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有一特殊諡號,獲封象徵至高榮譽,但歷朝歷代都不過超十個人

我國古代歷史上,一般大臣去世都會有諡號,而在這些諡號中,尤以文正最為榮貴。而歷朝歷代能得到文正諡號的,絕不會超過十人。顧名思義,文正即文官的諡號,其實這個諡號最早誕生記載是在唐朝,不過唐朝時期稱:文貞,唐朝獲封的也不過十人,後來到宋朝時期,為了避諱天子宋仁宗趙禎的名諱改為:文正,宋朝獲封這個諡號的有9人,明朝也只有5人而已,歷史上有名望的文官很多,但是死後皇帝不會輕易的給予此封號。

古代有一特殊諡號,獲封象徵至高榮譽,但歷朝歷代都不過超十個人

當然清朝入關後其實很多東西都是套用明朝,諡號也在內。清朝兩百多年曆史,共有八人曾經獲得過文正諡號,他們分別是湯斌、劉統勳、朱珪、曹振鏞、杜受田、曾國藩、李鴻藻和孫家鼐,這八位都是清朝歷史上的重臣,不過,其中仍有幾位名不副實。

古代有一特殊諡號,獲封象徵至高榮譽,但歷朝歷代都不過超十個人

湯斌是清朝康熙年間有名的理學家,其做過最高的官爵為工部尚書。雖然湯斌在清朝學術界享負盛名,但其本人的政治才能卻很一般。康熙年間的大臣中,湯斌根本排不上號,他甚至連李光地、陳夢雷等人都比不過。不過,由於湯斌在清朝學術界有著崇高的威望,乾隆帝后來遂追諡其為文正。

古代有一特殊諡號,獲封象徵至高榮譽,但歷朝歷代都不過超十個人

清朝第二位獲得文正諡號的大臣就是劉統勳。劉統勳是清朝中期有名的政治家,其能夠得到文正諡號,也多是憑藉自身的政治才能。劉統勳是劉墉之父,其生前曾經做到了軍機大臣的職務,可以說是位高權重。劉統勳是正兒八經的東閣大學士,其政治才能也不亞於張廷玉、鄂爾泰等人。

第三位獲得文正諡號的清朝大臣就是朱珪,他也是乾隆和嘉慶年間有名的政治家。朱珪曾經做過嘉慶帝的老師,其淡泊名利,深得嘉慶帝的信任。嘉慶帝繼位後,朱珪進爵為太子太傅,其輔佐嘉慶帝處理朝政,享譽朝野。

古代有一特殊諡號,獲封象徵至高榮譽,但歷朝歷代都不過超十個人

繼朱珪之後,嘉慶朝又產生了一位具有文正諡號的大臣,他就是曹振鏞。相比較於朱珪,曹振鏞似乎名不副實,曹振鏞雖說也是嘉慶朝的名臣,但其和朱珪、王傑相比,還要稍顯遜色。曹振鏞曾經做過軍機首輔,其也是道光皇帝的老師,公元1835年,曹振鏞去世。

古代有一特殊諡號,獲封象徵至高榮譽,但歷朝歷代都不過超十個人

杜受田是道光時期的名臣,其做過的最高職務為協辦大學士。杜受田是咸豐皇帝的老師,他曾幫助咸豐皇帝爭奪太子。杜受田雖說對咸豐帝稱帝幫助很大,但是其本人卻並沒有什麼過人的政績,所以其被賜予文正的諡號也有點名不符實。其之所以有如此諡號,可能也是他作為帝師的緣故。

古代有一特殊諡號,獲封象徵至高榮譽,但歷朝歷代都不過超十個人

曾國藩慕

曾國藩是晚清四大名臣之一,其對清王朝做出了很大的貢獻,沒有曾國藩,清政府恐怕也很難剿滅太平天國勢力。曾國藩擔任的最高職務為直隸總督,其是湘軍的創始人,曾經也負責洋務富強運動。曾國藩一直沒有在中央核心機構任職,所以他也並不屬於真正的宰相。其去世後,同治皇帝依照其貢獻,遂贈諡其為文正。

古代有一特殊諡號,獲封象徵至高榮譽,但歷朝歷代都不過超十個人

李鴻藻也是晚清時期的名臣,李鴻藻是同治皇帝的老師,他歷經道光、咸豐、同治、光緒四朝,是真正的四朝元老。李鴻藻擔任的最高職務為總理各國事務衙門,其時而支持洋務運動,時而又反對改革派勢力,故而,他也是晚清褒貶不一的重臣之一。李鴻藻後於1897年去世,其病逝後,慈禧太后因為其是同治帝師的身份,遂追諡其為文正。

古代有一特殊諡號,獲封象徵至高榮譽,但歷朝歷代都不過超十個人

清朝最後一位具有文正諡號的大臣就是孫家鼐。孫家鼐是光緒帝的老師,其也是晚清有名的政治家。孫家鼐一生擔任的最高職務為文淵閣大學士,其曾經負責晚清新政改革,是晚清內部少有的改革派分子之一。孫家鼐之所以受諡文正諡號,也是憑藉了其光緒帝師的身份,慈禧太后去世後,孫家鼐繼續輔佐宣統帝。公元1909年,這位晚清名臣最終病逝於北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