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新生兒數量又減少了200萬,降至1961年來最低,這對經濟有什麼影響?

HonE一個人


作為財富管理行業的觀察員,人口的變化勢必會影響各產業的發展,從而影響財富管理行業中投資的變化,所以不邀自來,與大家分享一些我們的看法。

先把結論前置:

1) 新生兒的出生數量影響了一個國家的未來人口的結構,而隨著人口結構的變動,影響著國家不同產業。

2) 人口結構的變化,將會影響這社會消費結構,中老年消費群體因為儲蓄習慣強、財富已積累到一定程度,比90、00後有更強大的消費能力,所以垂直於中老年的消費市場、養老市場有一定的影響。

接下來,我們和大家一一述說。

1. 基礎數據

首先,先讓我們來了解一下具體的數據如何:

據統計局發佈的數據,2018年末中國大陸總人口139538萬人,比上年末增加530萬人。2018年出生人口1523萬人,人口出生率為10.94‰。

如何理解呢,2017年的新出生人口為1723萬,2018年的數字與其相比少了200萬人,而對比2016年的1786萬,少了263萬。那人口出生率呢?2016年的數字為12.95‰,與單獨二孩政策時11.90‰也同樣不及,更不用說1980年的歷史最高點23.33‰,這一個數字,是自1978以來的新低。

2. 人口有什麼意義

作為浩大的中國群眾中的一位,我們可能不知道,人口多少到底會影響著什麼,更不用說馬上去反應對經濟的影響是什麼了,所以讓我們先了解人口的意義再說。以美國來舉例:

1946年以及之後的十多年間,美國總共誕生了7590萬名嬰兒,大概是現在美國總人口的1/3,而這一階段,美國迎來了所謂的“嬰兒潮”。

“嬰兒潮”襲來,會有什麼影響呢?我們得順著嬰兒成長的階段來說。

嬰兒長大成為青少年期間,龐大的嬰兒數量帶動了玩具、卡通、音樂等新興事物的發展,而到了這群嬰兒的20歲後,就會自己賺錢,然後結婚成家,會帶動房地產、汽車等行業的繁榮。再等到這群嬰兒老了之後,又會影響醫療養老。


保羅·皮爾澤總結過關於新生嬰兒帶來的變動影響:
美國的嬰兒潮創造了歷史上最大的股市漲幅、房屋需求、國際航空、個人計算機、電腦網絡和運動休閒工具的需求

可以說,正是“嬰兒潮世代”這一人口結構的特點,書寫了美國消費結構的變遷史。所以說,新生兒的出生數量影響了一個國家的未來人口的結構,而隨著人口結構的變動,影響著國家不同產業。

3. 這一波出生率下降的趨勢,會影響什麼

上面已經說了新生兒的數量會影響國家的不同產業,我們都知道,中國人口占據整個世界人口的很大一部分,改革開來以來所取得的成績,離不開每一位中國人的奮鬥,也正是因為人口龐大所帶來的巨大生產力,推動著中國的發展。


那是不是出生率下降就意味著推動不起來?這是不可能的。具體可以參照歐洲的作業方式,依舊有著一定的產出,這一波出生率下降,意味著什麼呢?對大經濟的影響,回答已經有很多專業人士給出了看法,而且出生率只是一小塊,單說直接有影響未免以偏概全了,所以在這裡我們就“消費”和“養老”這兩個點,和大家聊一聊變化。


消費


先說說消費,第二部分從美國的案例我們可以看到,人口的影響除了生產力之外,還會從人口結構影響產品消費,從而影響產業,當新生人口下降,社會年齡結構趨於大齡化,那消費會怎麼變呢?

我國是世界第一的人口大國,建國以來人口保持穩定增長,城鎮人口占比和人均GDP持續提升。人民收入的增長帶來的是消費能力的提升,國內社零總額從1952年的277億元增長到2017年的37萬億,增長了1300多倍。

而要理解消費的變化,我們先看看消費的兩大推力:財富多少以及消費者的認知。結合國外的消費變遷歷程,我們先來看財富收入對消費的影響:

人均GDP在5000美元以下,屬於大眾消費階段,消費者的收入水平較低,消費認知能力不高,主要以汽車、家電等耐用品消費為主。

人均GDP 為5000美元-10000美元,到了品牌化消費階段,消費者的收入有了較大程度的提升,品牌化意識強,消費認知能力還處於不斷提升的階段。

當人均GDP超過10000美元,進入品質、簡約消費階段,消費者的收入雖然高,但增速開始放緩,因為大家可預期自己的收入上漲不會太高了。另外,消費者的認知能力已經提升到一個比較高的程度,所以這一階段消費開始迴歸理性,追求品質化、個性化和性價比。

結合出生人口數和埃森哲的《2018國內消費者洞察報告》以及國內總人口數,國泰君安測算出截止2017年,國內80/90後人口數達3.3億,佔總人口的24%;95/00後人數合計約4億人,佔總人口28%;70後2.2億人,佔總人口16%。

按照上述的邏輯,出生率下降,社會人口結構開始大齡化,在之前人口暴漲階段所出生的嬰兒們,已經到了中年階段,加上新生兒變少,社會的消費也會從幼兒消費變為中老年消費階段。

50年代和60年代初出生的人們,因為歷史原因,成長環境較差,所以有著勤儉節約的消費習慣並一直保持。消費以醫療保健為主,閒暇時間比較多,也開始嘗試網絡購物。60年代末、70年代出生的人,享受了改革開放紅利,物資積累較充裕,也有較強的消費意願,但他們是務實派,看中的更多的是便利和體驗,對於線上購物,還處於滲透率提升的階段。

隨著享受時代紅利的一代逐漸進入老齡階段,國內中老年市場有望迎來真正的爆發。60年代末、70年代出生的人群享受到了改革開放後高速發展的紅利,積累了大量的財富,他們是現在中國社會的中堅力量。他們比90、00後擁有更多的財富積累,同時負債壓力小,消費傾向高。

所以按照其他國家的發展,中老年的消費能力將增長,備受中老年市場需要的保健品、醫療等消費品將會迎來一定的發展,而且用戶消費趨勢也會趨於理性,品質化、個性化和性價比將成為較大的影響因素。

養老

從消費的模塊我們也提及到了中老年市場,那“養老”話題避不可免要提及的。我們先來看看現狀:

目前我國養老機構床位總數730萬張,與動輒數億的人口相比,缺口依然巨大。在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養老床位更是一床難求。更關鍵的是,許多養老服務只能滿足基本的物質需求,而無法滿足老齡人群對於“美好生活”的需要,至於健康、養生、醫療、社區交流等差異化需求更是難以企及。

換句話說,養老服務急需一次“消費升級”。2016年,國務院發佈《“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為這一行業提綱挈領。

這幾年,國家出具相關醫養服務的政策包括了:

2015:國務院辦公廳《全國醫療衛生服務體系規劃綱要(2015-2020年)》對推進醫療機構與養老機構的合作、發展社區健康養老服務方面提出具體要求。九部委《關於推進醫療衛生與養老服務相結合指導意見》對基本原則、發展目標、重點任務、保障措施、組織實施等進行了說明。進一步推進醫療衛生與養老服務相結合
2016:國家民政部《民政事業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確立以居家為基礎、社區為依託、機構為補充、醫養相結合的多層次養老服務體系。國務院《關於全面方開養老服務提升養服務質量的若干意見》到2020年全面方開養老服務市場
2017:國家衛生計生委等13部門《“十三五”健康老齡化規劃》健全老年醫療衛生服務體系,積極推動醫養結合服務,,推動居家老年人長期照護服務的發展
2018:《智慧健康養老產品及服務推廣目錄》公示,促進智慧健康養老優秀產品和服務推廣應用。以醫護到家為代表的居家養老服務進入目錄。國務院總理李克強11月28日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部署進一步發展養老產業、推進醫養結合,提出4大方向5點措施,提高服務質量。

以上政策,都表明相關監管與機關想要推動國內養老的發展。具體到這個行業中,包括了以下4個方面:


醫療服務:疾病診治、急救、重症治療等專業醫療服務,以及以互聯網為平臺的遠程醫療及轉診服務。

康復護理:醫療護理、康復促進、臨終關懷等長期連續的專業護理服務。

健康管理:健康體檢、慢病管理、健康管理及諮詢等服務。

養老服務:生活照護服務、精神心理服務、文化活動服務等。

4. 結語

的確,新生兒的出生率下降,意味著我們的人口將會變少,一些依靠人口紅利持續發展的產業會受到影響,但是社會是一直在進步的,也是一直在變化的,就像我們多年前也不會那麼快想到移動互聯網的崛起一樣。既然時代是一直在變化的,我們要做的也是盯著變化,改變我們自身,以抓住變化的風口,持續向前。


