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第一谋士郦食其,靠一张嘴为刘邦拿下70座城池,为何却被煮成肉汤?

楞香妈咪


刘邦第一谋士肯定是张良,第二是陈平,郦食其只能叫第一说客。郦食其年六十余,纵酒狂放,却在垂暮之年凭着三寸之舌一举而勃兴,既是时代造英雄,也说明了人的成功,仅仅凭借个人素质和能力那是不成的。

一、“不鼎食,便鼎烹”,郦食其大概也抱有这种不能封侯拜相,便宁可被人煮了的观念,因此他毫不顾惜自己的六十多岁的残生

郦食其被下锅前,齐王(此非战国之齐王,而是秦末诸路反王之一)对他说:“能阻止韩信攻齐的大军,我就放了你,否则,就煮了你。”结果郦食其毫不畏惧,说了句:“做大事哪里管得了这些小事,大道大德面前不必推辞。你大爷懒得再为你多说一句话。”投入鼎中被煮而死。

郦食其这个人相当有性格,当真是视死如归。据说他身长八尺(一米八四左右),是如今开封近郊人,六十多岁前都纵酒狂放,没个正形,被人视为狂生。秦末大乱,郦食其投奔刘邦反秦,为刘邦说下陈留,再出使各路诸侯,往往建立奇功。

他最后一次出使,便是为刘邦说下齐王,以三寸不烂之舌,让齐国七十多城皆臣服于刘邦。然而,奉命攻齐的韩信却嫉妒郦食其的功劳,趁齐国撤去守备时,突袭齐国,导致郦食其被烹杀。

郦食其死前,不过前面一句话而已,丝毫不见其惧容,没有抱怨、也没有谩骂,真是一个奇人。

二、韩信确实坑了郦食其,然而却加速了天下统一的进程,郦食其的牺牲其实贡献巨大

首先,在郦食其说降齐王前,韩信已经兵破魏国,破代,灭赵,降服燕国,没有韩信巨大的军力和战果为支撑,郦食其也不可能说降齐王。其二,当时的齐国虽然口头投降,但是齐国的大片土地实际仍旧在齐王手中,田家齐国一贯反复无常,韩信趁齐王放松守备时一举突袭齐国,把齐国彻底掌控在汉军手中,从政治、军事上看,这并没有什么错。其三,郦食其虽然牺牲了,但他以一人之死,大大减小了汉军的人员伤亡,不但对刘邦统一天下立功巨大,而且为了加快统一进程,拯救百姓于水火之中起到了巨大作用,可谓千古之功臣、烈士。郦食其虽然只是一介儒生,但他的死,却是很多壮士、勇士也无法相比的。

三、郦食其虽然死了,但是他的弟弟、儿子后来都被汉高祖封侯,也算是对这个烈士有个交代

郦食其的弟弟郦商是汉初名将,其子虽然功劳不足,也被刘邦看在郦食其的份上被封侯,成为钟鸣鼎食之家。由此可见,郦食其的追求也算是达到了。他快七十年的人生,大多数时候是在潦倒、浪费中度过,终究在最后的岁月爆发出极为耀眼的光芒。“高阳酒徒”,不知如今还有多少人知道这个故事。


星火辰


一个穷酸落魄的儒生,因巧舌如簧而跻身沛公幕僚,后又说服齐王归降,可以说是古代外交史上的一个传奇。只可惜,就在郦食其沾沾自喜于眼前的丰功伟绩时,韩信却在背后捅了一刀,让郦大叔成了一鼎肉汤。

根据《汉书》的记载,郦食其这个人颇似一个“有文化的流氓”:

郦食其,陈留高阳人也。好读书,家贫落魄,无衣食业。为里监门,然吏县中豪杰不敢役,皆谓之狂生。——《汉书·郦食其传》

这段史料中提到的陈留,在今河南开封东南,高阳是秦汉时陈留县的的一个小邑,今属河南杞县。按《汉书》的说法,郦食其是个喜好读书的儒生,但却十分贫苦,没有某生之业。不过,当地的官府和豪杰却不敢役使他,都称其为狂生。

郦食其的狂,大抵是与他的才情有关的。在陈胜和项梁等人起兵时,郦食其也曾萌生过投奔他们的想法,但因闻听这些义军首领心胸狭隘,不听劝谏,故而继续隐居。后来,郦食其凭着自己的口才和计谋,让一只讨厌儒生的沛公起用了自己,不久便帮刘邦拿下了粮草充足的陈留,因功受封为广野君。

