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當兵立過功,下礦是勞模,如今退休回農村做生命之源“守護神”


垣曲縣上澗村位於中條山腹地,四周連綿起伏的山脈把整個村子包圍,四周同樣散佈著大小不一的村莊,多年以來生活在這裡的人們,吃水都是靠著山上的泉水或者雨水。近年來經濟好轉,民生問題也等到了大力解決,許多村子都吃上了深井水,而上澗村和鄰近和四個村子,仍然需要從山上引來山泉水供村民飲用和生活。

這眼不起眼小泉水就是村民們的“生命之泉”,別看它小,但它卻養育了上澗村、平原村、澗溪村、寺裡溝四個村840戶2400多口人。泉水經過簡單的過濾,通過一條長達4公里的管道,把生命之水引向村裡,而圖中這位大叔,就是這條生命管道的“守護神”。從2013年起,他已經義務守護這條管道七年多。

他叫張俊傑,今年62歲,他的身後就這條生命管道,在他守護這條管道之前,是高平市一個煤礦的職工,現在是上澗村西組居民組長。泉水通過管道,用水泵抽到村裡的水池中,再通過水管進入各家各戶。每次抽水可供村民們使用七八天,每個月要抽四次,他每個月要上四次山來抽水,一個來回大約要走7、8公里,七年來在這條路上來回走了2600多公里。


他還有個更生要的任務,那就是檢查管道,這種管道是用很多根管子接續在一起的,用的時間長了,經常會出現管道斷裂或者破損,如果斷了,那村民們就吃不上水了。這次也是村民發現沒水了,一直抽不上水,所以他趕緊上山檢查。終於找到了破損處,兩根管子接茬處斷了,清亮的泉水都流到了旁邊的山溝裡。他趕忙上前查看,想辦法要把斷口接上。

塑料管道是一根粗一根細,細的套在粗的裡邊,把水停掉之後,他把兩根管子用力地接在一起,因為沒有帶工具,這個辦法只能是暫時的,不是長久之計,等他回村取了工具,再把接口加固。張俊傑說今天村民反映沒水了,他就順著管道一路上來,現在是冬天,斷管的情況比較少,如果是在夏天和秋天,每次下雨都有可能把管道沖斷,有時候還可能被埋進雨水衝下的泥土裡,那就需要慢慢仔細地查找破口。有次他一直找了四五個小時,才找到破損處。

張俊傑說他做這些都是義務的,沒有報酬,他也心甘情願地做。他年輕時候當過兵,在某空軍部隊當後勤兵,負責戰鬥機的檢修維護工作,由於工作出色,他和他的戰友還榮立過集體三等功。退伍後他在高平一個煤礦工作,開始時搞安裝,後來當了安檢員,負責檢測瓦斯和安全管理,在礦上他工作認真負責,年年都被告評為先進工作者,還兩次被評為集團勞動模範。多年的安全檢測工作,讓他養成了細心負責的良好習慣。


這是他當年被評為勞模後,公司獎勵他出去旅遊,他帶上妻子去北京旅遊時照的照片。2011年他辦了內退提前退休,退休後他覺得還是家鄉好,就回到了農村老家。現在的農村裡,年輕的都外出打工掙錢,村裡不是老就是小,像他這年齡的都屬於壯勞動力。村民們知道他在外工作認真負責,就推薦他當了西組的組長。當組長沒有工資,全是義務服務,可他覺得不管什麼時候都是父老鄉親們最親,雖然沒有工資,但他還是義不容辭地擔起了這個擔子。

除了檢查管道,他還負責抄水錶收水費。消費有統一的標準,每家每戶都安著水錶,他每個月都要挨家挨戶地把水錶數字抄好,再按照數字收取相應的消費。農村人掙錢不容易,花錢也得好好算計,抄水錶時他都要把戶主叫過來看數字,生怕給誰家的數字搞錯了,讓村民受了損失。他大聲地把看到的數字報給這位大姐,大姐也探過頭去看了一下,“對著呢。”

看完水錶,隨行的另一位村民把數字記在本子上,他掏出計算器,把水費計算出來,大姐付了錢,他找完錢,確認無誤後,繼續走到下一家。他說在村裡做事就是很瑣碎,每家每戶都有需要他的時候,不過雖然這些事情看起來有點麻煩,但他卻樂此不疲。在家閒著也沒事,他覺得現在身體挺不錯的,像個小夥子一樣,能給鄉親們辦點事兒,他打心眼裡覺得高興。


張俊傑指著這條他走過無數次的路說,這條路他總也走不夠,他對家鄉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都充滿了感情,乾點活不但心情好,還能鍛鍊身體,“還是家鄉好啊”他動情地說道。他現在也積極地和有關單位聯繫著,希望能在他們村發現地下水,打上一口深水井,讓村民喝上深井水。他怕他以後要是老了走不動了,誰來檢修這水管呢?“村裡人嫌管水這事是出力不討好的事,可是咱不幹誰幹呢,誰讓咱好歹是個村幹部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