波兰在内的欧洲各国的地位日渐衰落,骑兵的战法和战术也基本不会再有新的提升,所以科莫洛夫从1920年后期到德国入侵开始的1939年,这将近20年的时间全部待在骑兵学校任职。


博尔.科莫罗夫斯基:被华沙起义所改变的人生

骑兵学校任职的科莫罗夫斯基

1939年9月德国入侵波兰,科莫罗夫斯基直接转入波兰克拉科夫地下武装组织“家乡军”,领导对德国占领军进行游击战,而游击战的高潮出现在1944年1月,科莫罗夫斯基领导的“家乡军”发动“风暴行动”,旨在把德军大后方搅乱,此次行动取得了很大的成功,这也使得波兰流亡政府对于“华沙起义”的发动起到了一定的推波助澜的作用。

但是波兰流亡政府忽略了风暴行动的作战方式,那就是“打了就跑"的游击战特点,而华沙起义是需要强攻德国正规军驻守的大城市,并且得手后还不能放弃,这一点完全无视了家乡军并不是正规部队这一点,也无视了领导此次作战的科莫罗夫斯基只是骑兵出身,并且将近20年的时间没有指挥正规部队进行过作战。

出于对苏联人的厌恶和对自己的自信,科莫罗夫斯基并没有拒绝流亡政府的指示,并且坚定的执行了下去,于是在没有外援,指挥混乱的情况下,科莫罗夫斯基带着5万士兵和华沙的几十万居民发动了一场根本不成熟的起义。结果不出意外,在造成华沙城尽毁,将近30万起义军和平民的伤亡后,他投降了。


博尔.科莫罗夫斯基:被华沙起义所改变的人生

投降时刻

华沙起义前,科莫罗夫斯基的经历可以说相当平淡无奇,而华沙起义的失败和华沙城的损毁,也让世人记住了这位起义领导。投降后的科莫洛夫斯基被关在历史上著名的科尔迪茨城堡,就是后来以“你尽管逃,我尽管抓”这句话而闻名的战俘营,科尔迪茨战俘营是二战史上战俘待遇最好的战俘营,也是越狱人数最多的战俘营,被人称为越狱训练学校。

博尔.科莫罗夫斯基:被华沙起义所改变的人生

科尔迪茨城堡

科莫罗夫斯基被关在科尔迪茨城堡,也可以看出德军对他的重视。至于被俘虏期间越没越狱不得而知,反正这位起义指挥官安安稳稳的等到了战争结束。

战后的科莫洛夫斯基去了英国,在流亡政府中担任了陆军司令,后期还担任了流亡政府的总理,但是随着越来越多的国家承认了苏联扶植的波兰政府,科莫罗夫斯基的政府真正成了“流亡政府”。比起在起义中失去家园的波兰百姓,科莫罗夫斯基在英国过得还不错,自己的妻子和儿子也都陪他在英国。

博尔.科莫罗夫斯基:被华沙起义所改变的人生

和妻子还有儿子


博尔.科莫罗夫斯基:被华沙起义所改变的人生

晚年的科莫罗夫斯基

1966年8月,博尔.科莫罗夫斯基在英国逝世,他的家人把他葬在了肯辛顿公墓,直到1994年7月移葬在华沙军人公墓,也算是落叶归根。

博尔.科莫罗夫斯基:被华沙起义所改变的人生

科莫罗夫斯基墓碑


博尔.科莫罗夫斯基:被华沙起义所改变的人生

所获勋章

一个人的一生总是会遇到各种转折,科莫罗夫斯基的人生仿佛从华沙起义开始就变成了两段,平淡和英勇交织了一生,历史造就了时代,而时代造就了英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