以上,如果覺得我們的回答有所幫助,不要吝嗇你的贊哇~如果有任何問題,歡迎在下方評論與我們一同探討~


顧問雲


其實中國的人口問題遠比想象的要麻煩。我們看到的是1500萬出生人口,仍然是一個龐大的一個數字,只要5年時間就可以達到一個德國的人口規模(8000萬左右)。但我們忽略了,每年還有很多人去世。2018年,我國去世的人口多達1000萬,這意味著去年我國淨增人口只有500萬多一點點——2017年中國淨增人口為737萬,這意味著中國人口絕對增量在2018年下降多達28%



其實,無論是1500萬的出生人口,還是500萬的淨增人口,都是創下了1962年以來的新低的。如果不是那三年的特殊情況,甚至還會是1949年以來的新低。


根據世界銀行的數據,在1970年中國出生的最高峰時期,全球淨增加的人口當中,每100個人就有29.5箇中國人,而到了2017年,這個數字就縮減到了8.97個。


和印度相比,如今中國每年的人口絕對增量,只有印度的三分之一左右(1500萬vs500萬)。估計最多5年,印度人口就會超越中國了。



我們都知道,支撐經濟發展需要具備多種生產要素:勞動力、資本、技術、土地、礦藏資源等等。其中,勞動力——即人是最重要的生產要素。如果人口增長不起來,就會出現勞動力短缺的情況,這會帶來一系列負面的因素,具體包括:


  1. 老齡化問題。整個社會負擔加重,尤其是年輕人負擔加重,影響社會經濟活力,具體參見日本的情況;最近又有專家說,將南方的養老金用於支持老齡化最嚴重的東北,這對南方年輕人掙錢的積極性是個巨大打擊。

  2. 勞動力成本上升,國家競爭能力下降。尤其是對中國來說,過去40年的發展,很大一部分動力就來自較低的人力成本優勢,如今我們還不富裕,人均GDP都還沒有到1萬美元,這個時候人力成本急劇上升會導致工作機會大量流失到國外,這樣的趨勢其實非常明顯了。過去10年,中國人力成本已經上升了好幾倍,很多工廠都搬遷到了東南亞、南亞。

  3. 消費能力下降。現在都說中國人口眾多,是一個龐大的市場,但是出生人口越來越少,最終人口會出現下降(現在流行“負增長”這樣的表述),老年人收入不如年輕人,消費動能不如年輕人,人口接應不上來,那就意味著消費能力的萎縮,整個社會生意會非常不好做。未來,中國的生意會越來越不好做,因為消費群體沒有什麼增長空間了。

  4. 創新能力下降。人口基數減少了,如果教育水平沒有大幅提升,那麼勞動力素質就不會有大幅提升,那麼創新創業的人口也會減少。


總之,人口減少絕對不是什麼好事,對經濟傷害非常大,


關注孔方財經,讓你第一時間瞭解熱點財經事件背後的經濟原理。


孔方財經


作為一個財經工作者,我覺得這種趨勢若得不到遏制,對中國經濟帶來的負面影響可是很大了。

一是會加劇中國人口的老齡化,導致人口結構的不平衡,使適齡勞動力減少,導致未來用工成功的大幅上升,這樣更不利於實體企業的生活經營,不少實體企業會因用工陷入更加困難的境地。

二是老齡人口占比不斷提高,會使社會經濟運行效率降低,也給後來的年輕人帶來巨大的養老壓力,同時也會使養老基金有可能入不敷出,讓養老陷入十分尷尬的境地;

三是年輕人口下降也將導致整個社會消費能力下降,對內需拉動中國經濟增長帶來不利影響,使中國經濟更多的依靠投資和出口兩架馬車,對中國整體經濟結構優化帶來不利;

