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茶、青茶、红茶、黑茶、白茶等的特性是什么?冲泡方法有哪些?

俏渔妹海鲜


绿茶讲究,清汤绿叶,喝的就是鲜醇。



绿茶,是采摘鲜叶,未经发酵后,经杀青,揉捻,干燥等程序制成,其汤色保存了鲜茶的绿色主调,色泽为翠绿色。

绿茶的外形,根据绿茶种类来看,外形各异。有烘青茶的瓜片翠绿,毛峰的条索紧结,也有珠茶的颗粒分明,还有蒸青的外形紧缩大小匀整。

绿茶的香气。高级绿茶都有嫩香持久这一特点。珠茶的芳香持久,蒸青的香气清鲜夹杂着特殊的紫菜香,高火的板栗香,不同的品种有不同的特点。

滋味。大部分绿茶经过冲泡后,其滋味都是浓厚鲜爽,尤其是高品质的绿茶。


至于绿茶的冲泡。绿茶比较鲜嫩,为了泡出鲜爽的特点,所以水温不能太高,一般85度即可,过高会把茶叶烫坏,泡出来一股熟味。最重要的一点,绿茶冲泡不要盖杯,高级绿茶有醒茶这个工序。醒茶,并非单纯洗去尘埃,用适当水温的热水,快速将茶润洗一遍。做到不直接将热水淋在茶叶上,以便茶叶芳香物质更好的挥发。

青茶,又称乌龙茶,属于半发酵茶,最大的特点就是“绿叶红襄边”,汤色金黄,香气浓郁,既有红茶的甘醇,又有绿茶的清新。


一般以广东乌龙和福建乌龙茶为代表。广东的凤凰单枞和闽地的岩茶,大红袍。

不同品种的乌龙茶有不同的特点,共同的一个特征就是香气,浓郁。

至于乌龙茶的冲泡。好的乌龙茶会有“七泡有余香,九泡不失茶真味”之说。冲泡乌龙茶,需要用100℃的沸水来冲泡,温润乌龙茶后,第一泡适宜浸泡大约15秒钟,品饮后可再根据茶汤的浓淡,来确定出汤的最佳时间。从第四泡开始,每一次冲泡均应比前一泡延时10秒左右。


红茶,属于全发酵茶。是以茶树的一芽二三叶为原料,经过萎凋、揉捻(切)、发酵、干燥等典型工艺过程精制而成。因其干茶色泽和冲泡的茶汤以红色为主调,故名红茶。

红茶的品质很多,小种红茶,工夫红茶,红碎茶等这里就不一一细举例,每个种类又略有不同。大致特点就是红汤红叶,滋味醇厚。

关于红茶的冲泡,关键就是高温,快出水,用盖碗合适,且便于观赏汤色。在冲泡时,控制出水至关重要。冲泡红茶,不宜久闷,尤其是冲泡金骏眉和红碎茶时,出水速度更要快。要是出水速度慢,茶叶浸出物太多,茶汤浓烈,我们会觉得不好喝。



黑茶,后发酵茶。香气带有一股陈味,以湖南的黑茶和云南的普洱为代表。最大的特点说土一点,就是越陈越香,醇厚,陈香,回甘。


黑茶的冲泡与红茶相近,关键洗茶,跟绿茶的醒茶不同。洗茶,过程简单,撬取一定分量的黑茶,放入玻璃茶海或者是白瓷盖碗中,注入沸水。把黑茶浸润一遍,然后倒出茶汤,而后继续冲泡。洗茶后的黑茶,可用白瓷盖碗继续冲泡,或者是煮茶。而后,即可享用黑茶的滋味。


绿谷茶小胖


茶叶作为我国传统饮品,一直深受人们的喜爱。然而茶叶冲泡的讲究却少有人了解,在茶叶冲泡上其实大有章法。其中在使用冲泡茶叶的水上面,则有不同的讲究。作为新手,要如何选择茶叶,如何掌握泡茶的方法,也是很重要的。

绿茶

绿茶一种不经发酵制成的茶。因其叶片及汤呈绿色,故名。主要有西湖龙井、太湖碧螺春、黄山毛峰、六安瓜片等。绿茶性寒、口感清爽。

绿茶适合用玻璃杯、盖碗冲泡,一般用80°C左右的沸水冲泡。水温太高容易破坏茶中维生素C,咖啡碱容易析出,致使茶汤变黄,滋味较苦。

青茶

清茶,又称乌龙茶,一种半发酵茶。特征是叶片中心为绿色,边缘为红色,俗称绿叶红镶边。主要有铁观音、大红袍、水仙、肉桂等。乌龙茶性平、口感既有红茶的醇厚,又有绿茶的清爽。

乌龙茶适合用紫砂壶、盖碗冲泡。适宜水温90°C~95°C冲泡。乌龙茶中的铁观音、武夷岩茶,用高温90℃~100℃的水冲泡为宜。各种乌龙茶,因采用新梢快要成熟时的茶叶加工,即便采用95℃的沸水直接冲泡,也嫌温度偏低,为此,一些比较讲究喝乌龙茶的茶客,经常将茶具烫热后再泡茶。

