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的湖广总督和两广总督有什么区别?

橙超轊


先来看两个总督所管的地盘。‘

湖广总督。湖广的说法,起源于元朝。元代设行中书省时,把今湖南,湖北,广西,海南,贵州大部,四川一部及雷州半岛划为一个行省,称为湖广等处行中书省,简称湖广行省、湖广省。到了明代以后,湖广省只管辖湖北和湖南,但仍然沿袭了元代的称号,谓之湖广。所以,明清的湖广省里虽有广字,其实与两广无涉。

两广起源要比湖广晚得多,要等到明代中期的景泰年间,由著名的于谦奏请设两广总督,到成化年间成为定制。明清两代,两广都是指广东和广西。明代两广总督的驻地先在今天的梧州,后来迁到肇庆。到了清朝时,才迁到广州。

从明清湖广和两广的地理沿革可知,湖广总督是管理湖北和湖南两省的封疆大吏;两广总督则是管理广东和广西两省的封疆大吏。

按清朝惯例,总督级别的官员,在中央还会有加衔,大多为兵部尚书衔,从一品。所以,湖广总督和两广总督同为从一品级的封疆大吏,只是管理的地区不同而已。

另外,清朝共有九大总督,直隶总督和两江总督权最重,位最尊,因其还分别兼领北洋、南洋通商事宜及海军等。其余七个总督级别均相同。


聂作平


广总督李鸿章(1867年2月至1870年8月)

在清代共有九大总督,分别为直隶总督、湖广总督、两江总督、云贵总督、两广总督、四川总督、闽浙总督、东三省总督和陕甘总督。在名义上总督并不是正式的地方官员,而是带有中央“派出”的性质,但是实际上总督统辖辖区内一省或数省的、政治、经济、军事大权。从上面看,虽然清末湖广总督和两广总督同属清代九大总督之列,但是他们之间也是有区别的。首先,就统辖的区域而言,虽然湖广总督和两广总督的官职中都带有一个“广”字,但是他们管理的地方并不重合。湖广总督的官职全称为“总督湖北湖南等处地方提督军务、粮饷兼巡抚事”,而两广总督的官职全称为“总督两广等处地方 提督军务、粮饷兼巡抚事”,因此由他们的官名我们也可以知道,湖广总督主要管理湖北和湖南两省,而两广总督管理的则是广东和广西两省。两广总督名称的由来显而易见,那么管理湖北和湖南两省的总督为什么称湖广总督,而不叫两湖总督呢?其实是因为湖北和湖南两省在明代同属湖广省,因此在清代这个名称就一直沿用了下来。

两广总督林则徐(1840年1月21日至10月3日)

除了辖区范围不一样之外,清末的湖广总督和两广总督在权势上也有一些微妙的区别。在清代,总督为正二品,若加尚书衔者则为从一品,因此从理论上讲九大总督的地位是平等的,但是由于管辖地区的经济、军事及地理位置等各方面的差异,九大总督的地位又是有所区别。清代总督之首当属直隶总督,因为他管理的地方在京师周围,清末又兼任北洋大臣,权力因而更大。其次为两江总督,因为他的辖区是清代税赋重地,经济发达,人口众多。再其次则为湖广总督和两广总督,两者在清代的地位差不多。但是到了清末,两广总督的地位逐渐高于湖广总督,发生这种变化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在清末政府需要处理越来越多的洋务,而两广地处沿海,自然地位随之上升。比如说在第一次鸦片战争期间,与英国交涉大都放在了两广境内,当时清廷负责交涉的大臣林则徐、琦善、耆英等大都担任了两广总督一职。再比如,在清末,与湖广总督不同的是,两广总督还节制广东水师,这是与北洋海军,南洋海军,福建海军并称为中国近代的四洋海军。湖广地处内陆,因而湖广总督的手中自然没有掌握相对强大的海军。

两广总督张之洞(1884年5月22日至1889年8月8日)

参考文献:

1. 杨鹏程,胡忆红编:湖南辛亥革命史料

2. 董为民,殷昭鲁,张生编: 清季琉球交涉档案

3. 卜键著: 国之大臣 王鼎与嘉道两朝政治


回答者:季我努学社青年会会员 桂强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季我努学社头条号(搜索季我努学社)及季我努学社微信公号(名称季我努学社,搜索jiwonu)季我努学社系国内著名的历史学民间学术社团,已出版中国近现代史料及研究作品逾3000万字,代表作为《美国国家档案馆馆藏中国抗战影像全集》(全30卷)、《日本远东战争罪行丛书》(第一辑5卷,第二辑已出1卷)。其创办的季我努沙龙系国内最著名的公共历史讲座。


季我努学社


清朝有九大总督,是地方的封疆大吏。以一至三个省组成,由总督执掌政治,军事,经济,司法大权。品级为正二品,但是加吏部尚书衔或兵部尚书衔等六部,为副一品。九大总督以疆臣领袖——直隶总督为最。而湖广总督与两广总督有什么区别呢?



很多人也许看到两广总督能够明白是广东、广西两省,而湖广总督就疑惑了!湖广总督管辖的是两湖,即湖北、湖南,那为什么不直接称为“两湖总督”呢?清朝继承了明朝的疆域以及他的行政名称,清朝的湖广总督管辖的地区大都是明朝的“湖广省”,所以,也就称为湖广总督。这是第一个不同,都带有“广”字,但湖广中的“广”不是两广的“广”。


第二个不同是,清朝总督以直隶总督为最,两江总督次之,两广总督再次之;湖广总督勉强排在中间。两广总督与湖广总督虽然同级,但是差别就是两广的经济实力要好点,也变相的决定了两广总督尊贵点。




第三点不同就是清末革命军起义,为什么首先会从湖广总督的辖区起义而不是其他地方呢?个人觉得和经济有重大关系,太平天国起义从云贵高原开始;而保路运动,首义武昌也是因为交通闭塞,经济落后,得以有机可趁。


六耳执笔


题主的纠结应该在于湖广总督和两广总督的这个广有什么区别对吧?首先名词解释:清朝时期,湖广总督,正式官衔为总督湖北湖南等处地方提督军务、粮饷兼巡抚事,正式简称为湖北湖南总督或两湖总督,是清朝九位最高级的封疆大臣之一,总管湖北和湖南的军民政务。而清朝两广总督的正式官衔为“总督两广等处地方提督军务、粮饷兼巡抚事”,是清朝九位最高级的封疆大臣之一,总管广东和广西两省的军民政务

现在开始说区别,湖广总督的湖广来自于元朝设置的湖广行省,湖广行中书省为全国的10个行中书省之一,辖境包括今长江以南、湖南大部、湖北部分,广西、海南全省及 贵州大部、广东雷州半岛,下辖武昌、岳州、常德、澧州、辰州、沅州、兴国等30路。也就是说,湖广行省的广意思是广西。

两广总督是在明代景泰三年(1452年)始设梧州。嘉靖四十三年(1564年)迁肇庆,清时期两广总督前身为顺治元年所置广东总督,当时总督驻广州,兼辖广西。康熙二年,广西政务复归广东总督管辖,广东总督迁驻肇庆。雍正十二年,广西政务仍隶广东总督管辖,更号两广总督,原本是由于景泰年间平瑶,平侗所设的职务,后慢慢变成定职务,专职管理广东广西两省职务。

因此就两广总督和湖广总督的区别来说,两广总督是管理广东广西的军政事务总督,湖广总督是管理湖南湖北两省的总督,同时在史书上来说,湖广总督只存在于明朝,因为湖南湖北广西当时属于湖广省,广东当时属于江西行省,因此湖广总督可以作为证实称呼,而到了清朝,广西划归两广总督治所,所谓的湖广总督官方简称是湖南湖北总督,或者是两湖总督。