四是年齡人口減少、老年人增多,社會活力降低,也會導致全社會創新能力的不足,對企業發展、經濟可持續發展都將帶來不利。


因此,要想辦法提高年輕夫婦生育意願,提高新出生人口比例,以減緩有可能因人口老齡化給國家經濟發展帶來的不利影響。


財經深思


新生兒出生率創新低,完全在預料中,如今房價那麼高,生活成本那麼大,真正要孩子的人,才是有勇氣,越來越多的人,實在不想要孩子,一個字:累!所以,2018年比2017年少了200萬新生兒,也在預期中,那麼,新生兒猛然降低,會對經濟帶來什麼樣的影響?我個人覺得,對經濟的影響不是太大,不會有絕對的影響,多200萬不多,少兩百萬不少,200萬,對於中國13.9億人口,就是毛毛雨,即便他們出生了,18年後,成年了,多這200萬,估計也不會對中國勞動力緊缺有巨大貢獻和緩減。



大的影響沒有,但局部經濟影響還是有的,首先,在拉動內需方面,有一定影響。舉例,新出生一個孩子,一年的消費是3萬元(買奶粉、衣服褲子、鞋子、遊玩、旅遊等),200萬個孩子,一年給國家的創收是600億,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解決經濟發展和拉動內需問題。

其次,200萬孩子,長大後,雖然在18年內沒有解決國家勞動力問題,但18年後,他們成人,22年後,成才,成為社會的生力軍,雖然沒法徹底改變中國未來老齡化嚴重、解決勞動力緊缺問題,但一定程度上,200萬可以解決局部勞動力緊缺問題。



此外,他們還可以創造社會價值,特別是需要買房,按照一個人購房一套,一套房150萬(三線城市),200萬人,僅僅在房子上,就貢獻了3萬億,這對於拉動中國房地產經濟,是有好處的。


烏魯木齊那些事兒


2018年,我國大陸地區新生兒1523萬,同比減少約200萬,減少幅度11.6%。2018年我國人口淨增長只有538萬,人口自然增長率3.87‰。這麼低自然增長率與進入人口負增長時間不遠了。



新生兒數量的減少,意味著十幾二十年後,勞動力人口的減少。這是很淺顯的一個道理。但是對經濟的影響,不要過分誇大,不要危言聳聽。

經濟學的常識,一個地區的經濟要增長,離不開三種投入:資源投入、勞動力投入和科技投入。勞動力增速的下滑,甚至絕對量的下滑,對經濟增長肯定有負面的影響。但沒有我們想象的那麼嚴重。

勞動力增速的下滑,可以用科技投入消除影響。舉一個簡單的例子,一家工廠的流水線沒有招到新員工,它可以用機器人替代。機器人雖然一次性投入很大,但生產效率可以提高。這就是以科技替代人工。



目前的第三大經濟體德國,人口就是負增長。但他的經濟非常穩定,每年都在增長。以科技投入消除勞動力減少的負面影響,就是德國的應對措施。

人口增長未必能夠帶來經濟增長,人口減少未必會造成經濟下滑。前者如非洲,後者如德國。


財經知識局


最可怕的是什麼?

是生孩子的是兩頭,最富的那些人有條件生,也願意生,但畢竟最富的人太少了。最窮的人也願意多生,想靠孩子改變命運,但是越生越窮,連飯都吃不上了,教育更談不上,拉低了全體的素質,使經濟倒退。

中間的中產階級,國家希望他們生,他們本身素質高,生出來的孩子自身條件也好,也能給孩子好的教育,恰恰是這些人不生,當丁克,甚至連婚都不結。

這才是最嚴重的問題啊,這個問題還沒法解決。

經濟是要靠高素質人才拉動的,不是說清潔工不好,但他們給社會創造的效益一定沒有高級焊工,車床工,自動化技師,電子工程師們大。

這些人從哪裡來?需要培養出來,主要靠家庭提供條件。

別以為人少了是好事,少的那部分恰好是中產階級該生的,你看草原上是老鼠生的多,還是獅子生的多?

