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臺閣體”書法的代表人物,被明成祖朱棣譽為“我朝王羲之”

沈度(1357-1434),字民則,號自樂,明松江府華亭(上海金山)人,明代書法家,與弟沈粲皆擅長書法。永樂時以善書入翰林,由典籍歷遷侍講學士。擅篆、隸、楷、行等書體,藏於秘府,稱為“館閣體”,“臺閣體”書法的代表人物。(臺閣體:明代開科選士時,皆用楷書答試卷,務求工整。字寫得欠佳者,即使滿腹經綸,也會名落孫山。這對當時書法藝術風貌產生過較大影響。因此,讀書人寫字,惟求端正拘恭,橫平豎直,整整齊齊,寫得像木版印刷體一樣,這就形成了明代的臺閣書體,稱“臺閣體”。)

明成祖時選拔28位中書舍人專習二王書法,他因善書而最邀上賞,金版玉冊皆由他書寫。他篆隸真行諸體皆能,被成祖譽為“我朝王羲之”,其小楷淵源於虞世南、趙孟頫等,筆致雅潔輕靈,結體內部緊密,外取縱勢,端莊而不失秀逸,雖然格調、意境沒有特出之處,但也具有文人本色的清新典雅。其小楷成為官場中人和士子效仿的對象,遂為“臺閣體”。

《敬齋箴冊》,沈度書於永樂十六年(1418),時年61歲。此卷系楷書黃紙本墨跡。縱向有直界格。縱23.8釐米,橫49.4釐米。文凡19行,行10字。現藏北京故宮博物院。此幅楷書為橫卷,書寫一筆不苟,法度謹嚴,點畫巧妙,轉折分明,提按清楚,運筆便捷利落而沉實;線條輕重,粗細有變化,其收筆、落筆、撇捺、轉折勾挑處,既有法度,又不刻意做作,字中牽絲搭筆,顯得十分自然。結構以方正為主,各部停勻,屬於楷體,頗具晉唐古法,又有子昂筆意,唯更加甜熟,遂為館閣之濫觴。正如王文治所謂“端雅正宜書制誥,至今館閣有專門。”


他是“臺閣體”書法的代表人物,被明成祖朱棣譽為“我朝王羲之”


他是“臺閣體”書法的代表人物,被明成祖朱棣譽為“我朝王羲之”


他是“臺閣體”書法的代表人物,被明成祖朱棣譽為“我朝王羲之”


他是“臺閣體”書法的代表人物,被明成祖朱棣譽為“我朝王羲之”


他是“臺閣體”書法的代表人物,被明成祖朱棣譽為“我朝王羲之”


他是“臺閣體”書法的代表人物,被明成祖朱棣譽為“我朝王羲之”

文字高亮部分是個知識點,你學到了嗎?喜歡的點個關注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