红茶

红茶一种全发酵茶。因其干茶色泽和冲泡的茶汤以红色为主调,主要有正山小种、金骏眉、祁门红茶、云南滇红等,红茶性温、口感甜醇。

红茶适合用玻璃杯、盖碗冲泡,要用90-100°的沸水冲泡,水温低了,茶叶中有效成份析出少,茶叶味淡。大概10秒左右即可出汤。

黑茶

由于原料粗老,黑茶加工制造过程中一般堆积发酵时间较长,因为叶色多呈暗谒色,故称黑茶。主要有湖南黑茶、老青茶、四川边茶、普洱茶等,黑茶性温、汤色暗褐油黑。

黑茶适合用紫砂壶、盖碗冲泡适宜水温95°C冲泡。黑茶要用高水温冲泡,不宜长时间浸泡,否则苦涩味重。最宜用紫砂茶具冲泡。普洱茶的冲泡,高温洗茶、高温冲泡。讲究"嫩叶温泡,老叶热泡"的冲泡原则。因此,浸泡幼嫩的普洱茶,水温一般掌握在80~85℃为好。反之,较粗老原料加工的普洱茶宜高温冲沏,水温控制在90~100℃为宜。

白茶

白茶是一种轻微发酵的茶,白茶成茶满披白毫、汤色清淡、味鲜醇、有毫香。最主要的特点是白色银毫,素有“绿妆素裹”之美感,芽头肥壮,汤色黄亮,滋味鲜醇,叶底嫩匀。主要有银针白毫、白牡丹、贡眉、白牡丹、寿眉等。

白茶适合用透明玻璃杯、盖碗冲泡,白茶适宜水温85°C~90°C冲泡。白茶90℃为宜。第一泡30-45秒,以后每次递减。白毫银针,芽纤长细嫩,水温不宜过高,90℃左右(85~95℃)为宜;白牡丹,温度过高伤及茶芽,过低味道难出,90℃~100℃之间;贡眉和寿眉,成茶以茶叶为主,水温可100℃以上。


伴盏2019


茶叶的冲泡是根据茶性特点来进行的,中国的茶种类繁多,不同的茶类应选择合适的冲泡方法,才能得到想要的滋味口感,总体而言有六大类:绿茶、青茶、红茶、黑茶、白茶、黄茶,我们要泡好茶,必须先了解茶性,虽然黄茶的特性和绿茶差不多,只是有了些轻微发酵,为了更全面了解,这里也一并列出:

绿茶、青茶、红茶、黑茶、白茶等的特性


绿茶

绿茶属于不发酵茶,清汤绿叶,讲究一个“鲜”字。每年清明和雨水,是绿茶上市的时节,沉寂了一个冬天之后,那种欣欣然的鲜活和灵动,都凝聚在了叶子里。

绿茶对保存的要求很高,一般来说,原料越嫩的绿茶需用冰箱保存,若保存不当的话可能2、3个月就开始发黄变味了。也有一些原料稍老的绿茶可放于常温下,如果想喝绿茶的鲜爽和特有的豆香、板栗香,还是需尽快喝掉!


黄茶


黄茶的制作工艺与绿茶类似,只是多了一道焖黄工序。因为焖黄操作繁琐,耗时长,加上产区小,受众少,所以黄茶身价偏高,在市面上最低调最没有存在感。

黄茶和绿茶类似,当年喝最能体现它的品质特点。其保质期并没有因为闷黄而有什么大的长进。1年半左右,也就差不多了,当然,紧压黄茶除外。


白茶


白茶是轻微发酵茶,不炒不揉,只经过日晒或文火干燥,质朴如稚子。


当年的新白茶,性偏寒凉,夏天里是透心凉一股清泉,若放到一定年份以后,性质转温,口感醇厚,药性也更明显。“一年茶,三年药,七年宝”可不是浪得虚名,像茶叶旦的体质,上火口腔溃疡的时候多喝点老白茶好得特别快。冬天和好友煮上一壶老白茶,想想也是极为惬意的。


乌龙茶

乌龙茶属于半发酵茶,介于绿茶、红茶之间,以丰富的香气见长。

乌龙茶在制作过程中需要焙火,新茶不能急着喝,最少也要放置2个月,待火气褪去以后,口感更佳,而且也更能凸显茶的本质香气。

没有经过烘焙或者轻焙火的乌龙茶(比如清香型铁观音)的保质期相对较短,放在冰箱里冷藏的话也就18个月左右。而经过中、高烘培的,放2年还是能喝。耐存放的乌龙茶以武夷岩茶为代表。要注意的是,因为存放不当,或是焙火偏轻,岩茶在存放过程中有可能“返青”,影响到品饮感受。

红茶

红茶是全发酵茶,茶叶中的活性物质全部氧化,已经没有转化的余地。

当年的红茶香气比较好,但是口感没有那么醇滑,若存放一年后再喝,香气更幽雅,茶汤会更柔和、醇滑。

红茶的保质期比较长,可以保存2年以上。年限久的红茶已经没有了清香,闻之寡淡,口感上倒是更加醇和顺滑。

黑茶、普洱

黑茶和普洱都是后发酵茶,在清洁、防潮、无异味的环境下,可以长期保存,而且越陈越香,有无限潜力。

能越存越值钱的茶,本身茶叶品质就过得硬,耐得住岁月打磨。是金子,总会熠熠生辉;是垃圾,转化再久也是烂叶子。


年代久远的普洱在拍卖市场上创下过千万元天价一提的记录。这样古董级别的老普洱,更重要的是历史和文化上的意义。至于品饮上的感受呢,就不得而知了。

不同茶类的冲泡方法

说明:黑茶和普洱熟茶特性相似,冲泡方法并在一块何用,普洱生茶和老茶分开讲解

—绿茶—

绿茶的香气属于清香、花香、嫩香型,同时滋味上是鲜爽的口感。但如果没有掌握好冲泡要领,便会破坏鲜香鲜味,取而代之的是闷熟气、苦涩味。

绿茶的茶量一般比其他茶类要少,常规的盖碗冲泡3g左右即可。水微沸后,耐心等2-3分钟,水温降至90℃以下即可冲泡,约10s左右出汤,口感鲜爽醇和。

在绿茶中,具有鲜甜味的氨基酸浸出速度快,因此绿茶的最佳饮用泡数是前三泡。

—红茶—

注意时长和水温

红茶,冲泡时茶量一般控制在5克左右。

普通的红茶,使用80-90℃冲泡为宜,如水温太高容易发酸。品优的红茶,要用100度的沸水,才能把内含的丰厚物质给冲泡出来,但注意出汤手速一定要快。

首泡的浸泡时间约为3-5秒,然后快速出汤,将茶汤沥干,避免影响下一泡的口感。第二泡浸出速度也很快,同首泡一样快速出汤。从第三泡起,浸泡的时间可根据前一泡适当地延长3-5秒。