回顾郦食其的一生,他最为巅峰的时期,便是说服齐王田广罢兵投降的时候。可是,就在他陶醉于自己的丰功伟绩时,韩信却再次兴兵讨伐齐王,逼得田广大怒,将郦食其给烹杀了:

田广以为然,乃听食其,罢历下兵守备战,与食其日纵酒。韩信闻食其冯轼下齐七十余城,乃夜度兵平原袭齐。齐王田广闻汉兵至,以食其卖己,乃享(烹)食其,引兵走。——《汉书·郦食其传》

原本齐王田广觉得郦食其所言有理,加之深知不是刘邦对手,故而听从郦食其的劝说,放弃抵抗,听从刘邦的差遣。可是,此时韩信突然发兵,令田广觉得是郦食其和韩信在戏耍自己,便在盛怒之下把说客郦食其给烹杀了。

郦食其之死却是比较冤枉,他凭着自己的口才,原本已经做到让汉王刘邦不费一兵一卒,便可收降田广,得七十余座城池。可是,陈兵外围的韩信闻听郦食其立下如此大功,却乘机发兵攻打齐国,算是把自己的战友推进了火坑里。

不过,刘邦对郦食其也算是仁至义尽。后来曲周侯郦商击败黥布有功,刘邦分封功臣时想起了曾经为自己效力的郦食其,于是封郦食其儿子郦疥为高粱侯。


史海烂柯人


世上的有志之士不少,有作为或者说想有作为的也不少,郦食其老先生好像也可以算作其中之一。

郦食其老先生献身刘邦,诚心诚意

郦食其是陈留高阳乡人,家境贫寒。虽然博学多识,但自视甚高,狂放无忌,人称“狂生”。

刘邦带兵打到陈留时,经别人介绍见到了郦食其。因刘邦接见他时的姿态不雅(两个女子在给他洗脚),老先生不乐意了,就教训刘邦:你要是想去讨伐暴秦,建功立业,就不该这么傲慢无礼地对待年长的人。



郦食其(剧照)

历来瞅着儒生不顺眼的刘邦,一看这老先生有点意思,于是就端正姿态,向他道了歉,随之请教天下大事。

扯东道西地拽历史,刘邦不太感兴趣。但当听到老先生要为他劝降陈留县令时,刘邦大为高兴,就赶忙派他去。

可是,陈留县令并不想起义造反。于是,老先生就砍了县令的脑袋,向刘邦交差。刘邦就让人把陈留县令的脑袋挂起来示众。

陈留城中的人们一见县令死了,就都投降了。随后,刘邦在陈留招募了大量新兵,大大地充实、壮大了自己。

公元前204年秋,西楚霸王项羽进攻刘邦。两军在荥阳、成皋间相持不下。这时的刘帮打算放弃成皋以东的地盘,屯扎巩县、洛阳。

郦食其知道了后,认为刘邦这么做不合适,就劝告他:敖仓是天下粮食的运转中心,应立刻向荥阳进攻,攻占敖仓,守住成皋,断绝太行山的通道,然后可观天下。

刘邦听了认为有道理,就采纳了他的建议,派军队攻占了敖仓。


刘邦(剧照)

与此同时,因齐王田广还没归顺刘邦,老先生就自请去游说田广。刘邦见老先生这么努力,这么追求进步,就忙不迭地安排他去了。

到了齐国后,老先生鼓动三寸不烂之舌,对比着项羽和刘邦的一些做法,把田广说得心服口服。田广随即解除了国内的防务,尽心尽力地招待老先生。

齐王田广(剧照)

当韩信得知郦食其已经劝降齐王时,茫然了。因为,他正遵照汉王的命令去攻打齐国。



韩信(剧照)

矛盾中的韩信,听了蒯通的分析、建议后,毅然决然地率军渡过了黄河,开进了齐国。


蒯通(剧照)

由于齐国松懈了军事防守,韩信进军极为迅速,偷袭了历下后,很快就逼近了临淄。

消息传来,田广认为郦食其欺骗了自己,就对老先生说,你要是能让汉军退兵,我就饶你不死。否则,就杀了你。

此时的老先生不但不想辙解决面临的危机,反而对着田广发飙、耍清高:成就大业的人不在乎小节,德行高洁的人不在乎别人的责难,我不想和你废话了!


郦食其被烹杀(图景)

于是,田广恼羞成怒了,就架锅烹杀了他;于是,老先生成了肉羹。

郦食其老先生变身肉羹,悲剧人生

故事完成了,老先生的悲剧仍让人回味:

——刘邦真地拿老先生当回事了吗?真地把老先生当成自己人了吗?

——刘邦既然已经命令韩信攻打齐国了,又让老先生去游说齐王,刘邦出于什么目的?

