貫穿整個三國曆史,怎樣看待劉備這個君主?

劉大騷


在《三國演義》裡,曹操和劉備青梅煮酒論英雄。曹操問劉備誰是當世的英雄,劉備依次列舉了袁術、袁紹、劉表、孫策、劉璋等人,都被曹操一一否定了。劉備反問曹操:誰能被稱為英雄呢?曹操指著劉備和自己說:當今天下的英雄就是你我。此話一出,劉備驚得把筷子掉地上了。這段儘管有演義的成分,但可以表現出劉備的內心世界,他確實是懷有英雄之心,後來也成就了大業,當了蜀國的先帝。

不可否認的是,劉備的起點較低。儘管是皇族,但由於家裡缺錢買官沒落了,只能賣草鞋為生,若不是黃巾起義,劉備還沒有出頭之日。同時,在劉備的創業過程中,他的皇族身份也給他攢了不少分。

總結劉備的一生,前半程主要是依附於他人。最初,他的老師盧植推薦他,後來又投奔了他的同學公孫瓚。後來,劉備先後跟過陶謙、呂布、曹操、袁紹、劉表。直到赤壁之戰後,劉備取得部分荊州,才有了穩固的根據地。

作為大器晚成的英雄,劉備有其過人之處。一是做人比較仁義,具有感召力。桃園三結義後,關羽、張飛和他生死與共,後來又有趙雲加入,都有萬夫不當之勇。三顧茅廬請出諸葛亮,就有了指路明燈。再得龐統,他的正副軍師就是臥龍和鳳雛,連曹操都羨慕。在新野時,百姓願意跟隨他逃難。他坐鎮荊州後,原來劉表的部下基本都跟隨了他,蜀國的班底就此形成。

二是劉備臨危不懼,堅韌不拔。他打了一輩子仗,開始是敗仗居多,有幾次就是全軍覆沒,連老婆都顧不上了。但他屢敗屢戰,終於迎來了轉機。首先拿下了荊州,然後取得益州,再打敗曹操得漢中,就此實現了諸葛亮三分天下的規劃。

劉備的衰敗有偶然和必然的因素,關鍵還在於他家底不厚。關羽大意失荊州後,劉備就折了一個翅膀。他後來為挽回局面去打東吳,夷陵之戰被陸遜火燒連營,又折損了自己的主力部隊。至此,劉備只能英雄末路,在白帝城含恨去世。


瀾石記


千里萬里路,不如讀書路。

我是千河,我來回答。

貫穿整個三國曆史,怎樣看待劉備這個君主?

縱觀整個三國時代,劉備是一步一步從草根爬上了人生的巔峰。雖說劉備也是漢氏宗親,但由於漢武帝時期頒佈的“推恩令”傳到劉備這一代已經是混到織蓆販履之流了。這樣的子低的起點,劉備是憑著什麼一步一步做到了,蜀漢政權的建立者呢?我們一起來看一下。

劉備生於公元161年,父親劉弘早亡。少年劉備與母親以織蓆販履為業。

也是在這時期造就了劉備堅韌不拔,臨危不亂,絲毫不受他人影響的性格。

公元175年,劉備與同宗劉德然,公孫瓚一起拜盧植為師。也是在這一時期和公孫瓚成為好友。劉備不愛說話,善待他人,喜歡結交豪俠。很多商人見到劉備都願資助於他。

也是在這時期,劉備結實了從解良而來的關羽和涿州的張飛。三國演義裡生動形象地描述了桃園三結義的故事,翻開陳壽的三國志裡描述到劉備與二人同床共枕,恩若兄弟。關羽與張飛二人一直跟隨劉備,不畏艱險。

要是一直講下去,我覺得就和別的講的都差不多。很多小事,我們跳過去講。

用我們現代話來講,劉備的人設非常好。

劉備一向以仁義道德著世。大部分覺得劉備假仁假義,常常以淚洗面。我覺得一個人如果假仁假意一段時間的話,那麼確實是假仁假意。如果一個人一輩子都是在假仁假義當中度過,那麼那麼這不管是這個人不是是裝出來的還是塑造的。他就是仁義君子!