再回到题目,清朝末年两个总督的区别在于,两广总督最早面对革命党的冲击,例如最后一位两广总督,大汉奸张鸣岐,就是镇压黄花岗起义的元凶,而两湖总督面对的则是武昌起义,一样是镇压,最后一任两湖总督瑞澄便是因为镇压武昌起义失利逃亡日本,最终不得好死,总结来说工作基本没有区别,都是镇压革命党,就是地理位置不一样。

以上


打拳击的贝吉塔


首先说一下清朝总督这个官阶,总督在清朝一般是正二品大员,如果这个总督有兵部尚书衔者是从一品,有大学时衔者是正一品。清朝总督的辖区一般有1到3个省,清朝总共有九个总督管理全国省份,是清朝的封疆大吏。

湖广总督与两广总督,首先是名字有区别,管理的省份不一样。湖光总督辖区湖北湖南等处地方,两广总督辖区是广东、广西(包括海南)。

然后是地位不一样。为什么呢?可以用一句话来说,经济基础决定你的地位。两广地区的经济比湖广要好,特别是两广的广东是当时的对外港口,贸易繁荣,财政收入很多,两广总督地位仅次于直隶总督和两江总督。湖广地区经济比不上两广地区,而且作用也比不上其他总督,湖广总督地位仅高于云贵总督。

总督的职责基本都是一样的,管理辖区的军政、行政大全。担任两广总督比较有名的是林则徐、刘坤一、曾国荃、张之洞、李鸿章等,担任湖广总督有名的人有林则徐、张之洞、袁世凯、段祺瑞等。


戴你看历史


湖广指的是湖南、湖北;两广指的是广东、广西。湖广总督和两广总督,没有区别。都是地方最高级长官,官阶为正二品,若兼兵部尚书衔高配至从一品。

网络上一直流传晚清时期两广总督地位高于湖广总督,这是一种谬论。

晚清历任的湖广和两广总督(不包括署任、代理、兼任)分别是:

『官文、李鸿章、李瀚章、涂宗瀛、张之洞、谭继洵、赵尔巽、陈夔龙、瑞澄。』

『毛鸿宾、英翰、刘坤一、张树声、曾国荃、张之洞、李瀚章、谭钟麟、李鸿章、鹿传霖、陶模、岑春煊、周馥、张人骏、张鸣岐。』

其中既当过湖广总督也当过两广总督的是李鸿章、张之洞、李翰章三人。

李鸿章的调任顺序是湖广总督→直隶总督→两广总督;

张之洞的调任顺序是两广总督→湖广总督;

李翰章的调任顺序是湖广总督→两广总督。

从以上督抚名单中凭什么断定两广高于湖广?

尤其是张之洞,打完了中法战争,他是有功的人。从两广调任湖广,这是升还是降?都不是!这只是平调而已。

晚清时期,八大总督中只有直隶和两江高于其它总督。

因为直隶总督兼北洋通商大臣及北洋水师统领;

两江总督兼任南洋通商大臣及南洋水师统领。

其余总督都一样,没有加衔,无所谓谁高谁低。


湖广和两广的另一个疑惑点是“广”字。

这是因为“湖广”是古地名,最早指的是元朝的湖广行省。详细范围见下图。

元代的湖广行省主要是现在的湖南、贵州、广西。广东和湖北的一小部分。

湖北大部分地区属于河南行省,广东大部分属于江西行省。

插一句,元代的行省也不是随随便便乱画的。江南地区是根据宋朝的区划,整编而来的。

从上图可以明显看出,元朝的湖广行省大致范围就是宋朝的广南西路、荆湖南路、荆湖北路这三路。


而江西行省完全就是由宋朝的江南西路和广南东路合并而来。

所以,元朝只是奠定了“省”的概念。真正奠定我们现在省域区划概念的是明朝。


明代建立后,沿用“湖广”这个名称,改为湖广承宣布政使司。

将元朝的河南行省中的,长江以北、大别山和桐柏山以南的区域,也就是现在长江以北的湖北省的范围并入湖广;

将广西从湖广行省划出;