就算同时安排了,起码也应该知会韩信一声,让他心里有数。好像也没有这回事,为什么?

——老先生被烹杀后,未见刘邦有什么反应。或针对老先生本人,或针对间接杀人的韩信。又是为什么?

由此可见,老先生在刘邦眼里,是一个可有可无的有用之人;是一个可以忽略不计,有他不多无他不少之人;是一个来了就存在,去了就等于没来之人。

但是,老先生确实为刘邦所用了,确实为刘邦出力了而且出大力了!

但是,老先生死得确实太憋屈! 可能他自己不觉得!


老王头谈历史


郦食其一张嘴为刘邦拿下70座城池,为何被活活煮死?

说起中国第一史书,毫无疑问应该是《史记》。这本书尤其是对汉朝初年的历史记述相当准确详尽,还相当有文采。那么在史记中,就记载着这样一件事,一个文人用三寸不烂之舌为大汉拿下70城池,却很快被活活煮死。

这个人,就是智谋不亚于张良、口才不亚于张仪的郦食其。

郦食其这个名字,很多人会读错,准确的读法是:lì、 yì、 jī。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皇后、皇太后吕雉有个姘头,叫审食其,和他同名不同姓,比郦食其幸运多了。

郦食其,是高阳人,有个称号叫“高阳酒徒”,也许是因为过于狂傲放荡,也许是因为实在没有事业心,到了60岁还只是一个守城门的小吏。从某些方面来看,郦食其和刘邦真的是同一类人。

当刘邦在陈留附近攻城略地时,郦食其跑到军中,求见刘邦。郦食其以酒会友,一下子成了刘邦的好朋友。郦食其是读书人,刘邦是文盲,两人十分互补。郦食其拍着胸脯对刘邦说“兄弟放心,我一张嘴就能给你打开通往咸阳的路!”果然,郦食其第二天就找陈留县令劝降,县令不同意,郦食其直接一刀砍了县令,带着人头给刘邦交差了。最后县令的人头,成了通过陈留城门的钥匙。

后来,刘邦进攻峣关,张良献计让郦食其带着大量金钱去收买守关将领,当将领答应投降时。张良又建议发动突袭,一举歼灭了秦军。这次张良建议的突袭,是在郦食其回来之后发生的,所以郦食其很安全。打通了峣关,关中就近在眼前了。

毫不过分地说,郦食其应该是刘邦入咸阳,取得关中的头号功臣。对于刘邦来说,郦食其不只是一个陪酒员,还是手下第一纵横家、外交家。

刘邦东出与项羽争雄时,郦食其曾游说魏王豹归附刘邦,魏王豹拒绝。一路上郦食其把魏王豹手下的主帅及骑兵、步兵将领摸得一清二楚,知己知彼,汉军再次胜利。

公元前204年,韩信受命攻打齐国,却停在边境上不动了。郦食其说服刘邦拿下荥阳的敖仓,控制粮食,然后请命劝说齐王归顺汉王。

当时的齐国,拥兵20多万,田氏在齐国范围内根深蒂固,韩信想要直接用军事手段解决,的确是很难的。

郦食其到了齐国,很快劝降了齐王。齐王也长了心眼,说你们当初劝降秦军,又攻打秦军,如何能让人相信?郦食其对齐王说,这还不简单,我马上写信让韩信退兵!果然,韩信听到齐国已经投降,就回复给齐王使者,承诺汉军和齐国不再开战。

韩信不想打了,可是蒯通劝他要打。蒯通原来叫蒯彻,因为避讳汉武帝的名字改为了蒯通。蒯通说:

将军奉命攻打齐国,费了许多心机,才能有今天的局面。郦食其虽然说服了齐王,但毕竟还没有最终实现齐王的归顺。并且,汉王也没有下令让将军撤军,将军怎么能擅自行动呢?现在军营里流传出这样的说法,说郦食其只凭三寸不烂之舌就拿下齐国七十多座城池,而将军您率领数万精兵,用了一年多时间才攻下赵国五十多座城池,如此看来,将军您根本比不上一个儒生。这种议论您怎么能忍受?您不如乘着齐军守备松懈,率领大军长驱直入,扫平齐国,将功劳全部抢到自己手中。