如果客人较多,可以把两泡的茶汤一起倒入公道杯中,再依次给客人斟茶,避免前后两泡让客人喝到的茶汤不一样。

—乌龙茶—

乌龙茶以高香著称,重在泡出其高扬的香气。

因此冲泡乌龙茶的水一定要是沸水,使用盖碗或者紫砂壶,用滚烫的热水悬壶高冲,激发茶香。

条形的单丛茶、武夷岩茶等容易浸出,所以出汤要快一些,而颗粒形的铁观音等冲泡时间可以稍微延长,等茶叶完全舒展开来再加快时间。

品乌龙茶用薄胎的白瓷杯效果最好,不仅能品尝其甜爽的滋味,喝完之后可以闻闻杯底,致密的瓷杯底部最容易凝聚香气。


—黑茶、普洱茶—

重点在醒茶

“越陈越香”被公认为是黑茶区别其他茶类的最大特点。黑茶独特的渥堆工艺,让黑茶在后发酵的过程中产生了与其他茶类大不相同的内含物质。


但又正是由于长期的后发酵,也让黑茶闻起来有一股像老房子一般的陈旧气息,如果不经醒茶直接冲泡不会好喝。


冲泡黑茶最重要的步骤是醒茶,即先把茶叶放入杯中,倒入开水,过一会把水倒掉不喝。这样,一些异杂的气味便散去,紧压的茶缓缓舒展,第二泡开始更容易将黑茶的醇香泡出来。


如果是比较紧的砖茶饼茶,也可以依据实际情况醒两次茶,即弃去头两道茶汤不饮。注意醒茶浸泡时间不可太久,避免丧失太多茶味。



—普洱生茶—

这里指普洱生茶的新茶阶段,或者没有明显转化的阶段

普洱生茶的特性和绿茶类似,本质上是晒青绿茶,但又因为原料为大叶种和具有越陈越香的缘故,因此不能完全照搬绿茶的泡法。

首先,水温可以很高,大叶种的普洱茶选料一般也较为粗老,因此100摄氏度的水温也不会吧新茶烫坏,反而可以提香。

其次头茶量可以多一点,一般6—8克,盖碗和紫砂都可以,高温和重投可以更真实地反应茶汤滋味。

最后不要怕苦涩,苦于涩是普洱茶的正常滋味,关键是消退的速度!

品鉴时香气不要过分强调,泡出茶汤厚度和生津回甘的感觉更加重要!

—老茶—

是否干燥,安全第一

不管是自己存放的还是购买的老茶,都不应该盲目追求,应以安全为第一。

如果发现茶有霉斑或是有霉味,那是一定不能喝的了。如果是仅有一丝丝潮气或陈气,可将茶取出置于通风处透几天气,也属于醒茶,名曰“干醒”。

通常冲泡老茶需要高温,一定要将水煮至沸腾。头一泡茶也是醒茶,名曰“湿醒”,方法同黑茶。

冲泡七八泡以后,如果茶味淡下来,可以用茶壶煮茶。至于煮的时间,需要依据茶汤的浓淡而定。煮茶,你会尝到不一样的茶味。


新茶媒


茶叶在中国分为六大类,按加工工艺和发酵程度分为六大茶类:发酵程度由低到高是绿茶(不发酵)→白茶(轻微发酵)→黄茶(轻微发酵)→青茶/乌龙茶(半发酵)→红茶(全发酵)→黑茶(后发酵)。在冲泡过程中其实多少也会考虑到发酵程度的问题,而能够长期存放的茶品还会考虑到新茶还是老茶的问题。

绿茶的特征是汤清叶绿,少数叶有白化现象,如安吉白茶,香气多数是清香豆香板栗香,是产量最多的茶,也是出口最多的茶,另只要有产茶的省份几乎都有当地的绿茶。名茶也十分多,冲泡方法:一般建议直接用玻璃杯冲泡,大部分绿茶外形做的好看,玻璃杯冲泡不仅可以品滋味,还可以观赏它美丽的外形,温度可以在80度到90度之间,看茶叶的老嫩程度,嫩的茶水温低点。也可以用两个公道杯进行冲泡,或者盖碗都可。不建议用紫砂壶冲泡,泡茶时注水尽量沿着杯沿慢慢注水,不仅可降低水温。也能让泡出的茶汤更清澈透亮。

黄茶简单来说比绿茶多了闷黄的工艺,品质特征为黄汤黄叶,相对会温和一些,比较有名的要属君山银针、霍山黄芽、蒙顶黄芽。冲泡基本等同绿茶。

白茶是所有茶里工艺最简单的,人工干预的相对较少,所以很多人也认为白茶最贴近茶的本味,当然白茶也是可以长期存放的,分为四个花色品种:白毫银针、白牡丹、贡眉、寿眉。新的茶可以用盖碗冲泡,老的则可用紫砂壶冲泡,老茶建议高温冲泡。以激发它的香气,如果是白毫银针,也可用玻璃杯冲泡,有些年份够长的老白茶可以煮着喝。

