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宋仁宗嘉祐二年这一届科举,是千年之最?你看中进士的都有谁

科举制度是中国古代最完善的人才选拔制度,它的起源可以上溯到汉代的察举制度。从隋炀帝设立科举制度到光绪三十一年废除科举制度,1300年间出了七百多位状元,进士人数更是众多。

这些科举制度选拔的人才在历代王朝政治中发挥了作用。孙中山在《五权宪法》中说:中国的科举制度是世界上所有国家选择真正人才的最佳制度。自科举制度实施以来的1300年间,在700多张可查的科举榜单中,有一榜科举有着千年最厉害科举之称。

为何宋仁宗嘉祐二年这一届科举,是千年之最?你看中进士的都有谁


明清科举考试

这届科举考试在宋仁宗嘉佑二年。宋代是矛盾的朝代,赵匡胤本是一名军事指挥官,他杯酒释兵权取消武官的权利。一方面,重文轻武导致了对幽云十六州等地的无能为力,在外来少数民族的威胁面前更是无奈至极。但另一方面,随着宋代经济的发展,也带来了极其繁荣的文化。陈寅恪先生说,中华民族的文化经过几千年的演变,早赵宋之世登峰造极。

在宋仁宗嘉佑二年的科举考试中,这一 “登峰造极”之势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为何宋仁宗嘉祐二年这一届科举,是千年之最?你看中进士的都有谁


宋仁宗

此前,面对北宋重文轻武等措施造成的弱势,范仲淹开始推行庆历新政。作为范仲淹的好友,更作为忠臣,欧阳修选择站在范仲淹一边,之后他遭遇了数次贬谪。1049年,他终于重返朝廷,担任翰林学士、编纂史官等职务。《新五代史》是欧阳修的作品,然后他成了礼部的贡举考官。

在当时的文坛上,出现了一种非实用主义的太学体,实际有点空洞,乏善可陈。作为一名考官,欧阳修会很自然地剔除不务实之辈,为朝廷挑选优秀的人才。

为何宋仁宗嘉祐二年这一届科举,是千年之最?你看中进士的都有谁


嘉祐二年,贡举各科录取899人,进士有388人。而只会太学体的务虚之人,在这次科举考试中全部落选。这些落选之人为了表达他们的不满,他们甚至威胁要殴打欧阳修,并不断制造麻烦。宋仁宗是对欧阳修比较了解的,他自然选择了支持欧阳修。

在这届科举考试中,章衡、窦卞、罗恺是榜眼、探花、状元,也许这三个人都不是很出名,但是在进士中,是人才辈出的。我们来看看当时的考生中成为进士的都有哪些厉害人物——

为何宋仁宗嘉祐二年这一届科举,是千年之最?你看中进士的都有谁


其中有唐宋八大家中的苏轼、苏辙和曾巩,理学创始人之一张载,以及宋代理学奠基者程颢,还包括王安石变法的核心人物吕惠卿、章惇等人。

这样的阵营可以说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纵观古今,可以称得上是千古之最。

为何宋仁宗嘉祐二年这一届科举,是千年之最?你看中进士的都有谁

参考文献:《宋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