汝州訪古 五朶山中探訪石門禪寺

汝州訪古        五朶山中探訪石門禪寺

汝州訪古 五朶山中探訪石門禪寺

劉孟博/文

陳素貞/攝影

石門禪寺,位於汝州市區西南二十公里,蟒川鎮寺上村五朶山東麓。因寺旁有大峽谷,崖壁峭立,狀若巨門,地方人稱其為石門,故而名曰石門禪寺。五朶山,地處汝州、寶豐、魯山三縣市接壤地帶,由蜈蚣山、雞冠山、蕎麥山、臥虎山、玉皇山等五座山峰組成,自然景觀秀麗,峰巒疊嶂,植被茂密,山水絕美。

汝州訪古        五朶山中探訪石門禪寺

明清時期,五朶山屬寶豐縣轄,道光《直隸汝州全志》卷一 山川 寶豐記載“五朶山,《方輿紀要》雲:“以五峰相峙而名,在城西五十里。”《陸志》謂:“在城西八十里”。”五朶山昔時乃寶豐八景之一,自古以來,被文人墨客所流連吟頌,明成化十一年(1475年),寶豐縣教諭曹軫,賦詩記述寶豐八景,正德元年(1506年),重修《汝州志》、《寶豐縣志》,均將曹軫之詩纂輯其中。正德《汝州志》卷八 寶豐詩 八景詩,“《五朵蓮屏》,半空削出二三峰,一帶屏連五色重。晴日照開金翡翠,晚霞燦出錦芙蓉。藩籬城郭逾千古,保障民居鎮四封。從此豪傑多秀髮,真元靈氣在斯鍾。”

汝州訪古        五朶山中探訪石門禪寺

民間傳說,石門禪寺為東周末代君王周赧王的香火寺院,因此石門禪寺又名“天子墳寺”。 周赧王姬延(?-前256年),姓姬,名延,一說名誕,《竹書紀年》作周隱王。周慎靚王之子,東周第25位君主,也是東周最後一位君主,在位共59年。前256年,周赧王崩,東周覆滅。《史記·周本紀·正義》:“劉伯莊雲:‘赧是慚恥之甚,輕微危弱,寄住東、西,足為慚赧,故號之曰‘赧’。”《帝王世紀》卷五曰:“赧王二十七年冬十月(前288年),秦昭襄王乃僣號‘西帝’,齊閔王稱‘東帝’。十一月,齊秦復去帝號為王。四十五年(前270年),王如秦,得罪於秦,秦攻周。或說秦王,乃止王號。雖居天子之位,為諸侯之所侵逼,與家人無異,多貰於民,無以歸之,乃上臺以避之。故周人因名其臺曰:‘逃債之臺’,洛陽南宮謻臺(謻音夷,又音屍移切。)是也。五十九年(前256年),秦攻韓、魏、趙,大破之。王懼,乃背秦與諸侯合從,將天下銳師出伊闕攻秦,秦昭襄王大怒,使將軍摎攻周王。王恐,乃入秦,頓首受罪,盡獻其邑。秦盡納其獻,使赧王歸於周,降為庶人,以壽終。”關於周赧王的葬地,因代遠年湮,各地說法不一。清顧炎武有言曰:“世之儒者,唐宋之事且不能知也,而況與言三代之初乎?”故關於周赧王葬於五朶山石門禪寺的說法,好古之士,宜博稽廣參,仁者見仁,智者見智,述而不論,可也。

汝州訪古        五朶山中探訪石門禪寺

石門禪寺肇建於何時,今人已不可考,寺中現存最早的碑刻資料為明成化十八年所立《汝州寶豐縣石門禪寺修建碑記》,“……今縣治之西八十餘里龍興下院,計有寺名石門者,乃天下之名剎。翠柏陰森,峰巒疊嶂,出秀吐奇,迥巧獻之,其天造地設之福地勝景也。…………”通過碑文可知,石門禪寺為寶豐縣龍興寺下院,成化時期有春公,號和峰者,任寺中主持。春公祝髮於龍興寺,投禮淨公,“春公之問法□□究,無禪不參,又於諸子百氏之言,周孔老氏之籍,無不誦讀而精識之。所以得釋迦之正覺,契達磨之心宗,遂受淨公衣缽之傳,為石門之住持。”春公和尚來到石門禪寺後,見寺中朽敝荒涼,乃以葺創為己任,募化於四方善信,所得資材,度木鳩工,終使古寺,煥然一新。此次重修,得到了闔縣官員及士紳的襄助,碑末所署人名,有承事郎寶豐縣知縣事,迪功郎寶豐縣縣丞、寶豐縣主簿、寶豐縣典史、僧會司等職銜。

汝州訪古        五朶山中探訪石門禪寺

石門禪寺明清兩代屢有興廢,至國朝定鼎,設小學於寺內。1980年,寺上村小學遷出後,寺中無人管理,殿宇坍塌破敗,院內碑碣石刻,流散於民間,凡遠近香客至此,無不目觀心傷。1990年,有少林弟子釋恆全者,遊方至此,觸景頓生善念,發心重光梵剎。經多方協商,得到地方信眾的大力支持,期間慷慨解囊,送糧、送料、投工者不可計數。至1995年秋,建成大殿三間,翌年,彩塑如來金身,恢復了中斷幾十年的佛事活動。此後釋恆全大師帶領眾善信,陸續建造配殿九間,山門三間,終使荒廢已舊的石門禪寺,有了今日之規模。2017年11月14日,石門禪寺被汝州市政府核定為,汝州市第四批文物保護單位。

汝州訪古        五朶山中探訪石門禪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