拐卖儿童的“梅姨”是否存在的客观分析

3月7日下午,广州增城警方召开新闻发布会。在会上,广州市增城区公安分局副局长李光日表示:

核实工作从未停过,目前暂无直接证据证明“梅姨”这个人是否是存在。

拐卖儿童的“梅姨”是否存在的客观分析

消息发布后,各大媒体争相报道。

那么,“梅姨”到底是否存在呢?

我梳理了“梅姨”案的来龙去脉。

并且分析了存在与否各自的理由。

你看了之后觉得“梅姨”存在吗?

01

在分析之前,我们先了解下“梅姨”及其三幅画像的由来。

2005年,申军良不满一岁的儿子在广州增城一出租屋被抢。

2016年,涉案的犯罪嫌疑人张维平、周容平、杨朝平、刘正洪、陈寿碧先后落网。

2017年,据犯罪嫌疑人张维平交代,其拐卖的九名小孩都是通过一个叫“梅姨”的妇女卖出。包括申军良被拐儿子申聪。

2017年6月,广州增城警方公开了梅姨的模拟画像。就是下面这幅。

拐卖儿童的“梅姨”是否存在的客观分析

梅姨的第一幅画像

广州增城警方当时公布消息称:

此人绰号“梅姨”,真实姓名不详,现约65岁,身高1.5米,讲粤语,会讲客家话,曾长期在增城、韶关新丰地区活动(不排除就是该地区的人),涉嫌多起拐卖案件。

消息一经公布,引起各大媒体转载和民众广泛关注。


拐卖儿童的“梅姨”是否存在的客观分析

当时人民日报转发的信息

2017年11月2日,张维平案开庭,其在庭审时供述,“梅姨”带他去过紫金县一个农民家里,感觉“梅姨”和这个农民大哥是男女朋友关系。

来旁听的申军良听到这个消息后,复印了数百份“梅姨”的首张画像,千辛万苦找到张维平供述的“梅姨”的男朋友,却被告知不像“梅姨”。后来申军良把画像不像“梅姨”的情况反馈给增城警方。

2019年3月,广州增城警方邀请我国著名的“画笔神探”林宇辉对“梅姨”画像。林宇辉根据“梅姨”男朋友回忆,对“梅姨”进行了画像。就是下面这幅。

拐卖儿童的“梅姨”是否存在的客观分析

梅姨的第二幅画像

之后,增城警方发布了“梅姨”的第二幅画像。再度引起广泛关注。

2019年11月18日,一副“梅姨”的彩色画像迅速在网络流传。就是下面这幅。

拐卖儿童的“梅姨”是否存在的客观分析

梅姨的第三幅画像

当日,官方回应这幅画像不是官方发布。但是,申军良回应这幅彩色画像是请他人用电脑合成而来,放在了网上,希望有助于破案。

“梅姨”三个版本画像都在网络引起广发关注。广而告之情况下,“梅姨”被大家所熟悉。

02

人间“恶魔”——“梅姨”确有其人吗?

下面我们从证据角度分析。

证据一:张维平的供述。

梅姨这个人的存在最早是来源于拐卖申聪的主犯——张维平。张维平交代,拐卖的九名小孩都是通过一个叫“梅姨”的妇女卖出。同时供述,其是十多年前在增城租住时,通过隔壁两位老人介绍认识的“梅姨”;“梅姨”带他去过一个农户家,他待了一会就走了,感觉“梅姨”和这个农民大哥是男女朋友。

证据二:“梅姨”男友的证言

张维平除了供述“梅姨”存在外,还提供的两条线索:一是介绍其认识“梅姨”的两位老人可能知道“梅姨”的下落;二是“梅姨”的男朋友也可能会知道“梅姨”的下落。对此,警方分别展开了侦查。

首先,公安机关带张维平找到当年认识“梅姨”的两位老人,但是一人已经去世,一人处于老年痴呆状态。这条线索断裂。

其次,公安机关带张维平找到当年和“梅姨”交往的男朋友。该老人称,其20年前与一名50岁的妇女交往,六七年前没有联系了,并称该妇女叫“潘冬梅”。但警方未能查询到符合年龄等特征的“潘冬梅”。

证据分析:

根据上述,确定“梅姨”是否存在,只有张维平的供述和“梅姨”男朋友的证言。如果两者均具可信性,且相互印证,那么,“梅姨”存在就有较大可能性;反之则无。因此,我们需要分析两个证据的可信性,以及二者相互之间的印证关系。

首先,张维平的供述,是否可信?

