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堂上,教師如何“少講或不講”?

吳力鎧


師課堂上如何實現少講或不講?這個問題,我的看法是少講可以實現,不講是不行的,課堂上老師一點都不講是不行的。那麼如何實現少講呢?我認為需要做好以下幾個方面。

01.精心準備好導學案。將課堂知識用導學案的形式呈現出來,要注意難易度,要有梯度,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有題可做,有知識科學,能夠通過預習完成知識學習,完成導學案題目,能夠對課堂知識提前學習。

02.輔導好課堂“小老師”。每個組挑選一到兩個優秀學生擔任“小老師”,老師課前對小老師進行培訓,包括領學的儀態儀表,領學的基本流程,講解題目要以啟發為主,不是對答案,要關注是否每個同學都聽懂。

03.強化班組文化建設。多組織一些演講、論壇、競聘、拓展活動、班級文化展示、文藝匯演等系列活動,提高學生的自尊心自信心,讓學生敢說能說會說,提高學生的課堂展示能力和表達能力,從“像老師”到“是老師”轉變。

04.把課堂交給學生。老師少講,每個知識點由學生上臺領學,題目由學生講解,老師可以讓學生課堂上分小組先進行討論,得出本小組共同的答題方法,並推薦一名“小老師”上臺領學。

05.老師成為引領者。課堂交給學生,但是不能完全交給學生,老師要全程給予指導,組織學生討論,把題目分解到各組,“小老師”領學後,老師要及時點評,表揚優秀同學和小組,對於重要的知識點老師還要作補充及強調。所以說老師不能完全不講。

總的來說,老師要實現課堂少講,一定要重視把功課做在前面,早重視對學生能力的培養。學生能力起來了,課堂氣氛活躍了,課堂交給學生,能讓每個孩子鬥參與到課堂中去,教師教的輕鬆,孩子學的也輕鬆,教學質量一定能夠提升。

大家好,我是叮噹老師,歡迎關注我!謝謝!





叮噹老師


課堂上,教師如何“少講或不講”?

我是一名從教二十餘年的中學教師,很高興能回答這個問題。


課堂上老師如果講的太多,就成了“滿堂灌”,是純粹的灌輸式教學方法,學生只是被動的接受者,沒有參與到其中,教師成了課堂的主人,這與當前課堂中提倡的“以學生為主體”是相違背的,因此老師必須做到“少講”、“精講”。


一、講與不講不是絕對的。一節課看學生生成的狀態,該講時大膽去講,不該講時,三緘其口,該講而不講肯定不對,不該講而講了純屬多餘。問題是怎麼講,什麼時候講?


1.要根據學科特點教學內容有難易決定講與不講,比如,學生初次接觸文言文,你不講,學生怎麼能懂?針對教學的重點難點一定要講,耐心的講。


2.要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選擇怎樣講。對於生活經驗少,年齡小的孩子,老師要深入淺出的講。


3.要根據學校的條件和設施設備來決定怎麼講。農村學校信息化設備薄弱,老師就要用形象生動的語言去講,反之,條件好的地方,很多實驗、探究只要藉助設備演示即可,不必多講。


二、講而有度,堅持精讀,力戒濫講。


1.許多老師廢話較多,與教學無關的話一來一大篇。這種“濫講”在一定程度上剝奪了學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觀察、用自己的心靈去體驗、用自己的頭腦去思考、用自己的雙手去創造的權利,或許這正是學生學習興趣不能被喚起的真正原因。不管是技能的操作,還是知識傳授,都需要學生用自己的感官去體驗,並經過大腦加工整理和儲存,缺少這個內化的過程,任何措施都是無濟於事的。所以,該講則講,但要“精講”,講課要做到:內容精要,方法恰當,語言精煉,明白生動。教師的講絕對不能代替學生對知識探求的自主體驗,絕對不能越俎代庖。教師要注重對學生的幫助和引導,最大限度地讓學生自己尋找、蒐集和利用有效的學習資源。


