貫穿整個三國曆史,怎樣看待劉備這個君主?

劉大騷


我們看看史書裡的記載,在劉備年輕的時候,就是:少語言,善下人,喜怒不形於色。好交結豪俠,年少爭附之。中山大商張世平、蘇雙等貲累千金,販馬周旋於涿郡,見而異之,乃多與之金財。先主由是得用合徒眾。

文中所言,劉備就是縣中的少年領袖人物,少年爭附之,都想給他當小弟,而且販馬的商人,一甩手就提供資金給他創業。

關羽張飛說起來是劉備的兄弟,其實是馬仔,兩位萬人敵,不去投靠有前途的袁紹曹操,而在劉備下面當個跟班,劉備坐著,兩人站著護衛,一天到晚都不休息。

到了盧植那裡讀書,他的出身本來很差,但馬上跟同學打成一片,跟公孫瓚的關係就一個例子。

而最神奇的是他在當平原相時,郡民中有一個對劉備看不順眼,買了一個刺客來殺劉備,而劉備跟他聊了聊,刺客竟然放棄了刺殺,反而提醒他注意安全。

而到了徐州,陶謙病死前,把徐州讓給了劉備,說出來非劉備不能安此州的話來,這樣的話還有人信。徐州的大富豪麋竺就此成了劉備的鐵桿粉絲,劉備被呂布所攻殺,流浪在外,麋竺從自己家裡運來了糧食,還擔心劉備孤單寂寞冷,運糧的同時把自己的妹子也運了過來。

孔融,當代名士,卻對寒門劉備推崇備至,認為劉備遠在四世三公的袁術之上。

投靠袁紹,袁紹親自出城三十里來接,趙雲一看劉備就誤終身,馬上開始運作跳槽大業。

關羽身在曹營身在漢,無論多遠,劉備在的地方,就是他的方向。徐庶被逼離開劉備,心卻在劉備這裡……

可以說,劉備的聲望是極高的。但是,這有一個謎團,劉備為什麼得人心,他靠什麼得人心。史書只講了劉備怎麼得人心,他的人心怎麼來的,卻說的不多,唯一可提的,大概就是三顧茅廬,看重人才。但這樣就夠了嗎?還有摔兒子的事情,這也是小說家言,可能寫小說的也意識到了這個大的漏洞,劉備的人心是怎麼得來的,他的人格魅力來自哪裡,他憑什麼讓曹操認為天下英雄唯操及備了。所以小說家需要虛構一些事情來解釋。

尤其是早期的劉備,怎麼讓眾人爭附,就更是一個謎團了。而且,史書的記載,看上去是矛盾的,比如說劉備沉默寡言,但劉備小時候就好放大言,說自己將來要坐皇帝的車子。史書記載劉備不喜歡讀書,喜歡打獵,漂亮衣服跟玩音樂,就是一個古惑仔的樣子,這樣的人,怎麼會沉默寡言呢?

因為史書記載的簡略,劉備為什麼能夠得人心,反而是一個謎了。他是怎麼收服關羽,收服張飛的?怎麼讓商人心甘情願給他投資的?

他的人格魅力是相當大的,但劉備是不可能統一三國的,不但劉備不可能,孫權也不可能。三國之中,唯一有機會統一三國的,只有曹操。這是為什麼呢?

我們看一下劉備。

首先,劉備的基礎太差了,他本身家裡不是豪強,是一個賣草鞋的,這樣的話,就得不到豪強的支持。沒有豪強的支持,是不可能在三國取得成就的。

這跟西漢開國不同,西漢開國,那真的是天下寧有種乎,秦國無貴種,天下皆亡人,秦國一亡,無論草根貴族都可以爭天下,因為秦國把天下掃平了,地方上沒有任何的勢力,等於出現了權力真空,誰去就能佔有一方。

但東漢末年不同,東漢未年地方豪族勢力很強,手裡有大量的土地,有經濟力,手上還有私兵,還能建塢堡,等於地方上的權力原本就掌握在豪強的手裡,一個人要想在三國建功立業,看的就是他有沒有爭取到地方豪強的支持,比如袁紹,他就是因為四世三公,門生故吏遍佈天下,所以第一桶金是韓馥白送的。這種機會,不要說劉備別想了,就是曹操也沒有的。

沒有豪強,劉備最先爭取到的一些人,不過是他差不多的小地主比如張飛,無業流民比如關羽,最多就是一些大商人的風投。他要拿著這些東西去在東漢找立足太難了。打來打去,都處在四處飄泊的地步,就連陶謙讓徐州,那其實也是假的,因為徐州不是陶謙可以讓的,陶謙本身就沒有得到徐州豪強的支持,所以他才最苦逼,手下都約束不住,手下跑去搶曹操的父親,曹操打過來,陶謙因為沒有地方勢力的支持,一點還手之力都沒有,陶謙讓給劉備的只是一個虛名,而不是真正的有根基的地方,所以劉備在徐州也沒有站穩腳跟,被呂布輕鬆就奪走了。

後面劉備去了荊州,也是掛靠,曹操這時在整理北方,劉備只有陪劉表喝酒擼串吹牛逼的份,眼睜睜看著亂世要結束了,自己還沒有建功立業,這才看著大腿的肉徒悲傷。

他的轉折來自危機,來自曹操打過來。曹操不打過來,就算劉表死了,荊州也不會是劉備的。因為荊州豪強不認劉備,像劉巴,就是打死不鳥劉備,曹操打過來,把劉表嚇死,劉表家收編了,荊州出現了權力真空,而靠著東吳擊退了曹操,孫權又把荊州借給了劉備,劉備才有了真正的屬於自己的地盤。

但這個時候,他還是最弱的,而且年紀也不小了,拿下益州之後,又跟東吳起糾紛,最重要的是,他的敵人永遠都那麼強大。

我們講,不勝在已,勝在彼。就是你能掌控的只是自己不敗而已,能不能勝,要靠別人,這跟足球理論一樣,你只能保證自己不失球,而進球要靠對方出現漏洞,那孫權比他年輕,明顯要比他活得長,他打孫權的主意沒戲,曹操也沒有掉鏈子,他也找不到機會,能夠在蜀地稱帝,那已經是他創業的天花板了。

反觀曹操倒是錯失了兩次機會,一次是赤壁之戰,他跟袁紹一樣,犯了冒進的錯誤,如果不急於進攻,而是忽悠住東吳,那劉備就只有遠走交趾,曹操可以騰出手,拿下劉璋,得到蜀地,東吳不用攻,自個就會降。另一次機會,是劉備跟孫權開戰的時候,他沒有趁機進攻劉備,奪下益州。

所以,劉備能力很強,無奈抓到的是一手爛牌,而且對方又沒出太大的昏招,所以劉備也不能統一天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