红茶也是中国大宗茶类,产量及品饮人群十分多。茶入门级别,刚开始喝茶的基本都能接受红茶的口感,红汤红叶,香香甜甜是红茶的特点,冲泡方法:基本也是用玻璃杯或者盖碗冲泡,水温等同于绿茶。红茶的香气比较独特,所以冲泡时可以拉高水线来激发香气。红茶用盖碗冲泡时尽量开盖泡,闷盖泡容易让茶汤出酸涩味。

乌龙茶是属于香气十分丰富的茶,很多地方的乌龙茶甚至有喝味不如闻味的说法。而且乌龙茶是品种十分复杂的一类茶,工艺也是所有茶里最复杂的。茶中之王和当年风迷全国的铁观音是乌龙茶最具代表的两种,另外单枞和台湾的乌龙也是各占据一方市场。冲泡技巧:水温一直保持在一百度,闷盖冲泡,以保持它的香气持久性,可高冲,宜用紫砂壶或盖碗冲泡

黑茶类包含普洱类,产量及品饮人群也很多。曾经主要的品饮人群是边疆人民,所以当时的黑茶类基本也是边销茶,甚至作为战略物资,品种也很丰富。四川雅安是黑茶的故乡,历史悠久,有1300多年的历史,曾经得茶马古道,运输的茶多数为这一类茶。茶马互市,以茶易马等等。冲泡技巧:可用紫砂壶或盖碗冲泡,老茶建议多用紫砂壶高温冲泡,也可冲泡了几道后煮着喝。熟普冲泡时于杯沿定点注水,水线较细,泡出来的汤感会更醇和,老的茶甚至能有米汤的粘稠感。


丶浅茶淡饮丶


由于中国疆土广袤,各地环境气候不尽相同,所以茶的种类繁多,千差万别;而茶树的生长习性各式各样,摘下来的鲜茶经过不同的加工方式又产生不同的特性;因此关于茶的分类标准很多,根据不同的标准有不同的分类方法。

茶分别按什么品质特点分类 ?

根据加工方法以及品质特色的不同,茶可分为六大类,即绿茶、黄茶、白茶、青茶、红茶和黑茶,以这些基本茶类做原料进行再加工以后的产品统称再加工茶类,主要有花茶、紧压茶、萃取茶、果味茶、药用保健茶和茶饮料等。

绿茶是中国种类最多、产量最大的茶类。绿茶制作时没有经过发酵,较多地保留了鲜叶内的天然物质,茶树的鲜叶被采摘后经过高温杀青,除去了叶中的氧化酶,然后经过揉捻、干燥,制成干茶。

成品干茶保持了鲜叶内的天然物质成分,茶的色泽、冲泡后的茶汤和叶底均以绿色为主调;由于营养物质损失少,绿茶被视为有益于人体健康的茶。此外,绿茶也是生产花茶的主要原料。

黄茶为微发酵茶,黄茶的黄色来自制茶过程中的闷黄,独特的制作工艺使其冲泡后呈现出“ 黄叶黄汤”的特色,且毫香浓显,滋味鲜醇。

白茶为轻发酵茶,采用叶表多白色茸毛的细嫩芽叶制成,制作过程中不揉不炒,完整地保留了原有的外表。优质成品白茶毫色银白闪亮,滋味清新甘爽,是不可多得的珍品。

青茶亦称乌龙茶,属于部分发酵茶,融绿茶和红茶的清新、芬芳、甘鲜于一身,品质极为出众。青茶制造时较绿茶多了萎凋和发酵的步骤,鲜叶中一部分天然成分会因酵素作用而发生变化,产生特殊的香气及滋味,冲泡后的茶汤色泽呈金黄色或琥珀色。

红茶属于全发酵茶,制作时萎凋的程度最高、最完全,鲜茶内原有的一些多酚类化合物氧化聚合,生成茶黄质和茶红质等有色物质,因此其干茶的色泽和冲泡的茶汤以红黄色为主调,故名红茶。

发酵使红茶具有了与其他茶叶迥然不同的特殊口感,另红茶的香气最为浓郁高长,滋味香甜醇和,饮用方式多样,是全世界传播国家最广、饮用人数最多的茶类。

黑茶因其茶色呈黑褐色而得名,黑茶的茶叶粗老、色泽细黑,冲泡后汤色橙黄,具有扑鼻的松烟香味。黑茶属深度发酵茶,存放的越久,味道越醇厚。


茶道小壶仙


玩茶,玩到了第十二年头。泡茶已经无法计数,粗略估计冲泡过的茶品涵盖了七大茶类超过1000个品种。在茶友圈之中,老杨算得上是泡茶高手。茶友们在跟着老杨学茶时,其中一个重点就是怎样泡好一杯茶。为了能够帮助茶友们掌握泡茶的技巧,我将泡茶的心得总结了以下几个窍门,希望对茶友们有所帮助。

一、把握好水、量、器

每个茶的种类都有自己适合冲泡的投茶量、温度、水质和适用器皿,同一类茶因不同的级别、工艺、产区也有各自最佳的冲泡要求。因此在泡茶时我们要根据即将冲泡茶叶的种类来选择适合冲泡方法。要想泡好一杯茶,首先要选对泡茶水、控制投茶量、选好茶器。