韩信是个老实人,那有蒯通那么多的弯弯肠子。一听攻打齐国对自己好处大,就发兵攻打齐国,很快就把齐国给灭掉了。

在自己的国家被灭亡之前,齐王把所有的怒火都撒向了郦食其,把郦食其推到了沸腾的油锅边。郦食其说:“举大事不细谨,盛德不辞让。”说完之后,就被丢进了油锅,活活烹死。

韩信不知道的是,蒯通给他设计的人生之路是借鸡生蛋,利用汉军扩大个人势力,将来问鼎中原。韩信想要的只有荣华富贵、衣锦还乡而已。这一点,韩信和项羽是一样的。所以,蒯通请韩信求封齐王,韩信愿意,当要求韩信造反,韩信又不愿意了。

当韩信死的时候,说出了那一句“悔不听蒯通之言!”实在是肠子都悔青了。

返回来说郦食其,他在刘邦心中的地位相当高,这也许是韩信争功害死他的原因之一。权力斗争就是这样残酷,但韩信丝毫不知道刘邦早已把郦食其之死扣在了韩信头上。刘邦取得天下后,大封群臣,忽然思念起郦食其,把郦食其的儿子郦疥破格封为高粱侯。至于,郦食其之仇,刘邦自然是要报的。韩信造反失败,被吕雉杀死,蒯通也被抓,也差点被刘邦丢油锅里烹了。

郦食其之死,从本质来说是韩信和刘邦的权力之争,这场争斗一旦开始,双方都没有单独退出的机会。当韩信决定放弃时,其实给自己判了死刑。


历史知事


韩信和郦食其的故事在唐朝也重演过,那就是李靖和唐俭。



李靖奉李世民之命征伐突厥,颉利可汗被李靖打的毫无招架之力,于是求和,李世民答应了,派出近臣唐俭前去和谈,已经谈好了,李靖决定大举进攻,李靖手下说,唐俭还在突厥大营,你要是进攻了,唐俭就死掉了。李靖说,区区一个唐俭,跟大唐社稷比起来,就是一根毛,他平常受到皇帝那么多宠幸,也没给国家做出过什么贡献,现在到了为国捐躯的时候了。再说了我接到的命令是征伐突厥,没有接到退军的命令。



于是李靖大举进攻,把颉利可汗活捉了,李世民大喜过望,不仅没有追究李靖的责任,而且大大奖励了李靖。

李靖和韩信都是战神,他们的做法可谓英雄所见略同。



郦食其和唐俭都是说客,文死谏,武死战,他们在出去忽悠别人的时候,就应该有赴死的准备。谁都不养闲人。郦食其的死并不冤。

有人说,齐国已经答应投降了,韩信还要打,这是显示大汉王朝的没有诚信。其实兵不厌诈,人家来和谈了,你就放下武器不抵抗了,这是傻逼行为。而且韩信打下齐国,当了齐王,既有自己的私利,也有为刘邦的考量。齐国掌握在韩信手里,刘邦的掌控度就比掌握在田广手里要高得多。



所以郦食其死了,刘邦并不悲伤,反而肯定了韩信的做法。出来混,都是要还的。


唐风宋月


这事得怪韩信,本来郦食其已经大功告成,成功游说齐王降汉,齐地70座城地池将尽归大汉。可万万没想到韩信竟然公然举大军伐齐。这不明摆着忽悠齐王吗。齐王感觉上当了,一气之下就将儒生郦食其给烹杀了。



郦食其是刘邦早期重要的谋士,曾经在刘邦反秦之路上扮演过重要角色。秦末天下大乱,刘邦与项羽兵分两路,挥师攻秦。当刘邦率领大军攻打陈留时,陈留名士郦食其慕名来投。刘邦本来对儒生也没什么好感,因此也没把郦食其当回事。当郦食其面见刘邦时,发现刘邦正让美人帮他洗脚呢。这明显不是待客之道嘛。然而郦食其并没有退缩,凭着其三寸不烂之舌,终于打动了刘邦,刘邦放下洗脚盆,接纳了这位狂生。后来,郦食其又献计帮助刘邦攻占陈留,刘邦对他因此更为倚重,封其为广野君。



此后,郦食其凭着其智谋与巧舌,为刘邦立下不少功勋。郦食其的弟弟郦商也加入汉军,成长为一名大将。转眼到了楚汉相争时期,刘邦派韩信领军讨伐诸侯,自己则与项羽相持于荥阳一带。韩信平定燕赵两国后,郦食其向刘邦献计,汉军应主动占据荥阳,固守粮仓与险要之地。而他则可用三寸不烂之舌,说服齐王田广归降。

刘邦同意了。郦食其将自己送上了不归路。没错,他说服了齐王。但却惹恼了韩信。如果天下的城池都被郦食其这样的人如此攻下,那韩信和将军们,岂不都得回家种地。韩信知道郦食其成功了,但他仍就出兵攻齐,直接导致郦生被烹杀了。