從最先的,關羽.張飛.趙雲.陳到.都是被劉備的仁義感動追隨。

劉備起初是靠著大漢皇室的身份而行走江湖,等到被漢獻帝冊封為大漢皇叔後,他更是高舉中興大漢的旗幟。這個金字招牌並沒有吸引有才的人投靠,因為劉備本來是一個無名之輩,沒有人願意效忠他。

但劉備這個人確實夠厲害,他不像曹操那樣奸詐,也不像孫權那麼地睿智,他外表忠厚老實,讓人很容易產生依賴。同時劉備也是一個求賢若渴的人,像諸葛亮,龐統,黃忠等一批人才,都是他多次登門拜訪請出山,才成就了他的千秋霸業。

劉備的性格特點鮮明,他膽小怕事、心機非常重、臉皮厚,但是他善於抓住機遇,非常會把握機會,識人非常準。

劉備的優點是弘毅寬厚、識人很準,但是他比較突出的性格特點是膽小怕事,心機非常重而且臉皮很厚因為劉備出生市井,見慣了世間的人情冷暖,所以劉備很會審時度勢,他把握住機會,最後成全了他的帝王霸業。

可能用一句來概括是最貼切了。

成也蕭何敗也蕭何

最後的落幕---夷陵之戰

夷陵之戰是劉備一生中最慘敗的仗,最後輸掉了自己的命。

夷陵之戰初劉備一路勢如破竹,奪取峽口,攻入吳境,在巫地擊破吳軍李異、劉阿部,佔領秭歸。劉備倚恃優勢兵力企求速戰速決戰略,被陸遜識破。陸遜一直堅守不出。

蜀軍將士逐漸鬥志渙散鬆懈,失去了主動優勢地位。六月的江南,正值酷暑時節,暑氣逼人,蜀軍將士不勝其苦。劉備無可奈何,只好將水軍舍舟轉移到陸地上,把軍營設於深山密林裡,依傍溪澗,屯兵休整,準備等待到秋後再發動進攻。由於蜀軍是處於吳境二三百公里的崎嶇山道上,遠離後方,故後勤保障多有困難,且加上劉備百里連營,兵力分散,從而為陸遜實施戰略反擊提供了可乘之機。正直酷夏,陸遜一場大火燒的蜀軍潰不成軍,大部死傷和逃散,車、船和其他軍用物資喪失殆盡。劉備乘夜突圍逃遁,行至石門山(今湖北巴東東北),被吳將孫桓部追逼,幾乎被擒,後衛將軍傅肜等被殺。後依賴驛站人員焚燒潰兵所棄的裝備堵塞山道,才得以擺脫追兵,逃入永安城。

至此夷陵之戰落幕,後來有名的白帝託孤。

縱觀劉備一生起起落落,成也仁義,敗也仁義。

我是千河,歡迎大家評論區留言。

關注我,點擊觀看更多精彩歷史。


小主千河


《三國演義》裡的劉備被塑造成了一個老好人,老羅筆下的劉備,就是個遇事只會哭、什麼都要問別人的廢物

但歷史上真正的劉備,絕不是這樣的,劉備也有自己的本事,甚至可以說有一定的權謀,先看當年劉備在益州問題上的表現:

在赤壁之戰後,孫權便打起了益州的主意,當時孫權便找來劉備,想讓劉備和他一起攻打益州,說了這麼一番話:

米賊張魯居王巴、漢,為曹操耳目,規圖益州。劉璋不武,不能自守。若操得蜀,則荊州危矣。今欲先攻取璋,進討張魯,首尾相連,一統吳、楚,雖有十操,無所憂也。《獻帝春秋》

為什麼孫權說了這麼一番話?其實孫權有自己的戰略意圖,就是與曹操平分天下:

為將軍計,惟有鼎足江東,以觀天下之釁。規模如此,亦自無嫌。何者?北方誠多務也。因其多務,剿除黃祖,進伐劉表,竟長江所極,據而有之,然後建號帝王以圖天下,此高帝之業也。《三國志·魯肅傳》

注意這裡所說的“竟長江所極”,指的是橫跨長江流域的所有地區,其中也包括益州(即今四川、雲南一帶,都是長江流經的省份)

所以,孫權在很早時候就將益州納入了自己的戰略範圍,孫權對劉備的那一句話,可以說純粹就是扯淡,《三國志·張魯傳》根本沒有記載張魯和曹操有啥牽連

而劉備的戰略又是怎樣的?