2.教師講述、講解務必做到以少勝多,言簡義豐,明白曉暢。

在教學中,不能面面俱到,泛泛而論,而要講精華,抓住規律;講重點,不離核心;講難點,掃除障礙;講關鍵,帶動全文。不管是講授、講述還是講解、講讀,都要依據學生的認識特點,按照教材的系統,分清主次,突出重點,解決難點,用較少的時間講清主要內容,使學生在擁有充分的時間和良好的知識條件下進行學習。


3.教師要把握講的時機,引導性地講。

教師要講在學生合作學習後仍然有困惑時,講在學生體驗膚淺時,講在學生探究遇卡殼時,講在學生走不出誤區時,講在學生背景材料匱乏時,講在學生認識模糊時。


總之,課堂教學需要“講”,也需要“不講”。一堂課的好和壞,我們要看課堂的情境誘人度、建構生成度、自主參與度、訓練針對度,也要看講解到位度、課堂有效度。不能單用“講”與“不講”來評價。教師應該根據學生的差異、內容的難易和課堂的變化,適時調整講與不講的比例,把講與不講巧妙和諧地統一起來。


回答至此完畢,謝謝。關注我,獲取更多精彩內容!


峽江李哥


課堂上,教師如何“少講或不講”?

新課程改革以後,新的教學理念一直提倡:課堂是學生的課堂,課堂應以學生的“學”為主,學生是課堂上真正的主人,等等,這些觀念要落實的前提有一個,那就是課堂上教師要少講或不講。

羊老師以為,不管如何去強調學生“學”的重要性,也不能粗暴的對老師做出“少講或不講”的硬性要求。因為,天下沒有用同一種方法解決所有問題的道理。

課堂上,強調學生的“學”是沒有問題的,但所有的事情過猶不及,課堂上如果真正一個模式的要求老師“少講或不講”,那教師的作用和意義又如何體現?

理念是用來指導我們的實際行動的,為了進一步深化課程改革,提高課堂效益,確立“少講或不講”的理念是正確的,但絕不是,在每節課上,老師都成了一個無關的觀眾,那樣下去,別說提高效益,原來的效益恐怕也很難保住了。

那教師如何正確掌握掌握或應用“少講或不講”的理念呢?

1.學生自學能看懂的不講

自主學習也是學生學習的重要方式,一些簡單的概念或知識,學生通過自學完全可以掌握,這些學生通過自學就可以掌握的知識教師自然就沒必要再講了。

有的老師可能會疑惑,“我這麼知道學生哪些會哪些不會呢?”,所以,作為老師,瞭解學情,瞭解自己的學生尤其重要,否則,你就只能選擇不分輕重主次教學的誤區。也就無從談起教師的“少講或不講”了。

2.學生通過合作能完成的可少講或不講

合作學習也是當前很流行的一種學習方法,通過學生之間討論、啟發同樣也可以解決一大部分問題。

合作學習的最大好處就是,在一個小組裡學習,學生的關係會更融洽,通過兵教兵的方式,好學生可以帶動全組的學習,教師可以通過學生的展示,瞭解學生小組討論的成果。

如果基本達到了自己預設的教學目標,那教師就要儘量少講或不講,至多把重點的地方或學生展示中暴露的問題再強調一下。

3.學生已學會的不講

這個在是在複習時,老師最容易犯的錯誤。有些老師一說複習,總是從“零”開始,嘮嘮叨叨半天,學生早聽的不耐煩了,老師還再囉嗦。

這樣既浪費了複習的時間,也降低了複習的效率。要想提高複習的效率,自然應做到“抓重點,重點抓”,對大部分學生都已掌握的內容就可以少講或不講。

4.過於偏難的不講

在考試前,一些老師總喜歡給學生講一些所謂的“高難度”的題,想以此提高學生的總體分數。

事實上,這樣做基本意義不大,因為過於偏難的問題一般不會考,即使考已是隻佔極少的比重,不要說大部分學生聽不懂,好學生聽了也不見得有多少實效。

這種情況下,老師一定要做到少講或不講,要引導學生踏踏實實的把基礎的分數拿到手,這才是最主要的。

總之,少講或不講的理念符合新課程改革的要求,它應成為指導教師教學的指揮棒,但同時也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不可盲目行動,把自己變成課堂上的一個看客。


教育者山坡喜羊羊


課堂上如何實現“少講”或者“不講”,教師必須先新轉換觀念,上課以學生為主。結合我的經驗,我覺得有以下方法方式:

1.微課法

備課時,將課堂上要講的內容製作成微課,課堂上只放微課和做相關的練習,實現少講。這種方法對於實踐性比較強的理科比較好用。

2.課堂活動法

教學設計時適當加入一些課堂活動,如同桌討論,分組討論,學生上臺演講等,教師只強調注意的問題,不用多講。

3.自主學習法

教師要準備多種學習資源,讓學生自主學習,將學習視頻或圖片放服務器,讓學生自主獲取。


書籤老師


教學有“法”但教無定“法”,教學必須得“法”。課的內容不同,學生的整體學習能力狀況,教師的個人業務能力及素養,以及孩子的各個學習階段的差異都直接影響著教師在課堂中的“少講”或者“不講”。

課堂教學的講課形式多種多樣,教師應該合理選取。比如講讀課,這類課適合小學低年級的孩子,學生才開始識字,讀書也不是很流暢,課堂中老師的“講”和學生的“讀”在整節課中佔很大比重。一年級考試時候還必須老師讀一題學生做一題,老師在課堂中想少講是很難實現;再則講解課比較適合小學階段中、高年級,老師講解與學生練習解題相結合,課中老師作適當點撥,點撥到位了,自然可以少講,但是不講可能學生的能力還沒完全達到。最後講授課比較適合中學或者大學裡的學生,教師講授為主,學生以聽為主,結合要點記筆記,如有疑問則同老師交流,這樣的課堂老師是無法少講的。


不同的內容選取不同授課方式,新授課,起始課老師一般講的較多,課堂中必須把知識點講明白和講透徹,學生才能聽得明而學得實。練習課和複習課則老師可以引導學生回顧與交流,這樣課堂中老師反而應該少講,讓學生多講,當學生說不明白的時候老師再介入點撥指導。

整班學生的學習能力差異也制約著授課方式的採用。某個重點高中的兩個創新班,說白了就是重點高中裡面最強的兩個班,選進去的學生都是智力水平極高,思維能力超強,他們對於教材書面知識都是採用學生自學,老師只是驗收下學生的自學情況,對於這些教材書面內容教師就可以在課堂中少講甚至於不講。老師們騰出了大量的時間都是解決學生課本外的知識拓展。如果只是普通班級,甚至於班級裡的學生整體學習能力不強,那教師想少講也不太能夠實現。

課堂中要想盡可能的實現少講,就必須大力提升教師的業務能力和教學綜合素養。有些教師教學經驗豐富,教學藝術強,課堂中孩子能集中注意聽講,他們的語言表述簡潔凝練,指導得法不囉嗦,課堂調控能力強,因此整節課老師可以相對的少講些而讓學生多講、多練些,老師教得輕鬆,學生學得紮實。

教學是一門遺憾的藝術,即使課上得再好,當他課後反思時總覺得還有改進的地方。別人成功的課堂只能夠借鑑不能簡單的複製,不斷進取,勇於探索才是通往成功的途徑。


儒家小子說教育


課堂上教師少講或不講,應該是未來課堂教學的一種趨勢。

什麼是少講?

在課堂45分鐘時間內,教師對全班講授所使用的時間儘可能地少。所謂儘可能地少,是指教師要精講,所講的每一句話都仔細斟酌,力求達到最大效果。

什麼是不講?

某些課堂環節,由學生自主完成,比由教師講解,對學生學習更有幫助,這種情形下,教師最好閉嘴,改用眼睛觀察,用腦子思考。

如何做到“少講或不講”?

道理很簡單,只是做起來難而已。首要條件是把課備好,教材有哪些教學內容,學生實際學情是什麼,怎樣針對學情設計教學,課堂上如何把控節奏,突發情況如何處理等等。其次要有一顆對學生的愛心和耐心,學生在課堂上的學習進度參差不齊,要關愛每一個學生髮展,例如全班性少講,但個別學生可能要多哆嗦幾句,多數學生不用講,但個別學生需要單獨輔導。