明末清初的思想家王夫之曾如此评价这段历史:“韩信一启贪功之心,从蒯彻之说,疾击已降,而郦生烹。”所以,郦食其之死,最大的原因乃是因为韩信贪功伐齐。郦食其死的确实挺冤的,谁叫他碰上了目中无人的韩信呢。


风雪梦不逝


刘邦手下能人特别多,能人的种类也特别多,各种各样的人才都能在刘邦手下发挥自己的才能。刘邦手下有韩信这样的统帅型人才,有樊哙这样的武力型人才,有萧何这样的政治型人才,有张良、陈平这样的谋士型人才,有张苍这样的礼仪型人才,也有郦食其这样的说客型人才。郦食其可以堪称是刘邦阵营中第一说客,也是一个因为游说而荣耀,因游说而丧命的人。

楚汉之争期间,刘邦集团制定了击败项羽的大方针:即刘邦在成皋——荥阳一线拖住项羽,韩信等人负责从北方和南方完成对项羽的大战略大包围。在大方针的指导下,韩信先后灭掉了西魏国、赵国、燕国等国家。韩信灭掉燕国之后,天下除了楚汉两大国之外,也就是剩下齐国。如果刘邦再拿下齐国的话,项羽的大后方将会彻底暴露给刘邦,刘邦也将完成对项羽的战略大迂回战略。

虽然韩信在其他战场上取得重大成果,但是并没有缓解刘邦在成皋——荥阳一带的劣势。面对军事上的劣势,郦食其向刘邦提出了两点建议。

第一点,继续在成皋——荥阳一线坚守,占据敖仓的粮食。第二点,由自己出使齐国,说服齐国投降。对于刘邦来说,不用一兵一卒可以说服齐国自然再好不过。即使说服不了齐国,刘邦也不会有什么损失。所以刘邦爽快地同意了郦食其的建议。郦食其带着自己的使命前往齐国。

楚汉战争期间,齐国远离战场,受到战争的侵害相对较少。郦食其到了齐国之后凭借着自己超人的游说才华,短时间内便说动了齐国,齐国决定投靠刘邦。齐国用于抵抗汉军的士兵也全部撤下,齐国君臣开始和郦食其一起享乐。郦食其只用了几句话就搞定了整个齐国,七十多座城池放下武器。对于任何人来说都是奇功一件。郦生说齐,也是郦食其一生最大的功绩。此时的郦食其站在了人生的巅峰上,他的下一步不是人生的下坡路,他的下一步是万丈的悬崖。郦食其的悲剧之处在于处于人生巅峰之时,生命就此结束。

刘邦派郦食其游说齐国的时候,忽略了一个非常重要的细节。郦食其说齐之前,刘邦还给韩信下达歼灭其他诸侯国的命令。郦食其说齐之时,这道军令也没有解除,也具有效力。

韩信灭齐大军达到齐国边境的时候,就听到了齐国已经全部投降的消息。韩信此时便也打消了武力灭齐的打算。但是韩信手下的谋臣蒯通(蒯彻)极力阻止韩信。蒯通对韩信说:

“将军受诏击齐,而汉独发间使下齐,宁有诏止将军乎?何以得毋行也!且郦生一士,伏轼掉三寸之舌,下齐七十馀城,将军将数万众,岁馀乃下赵五十馀,为将数岁,反不如一竖儒之功乎?”

蒯通非常聪明,他也敏锐地看到了刘邦命令中的漏洞,认为即使韩信进军的话,也合情合理。打动韩信的不是蒯通发现了刘邦命令的漏洞,而是郦食其威胁到了韩信的军功。韩信辛辛苦苦几年打下的城池,还没有郦食其一张嘴说降的城池多,自然令韩信难以接受。韩信最不能接受的就是别人的功劳超过自己的军功。所以韩信才决定继续进军,用武力攻灭齐国。

齐国听从郦食其的建议,认为只要投降刘邦便能保住国家,所以放松了守备。这样反而为韩信攻齐提供了便利,韩信得以兵不血刃就占领了齐国大片土地。齐王没有想到投降还会引来韩信进攻,所以他将所有怨气都撒到了郦食其身上,认为郦食其出卖了自己。于是对郦食其说:

“汝能止汉军,我活汝;不然,我将亨汝!”

郦食其自然知道他不可能阻止韩信进军,也不愿意在临死之前失去自己的节操。郦食其不愿意乞求齐王,也不愿意乞求韩信,于是大义凛然地对齐王说:

“举大事不细谨,盛德不辞让。而公不为若更言!”