益州險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業。劉璋闇弱,張魯在北,民殷國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將軍既帝室之胄,信義著於四海,總攬英雄,思賢如渴,若跨有荊、益,保其巖阻,西和諸戎,南撫夷越,外結好孫權,內脩政理;天下有變,則命一上將將荊州之軍以向宛、洛,將軍身率益州之眾出於秦川,百姓孰敢不簞食壺漿以迎將軍者乎?誠如是,則霸業可成,漢室可興矣。《三國志·諸葛亮傳》

這說明,劉備也將益州納入了自己的戰略範圍,和孫權的戰略出現了交叉,這也就意味著劉備和孫權將在這一問題上產生衝突,劉備就得避免自己的戰略遭到別人的破壞,這也就意味著,劉備必須要用點手段,保證自己的戰略意圖能順利實現

於是,劉備對孫權說了一句話:

益州民富強,土地險阻,劉璋雖弱,足以自守。張魯虛偽,未必盡忠於操。今暴師於蜀、漢,轉運於萬里,欲使戰克攻取,舉不失利,此吳起不能定其規,孫武不能善其事也。曹操雖有無君之心,而有奉主之名,議者見操失利於赤壁,謂其力屈,無復遠志也。今操三分天下已有其二,將欲飲馬於滄海,觀兵於吳會,何肯守此坐須老乎?今同盟無故自相攻伐,借樞於操,使敵承其隙,非長計也。《獻帝春秋》

劉備乾脆這麼騙孫權:劉璋是咱們的隊友,不能打他

但孫權不聽,反而派從兄孫瑜駐軍夏口,意圖很明顯,就是為了益州這塊地,畢竟這也在孫權戰略範圍之內,孫權是不會妥協的

劉備看在眼裡,覺得有必要採取一種強硬態度以阻止孫權,於是劉備到孫瑜軍中,放出了這番狠話:

汝欲取蜀,吾當被髮入山,不失信於天下也。《獻帝春秋》

隨後劉備還做出了強有力的行動,來表明自己的態度:

使關羽屯江陵,張飛屯秭歸,諸葛亮據南郡,備自住孱陵。《獻帝春秋》

這下,孫權拿劉備沒辦法了,只好選擇妥協:

權知備意,因召瑜還。《獻帝春秋》

這一系列的舉措為劉備入蜀奠定了基礎,後來當孫權得知劉備已自領益州牧,氣急敗壞,當即爆了粗口:

權曰:猾虜乃敢挾詐!《三國志·魯肅傳》

這個時候孫權罵劉備是“滑虜”,但聯繫孫權之前的一番扯淡說辭,在這件事中,孫權又何嘗不是“滑虜”呢?

事實上,劉備也好,孫權也罷,都是為了保證自身戰略的實施,益州的紛爭,實質上是軍閥之間的戰略衝突,沒有什麼對錯之分,但我們在這伴事中也看到了劉備軍閥權謀之下的硬氣和堅定,說明了劉備也是一個有王霸之志、有過硬能力的英雄,絕非《三國演義》裡的病秧子

俠客的忠勇信義

前面說劉備擁有封建軍閥的權謀,這其實是漢末群雄或多或少具備的共性,但接下來的幾點,便是劉備不同於其他群雄的個性

先看初平四年的徐州之地,是何慘狀:

初平四年,曹操擊謙,破彭城傅陽。謙退保郯,操攻之不能克,乃還。過拔取慮、雎陵、夏丘,皆屠之。凡殺男女數十萬人,雞犬無餘,泗水為之不流,自是五縣城保,無復行跡。《後漢書·劉虞公孫瓚陶謙列傳》

太祖擊破之,遂攻拔襄賁,所過多所殘戮。《三國志·武帝紀》三國志的作者陳壽,用了這麼一句話高度評價劉備:

先主之弘毅寬厚,知人待士,蓋有高祖之風,英雄之器焉。及其舉國託孤於諸葛亮,而心神無貳,誠君臣之至公,古今之盛軌也。機權幹略,不逮魏武,是以基宇亦狹。然折而不撓,終不為下者,抑揆彼之量必不容己,非唯競利,且以避害云爾。《三國志·先主傳》

陳壽用“英雄之器”四個字,給了劉備這樣的一代雄主一個十分客觀、合理的定位

但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這樣的一代雄主,被21世紀的現代人貼上“假仁假義”“偽君子”的標籤,劉備的兄弟情義、君臣信義、攜民渡江,被一群無腦備黑們汙衊成“陰謀”“暗算”“猜疑”“利用”

這個社會是怎麼了?是不是現代人的生活節奏越來越快,越來越多的人不再相信忠誠與信義,只相信赤裸裸的金錢和功名?

