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的湖廣總督和兩廣總督有什麼區別?

橙超轊


先來看兩個總督所管的地盤。‘

湖廣總督。湖廣的說法,起源於元朝。元代設行中書省時,把今湖南,湖北,廣西,海南,貴州大部,四川一部及雷州半島劃為一個行省,稱為湖廣等處行中書省,簡稱湖廣行省、湖廣省。到了明代以後,湖廣省只管轄湖北和湖南,但仍然沿襲了元代的稱號,謂之湖廣。所以,明清的湖廣省裡雖有廣字,其實與兩廣無涉。

兩廣起源要比湖廣晚得多,要等到明代中期的景泰年間,由著名的于謙奏請設兩廣總督,到成化年間成為定製。明清兩代,兩廣都是指廣東和廣西。明代兩廣總督的駐地先在今天的梧州,後來遷到肇慶。到了清朝時,才遷到廣州。

從明清湖廣和兩廣的地理沿革可知,湖廣總督是管理湖北和湖南兩省的封疆大吏;兩廣總督則是管理廣東和廣西兩省的封疆大吏。

按清朝慣例,總督級別的官員,在中央還會有加銜,大多為兵部尚書銜,從一品。所以,湖廣總督和兩廣總督同為從一品級的封疆大吏,只是管理的地區不同而已。

另外,清朝共有九大總督,直隸總督和兩江總督權最重,位最尊,因其還分別兼領北洋、南洋通商事宜及海軍等。其餘七個總督級別均相同。


聶作平


廣總督李鴻章(1867年2月至1870年8月)

在清代共有九大總督,分別為直隸總督、湖廣總督、兩江總督、雲貴總督、兩廣總督、四川總督、閩浙總督、東三省總督和陝甘總督。在名義上總督並不是正式的地方官員,而是帶有中央“派出”的性質,但是實際上總督統轄轄區內一省或數省的、政治、經濟、軍事大權。從上面看,雖然清末湖廣總督和兩廣總督同屬清代九大總督之列,但是他們之間也是有區別的。首先,就統轄的區域而言,雖然湖廣總督和兩廣總督的官職中都帶有一個“廣”字,但是他們管理的地方並不重合。湖廣總督的官職全稱為“總督湖北湖南等處地方提督軍務、糧餉兼巡撫事”,而兩廣總督的官職全稱為“總督兩廣等處地方 提督軍務、糧餉兼巡撫事”,因此由他們的官名我們也可以知道,湖廣總督主要管理湖北和湖南兩省,而兩廣總督管理的則是廣東和廣西兩省。兩廣總督名稱的由來顯而易見,那麼管理湖北和湖南兩省的總督為什麼稱湖廣總督,而不叫兩湖總督呢?其實是因為湖北和湖南兩省在明代同屬湖廣省,因此在清代這個名稱就一直沿用了下來。

兩廣總督林則徐(1840年1月21日至10月3日)

除了轄區範圍不一樣之外,清末的湖廣總督和兩廣總督在權勢上也有一些微妙的區別。在清代,總督為正二品,若加尚書銜者則為從一品,因此從理論上講九大總督的地位是平等的,但是由於管轄地區的經濟、軍事及地理位置等各方面的差異,九大總督的地位又是有所區別。清代總督之首當屬直隸總督,因為他管理的地方在京師周圍,清末又兼任北洋大臣,權力因而更大。其次為兩江總督,因為他的轄區是清代稅賦重地,經濟發達,人口眾多。再其次則為湖廣總督和兩廣總督,兩者在清代的地位差不多。但是到了清末,兩廣總督的地位逐漸高於湖廣總督,發生這種變化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在清末政府需要處理越來越多的洋務,而兩廣地處沿海,自然地位隨之上升。比如說在第一次鴉片戰爭期間,與英國交涉大都放在了兩廣境內,當時清廷負責交涉的大臣林則徐、琦善、耆英等大都擔任了兩廣總督一職。再比如,在清末,與湖廣總督不同的是,兩廣總督還節制廣東水師,這是與北洋海軍,南洋海軍,福建海軍並稱為中國近代的四洋海軍。湖廣地處內陸,因而湖廣總督的手中自然沒有掌握相對強大的海軍。

兩廣總督張之洞(1884年5月22日至1889年8月8日)

參考文獻:

1. 楊鵬程,胡憶紅編:湖南辛亥革命史料

2. 董為民,殷昭魯,張生編: 清季琉球交涉檔案

3. 卜鍵著: 國之大臣 王鼎與嘉道兩朝政治


回答者:季我努學社青年會會員 桂強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季我努學社頭條號(搜索季我努學社)及季我努學社微信公號(名稱季我努學社,搜索jiwonu)季我努學社系國內著名的歷史學民間學術社團,已出版中國近現代史料及研究作品逾3000萬字,代表作為《美國國家檔案館館藏中國抗戰影像全集》(全30卷)、《日本遠東戰爭罪行叢書》(第一輯5卷,第二輯已出1卷)。其創辦的季我努沙龍系國內最著名的公共歷史講座。


季我努學社


清朝有九大總督,是地方的封疆大吏。以一至三個省組成,由總督執掌政治,軍事,經濟,司法大權。品級為正二品,但是加吏部尚書銜或兵部尚書銜等六部,為副一品。九大總督以疆臣領袖——直隸總督為最。而湖廣總督與兩廣總督有什麼區別呢?



很多人也許看到兩廣總督能夠明白是廣東、廣西兩省,而湖廣總督就疑惑了!湖廣總督管轄的是兩湖,即湖北、湖南,那為什麼不直接稱為“兩湖總督”呢?清朝繼承了明朝的疆域以及他的行政名稱,清朝的湖廣總督管轄的地區大都是明朝的“湖廣省”,所以,也就稱為湖廣總督。這是第一個不同,都帶有“廣”字,但湖廣中的“廣”不是兩廣的“廣”。


第二個不同是,清朝總督以直隸總督為最,兩江總督次之,兩廣總督再次之;湖廣總督勉強排在中間。兩廣總督與湖廣總督雖然同級,但是差別就是兩廣的經濟實力要好點,也變相的決定了兩廣總督尊貴點。




第三點不同就是清末革命軍起義,為什麼首先會從湖廣總督的轄區起義而不是其他地方呢?個人覺得和經濟有重大關係,太平天國起義從雲貴高原開始;而保路運動,首義武昌也是因為交通閉塞,經濟落後,得以有機可趁。


六耳執筆


題主的糾結應該在於湖廣總督和兩廣總督的這個廣有什麼區別對吧?首先名詞解釋:清朝時期,湖廣總督,正式官銜為總督湖北湖南等處地方提督軍務、糧餉兼巡撫事,正式簡稱為湖北湖南總督或兩湖總督,是清朝九位最高級的封疆大臣之一,總管湖北和湖南的軍民政務。而清朝兩廣總督的正式官銜為“總督兩廣等處地方提督軍務、糧餉兼巡撫事”,是清朝九位最高級的封疆大臣之一,總管廣東和廣西兩省的軍民政務

現在開始說區別,湖廣總督的湖廣來自於元朝設置的湖廣行省,湖廣行中書省為全國的10個行中書省之一,轄境包括今長江以南、湖南大部、湖北部分,廣西、海南全省及 貴州大部、廣東雷州半島,下轄武昌、嶽州、常德、澧州、辰州、沅州、興國等30路。也就是說,湖廣行省的廣意思是廣西。

兩廣總督是在明代景泰三年(1452年)始設梧州。嘉靖四十三年(1564年)遷肇慶,清時期兩廣總督前身為順治元年所置廣東總督,當時總督駐廣州,兼轄廣西。康熙二年,廣西政務復歸廣東總督管轄,廣東總督遷駐肇慶。雍正十二年,廣西政務仍隸廣東總督管轄,更號兩廣總督,原本是由於景泰年間平瑤,平侗所設的職務,後慢慢變成定職務,專職管理廣東廣西兩省職務。

因此就兩廣總督和湖廣總督的區別來說,兩廣總督是管理廣東廣西的軍政事務總督,湖廣總督是管理湖南湖北兩省的總督,同時在史書上來說,湖廣總督只存在於明朝,因為湖南湖北廣西當時屬於湖廣省,廣東當時屬於江西行省,因此湖廣總督可以作為證實稱呼,而到了清朝,廣西劃歸兩廣總督治所,所謂的湖廣總督官方簡稱是湖南湖北總督,或者是兩湖總督。