有两句茶圈流行语说的非常好:“水是茶之母”,“好水才能泡出好茶”。水本身就具有着自身的颜色、气味和味道。泡茶水的颜色、气味、味道融合了茶叶的香气与味道,最后形成了茶汤饮入我们口中,形成了我们茶品感知。唐代茶圣陆羽在《茶经》中就有关于泡茶水质的专门论述。不同的水,适合不同的茶。因此,在泡茶时,一定要先了解泡茶水的属性,选择适当的水泡恰当的茶品。

因器泡茶与因茶选器看似相同,但是这两种说法既有相似之处,也有本质区别。因茶选器,是因为每一种材质、工艺、器型的茶具都有最适合冲泡的茶品。在泡茶时,最好选取最适合该类茶品的茶器泡茶才能展现出最好的香气与滋味。泡茶人对自己手中的茶具一定要有充分了解和认知,明白手中的茶具适合冲泡什么样的茶品。因器泡茶,是在茶具已经固定无法选择的情况下,采用适当的茶种、投茶量、泡茶水、冲泡手法来泡茶,尽可能的展现出茶品的最好的一面。这同样需要泡茶人了解所用茶器,充分使用好茶器。无论紫砂、建盏、天目釉、柴烧、青瓷等等,老杨认为最好的茶器就是能够展现茶叶本味的茶器。当你找到了能够展现茶叶本味的茶器,不分贵贱,这就是最好的茶器。

老杨见过一些刚入门的茶友有个习惯,泡茶时随意投茶,完全不控制投茶量。每一类茶在冲泡时都有相对适宜的茶、水比例。对于初学者,我建议大家最好能够对每一泡茶称重,每一类茶根据茶器大小采用相同的茶、水比例,简单说就是控制好投茶量。这样可以很好的把握茶汤的浓淡,更好的建立个人的茶叶判断标准。老杨个人喜欢用盖碗泡茶,针对120毫升容量的盖碗,普洱茶一般投7克、岩茶投8克、红茶投5克、茉莉花茶投3克、凤凰单丛投7克等。

二、普洱茶的冲泡窍门

对于普洱茶生茶新茶的冲泡,老杨见过很多种泡法,有人采用沸水急冲、有人采用悬壶高冲、细水流注水、有人会将沸水降温后冲泡、有人采用沸水闷泡等等。多数人认为普洱茶生茶的冲泡水温应该前后保持一致。还有人认为古树普洱茶更适合沸水冲泡。

老杨个人对于普洱茶生茶新茶的冲泡经验是:1、先低温水润茶,逐渐升温,最后沸水冲泡。普洱茶无论台地茶还是古树茶,较其他绿茶苦涩滋味重和耐泡度高,因此不适合采用前后一致水温的水进行冲泡。普洱茶生茶的注水温度推荐控制在95度至97度之间。2、注水手法先轻后重。前面几道水注水水流细一些、慢一下,有助于缓慢释放出茶叶的香气和味道,茶汤会更柔顺。后面几道水注水是要迅猛一些,水流大一些,有助于激发出茶叶中的味道,保持茶汤浓淡的一致性和口感厚度。3、普洱茶生茶新茶冲泡时,最好先敞盖冲泡,最后几道水闷泡。前几道水敞开壶盖、盖碗盖,有助于降低茶汤中的苦涩度;后面几道水闷泡可以增加茶汤中的滋味。4、出水必净。泡茶出水时必须将容器内的茶汤出尽,以免影响下一道茶汤的口感。5、定点注水很重要。注水尽量不要直接冲在茶叶表面上,最好注水定点在壶壁或杯壁上。6、压制较紧的普洱茶最好适当加长洗茶、润茶的时间。

台地茶、生态小树茶适合采用低温水冲泡,起泡温度不宜高于96度。古树茶适合采用较高温度的水进行冲泡,97、98度起泡最适合。对于老曼娥、老班章、景迈等滋味茶气较重的茶品,冲泡时一定要注意控制好每道水的注水温度、手法和出汤时间,不要将茶品展现的过于苦涩、猛烈。

三、岩茶的冲泡

武夷岩茶的冲泡非常考究冲泡手法,武夷岩茶有“三个半师傅”说法,“三个师傅”是做茶的师傅,“半个师傅”指的是泡茶师傅,可见武夷岩茶冲泡手法对茶叶品鉴的重要性。老杨为了泡好武夷岩茶在寻茶之旅中,专门向武夷山的泡茶好手专门讨教过怎样泡好岩茶。个人将冲泡岩茶的窍门总结为“五个一定”:

冲泡一定要用沸水。沸水才能充分激发出武夷岩茶中香气、滋味、气韵。

出汤一定要注意时间,总体要求先快后慢,逐渐增加出汤时间,控制好茶汤的浓淡和滋味。有的茶艺师冲泡岩茶时,不洗茶直接饮用第一道茶汤,第二道水出汤比第一道还要快。这种方式有一定道理,大家可以尝试。针对三坑两涧等核心正岩山场的茶和制作精良的茶品,老杨也是直接将第一道茶汤喝掉,不浪费好茶的精华。

出汤一定要干净。武夷岩茶冲泡时,一定要将每一茶汤都出尽,避免泡茶器皿中残存的水继续浸泡茶叶,增加下一道水的苦涩味。

刮沫一定要快。很多人习惯在泡茶岩茶时,在冲第一道水后用茶器盖子刮沫后冲洗盖子再出汤。刮沫要求一定要快,不要因为刮沫的动作影响出汤时机。

泡茶前一定先温器。泡茶前先用热水冲洗茶器,既可以起到清洗的作用,更可以给茶器加温,保证泡茶时器皿中水具有足够的温度。越是厚实、体型大的茶器,越是需要泡茶前温器。

四、黑茶的冲泡

茶属于全发酵茶,主要包括普洱茶熟茶、六堡茶、安化黑茶、雅安藏茶、四川青砖茶等。黑茶在冲泡上,整体要求相对不高,大多数黑茶都适合采用高温沸水冲泡,用沸水来激发茶叶内涵的物质和香气,沸水可以很好的展现出黑茶的本质特征。

