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2 股市走向取决于一个关键因素

导语:

股市的走向与政策、经济、情绪密切相关,三者之间既相互影响又相互转化,正如理想与现实之间存在一道鸿沟一样,在不同环境、应对不同现实问题时需要采取不同的思维和方法。


上证指数连续6天上涨,超出了很多人预期,一部分投资者从开始阶段的极度悲观转入逐步乐观,开始相信疫情与股市没有关系,还有一部分投资者对市场的上涨存疑,那么,到底是股市错了,还是经济真的不受影响?


股市的走向是全市场投资者综合博弈后的结果,尤其是外资占比逐步增多后,多方博弈的格局更加明显,每一类投资者关心的重点不一样,考虑的角度不一样,股市最终能够上涨或者下跌是因为多种力量达成一致后的结果,或者是一种力量用逻辑说服了其它力量。


这一波行情能够赚钱的人有两种,一种是专业选手,一种是刚入场或者线性思维的投资者,处于中间地带,既不是专业选手,又不是新股民的投资者反而不容易赚钱。老股民通常考虑问题比较多,但又容易忽视一些更重要的问题,比如鲲鹏哥在跟一些投资者交流的时候,很多投资者认为疫情对经济影响很大,股市怎么可能好起来,大家的私下交流的时候大多也会谈到现在的经济有多么困难,所以在第一意识里就把经济与股市之间的关系放在了第一位,先入为主的认为股市不可能涨起来。


但是新入市或者线性思维的股民,不会考虑那么多,他们只看股市赚不赚钱、机构是不是认为股市好、网上是不是铺天盖地的都说股市好。


很多投资者在判断这波股市的时候漏掉了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大量社会资金去处的问题,经济不好并不是从有疫情开始的,而是从18年以后一直就比较困难,经过了18年的单边下跌以后,大家对这个事实认识越发清晰,尤其是实体行业很艰难。


在投资品种里,房地产投资这两年比例开始逐步下降,大量的民间资本实际是没有投资方向的,能够容纳资金最大的地方就是理财和股市,而大量的理财和基金又是投入到了股市里。


​从大的行业格局,这两年互联网经济的占比不断提升,科技投入加大,传统行业只有白酒和食品饮料是机构青睐品种,制造业和其它传统行业基本不在机构的投资视野之内,对于机构来说,他们青睐的品种本来都是受疫情影响较少或者基本不受影响的,春节前以半导体和新能源汽车为首的科技股产业链不断上涨,那些踏空的机构资金一直苦于没有介入的机会,因为疫情的突发影响,反而给了他们机会。


价值投资与投机在短时间里,本质上其实是一会事,比如去年茅台不断上涨,如果从大的逻辑看,喝茅台能够强国么?800块时的茅台与1200块时的茅台有什么区别?业绩增速下滑为什么还涨?为什么现在茅台股票不涨了?


其实这是市场风格导致机构追求确定性的问题,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机构抱团取暖,这种确定性可以是业绩的确定性,也可以是政策的确定性,而当机构达成一致后,又会出现情绪的一致确定性,所以不会轻易瓦解。


从去年开始,机构从消费股转战科技股,很多人初期也怀疑科技股的估值那么高,也没有啥业绩,为什么一直涨?其实逻辑跟19年机构买茅台是一样的,只不过当时机构追求的是业绩确定性,而现在追求的是政策确定性,有没有业绩先不说,市场空间广大、政策高度支持是确定的,当形成了赚钱效应后,更多的机构会加入进来,就出现了技术和情绪上的双重趋势,一旦趋势形成后很难打破,即使打破也会先从趋势转入震荡,中间会有一个缓冲地带。


所以当下判断股市还能不能涨,最关键的因素依然在半导体、芯片、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等科技股上,这才是目前大盘的主心骨,而不是不医药、建材、白酒这些品种,因为其它行业到底好不好还不能证伪,或者说逻辑上很难让大部分机构在短期内达成一致,如果科技股彻底倒下了,那么这一波的上涨就算是告一段落了,如果科技股还不断活跃,说明指数最多是区间震荡。


2.12 股市走向取决于一个关键因素


来源: 国泰君安【薛峰_S0880612040025】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平台部分资讯内容、数据来源于公开信息或第三方,不代表国泰君安观点,本公司对其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和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本资讯内容不应作为投资决策的唯一参考因素,投资者需自主做出投资决策并独立承担投资风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