再回到題目,清朝末年兩個總督的區別在於,兩廣總督最早面對革命黨的衝擊,例如最後一位兩廣總督,大漢奸張鳴岐,就是鎮壓黃花崗起義的元兇,而兩湖總督面對的則是武昌起義,一樣是鎮壓,最後一任兩湖總督瑞澄便是因為鎮壓武昌起義失利逃亡日本,最終不得好死,總結來說工作基本沒有區別,都是鎮壓革命黨,就是地理位置不一樣。

以上


打拳擊的貝吉塔


首先說一下清朝總督這個官階,總督在清朝一般是正二品大員,如果這個總督有兵部尚書銜者是從一品,有大學時銜者是正一品。清朝總督的轄區一般有1到3個省,清朝總共有九個總督管理全國省份,是清朝的封疆大吏。

湖廣總督與兩廣總督,首先是名字有區別,管理的省份不一樣。湖光總督轄區湖北湖南等處地方,兩廣總督轄區是廣東、廣西(包括海南)。

然後是地位不一樣。為什麼呢?可以用一句話來說,經濟基礎決定你的地位。兩廣地區的經濟比湖廣要好,特別是兩廣的廣東是當時的對外港口,貿易繁榮,財政收入很多,兩廣總督地位僅次於直隸總督和兩江總督。湖廣地區經濟比不上兩廣地區,而且作用也比不上其他總督,湖廣總督地位僅高於雲貴總督。

總督的職責基本都是一樣的,管理轄區的軍政、行政大全。擔任兩廣總督比較有名的是林則徐、劉坤一、曾國荃、張之洞、李鴻章等,擔任湖廣總督有名的人有林則徐、張之洞、袁世凱、段祺瑞等。


戴你看歷史


湖廣指的是湖南、湖北;兩廣指的是廣東、廣西。湖廣總督和兩廣總督,沒有區別。都是地方最高級長官,官階為正二品,若兼兵部尚書銜高配至從一品。

網絡上一直流傳晚清時期兩廣總督地位高於湖廣總督,這是一種謬論。

晚清歷任的湖廣和兩廣總督(不包括署任、代理、兼任)分別是:

『官文、李鴻章、李瀚章、塗宗瀛、張之洞、譚繼洵、趙爾巽、陳夔龍、瑞澄。』

『毛鴻賓、英翰、劉坤一、張樹聲、曾國荃、張之洞、李瀚章、譚鍾麟、李鴻章、鹿傳霖、陶模、岑春煊、周馥、張人駿、張鳴岐。』

其中既當過湖廣總督也當過兩廣總督的是李鴻章、張之洞、李翰章三人。

李鴻章的調任順序是湖廣總督→直隸總督→兩廣總督;

張之洞的調任順序是兩廣總督→湖廣總督;

李翰章的調任順序是湖廣總督→兩廣總督。

從以上督撫名單中憑什麼斷定兩廣高於湖廣?

尤其是張之洞,打完了中法戰爭,他是有功的人。從兩廣調任湖廣,這是升還是降?都不是!這只是平調而已。

晚清時期,八大總督中只有直隸和兩江高於其它總督。

因為直隸總督兼北洋通商大臣及北洋水師統領;

兩江總督兼任南洋通商大臣及南洋水師統領。

其餘總督都一樣,沒有加銜,無所謂誰高誰低。


湖廣和兩廣的另一個疑惑點是“廣”字。

這是因為“湖廣”是古地名,最早指的是元朝的湖廣行省。詳細範圍見下圖。

元代的湖廣行省主要是現在的湖南、貴州、廣西。廣東和湖北的一小部分。

湖北大部分地區屬於河南行省,廣東大部分屬於江西行省。

插一句,元代的行省也不是隨隨便便亂畫的。江南地區是根據宋朝的區劃,整編而來的。

從上圖可以明顯看出,元朝的湖廣行省大致範圍就是宋朝的廣南西路、荊湖南路、荊湖北路這三路。


而江西行省完全就是由宋朝的江南西路和廣南東路合併而來。

所以,元朝只是奠定了“省”的概念。真正奠定我們現在省域區劃概念的是明朝。


明代建立後,沿用“湖廣”這個名稱,改為湖廣承宣布政使司。

將元朝的河南行省中的,長江以北、大別山和桐柏山以南的區域,也就是現在長江以北的湖北省的範圍併入湖廣;

將廣西從湖廣行省劃出;