黑茶在洗茶过程中要注意是紧压茶还是散茶,以充分沁渍、湿润茶叶为标准,砖茶、沱茶、饼茶多滋润几十秒时间,散茶适当润茶即可。洗茶时间长了,会使茶叶内含物质过快的释放,在正式品饮时寡淡不耐泡;洗茶不充分,茶叶内部没有经过充分的滋润,熟茶中最好的味道不易充分的展现。

黑茶在冲泡时,要控制每道水的出汤时间,尽量保证每道水的汤色、浓淡保持一致。前几道水出汤的时间可以快些,后几道水的出汤时间可以逐渐增加。

五、红茶与绿茶的冲泡

很多人认为红茶不适合高温冲泡,适宜采用85度至90度的水去冲泡。但是,根据老杨的实际冲泡经验,传统炭焙的红茶、滇红、陈年老红茶都适合90度以上温度的水进行冲泡。细嫩、芽头较多的金骏眉等小叶种芽型红茶一般不适合使用高温水进行冲泡。一般而言,红茶在冲泡时适宜悬壶高冲、定点缓注水,慢进快出。

绿茶大多不适合用沸水冲泡,在冲泡时尤其要注意水温和出汤时间。中国绿茶的种类非常多,适宜冲泡的手法也是各异,老杨在这里就不多加赘述。

六、冷泡法与煮茶法

对于老杨而言,茶叶冷泡并不是一个新的茶叶冲泡方法。2010年老杨就开始在夏天饮用冷泡茶。总体而言,发酵程度较轻的茶品适合使用冷泡法,例如:绿茶、发酵程度较轻的乌龙茶、高等级的白茶等。有些人认为红茶因是全发酵茶,不适合冷泡,但是老杨个人的经验却与之相反,印度大吉岭红茶、阿萨姆红茶很适合冷泡,并且风味独具。

冷泡茶的具体泡法和优势,近年来媒体多有记述。据《今晚报》2015年5月报道:“冷泡茶的方法很简单,用纯净水、矿泉水来冲,将茶叶投进水中20分钟后即可饮用。有条件的话还可以将其冷藏2小时至3小时,然后可拿出摇一摇饮用;或者倒入碗中,再添加一些冰块,喝起来更加爽口。用冷水泡茶,茶叶中的茶碱和咖啡因不容易溶解,在茶水中释放的浓度较低,可以让一些平时喝完茶容易失眠的人也能放心品茶。而且冷水泡茶不容易破坏茶叶中的茶多酚等营养成分,有利于人体吸收。”据《东南快报》2017年8月3日报道:“专家表示,相比沸水冲泡,冷泡不易破坏茶叶细胞结构,能更好地保留茶叶中的儿茶素、茶多酚等物质。同时,还能减少茶丹宁酸释出,饮用时可减少茶汤的苦涩味。”

近几年白茶称为茶界的大热门,于是又产生了白茶热泡好还是冷泡好的争议。老杨这样这样理解:1、白毫银针、高等级的白牡丹适合冷泡法,低等级的白牡丹、贡眉、寿眉不太适合冷泡。2、热泡法冲泡的白茶香气高扬,滋味醇厚、层次丰富。冷泡法无法全面替代热泡法。3、冷泡法冲泡的白茶苦涩度较低,甜味更明显。4、无论热泡法和冷泡法都不能降低茶叶中可能含有的农残。5、冷泡茶和热泡茶的冷茶汤均不适合脾胃虚弱的人饮用。6、冷泡法更适合夏季高温天气饮用。7、热泡法和冷泡法没有哪个更好,因人而异,针对每个人只有哪种方法更喜欢。

煮茶之法不是近几年才在茶圈子中流行的,早在一千多年的唐代宫廷贵族、文人雅士就已经普遍采用煮茶法来品饮蒸青绿茶。同时,煮茶的方法也并不仅限于老白茶、安化黑茶,普洱茶生茶的老茶、武夷岩茶、陈年六堡茶、红茶等皆可用煮茶法来品饮。煮出来的茶汤普遍比冲泡出的茶汤更加浓郁、醇厚,别具风味。但是,请各位茶友在煮茶时要注意控制好茶汤的浓淡。

如何泡好茶?老杨有一个心得,就是全神贯注,在注水出汤时绝不说一句话,用心去泡好茶。泡茶时,切忌分神,一心多用;一定要凝神静气,抛开杂念,缓缓细流注水,用心去感受出汤的时机,时机到了以最快速度出汤,通过茶汤将泡茶人心中的味道呈现在茶友口中。有一位茶友在微信朋友圈中描述老杨泡茶的样子:“杨老师默默泡茶,洒脱飘逸,让我想起风清扬独孤九剑的凌厉来。”在泡茶时能展现出绝世武功的气势和威力,我自知愧不敢当。但是,当你专心泡茶时,你的气场就会影响饮茶的人,感受到你心中的那一份专注与真诚。

(声明:本文为作者苏州老杨个人感受,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原创文章,禁止非授权转载。) 老杨才疏学浅,自知见识浅薄,惟愿与各位茶友共寻茶的真味。如有错漏,欢迎各位茶友雅正,老杨不胜感激。 作者微信crlysc,欢迎大家在微信上交流。


苏州老杨说茶


1.鉴 茶的“八大维度”