具有可信性的理由:

2017年11月2日,张维平等人拐卖儿童案在广州中级人民法院开庭。在庭上,张维平回答审判长讯问时说:“梅姨当时有四十五六岁吧,短头发,讲白话,话语速较快。”在作被告人最后陈述时,张维平说:“希望法院从重判决,判我死刑,立即执行。”法官问他:你是什么时候开始悔罪的?张维平说:“就今天。”最后,法院判决张维平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

有人据此认为:俗话说,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张维平说的具有可信性。换个角度来讲,张维平在2003年至2005年期间拐卖了9个孩子。如此频繁拐卖小孩,其多半没太多时间处理卖小孩的事情,找个中间人专门负责卖小孩也是符合常理的。所以说,张维平的话具有一定可信性。此外,张维平所说的“梅姨”男朋友和两名老人确实都找到了,他的话得到了一定的印证。

没有可信性的理由:

有人认为张维平提出“梅姨”这个人是为了故意混淆视听。故意为公安机关增加麻烦,公安机关这么多年来拉网找都找不到“梅姨”这个人,基本上等于没有这个人了。所以张维平供述没有可信性。而且那么多同案人,怎么其他同案人没说“梅姨”存在?只有张维平一个人说。

其次,“梅姨”男朋友的证言,是否可信?

具有可信性的理由:

警方找“梅姨”男朋友调查的情况不得而知。但是,从封面新闻曾经对“梅姨”的男朋友(化名王华)的调查报道中,发现一些有意思的地方。

潘冬梅五十多岁女人,丈夫去世,守寡多年,个子不高,有点胖,皮肤比较黑,但衣着光鲜。爱打扮,每次她回来,都穿着不同颜色的衣服。她说快了,我就听不懂。反正不是本地口音,也不是惠州口音。问她是哪里人,她一会儿说是韶关人,一会儿说是新丰人。当时,王华希望“潘冬梅”如实告诉其家庭情况,并且留下来,跟他一起好好过日子。“潘冬梅”却支支吾吾,不愿意。有一两次,王华半开玩笑地让“潘冬梅”把身份证拿出来看看,但“潘冬梅”把包一拽,黑着脸说,“看什么看,有什么好看的”。“潘冬梅”总是行踪神神秘秘,来之前从来不通知,走的时候也不打招呼,有时一走就是几个月没有音讯。突然回来,住上几天,早上醒来,她又不见了”。有一次,“潘冬梅”带过一个四五岁小女孩来家里,称女孩是“哥哥的女儿”。

据此报道可以看出,“梅姨”男朋友将“梅姨”的特征形容得这么细致,不像是在说假话。

没有可信性的理由:网上有人说“梅姨”男朋友根本就是一个骗子。是为了钱胡说八道的。他根本就坐过牢的,人品不值得信任。还说他都一把年纪了,哪里记得清楚那么多?

最后,供述和证言是否能相互印证?

相互印证的理由:

第一,张维平供述,“梅姨”当时有四十五六岁吧,短头发,讲白话,话语速较快,与那个农民大哥可能是男女朋友关系,这与“梅姨”男朋友说的潘冬梅五十多岁、说话较快,二人交往过至少是相印证的。而且,“梅姨”男朋友的潘冬梅不愿透露身份、行踪神神秘秘、有次带个四五岁小女孩来家里都比较符合一个人贩子的人设。再者,警方公布的消息中说“梅姨”身高1.5米,多半也是来源于张维平,这又与“梅姨”男朋友说的潘冬梅个子不高相互印证。

第二,张维平和“梅姨”都辨认过“梅姨”的画像,没有说完全不像,既然有一定的相似,说明“梅姨”确实存在。

第三,申军良表示,其曾经在“梅姨”长期生活过的增城客运站附近的城丰村打听,很多当地村民都表示,之前都有见过“梅姨”这个女人。

拐卖儿童的“梅姨”是否存在的客观分析

申军良发布的消息

不能印证的理由:

第一,张维平和“梅姨”男朋友的所述不值得采信,何谈印证之说?

第二,“梅姨”第一幅画像,应该是根据张维平供述的特征画出,但,“梅姨”男朋友曾经辨认过“梅姨”第一幅画像,说不像潘冬梅。“梅姨”男朋友辨认了“梅姨”的第二幅画像后,称与“梅姨”有百分之八九十像。但是,这幅画像经过张维平辨认,称与“梅姨”相似度不足50%,与第一幅画像差异较大。这根本就说明两个人所说的和见过的不是一个人。

03

就我个人而言,由于对于“梅姨”是否存在的证据掌握不够充分,很难判断“梅姨”是否存在。不存在也好,人间少一个“恶魔”,如存在的话,希望能够将其早日抓获,使其得到应有的惩罚,也对哪些受害者有一个交代,同时看能不能够从其口中得知还未找到的被拐卖的儿童的下落。不论“梅姨”是否存在,希望世上再无“梅姨”。愿天下无“拐”!

以上就是本人梳理和分析的“梅姨”是否存在的理由,看完后,你觉得“梅姨”是否存在呢?欢迎发表你的看法。

注:以上图片来源于网络,若侵权请联系删除。本文参考了封面新闻即一些媒体的报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