劉備是英雄,是一個在那個動亂年代的黑暗長夜裡撕開一小道光的英雄,儘管劉備本質上是一個封建軍閥,儘管劉備也有私心

劉備有政治家黑點,但沒關係,為了自己的夢,有些手段劉備不得不用

可是反過來想一想,最起碼劉備沒有為了達到自己的目的傷害那些不該傷害的人,最起碼劉備擁有草根的初心,最起碼劉備為夢想奮鬥了一輩子,最起碼,劉備仍有人性的光芒


歷史的波瀾壯闊


劉備的人生告訴我們是金子總會發光的。劉備的家境不好,從小父親就死了,跟隨母親編制草鞋和草蓆為生。不過千萬不要因此而覺得他像電影《赤壁》中一樣給士兵做草鞋,那都是沒有的事。

劉備十五歲的時候他母親就讓他跟隨盧植學習了,可見劉母並非普通的草鞋編制工人,她深知讀書的重要性,而且從劉備的為人處事來看,劉母作為他唯一的監護人應該不簡單。

劉備少年時期的形象其實跟他賣草鞋的家境相差很遠,他喜歡騎馬打獵,聽音樂,穿華麗的衣服,結交少年豪傑。他身邊早已聚集了一群少年豪傑,從小就展露了領導力。因此同宗的劉元起從小就資助他,讓他可以有錢揮霍。劉備的性格特徵是“少言語,善下人”也就是不太說話,能夠以低調的姿態對待人,所以很多同鄉少年跟隨他。

劉備在涿郡有一定影響力,中山的兩位商人去涿郡販馬時注意到這位有領導力的少年,於是他們資助了劉備。這筆資金使得劉備可以招募士兵,組織了剿黃巾的力量。之後他帶著自己的團隊,可以說真是白手起家,以軍功封縣尉,從這種小官一直做起。

劉備最大的特點就是能夠籠絡人心,就像他跟自己兒子說的:“惟賢惟德,能服於人”。所以他雖然地位不高,但是聲望早就傳播開了。直到陶謙臨死將徐州託付給劉備,他算是正式成為一方諸侯。他來徐州時自己只有一千多正規軍,加上一些收編的烏桓騎兵和幾千名饑民。然後徐州的陳登,糜竺等人依然為了讓劉備接任徐州而奔走呼號。

曹操從一起兵就不缺人才,一方面沛國譙縣老家的能人不少,家資也富裕,另外一方面曹操本就結交了一批上流社會。劉備直到徐州才算進入上流,但是他依然缺乏人才。真正讓劉備得到大量人才是在新野的七年,這七年雖然寄人籬下,但是籠絡了不少荊州士人。

就這樣,劉備從一文不名到很多人跟隨,很多上流社會跟隨。一步步走來,靠的就是得民心者得天下。要問劉備是個怎麼樣的人?他是個具有領導力和人格魅力的人,也是個具有堅毅的創業精神的人。


傳奇歷史觀


貫穿整個三國曆史,怎樣看待劉備這個人,我來回答這個問題,我的觀點如下。


任人唯賢

劉備是一個十分知道怎麼用人的人,當然他更知道的是怎麼看人。

正是因為他知道怎麼看人,怎麼用人,所以他才三顧茅廬不辭辛苦地把諸葛亮給請出山,事實也證明了諸葛亮的神通廣大,為他的霸業給了無數的功勞。

正是因為他知道怎麼看怎麼用人,才能使三國時期的蜀漢人才濟濟。

有仁義

劉備是一個有仁義的人,正是因為他有仁義,這一點才能為他籠絡一大批的人才,才能使很多人對他忠心耿耿。當然這是我從好的一個方面來解讀的。

如果我從另一個方面來解讀劉備的仁義,我們可以將他歸結於一個人設。當今世界很多的明星,包括動漫小說人物都會擁有一些屬於自己的人設。一個好的人士可以讓人們在人際交往之中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劉備正是通過給自己建立一個仁義的人社,才能籠絡一大批的人才。這是我的第二種解讀方式。