嫩度:茸毛、锋苗、白毫

条索:松紧、弯直、壮瘦、圆扁、轻重

色泽:色泽一致、光泽明亮、油润鲜活

净度:纯净、夹杂物

香气:高低、强弱、纯正与否、持久时间

滋味:浓、强、鲜、醇、苦、涩、粗、异

汤色:色度、亮度、浑浊度叶底:整碎、嫩度、色泽、匀度

2.干茶品鉴的标准:

(一)干茶外形评语(嫩度、条索、净度)

细嫩:叶芽细嫩,显毫。

紧秀:鲜叶嫩度好,条细而紧且秀长,锋苗显露。

紧结:嫩度低于细紧,结实有锋苗,身骨重。

紧实:紧结重实,嫩度稍差,少锋苗。

粗实:原料较老,已无嫩感,条索粗大,稍感轻飘。

心芽:尚未发育开展成茎叶的嫩尖,一般茸毛多而成白色。

显毫:芽叶上的白色茸毛称“白毫”,芽尖多而茸毛浓密者称“显毫”,毫有金黄、银白、灰白等色。

细紧:条索细长卷紧而完整。

壮结:条索壮大而紧结。

身骨:叶质老嫩、叶肉厚薄、茶身轻重。一般芽叶嫩、叶肉厚、茶身重的为好茶。

重实:条索或颗粒紧结,以手权衡有重实感,一般是叶厚质嫩的茶叶。

匀齐:茶叶形状、大小、粗细、长短、轻重等相近。

光滑:形状平整,质地重实,光泽发亮。

扁平:扁直坦平。

短碎:面长条短,碎末茶多,无整齐匀称之感。

露筋:叶柄及叶脉因揉捻不当,叶肉脱落,丝筋显露。

黄头:粗老叶经揉捻成块状,嫩度差,色泽露黄。

(二)干茶色泽的评语

墨绿:色泽深绿泛黑,匀称光滑。

绿润:色绿而鲜活,富有光泽。

灰绿:色泽绿中带灰。

铁锈色:色泽深红而暗,无光泽。

青绿:色泽绿中带青,光泽稍差。

砂绿:如蛙皮绿而油润,为优质乌龙茶的色泽。

青褐:褐中泛青。乌润:色黑而光泽好。

枯暗:叶质老,色泽枯燥且暗无光泽。

花杂:叶色不一,老嫩不一,色泽杂乱。

猪肝色:色泽红而带暗,像猪肝的颜色。棕色:色泽棕色带红,叶质较老。

(三)七大茶类干茶外形评点:

白茶:

上品:毫多而肥壮、叶张肥嫩;毫色银白有光泽、叶面灰绿(叶背银白色)或墨绿;叶态平伏舒展、叶缘重卷、芽叶连枝稍微并拢、叶尖上翘不断碎。

中品:毫芽瘦小而稀少;叶面铁板色;叶片摊开、折叠、弯曲。

下品:叶张老嫩不匀,混杂有老叶;叶面草绿、黄、黑、红色及蜡质色泽的最差;叶片不规整、大小参差、断碎。

绿茶:

上品:叶细嫩或肥嫩,含芽率高;色泽嫩绿或翠绿;有些因为批白毫而呈银绿色。

中品:叶尚嫩,以一芽二、三叶为主,兼有嫩的单叶;芽稍显瘦;色泽以深绿为主,白毫较少。

下品:叶欠嫩欠匀,芽少,以较成熟的呈展开状的叶片为主;色泽黄中稍带绿,常显枯,无白毫。

黄茶:

上品:茶芽肥壮,满批茸毫,色泽金黄或黄绿、嫩黄

中品:芽欠肥壮,有茸毫,色泽暗绿

下品:芽瘦弱,有茸毫,色灰暗

青茶(乌龙茶):

上品:优质的直条形茶条索肥壮、结实、弯曲,优质的卷曲形茶条索壮实;优质乌龙茶色泽砂绿乌润或青绿乌褐

中品:条索尚紧,色泽黄绿或黄褐

下品:低档的乌龙茶条索松弛;低档的乌龙茶色泽呈乌褐色、褐色、枯红色、赤色等

红茶:

上品:条索紧细、匀齐;色泽乌黑油润,芽尖呈金黄色

中品:条索尚紧细、尚匀齐;色泽乌黑,芽茶较少

下品:大小长短不均,外形粗糙、杂质多;叶色暗黑,芽尖发黑,或者芽叶呈青灰色、银白色,粗老叶色泽枯红。

黑茶:

茯茶砖面色泽黑褐,掰开砖后“发花”茂盛;黑砖茶砖面平整,花纹图案清晰,棱角分明,厚薄一致,色泽黑褐,砖内无黑霉、白霉等,可以有“金花”;千两茶茶柱紧实,色泽黑褐有光泽,可以有“金花”;天尖茶色泽乌黑油润,陈茶有“樟”香味。

3茶汤香气品鉴的要领

(一)香气品评:

1. 茶汤香气品评要领:

(1)最适合闻茶香的叶底温度是45℃~55℃。

(2)闻香时的每段嗅香时间最好是2~3秒,不易超过5秒或小于1秒。

(3)闻香时宜将整个鼻部探入杯内,但呼吸换气不能对着茶杯,以防异味冲淡茶香浓度。

(4)冬天时闻香速度要快,夏天可以在泡茶后3~5分钟再嗅香。

2. 茶汤香气品评角度:

(1)香气高低:纯:香气纯正,没有其他异味;浓:香气高长,浓烈;鲜:香气清鲜,有醒神爽快之感;清:清爽新鲜之感;平:香气平淡,无杂异气味;粗:感觉糙鼻,有时感到辛涩,属老叶粗气。

