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堡垒,从昌盛到衰落,冷战中的苏联航空母舰发展史

悲惨遭遇,苏联航母发展的坎坷之路经历了什么,最终航母又去向了哪?

从冒黑烟到被砸甲板再到着火,老态龙钟的俄罗斯库兹涅佐夫号航母再也没焕发新的火力,无奈进行封存,俄罗斯面临着无航母可用的尴尬局面。然而对于俄罗斯来说,这确确实实是无奈之举,面对国际社会的封锁,国内经济的低迷,俄罗斯有限的军费再也无力再来养这样一个仅仅具有象征意义的吞金巨兽,不过俄罗斯作为主要组成国家的前苏联时代,苏联的航母的发展也曾如日中天,然而随着苏联的解体,苏联的航母技术发展迅速衰落。

海上堡垒,从昌盛到衰落,冷战中的苏联航空母舰发展史

苏联航母技术的开端

美苏冷战共持续了45年,尽管当时苏联海军仅仅落后于美国位于第二,但是在冷战的前半部分时间中苏联并没有发展航母,因此面对美国苏联缺乏海基空中力量,无力进行远洋行动。1957年美国海军上将阿利·伯克提出建造潜射1500海里的导弹,以便可以从挪威海打击苏联的首都的莫斯科,为了应对美国,苏联决定采购直升机航空母舰,用于远洋搜索和巡逻。1958年的夏天,在TsKB-17设计局工作的萨维切夫被任命为设计队伍的带头人,开始了航母和苏联首艘航母的设计工作,这便是苏联航母发展的开端。1962年1月反潜直升机航母的最终方案1123计划终于被通过。设计的巨大甲板可以停放12架卡-25直升机,上层建筑烟筒口下安装了一个可以停放两架直升机的小型机库。舰尾被腾空以安装可变深度被动声纳。1123计划的先导舰"莫斯科"号航母于1962年12月15日开始建造,1965年1月14日下水。3年后1123计划第二艘舰"列宁格勒"号反潜直升机航母开始服役。虽然这两艘航母对苏联来说具有里程碑的意义,不过由于其过于狭窄的甲板,以及设计时的其他缺点使得两艘的作战效果并不理想,而唯一的解决方案就是在一条线上设计7个起降点,创作出类似于西方直通甲板的结构,这种设计想法催动了1143计划,也就是"基辅"级航母的发展。

从1964年开始,面对美国巨大的海上压力苏联再也按耐不住开始大力发展和制造常规武器和战略武器。1968年TsKB-17/涅夫斯卡耶设计局开始修改有关第三艘莫斯科级反潜巡洋舰设计的1123.3计划,进而出现了1143计划。该计划的首舰"基辅"号航母,在位于黑海的尼古拉耶夫造船厂于1970年开始建造,1975年完工。"基辅"号航母装备了SS-N-12反舰导弹,除此之外还配备了先进的电子系统和侦测系统。该舰的舰长272.95米,标准排水量为30500吨,其蒸汽轮机带动4部螺旋桨,以此给航母提供了30节的航速。"基辅"号航空母舰可以搭载22架雅克-38M垂直短距起降飞机和直升机,战机的和直升机的数量理论上可以任意组合,但是"基辅"号航空母舰在服役过程中,从未搭载过多于13架的雅克-38战机和12架以上的反潜和救援搜索直升机。

海上堡垒,从昌盛到衰落,冷战中的苏联航空母舰发展史

雅克-38垂直起降舰载机间接的促进了苏联航母的发展。雅克-38由雅科夫列夫设计局进行设计,该机装备了三台发动机,其中两台前置升力起降发动机和一台后置的矢量推力发动机,同英美的鹞式垂直起降战机相比,这种构造有效的提高了战机的有效载荷。随后又在雅克-38的基础上发展出更为先进的雅克-141垂直起降战斗机,并于1989年首飞。

有了"基辅"号航空母舰的建造经验,苏联随后又较为顺利的分别于1978,1982年建造完成了基辅级的2,3号舰,"明斯克"号航母和"诺沃罗西斯克"航母。航母的航天燃料储备提升的50%,进一步增强的航母的战斗力。1982年,"巴库"号航空母舰也就是基辅级的第四艘舰正式下水。该舰的舰身和动力系统虽然与该级的首舰"基辅"号相同但是其排水量更大,同时还增加的舰炮和一个相控阵雷达,SS-N-12"沙箱"反舰导弹的发射机相比于"基辅"号航母数量更多,但是不再具备重新装填的系统。