郦食其说完这些话之后,恼羞成怒的齐王下令将郦食其烹杀。一代名说客成了一锅肉汤。

齐王烹杀了郦食其之后,并没有挽回自己败亡的命运。齐国不得已只得向楚国求救。项羽为了救齐国,派龙且率领二十万大军驰援齐国。龙且的二十万大军全部覆灭,龙且本人也被斩杀,齐国被攻灭。

对于刘邦来说,韩信以武力攻灭齐国,要比郦生说齐的效果更好。齐国答应投降,但是军队和国家还掌握在田氏手中,齐国并不会真正称为大汉的一部分。齐国随时都可能再背叛刘邦。韩信攻灭齐国的话,齐国现有的统治根基便不复存在,齐国的土地便成为大汉土地的一部分。

韩信攻灭齐国还带来了一个附属效果,韩信一举灭掉二十万楚军,攻杀了龙且。潍水之战后,楚国的实力被大大削弱。刘邦在楚汉之争中占据了绝对优势,刘邦对项羽的战略大包围也彻底实现,等待项羽的只能是灭亡。

高阳酒徒郦食其做为一名说客深得刘邦喜爱,虽然才华不及张良、陈平等人,也为刘邦立下赫赫功劳。郦食其不惧风险只身前往龙潭虎穴的齐国,足以体现郦食其的胆识。面对死亡的时候,郦食其守住了自己的节操,也保全了自己的风采。郦食其是一个非常值得后世记住的历史人物。


依稀说史


《史记》记载,沛公刘邦进军关中途中准备攻打陈留时,一位名叫郦食其的人特地前来拜访。郦食其是陈留高阳人,自幼刻苦读书,才高八斗,但性格放荡不羁,恃才傲物,被当地豪杰之士鄙视,素有“狂生”之名,因家境贫寒,没有背景,难以谋生,只得在县里谋了份低贱的差事——做高阳门吏。门吏就是负责把守城门的小吏。

以前,项梁、项羽叔侄起兵后,其麾下将领率军路过陈留,郦食其见这些人端着贵族架子,喜好繁琐的礼节,没有远见卓识,听不进气度恢弘、登高望远的言论,且各怀私心,便闭门不出,不愿和这些人为伍。这次,他听说雄才大略、礼贤下士的沛公刘邦经过这里,就主动前来投效他。刘邦的部将夏侯婴听完郦食其的来意后,就告诉他刘邦一向不喜欢读书人,并描述他羞辱儒生并往他们的帽子里撒尿的事例,但郦食其并没有知难而退的意思,依然请求他帮忙引荐。夏侯婴没办法,只好答应他的请求。

郦食其献计,刘邦兵不血刃袭夺陈留

夏侯婴就向刘邦推荐了郦食其。数日后,郦食其依约前往汉军营拜访刘邦,卫兵通报后,刘邦听说来人身着袍服,头戴冠帽,像个读书人。 他以不耐烦的口气对卫士说:“替我回绝他,就说我正忙于天下大事,没空见儒生”。

郦食其在帐外听得清楚,遂瞪着两眼,大声嘶吼道:“沛公,我不是腐儒,是高阳酒徒” 。

刘邦听后,就让卫士带他进帐。郦食其高视阔步走进去,见刘邦正在洗脚,瞅都不瞅他。他仅拱手作揖,却未下跪,开口以很冲的语气说道:“您是要帮助秦国攻打诸侯呢?还是要率领诸侯攻秦呢” ?

刘邦喝骂道:“没用的酸儒!天下苦秦久矣,才相继揭竿而起反秦,你怎么能说助秦攻击诸侯这等昏话呢”?

郦食其不慌不忙争辩道:“如果聚集天下百姓诛暴秦,您就不应用如此倨傲的态度对待长者。以貌取人,就会失去天下贤能之士。我估计您的智勇都不如我,却如此慢待于我,真替您感到遗憾”。

刘邦见他牛逼哄哄,口气很大,心中不免惊叹,便立即擦干双足,理正衣冠,请郦食其上坐。二人攀谈起来,郦食其口若悬河,滔滔不绝地畅谈战国时六国合纵抗秦的历史典故,刘邦听后大喜。他连忙道歉,命人置酒食款待。席间,他迫不及待地询问破秦之策。

郦食其建议刘邦,与其率这群乌合之众进关中,不如先占据陈留,利用此地交通便利,粮草充裕的优势,招兵买马,训练士卒,待军力强大时再起兵攻秦。刘邦听后如茅塞顿开 ,欣然同意。