有毅力

劉備是一個十分有毅力的人。在他的創業初期,他的處境十分的艱難,可他仍然堅持了下來。

從無到有,從失敗到成功,這期間到底要經歷多少的痛苦,我們不知道,可是這一切劉備他自己都承受了下來。他不僅承受自己一個人的痛苦,還承受著整個蜀漢的痛苦。因此我覺得劉備是一個十分有毅力的人。

懂得隱忍

劉備是一個十分懂得隱忍的人。關於這一點我們可以在煮酒論英雄中可以看出來。在曹操說出全天下只有他們兩個人是英雄的時候,劉備已經成了自己的雄心壯志。

因為他當時還沒有足夠的實力,所以他隱忍了下來,這也使得他能逃過一劫,使得他能建立蜀漢。

(題外話,我覺得這一點朱元璋做的也很好,他採用了廣積糧,緩稱王的方法)


綜上所述,我覺得劉備是一個任人唯賢,有仁義,有毅力,懂得隱忍的聰明人。歡迎大家來指正我的錯誤,也歡迎大家關注我!


俠花


劉備,在古代時期,一直都是被認為匡扶漢室的志士能人。有一句諺語這樣評價劉備的功績:劉備的江山-哭出來的。依此句評析,大家不免認為他比較窩囊。自古以來,大奸似忠,大偽似真,所以還有人認為他只是一個打著匡扶漢室的幌子來實現自己的政治野心。但是我們要正確地評價一個人應當看他的行為和社會背景。

劉備白手起家,本是皇室後裔,無奈家道中落,淪落到以編織草鞋為生的地步。奈何心中有大志之人並不會因為環境而改變。他抓住了命運的稻草,成就了自己的一番事業。婦孺皆知的三顧茅廬可見他的仁慈寬厚。他知人善任,團結各方力量,籠絡各種人才,並且禮賢下士,所以他的屬下也都盡心輔佐。再者,劉備品德高尚。他那句流傳千古的名言: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足見其做人的智慧。

毛主席曾評論劉備“如魚得水”,可見對其評價之高。總的來說,劉備絕不失為一代明主。



野林子


就我的觀點來看,他如果放在現代來看,決定是一個好老闆,一個成功的老闆,我們應該學習他忍辱負重,愛國愛民,堅韌不拔,禮賢下士,還有他的待人接物,無論對任何人他都以仁義為本,以百姓為重,但晚年他確實有些一意孤行,優柔寡斷,不聽忠言,過度自信,太過傲慢,輕視敵人,才鑄成夷陵之敗。就幾點大家爭論的話題,下面就是我覺得寫得好,但不是我寫的觀點,供大家參考:

1劉備性格很軟弱?

世人有個慣性的思維,“仁必弱”,仁慈的人往往在人的腦海裡浮現的印象是軟弱,誠實,總之是不甚剛強。其實,少年時期的劉備便顯示出了豪俠性格。即使他當時只是個毛頭小夥,卻有非同凡響的號召力。三國志記載:好交結豪俠,年少爭附之。而關羽張飛二人也是在劉備糾合徒眾時,所結交到的好漢。他還很看不起志向不高的人。辛棄疾詞雲:“求田問舍,怕應羞見,劉郎才氣。”

之後,剛步入仕途的劉備(安喜縣尉),又怒鞭了不肯接見他的督郵。(三國演義此處把劉備的事蹟挪到了張飛身上,大概是羅貫中想突出劉備的仁)強硬性格表露無疑。直到他晚年稱帝,而關羽被害,荊州被奪以後,他又爆發了豪俠本色---有仇必報。無人可以勸阻。這期間,孫權攝於劉備的神武,卑詞請和,“先主盛怒不許”。偷襲荊州的卑鄙,斬殺兄弟的血仇,令他不顧一切的衝向了討伐東吳的戰場。

觀劉備一生,寧肯冒掉頭之禍也不肯屈服於曹操的刀鋒,戎馬征戰,顛沛流離,輾轉天下。這不是一個軟弱的人可以辦到了,相反,必是一個超級堅強有韌性的人才能辦到。

2劉備對不起呂布?