少的那部分馬上回有黑人馬來人越南人來補空。


口水丁羊羽


家族財富密碼評論員錢小帥:

新生兒數量的減少對經濟有著很大的影響嗎,影響是有的,但200萬這個量級應該不會對經濟造成極大的影響

因為中國畢竟人口基數龐大,且國土面積以及資源種類較大,加之改革開放之後經濟一直穩步增長,尤其是目前正在進行的經濟轉型,國家和社會更需要的不是勞動力,而是精英勞動力,人口數量老齡化並不是最痛的痛點,重點是人才的質量到底如何

其實反過來想,新生兒減少,大家都少生孩子,這是一件促進優生的事情,新生兒減少,可以減少教育的負擔,使整個社會的教育資源更加集中,無論是在知識上,認知,還是體魄上都可以有更長遠的發展,給社會以更大的貢獻

人口老齡化,很大程度會導致勞動力不再廉價,對於目前我國的經濟並不是一件壞事,世界上的發達國家勞動力都很昂貴,當無法再依靠廉價勞動力時,整個社會的經濟就會更加的向著高效率,高科技化的方向發展,這是一條可以縮小與發達國家差距的優質道路

但目前對於人口生育,問題是很多人不是不願意生,是實在沒條件,收入水平上不去,雙邊老人都要贍養,孩子教育,健康,醫療等等都要花費很大的人力物力,大家都確實希望過上兒女雙全的開心生活,但如何讓大家真正願意有自己的孩子,如何讓大家把孩子養好,不僅僅是養活,是政策應當考慮的事情


家族財富密碼


按照國家統計局的數據,2018年出生率千分之10.94,這一數據在2017年為千分之12.43,相對而言為近十年來最低的一次。如果按照24歲生孩子的話,也就是19年以後大多數是94年以後的年齡的人當上了父母,90後由於計劃生育、獨生子女政策等限制,很多的家庭可能只有一個孩子,而且目前90後的生活壓力較大,導致生孩子貴,所以更多的人可能會“晚生、少生”。

這樣帶來的結果是什麼呢?

根據國家統計局的數據,2017年我國65歲以上的人口占比約為11.4%。而2011-2016年分別為:9.1%、9.4%、9.7%、10.1%、10.5%、10.8%,可見人口老齡化的現象正在逐漸到來,新生兒減少,人口壽命的提高,必然導致了未來處於16-59歲的勞動人口的減少。

當然,現在人口紅利確實有,但是和以前相比這種人口紅利正在逐漸削弱也是不爭的事實。如果新生兒數量逐漸減少的話,那麼帶來的問題更多的是人口老齡化的問題,青壯年跟不上,勞動力人口也跟不上。

所以,現在我們面臨的問題還是比較嚴峻的,一方面是“二胎放開,鼓勵生育”,另一方面現在生孩子養孩子的成本太高,沒錢生養。當然還有從勞動密集產業向技術產業變換的壓力。


芝土投資筆記


其實這個現象不是數字本身的問題。

2018年新生兒的數量比2017年少200萬,似乎整個社會的人口生育意願已經下降了並將持續下降下去。

實際上放開二胎之後,2016年、2017年,是二胎的生育的爆炸期。可以說想生能生的適合生的,基本上在這兩年都已經生了。

我相信2019年新生兒出生量下降的數字會比2018年的少很多。

新生兒出生量下降,涉及到諸多社會問題。

社會老齡化加劇,社會青壯年人口數量減少,勞動力成本進一步增加,社會福利支出增加,經濟運行壓力進一步增大,社會壓力進一步增大。


你之後


影響巨大,未來的養老負擔可能會拖垮整個經濟。新生兒的減少意味著未來勞動力的減少,而我國目前面臨著嚴峻的社會養老考驗,由於青年勞動力的不足養老金已出現收不抵支的情況,新一代勞動力以目前00後的人數來看不足以長期支撐。

退休潮即將來臨,中國人口數量最多的一代人60後即將退休,60後的總人數2.3億人,以目前不到3:1的撫養比來看,60後的退休將會在極短的時間內使撫養比壓縮到2:1以內,屆時青年勞動力將會背上沉重的社會養老負擔,由於青年人口數量不足,勞動力就會出現短缺,用工成本急速上升,而企業和個人所要承擔的社會養老費用也會直線上升,此時廉價勞動力的優勢已喪失,越南和印度等競爭對手趁虛而入,經濟發展面臨著巨大威脅。

今天新生兒的減少,影響會體現在20年後,但是我們可以看到90後和00後的人口下滑給我們帶來了怎樣的影響,養老負擔的加重,經濟已受影響,未來需要更多的養老金支出,這些青年勞動力和企業能支撐住60後的退休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