郦食其自告奋勇,说愿意回去劝陈留县令投诚,若他不愿意,再与刘邦里应外合,一举袭夺陈留。

郦食其连夜回城,以减少战火殃及百姓为由,劝说县令投降沛公。结果县令拒绝其劝告,但却好心留他在县衙过夜。夜半时分,郦食其抹黑潜入县令卧室,一剑将其刺死,割下他的首级,悄悄出城来到汉军营地。天明后,城中守军发现县令被杀,群龙无首,早已乱作一团,刘邦乘势挥军攻城 。城中百姓见汉军势大,只得开门迎降。

刘邦不费一兵一卒就得了陈留,得到了大批军粮。后来,他封郦食其为广野君,命他留守陈留。郦食其用三个月的时间替刘邦招兵买马,很快扩军至三万人。郦食其的弟弟郦商听说后也率四千人前来投靠,被刘邦封为将军。

巧言胜千军:凭一张利嘴替刘邦拿下齐地七十座城池

郦食其这人的特点是能言善辩,巧舌胜千军。刘邦封其为广野君后,命他出使各诸侯国。

不久,刘邦拜郦商为大将,出兵攻秦。 公元前206年秋,汉军进至武关,郦食其冒险入关劝秦将归降,秦将在他的一番劝说下开关出降,刘邦不战而得武关,遂率军直捣咸阳,秦朝灭亡。

楚汉战争爆发后,在两军相持难解难分之际,郦食其建议汉王刘邦奇袭荥阳,夺取敖仓,为日后逆转楚强汉弱的不利局势并反败为胜奠定了基础。后来,他受命出使齐国,劝齐王田广审时度势,归降汉王,齐王遂背楚归汉,还放弃了战备,献齐国七十余城归汉。郦食其凭三寸不烂之舌就赢得齐国七十余城,可见语言的威力有时能胜过千军万马。

韩信背盟攻齐,齐王迁怒郦食其,将其活活煮死

汉四年(前204年)十一月,汉大将、淮阴侯、左丞相韩信见郦食其用巧言白得齐国七十余城,嫉妒其大功,为争功,他悍然率大军渡河,在历下(今济南)一举击溃齐军,兵锋直逼齐都临淄。

韩信背盟击齐,齐王田广迁怒于郦食其,居然将他活活烹(煮)死了,然后逃离临淄,奔往高密,派使者向西楚王项羽求救。项羽派悍将龙且率二十万精锐楚军前来救齐,却被韩信用阻水冲淹法大破之,汉军大败齐楚联军,斩杀龙且,生擒齐王田广,一举平定了齐国,韩信自立为齐王。

郦食其凭伶牙利嘴游说列国,不愧是成功的舌辩之士与外交奇才,尤其是楚汉战争后期他说服齐王献城归汉,为刘邦统一天下立下了汗马功劳,只可惜因功高遭忌(被韩信嫉妒)而被齐王活活烹杀,刘邦平定英布叛乱后,分封有功之臣时很是思念郦食其,于是破例封其子郦疥为高梁侯。假如郦食其不死,这位口才大师或许能与萧何、张良、韩信、陈平等人平起平坐呢。

【插图源自网络】

【发文不易 剽窃必究】


铁马冰河wu


郦食其是刘邦的谋臣,也是刘邦的说客,曾劝降齐王,拿下70余座城,但后来被齐王给煮成肉汤,个人认为可能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1、郦食其是被刘邦秘密派到齐国去劝降的,本来就危险系数较高

公元前203年,韩信打败魏国,降服赵国以后,被刘邦派去进攻齐国。

这个时候,刘邦还秘密派了郦食其到齐国,去劝降齐王田广。

郦食其是刘邦手下知名说客,曾劝降秦国尧关守将,让刘邦顺利进入关中。

这次,郦食其也不辱使命,劝说齐王田广背楚归汉,并且说服齐王献出70余座城池,给刘邦作为献礼。可以说这次劝降也非常成功。

2、但是,范阳说客蒯通,则规劝韩信,让韩信继续进攻齐国

韩信领兵向东进发,准备进攻齐国,还没渡过平原津,就听说刘邦派郦食其,已经说服齐王归顺了。韩信打算停止进攻。

这时,范阳说客蒯通规劝韩信说:“将军是奉诏攻打齐国,汉王只不过暗中派遣一个密使,游说齐国投降,难道有诏令停止进军吗?为什么不进军呢?况且郦生不过是个读书人,坐着车子,鼓动三寸之舌,就收服齐国七十余座城邑。您为将多年,反不如一个读书小子的功劳吗?”