在白門樓,呂布被俘,呂布說願意歸順曹操,曹操略有遲疑。而劉備進言舉例丁原,董卓的下場,曹操便把呂布殺了。由此有人說呂布曾經轅門射戟解過劉備的兵危,救過劉備,劉備這麼做對不起呂布。那麼,我們可以想想呂布是怎麼對待劉備的。劉備先是收留了窮途末路的呂布,而呂布卻趁劉備征討袁術之機,奪了徐州。以致於劉備一方面要與袁術戰鬥,一方面後方沒有了供給。以致於到了兵士官吏人自相食的境地。劉備不得已請還小沛。呂布允許了。而當劉備在小沛收集兵馬的時候,呂布又看不慣了,帶兵將劉備打跑。根本不給恩人劉備活路。

至於轅門射戟,劉備若有徐州,焉用他轅門射戟?

3劉備不寫詩沒文化?

跟曹操的文采飛揚比起來,劉備一生中不見有一首詩作。又兼書上記載劉備:先主不甚樂讀書。所以有人為人劉備沒什麼文化。其實劉備少年時期便學於東漢大儒盧植。但是不太喜歡死讀書本。首先從劉備經常說出有哲理的話如“濟大事必以人為本”“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惟善惟德,可以服人”等方面來看,劉備相當有文化,只不過不是詩詞歌賦方面的文采,而是人生哲學方面的造詣。其次布仁德,講忠義,都有儒家思想的印跡。只不過他不是用在口頭,而是用在畢生的理想信念這方面了。

4劉備攜民渡江是為了讓百姓當肉盾來阻擋曹軍?

這個說法非常荒唐。沒有辯駁的價值。劉備若要逃生直接飛騎奔夏口就完事了。何必拖著“肉盾”十幾二十裡的走,最後連自己都險些喪命?難道是刻意的想試試“肉盾”結實與否?真是欲加之罪何患無辭。關於攜民渡江之事,引用:!”【習鑿齒曰:先主雖顛沛險難而信義愈明,勢逼事危而言不失道。追景升之顧,則情感三軍;戀赴義之士,

則甘與同敗。觀其所以結物情者,豈徒投醪撫寒含蓼問疾而已哉!其終濟大業,

不亦宜乎!】這就是說,劉備待人接物是真誠的,不是那些噓寒問暖做表面功夫的人所能比的。

5劉備借荊州,有借無還?

這個問題至今仍有爭議。一方面三國志《武帝紀》和《先主傳》都有記載,劉備攻下了荊州的江南四郡,又與東吳共分南郡,自表荊州刺史,這樣劉備已經佔據了大部分的荊州(共七郡,分江南四郡,江北三郡),說明劉備是荊州的實際佔有者。而另一方面又有東吳向劉備討要荊州,劉備推脫先取涼州等等記載。所以劉備借荊州的問題一直是個懸疑。

6劉備殺張裕是因為小心眼?

有人說劉備殺張裕是因為張裕曾經笑話劉備沒有鬍子。所以找茬殺的。其實不是這樣的。當時劉備在劉璋那裡寄住,劉備看到站在劉璋身後的張裕鬍子很濃,就跟他隨便開了個玩笑說,你是:鬍子繞嘴居住。沒想到張裕因為劉備只是寄宿的,而自己是劉璋的愛臣,竟不管身份大小嘲笑劉備是:露出嘴巴的人(沒鬍子)。相當狗仗人勢。

後來劉備稱帝以後,他又跟人說“蜀漢九年必然滅亡”。而且不知道跟幾個人說過。

對於新建的國家來說,人心的穩定是最重要的,他卻散佈滅國論。真是找死啊!

7劉備徵東吳是因為失了荊州,而不是為關羽報仇?