(2)纯正程度:以高锐、鲜爽、浓烈、持久、纯正、无异味为佳。凡高香茶、新茶、足火茶,嗅之必然香气高、气味正;劣质茶、陈茶或水分多的茶则香气淡薄、低沉,而且夹杂异味。

3.茶汤香气评语

甜香:香气高而有甜感,似足火甜香。

纯正:香气纯净,不高不低,无异杂味。

清香:清纯柔和,香气欠高,但很优雅。

幽香:茶香优雅而文气,缓慢而持久。

清高:清香高爽,柔和持久。

花香:香气鲜锐,似鲜花香气。

鲜嫩:具有新鲜悦鼻的嫩香气。

馥郁:香气鲜浓而持久,具有特殊花果的香味。

青气:带有鲜叶的青草气。

高火:茶叶加温过程中温度高、时间长、干度十足所产生的火香。

浊气:茶叶夹有其它气味,有沉浊不清之感。

焦气:干度十足,有严重的老火。

闷气:一种不愉快的闷熟气。

异气:感染了与茶叶无关的各种气味。

松烟香:茶叶吸收松柴熏焙气味,为黑毛茶和烟小种传统香气。

(二) 七大茶类茶汤香气评点:

白茶:

上品:毫香浓显、清鲜纯正为上

下品:香气淡,有青臭味,失鲜及有“发酵”感

绿茶:

上品:有清香型、嫩香型、毫香型等,以花香、果香、蜜糖香等令人喜爱的香气为佳

下品:有烟、馊、霉、老火等气味者为不良

黄茶:

上品:香浓甘爽者为优

下品:香气闷熟者为次

青茶(乌龙茶):

上品:优质乌龙茶有花果香,香气持续强劲

下品:劣质乌龙茶香气不足,有油烟味、焦味等异味

红茶:

上品:优质小种红茶有松烟香,工夫红茶有薯糖香,川红有橘糖香

下品:劣质红茶香气低弱、浑浊、持续时间短或有异味

黑茶:

上品:砖茶及篓装散茶均应具有陈香,不应有陈霉气味;六堡茶有槟榔香、方包茶应具有下品:松烟香;没有绿茶清香及红茶、乌龙茶的甜香与花香。


中国茶源地理


还少了个黄茶,这是按发酵程度分,特性分为不发酵、轻微发酵、半发酵、发酵、后发酵几种。国人饮食南北东西差别很大,基本是南青北绿边黑番红偶尔黄。但随着信息爆炸、物流实效的因素,现在已经和食物一样,到处都有铁粉了,不像小时候印象中长辈手里的搪瓷缸,一缸绿茶或者花茶一泡一天了,下面简单说下六大茶类的特点。

绿茶属于不发酵茶,品饮注重鲜、嫩。例如安吉白茶的鲜,毛峰雀舌类的嫩。

黄茶与绿茶制作工艺最相近,比绿茶多了一道闷黄工艺,分为黄芽茶、黄大茶和黄小茶。特点是黄叶黄汤,品饮注重香气,汤感爽甜醇厚。例如君山银针,霍山黄芽。

白茶属于轻微发酵茶,制作程序少,最接近最原始的制茶工艺,但做的好非常不容易,主要工艺有纯日晒萎凋、纯室内萎凋、复式萎凋。著名的有云南白茶、福鼎白茶。云南白茶香气多呈蜜香、甜香。显毫耐泡。比如月光美人。福鼎白茶由于茶树品种与云南不同,香气多呈现花香,陈放后还可以出现木质香气例如枣香、樟香。市面较多的有寿眉、贡眉、牡丹、银针。

黑茶属于后发酵茶类,与其他几种茶类的工艺区别在渥堆发酵。安化部分黑茶还有发花工艺(冠突散囊菌)。著名的有雅安藏茶、安化黑茶、普洱茶(三年内生饼属于绿茶因为没有陈化发酵,这里多指熟茶)泾阳茯砖、六堡茶、安茶等等。香气特有茯香、(茯茶)、木质香气(如六堡茶特有的槟榔香)菌香(金花茯茶)、烟熏香(上七星灶干燥的黑茶)、糯米香等等,香气馥郁,耐泡煮,汤色呈现橙红、橙黄、陈红明亮的色泽。含梗量多。黑茶类的汤感醇厚微涩。普洱熟茶多是爽滑醇厚。生茶由于山头及树龄的区别香气汤感都有区别不同。古时多是边贸,由于少数民族缺少瓜果蔬菜,黑茶能提供身体必须的微量元素,但文人士大夫阶层基本不用,各种看不上。

红茶属于全发酵茶,接触的人多,咖啡因含量最高,所以很提神,品种多,分为小种茶、工夫茶、红碎茶。香气馥郁汤色红亮。好的茶汤会有“黄金圈”。典型的正山小种就有松烟香桂圆汤的滋味。

青茶类属于半发酵茶类,也是目前国内市场单品价格最高、品类知名度最多的一种茶类,比如大红袍、铁观音、台湾乌龙、肉桂、水仙、凤凰单枞、桂花老铁等等。

六大茶类中绿茶最适合用玻璃高杯冲泡。冲泡方法分上投、中投、下投三种方法。其他茶类都非常适合盖碗冲泡。其中黑茶类适合先泡后煮。而青茶也适合使用紫砂壶冲泡。青茶中的武夷岩茶最好使用盖碗,可以品干茶香、盖香、茶水香、杯香、叶底香。红茶类多选用白瓷类茶具,以便欣赏汤色。

茶文化博大精深,只言片语不足概全,若有不明,欢迎私聊。


素庐1


随心随意而为,自然就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