海上堡垒,从昌盛到衰落,冷战中的苏联航空母舰发展史

1982年9月1日苏联开始建造"里加"航空母舰,随后这艘航母又被命名为"列昂纳德·勃列日涅夫"号并于1985年12月4日下水,该艘航母在以后的时间中又进行了两次的改名,分别是"第比利斯"号和"库兹涅佐夫"号,"库兹涅佐夫"号沿用至今,"库兹涅佐夫"号航母对于苏联来说两个特殊的地位,一个是苏联第一艘直通甲板航母,同时也是最后一艘直通甲板航母。其舰岛结构和"基辅"号航母类似,舰首非常干净,并拥有一条滑跃起飞的甲板。1990年苏联开始建造1143.6计划"里加"级的第二号舰,命名为"瓦良格"号航空母舰。

核动力航母

在"瓦良格"号航母入水不久之后,苏联的核动力航母也正在此船厂有序建造过程中。不过在此之前相关的设计工作早已经开始。苏联的海军科学研究院曾为设计大型航空母舰开发了一项名为"奥廖尔"的"技术-战术任务法"。由阿卡迪·莫林领导的TsKB-17/涅夫斯科耶设计局受命进行1160计划。该计划致力建造一艘标准排量达7~8万吨,至少能够搭载70架飞机核动力航空母舰,具备4座蒸汽弹射器和3架升降机,一经建成同美国航母技术将不相上下。然而核动力航母的进展却并不是那么一帆风顺。由于苏联内部对航母发展的理解不同,因此造成了核动力航母发展建设工作的多次延期。

到了1976年1153计划虽然已经设计完成,但是继续推进的工作变得举步维艰。就像苏联历史学家库金说的那样"谁将继续进行这项工作,还是一个迷……我们建造核动力航空母舰的脚步被阻挡,转而继续建设带有弹射起飞装置的"基辅"级航空母舰。这样以来在1977又恢复到了1973年的状态"到了20世纪80年代随着苏联1986-1995造船计划的出台,核动力航母又被提上了日程,它就是"乌里扬诺夫斯克"号航空母舰。该舰计划可以搭载包括苏-33,米格-29,雅克-44预警机和卡27/29在内的70架飞机,两座弹射器以及一个滑跃甲板,同时还装备了12枚垂直发射的反舰导弹,标准排水量6.6万吨,拥有30节的航速。

轰然倒塌

随着苏联的解体,独立国家的建立,各国纷纷对在自己水域的舰艇主张所有权。乌克兰境内的这两艘未建成的航母顺理成章的归乌克兰所有,但是经济低迷的乌克兰面对这两艘巨大的吞金巨兽显然招架不住,话说回来,乌克兰也不需要航母。因此乌克兰为建造商船而将这艘竟然将这艘具有重要核动力航母拆卸掉,随后"瓦良格"号航母也被卖到了中国,成为了中国第一艘航空母舰。此外乌克兰得到的另外两艘航母也就是"莫斯科"号航母和"列宁格勒"号航母也在随后的几年时间内全部退役,并分别拖拽到印度和希腊拆毁。

海上堡垒,从昌盛到衰落,冷战中的苏联航空母舰发展史

而俄罗斯则得到了4艘"基辅"级的航母,首舰"基辅"号航母于1994年退役,2000年5月被拖到了印度进行拆毁。二号舰"明斯克"号航空母舰经过辗转,也来到了中国,并停泊深圳16年之后,又被拖拽到江苏南通,作为航母公园的"镇园之宝"。"诺沃罗西斯克"航母则被卖到了韩国进行拆除,随后又被卖到了印度拆毁。而四号舰"库兹涅佐夫"号航母则一直在俄罗斯进行服役,直到发生冒黑烟,被砸甲板,发生大火等一系列灾难之后被俄罗斯暂时封存。

总结

不得不承认苏联的航母发展起步较晚,但是随着冷战的开始,美国对苏联海上利益日益严重的威胁,苏联迸发出巨大的力量,航母事业得以迅速发展。苏联解体后各个独立的国家无力维持航母的发展,因此虽然苏联的航母昌盛过,但是随着苏联的解体,其航母事业的衰败成为无法回避的现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