首先我們從劉備的性格分析,待人真誠,尤其是他所賞識的人。劉備在鄉里時,鄉里有個叫劉平的派刺客殺劉備。刺客去拜訪劉備,而劉備不知對方為刺客,待他非常真誠,刺客竟被感動,把原委說了出來後走了。可見,劉備對待兄弟般的關羽是付出了多少的真心。

其次,《劉曄傳》佐證:東吳襲殺關羽奪荊州以後,魏國的謀臣皆分析劉備不會出兵。只有劉曄說劉備跟關羽名為君臣,恩猶父子(礙於君臣等級,所以沒說兄弟)。推測劉備必然出兵。

最後,《先主傳》明確記載:初,先主忿孫權之襲關羽,將東征,秋七月,遂帥諸軍伐吳。孫權遣書請和,先主盛怒不許。

可見,劉備徵東的主要原因是關羽被害。否則不會內有諸葛亮趙雲等大臣竭力勸阻,外有孫權請和他還不依不饒。我們前文也提到了,劉備有豪俠性格,兄弟義氣重。

8劉備奪了同宗劉璋基業,不義?

其實,劉備要奪早奪了。張松和法正給劉備出主意,讓劉備在會所襲殺劉璋,西川可定。雖然劉備有取蜀之心,但始終不忍心也不喜歡暗殺這種手段。推脫“此大事也,不可倉卒”。後來,曹操徵孫權,而關羽又和樂進戰於青泥。劉備想管劉璋借一萬兵,劉璋只給4000,補給只給一半。張松催促劉備動手的信又被劉璋截獲,殺張松,並通知手下將領以後不要在聽劉備的了。劉備這才大怒,開始進攻西川。

劉璋自保之主。大漢名存實亡,作為漢室宗親他不僅不發兵討逆賊匡扶漢室,相反坐擁偌大益州,只為了私仇跟張魯打來打去。這就好比中國被日寇入侵,將要亡國。這時你作為一個軍閥有人有地有槍,卻不抗日救國。這時奪了他的基業用以抗日,義或不義?

9劉備舉國託孤是假,為了測試諸葛亮?

這就更不可能了。劉備平生最會識人,又最得人心。劉備跟諸葛相處這麼久,不可能在快死的時候才去測驗諸葛亮吧。而且,諸葛亮奇才,會看不出劉備到底是真心還是假意嗎?佐證是《三國志》:及其舉國託孤於諸葛亮,而心神無貳,誠君臣之至公,古今之盛軌也。心神無二是說只有一顆誠心。以劉備的性格和平生處事態度來看,的確如此。






影視職員


作為一個三國迷,讀過很多關於劉備的史書,正史野史都有。其實讓我感觸最大的就是劉備的性格,堅韌不拔,百折不撓,善於組織人際關係,並且寬容仁厚,但是劉備也是個有仇必報的人物。

劉備是河北人,自稱是中山靖王之後,家族先人們的榮耀並沒有給他的生活增加多少財富,相反劉備小時候的家庭非常貧寒,但劉備是一個很有志氣的孩子,很小的時候就曾指著一棵樹對同族的發小說,我將來的華蓋也如它一般。

劉備15歲的時候,她的母親就讓他到外面尋學了,但少年時的劉備並不喜歡上學,反而更喜歡鮮豔的衣服和醉人的音樂,他喜歡飛鷹走獸和狗馬。劉備不愛說話,喜怒從不表現出來,為人大方善待朋友,結交了許多當地的豪傑,人們都樂於資助他,這讓他集結很多的人脈。

東漢末年黃巾起義,劉備因為殺敵有功,被封為縣尉,因為沒錢送禮要被督郵遣散,劉備懷恨在心鞭打督郵200下棄官投奔公孫瓚,後因曹操父親在徐州被殺,曹操血屠徐州城,劉備趕來救援而入主徐州,這才安下家,劉備百折不撓的性格表現在,越戰越勇,每次都是失敗,每次都能捲土重來,直到遇到諸葛亮聯合東吳,才有了借來的荊州,逐漸紮下根來。

劉備善於組織人際關係,有時也會假仁假義,長坂坡之戰有一段就可以體會出來。常山趙子龍冒死救阿斗,滿身是血來到劉備身邊。劉備抓起阿斗就往地上摔,說險些折了我一員大將,趙雲聽後感激涕零,此後30年忠心耿耿,被封為順平候,順就是聽話的意思。