因此,課堂教學中,並沒有絕對的標準衡量少講或不講,更不要拿一塊表去給教師計時,規定講多少分鐘是少講,簡單粗暴的教育管理多半被證實是瞎搗亂。


愛數學做數學


從每節課的滿堂灌到老師不講或不講是需要一個過程的。所有的改變都是艱難卻需要堅持的。堅持下來就會看到成效。它需要以下幾個步驟。

首先是觀念的轉變。教師的觀念要開始從根本上改變。一節課50分鐘,並不是老師講了多少內容。重要的是學生學會了多少內容?領會了多少內容?自己有拓展提升了哪些能力?一般情況下,老師認為講得越多學生就會的越多,其實不然。教師講的越多,有可能都是以教師的角度出發,而不是以學生的角度出發。還原以學生為本的課堂才是真正的課堂。課堂活動的主角應該是學生。學生參與的多與少體驗的深刻與否都在於是否在老師的引領下參與了活動。而活動的設置就有老師來安排,老師設計這個活動的時候觀念也要發生改變,讓學生都動起來,思考和分析問題,並且得到最終的解答。 因此老師要首先轉變觀念。


接著,寫備課教案的時候應該明確到時間安排。把大部分的時間分給學生。例如在講解課老師講解佔用三分鐘,學生分析15分鐘。那麼在備課的時候一定要充分安排好,這15分鐘的活動。這樣逐漸形成習慣,學生就會在小組合作的過程中去提升自己的能力。老師只是在旁邊引導和幫助。

還有,學校也可以建立監管機制。每個老師每節課說話要控制在一定時間內。從監管到自覺是需要一個過程的。逐漸的老師會發現自己少說和多說之間的差距,就在於學生更樂於參與你的課堂。監管機制下的成長也是有必要的。

最後明確,教師就是一個引導者。在課堂當中永遠是配角,主角兒一定是學生。這樣的課堂才是高效的學生樂意參與的。


我是帥帥媽


以後的趨勢就是課堂上老師不滿堂灌,提倡精講少講。

要做到少講或不講,需要老師和學生良好的合作。

1、學習新知識之前 老師要備好課。備好課就需要老師熟悉教材,知道要講的內容的重難點,還要備學生。平時要觀察瞭解學生基本學習情況,找到適合班級學習情況的教學方法。

2、學習新知識之前學生也要預習好新知識。以往的學生很多並沒有預習新課的習慣,有部分會預習的學生又沒有掌握預習的方法。這樣就會使得老師上課不得不多耗時間講解內容。

3、有了老師備好了課及學生預習好了課的基礎,老師再來上課就不必花很多時間細講每一個知識點,老師只需要把握好重難點知識的講解,讓學生掌握一節課的重難點知識,學生在做練習鞏固的時候就輕鬆多了。

4、老師少講或者說不講,也是要長期堅持。剛開始沒有形成習慣,老師和學生都按以往的方式上課聽課,只要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慢慢形成新的上課聽課模式,以後的課堂就會高效起來。

5、各科老師之間也要合作交流。最好各科老師統一這種新的教學模式,不要數學老師已經在用新的模式上課了,語文老師還在滿堂灌,這不利於學生快速適應新的教學模式。


化學姐話教育


“限時講授,合作探完,踴躍展示”是我們南通市教師局關於教師課堂教學的十二字方針。

限時講授,教師少講,學生多展示,促進了南通基礎教育的質量提升,南通高考全面、大幅度領先江蘇,也說明了這一點。

限時講授,需要教師花更多的功夫去研究教材,理順知識結構及應用、搞清知識的發展過程,花更多的功夫去研究學生,瞭解學生的學習基礎、興趣愛好,花更多的時間去召開究教學設計,預設好課堂的教學方案,花更多的時間去研究教育理論,提高教育素質,才能輕鬆地駕馭課堂。

建立學生學習小組,讓學生在小組學習、探究、質疑、交流、總結中學習知識、形成方法,逐步用學生合作學習來代替教師的滿堂灌。


新語星說


老師課堂少講與不講。關健在於備課,溫故而知新。三角形內角和180度與平角,兩條平行線被第三條直線所截,同旁內角互補有關,教師抓住這個關健引導學生進行角的移動。學生動腦動手解決問題,即得知識又開發智。這裡就體現了少講與不講,教師啟,學生髮,學生做主動獲取知識的主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