将现在海南省和广西的钦州和廉州划归广东。


经过三次区划调整后,明朝的湖广省统辖范围仅限于现在的湖北和湖南,和广东广西已经没有关系。明朝只是仍然沿用了元朝的地名称呼。明朝时期,湖南湖北是一个省,湖南独立建省是清朝康熙时期。

清朝的湖广总督的正式官衔是“总督湖北湖南等处地方提督军务、粮饷兼巡抚事”,简称为“湖北湖南总督”或“两湖总督”。因湖南、湖北两省在明朝时同属湖广省,因此清朝对两湖总督也通称为湖广总督。


Mer86


湖广总督,就是管辖湖南湖北的。其名意在于明代的湖广省(与两广没有关系),一般驻在武昌。后期,湖南巡抚不受湖广总督命令。

两广总督,就是管辖广东广西的。一般驻在广州。后期,广西巡抚不受两广总督令。

总督都是正二品本职,加兵部尚书或者右都御史为从一品。

总督是中央派遣驻地官员,略偏向武职,不仅节制所辖各省提督及绿营体系,两广总督还监管广东水师提督。总督对辖区民政官员也有监督弹劾权。


四川達州


在清朝历史中,总督是朝廷给封疆大吏的称呼,总督一般管辖一个省或者几个省,他们是统管地方的最大权威,级别最高,等同于现在的省委书记。

到了清朝末期,全国一共有九大总督,分别为直隶总督、两广总督、两江总督、湖广总督、闽浙总督、东三省总督、云贵总督,陕甘总督和四川总督。

在这九大总督中,以直隶总督为翘楚,管辖的范围包括今天的天津、河南、河北和山东,而且这些省份都围绕着清朝都城北京城,所以直隶总督是非常重要的。

(曾国藩)

晚清重臣李鸿章、曾国藩都曾经担任过直隶总督一职。

其他总督顾名思义可以看出他们的管辖范围。云贵总督管辖云南和贵州,四川总督管辖四川,陕甘总督管辖陕西和甘肃,这其中最会让人产生错误的就是湖广总督和两广总督了。

1、湖广总督

很多朋友会从字面上去理解,认为湖广总督就是管理湖南和广东的,其实这是大错特错的想法。其实湖广总督是管辖湖南和湖北的。

在清朝初期,湖南和湖北是一个省,被称为湖广省。直到康熙大帝的时候,才以洞庭湖为界进行了行政划分,洞庭湖以北为湖北省,以南就为湖南省。但是湖广总督这个称呼已经叫上习惯了,就没有变动一直叫了下来。

(张之洞)

清朝末期担任湖广总督的名人有袁世凯、林则徐和张之洞等。

2、两广总督

两广指的就是现在的广东省和广西省,在清朝初期两广总督和湖广总督是平级的,管辖的范围差不多权力相当。

但是到了清朝末期,广东当时有很多对外港口,贸易频繁,大清王赖以生存的财政收入也多出于此。经济地位就决定了政治地位,所以到了清末两广总督的地位就和直隶总督平起平坐了。

到了清朝末期,担任两广总督的人很多,有林则徐、张之洞、李鸿章等。

(李鸿章)
以上即为清末湖广总督和两广总督之间的区别。

如果大家有其他看法,请在评论区留言我们一起讨论!

请大家在右上方点击“关注”二字,川东袍哥在此谢过大家!


阆里巴人


其实“湖广”和“两广”中的“广”字含义不同,清朝时的湖广不包含广东和广西。



湖广省设立于元朝。初时包含湖北、湖南大部、广西、贵州大部及海南省。后经过明朝、清朝历次划分,到清末时仅包含湖南和湖北区域。



而两广是包含广东和广西区域。

因此,湖广并不包含两广,湖广总督和两广总督只是所辖区域不同而已。



清朝总督为正二品,若加兵部尚书衔,其为从一品。总督管辖一省或数省的军政,为清朝的封疆大吏。

湖广总督为管辖湖南湖北的总督,著名湖广总督有张之洞

两广总督,为管辖广东广西的总督,著名人物有林则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