將現在海南省和廣西的欽州和廉州劃歸廣東。


經過三次區劃調整後,明朝的湖廣省統轄範圍僅限於現在的湖北和湖南,和廣東廣西已經沒有關係。明朝只是仍然沿用了元朝的地名稱呼。明朝時期,湖南湖北是一個省,湖南獨立建省是清朝康熙時期。

清朝的湖廣總督的正式官銜是“總督湖北湖南等處地方提督軍務、糧餉兼巡撫事”,簡稱為“湖北湖南總督”或“兩湖總督”。因湖南、湖北兩省在明朝時同屬湖廣省,因此清朝對兩湖總督也通稱為湖廣總督。


Mer86


湖廣總督,就是管轄湖南湖北的。其名意在於明代的湖廣省(與兩廣沒有關係),一般駐在武昌。後期,湖南巡撫不受湖廣總督命令。

兩廣總督,就是管轄廣東廣西的。一般駐在廣州。後期,廣西巡撫不受兩廣總督令。

總督都是正二品本職,加兵部尚書或者右都御史為從一品。

總督是中央派遣駐地官員,略偏向武職,不僅節制所轄各省提督及綠營體系,兩廣總督還監管廣東水師提督。總督對轄區民政官員也有監督彈劾權。


四川達州


在清朝歷史中,總督是朝廷給封疆大吏的稱呼,總督一般管轄一個省或者幾個省,他們是統管地方的最大權威,級別最高,等同於現在的省委書記。

到了清朝末期,全國一共有九大總督,分別為直隸總督、兩廣總督、兩江總督、湖廣總督、閩浙總督、東三省總督、雲貴總督,陝甘總督和四川總督。

在這九大總督中,以直隸總督為翹楚,管轄的範圍包括今天的天津、河南、河北和山東,而且這些省份都圍繞著清朝都城北京城,所以直隸總督是非常重要的。

(曾國藩)

晚清重臣李鴻章、曾國藩都曾經擔任過直隸總督一職。

其他總督顧名思義可以看出他們的管轄範圍。雲貴總督管轄雲南和貴州,四川總督管轄四川,陝甘總督管轄陝西和甘肅,這其中最會讓人產生錯誤的就是湖廣總督和兩廣總督了。

1、湖廣總督

很多朋友會從字面上去理解,認為湖廣總督就是管理湖南和廣東的,其實這是大錯特錯的想法。其實湖廣總督是管轄湖南和湖北的。

在清朝初期,湖南和湖北是一個省,被稱為湖廣省。直到康熙大帝的時候,才以洞庭湖為界進行了行政劃分,洞庭湖以北為湖北省,以南就為湖南省。但是湖廣總督這個稱呼已經叫上習慣了,就沒有變動一直叫了下來。

(張之洞)

清朝末期擔任湖廣總督的名人有袁世凱、林則徐和張之洞等。

2、兩廣總督

兩廣指的就是現在的廣東省和廣西省,在清朝初期兩廣總督和湖廣總督是平級的,管轄的範圍差不多權力相當。

但是到了清朝末期,廣東當時有很多對外港口,貿易頻繁,大清王賴以生存的財政收入也多出於此。經濟地位就決定了政治地位,所以到了清末兩廣總督的地位就和直隸總督平起平坐了。

到了清朝末期,擔任兩廣總督的人很多,有林則徐、張之洞、李鴻章等。

(李鴻章)
以上即為清末湖廣總督和兩廣總督之間的區別。

如果大家有其他看法,請在評論區留言我們一起討論!

請大家在右上方點擊“關注”二字,川東袍哥在此謝過大家!


閬裡巴人


其實“湖廣”和“兩廣”中的“廣”字含義不同,清朝時的湖廣不包含廣東和廣西。



湖廣省設立於元朝。初時包含湖北、湖南大部、廣西、貴州大部及海南省。後經過明朝、清朝歷次劃分,到清末時僅包含湖南和湖北區域。



而兩廣是包含廣東和廣西區域。

因此,湖廣並不包含兩廣,湖廣總督和兩廣總督只是所轄區域不同而已。



清朝總督為正二品,若加兵部尚書銜,其為從一品。總督管轄一省或數省的軍政,為清朝的封疆大吏。

湖廣總督為管轄湖南湖北的總督,著名湖廣總督有張之洞

兩廣總督,為管轄廣東廣西的總督,著名人物有林則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