有仇必報也是劉備的一大特點,也是他最致命的缺點,鞭打督郵是一,白門樓呂布殞命也是劉備復仇的結果,後來主政益州,聽聞關羽敗走麥城被殺,張飛因為酒後鞭打士卒被殺,劉備不顧諸葛亮苦勸,決心復仇東吳,結果大家都知道被陸遜火燒連營,才有了白帝城託孤。

史學家陳壽評價白帝城託孤,說劉備和諸葛亮這樣的君臣關係,從古至今不多見。

總之劉備還是個很厲害的角色,因為性格而起,又因性格而敗。


書生讀書


1. 夷陵之戰,是萬不該的,毀了家底。關鍵是被迫的,他們結義的時候有言在先,不願同年同月同日生,但願同年同月同日死。為了兌現諾言,兄弟之情,冒然對東吳開戰。2.沒給孫尚香什麼名分。孫尚香對他是真心的,即使是美人計,你們成婚了,她只想要個名分,別無所求。就連劉禪也沒給孫尚香什麼名分。3.做人耍手段。趙雲救回阿斗交給他,他將阿斗往地尚一摔,說,“小畜生,差點毀了我一員大將”。誰還有比這高明的手段?後人說阿斗被摔成腦震盪,影響了智力。白帝城託孤,他怕諸葛亮篡權,提前打預防針,“吾子不才,先生可取而代之”,言下之意,你諸葛亮是臣子,是不能取而代之的。



漁樵之人W


劉備不算是一個成功的君主。

但,他絕對是一個成功的“劉備”,即是說,劉備的人生是成功的人生,這比做一個成功的君主可要來的高尚,也來的艱難。

不談這個,談君主!

個人觀點:

在“三國英雄譜”中,劉備絕對是第一名;

在“三國君主排行”中,劉備只能排在第二名。

“三國君主排行”中第一名應該是曹操。

劉備做君主為什麼是第二名?

毛主席說的好:

劉備這個人的優點主要是善於用人,善於團結各方人士;而主要缺點表現在兩個方面:
  • 一是好感情用事;
  • 二是不能區分主次矛盾。

評價歷代帝王君主,誰有毛主席有資格呢?

做一個君主不能保持住理性,被感性左右,是可怕的,劉備因為關羽被殺,起傾國之兵殺向東吳,他破壞了三方平衡,失敗!合格的君主不會做這種事情。

劉備為什麼不能保持理性,因為他不能分清主次矛盾呀!關羽和孫權因為結兒女親家不成而生的仇是次要矛盾,和東吳政權的聯合抗曹才是主要需求,因為東吳和蜀國相比曹魏是弱小的,當然是兩個小的聯合起來抗擊大的才是正確的生存之道。

可惜,劉備被“兄弟義氣”迷住了眼睛,糊住了腦子。

讓“耿直”的呂布憑他的直覺來瞎說大實話吧:

大耳兒最是叵信——呂布

可能有人不同意了,呂布一個三姓家奴也配來談“信”嗎?

呂布當然不配,但是他有資格要求劉備講信用。

為什麼?

因為劉備是準備做君主的人,他必須放棄感性思維。

劉備因為討厭呂布而讓曹操殺呂布,這不是“君主作風”,也不是“君主謀略”!他被“自己的好惡”迷住了雙眼,糊住了腦袋。

說劉備沒有君主風度可以理解,

為什麼說劉備缺乏“君主謀略”?

呂布被綁到曹操馬下之時,苦苦哀求曹操饒他一命,曹操惜才,正準備放呂布一馬,讓呂布帶領騎兵的。

劉備輕輕一句話“明公您看不見呂布如何侍奉丁建陽和董太師的嗎?”曹操驚醒,殺呂布!

劉備完全可以等著呂布給曹操搗亂的,說不定傻缺呂布一個生氣那一天就和曹操魚死網破了呢!

劉備就因為討厭“呂布”是三姓家奴,出於義憤,殺死了呂布,忘記了他的政治家身份。

不是一個合格的君主。

君主應該寡恩少情多厚黑。

反觀曹操,就讓活著的關羽“過五關斬六將”回到劉備身邊去了,關羽那性格,不是缺乏理性,是完全沒有理性,做事情只憑好惡。

最後果然給劉備惹了大麻煩。

如果曹操在關羽不願意投降之時,殺了關羽呢?

也許守荊州的就是趙子龍了呢!誰知道會是什麼局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