韩信认为他说得对,就听从了他的计策,率军渡过黄河,开始进攻齐国。

3、齐王以为被骗,就把郦食其给煮了

齐王田广听从郦食其的规劝,本来已经同意叛楚归汉,并且愿意献出70余座城池给刘邦。挽留郦食其开怀畅饮,同时撤除了防备汉军的设施。

但韩信听了蒯通的规劝后,突袭齐国军队,并且很快便打到了齐国国都临淄。

齐王田广认为自己被郦食其出卖了,所以大怒,就把郦食其给煮死了。自己逃往高密,派出使者前往楚国求救。

结语

郦食其本来已经劝降成功,但是蒯通规劝韩信,韩信也想争功,所以就不顾郦食其安危,发动进攻,攻击齐国。于是齐王大怒,认为被郦食其给骗了,就把仍在齐国的郦食其给煮了。可见,再厉害的说客,也怕“猪”队友,或者是故意置你于死地的“狼”队友!您说呢?


管理故事会


郦食其的下场,其实是刘邦集团内部矛盾爆发的结果。怎么说呢?我们先来了解一下郦食其是个什么样的人。

郦食其是陈留郡雍丘县高阳乡(今河南省杞县高阳镇)人,战国时属魏国,早年小有家财,能够支撑他拜师读书。秦灭魏国后,他沦为看管城门的小吏,生活一下子窘迫起来。

但郦食其自恃才高,陈胜和项梁、项羽叔侄起义时,他都没出山。直到后来刘邦崭露头角成为一方势力,深思熟虑之后的他才决定去投奔刘邦。

当时刘邦正在打陈留,久攻不下,心里很是烦躁。得知60多岁的老儒生郦食其来投,毫无所动,依然坐在床边让两个侍女洗脚,态度比较傲慢。

针尖对麦芒的郦食其,也没有倾身下拜,只是随便作个长揖,说你是想帮助秦朝打诸侯,还是想率领诸侯破秦朝?

刘邦一听就火了,我造反都到这种程度了,你还问我这种智障问题?但郦食其没惧怕,只是淡淡地说如果你真的想聚合义兵诛灭秦朝,那就不能用这种傲慢无礼的态度来接见长者。

闻听此言,刘邦觉得此人不凡,这才赶紧收拾好仪态,请郦食其上坐,并郑重向他道歉。

刘邦的态度转变,很快为自己带来了好处。郦食其曾任陈留门吏,在当地有一些关系,和陈留县令是好朋友,有他出马劝降县令,陈留就轻松容易的归了刘邦。刘邦大喜,封他为“广野君”。

此后,郦食其以刘邦使臣的身份,游说于诸侯之间,为刘邦拉来了强大的盟友。其最辉煌的战绩,是凭三寸不烂之舌劝降了齐王田广,拿下齐国70多座城池。

汉王三年(公元前204)的秋天,刘邦在与项羽的对决中屡战屡败,想放弃成皋以东的地盘,屯兵巩、洛对抗楚军。郦食其力劝他不要这样做,并且自告奋勇去劝降幅员辽阔的齐国,将齐国的70多座城池、20多万雄兵,拉拢成为汉军的助力。

刘邦同意了,但显然并没有抱太大希望,因为他同时又派了韩信去攻打齐国。

可没料到这个老头子真就把田广给忽悠住了,齐国单方面撤除了兵守战备,天天和郦食其饮酒为乐。不成想韩信大军一打过来,立马就兵临城下。

田广认为是郦食其出卖了自己,勃然大怒之下就把郦食其投进大锅中烹杀,活活给煮成了肉汤。

韩信为什么要这样坑队友?

其实当韩信得知郦食其“和平解放”齐国时,本来已经停止了针对齐国的军事行动。但这时候韩信的谋士蒯通却跳出来,发表了不同的看法,正是蒯通的这番话,了结了郦食其的性命。

蒯通认为,韩信是奉刘邦之命进攻齐国,现在没有接到停止进攻的命令,怎么能放弃军事行动呢?

这不明显废话嘛!韩信攻打齐国是为了啥?还不就是执行刘邦对项羽进行战略大包围的计划么,既然对齐国已经通过外交手段达成了目的,那就不需要韩信接下去的军事行动了。

可这功劳也就不归韩信了!

而且郦食其凭借三寸之舌,很快拿下齐国70多座城,可统领数万兵马的韩信,用了一年多时间才攻取赵国50多座城。这样看来,韩信还不如一个儒生的功劳大!

想到这里,韩信就不甘心让郦食其抢去功劳了,于是不管郦食其前期的统战成果,继续向齐国发动进攻。齐国尽管拿下了,却也葬送了郦食其的性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