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2 股市走向取決於一個關鍵因素

導語:

股市的走向與政策、經濟、情緒密切相關,三者之間既相互影響又相互轉化,正如理想與現實之間存在一道鴻溝一樣,在不同環境、應對不同現實問題時需要採取不同的思維和方法。


上證指數連續6天上漲,超出了很多人預期,一部分投資者從開始階段的極度悲觀轉入逐步樂觀,開始相信疫情與股市沒有關係,還有一部分投資者對市場的上漲存疑,那麼,到底是股市錯了,還是經濟真的不受影響?


股市的走向是全市場投資者綜合博弈後的結果,尤其是外資佔比逐步增多後,多方博弈的格局更加明顯,每一類投資者關心的重點不一樣,考慮的角度不一樣,股市最終能夠上漲或者下跌是因為多種力量達成一致後的結果,或者是一種力量用邏輯說服了其它力量。


這一波行情能夠賺錢的人有兩種,一種是專業選手,一種是剛入場或者線性思維的投資者,處於中間地帶,既不是專業選手,又不是新股民的投資者反而不容易賺錢。老股民通常考慮問題比較多,但又容易忽視一些更重要的問題,比如鯤鵬哥在跟一些投資者交流的時候,很多投資者認為疫情對經濟影響很大,股市怎麼可能好起來,大家的私下交流的時候大多也會談到現在的經濟有多麼困難,所以在第一意識裡就把經濟與股市之間的關係放在了第一位,先入為主的認為股市不可能漲起來。


但是新入市或者線性思維的股民,不會考慮那麼多,他們只看股市賺不賺錢、機構是不是認為股市好、網上是不是鋪天蓋地的都說股市好。


很多投資者在判斷這波股市的時候漏掉了一個重要的因素,就是大量社會資金去處的問題,經濟不好並不是從有疫情開始的,而是從18年以後一直就比較困難,經過了18年的單邊下跌以後,大家對這個事實認識越發清晰,尤其是實體行業很艱難。


在投資品種裡,房地產投資這兩年比例開始逐步下降,大量的民間資本實際是沒有投資方向的,能夠容納資金最大的地方就是理財和股市,而大量的理財和基金又是投入到了股市裡。


​從大的行業格局,這兩年互聯網經濟的佔比不斷提升,科技投入加大,傳統行業只有白酒和食品飲料是機構青睞品種,製造業和其它傳統行業基本不在機構的投資視野之內,對於機構來說,他們青睞的品種本來都是受疫情影響較少或者基本不受影響的,春節前以半導體和新能源汽車為首的科技股產業鏈不斷上漲,那些踏空的機構資金一直苦於沒有介入的機會,因為疫情的突發影響,反而給了他們機會。


價值投資與投機在短時間裡,本質上其實是一會事,比如去年茅臺不斷上漲,如果從大的邏輯看,喝茅臺能夠強國麼?800塊時的茅臺與1200塊時的茅臺有什麼區別?業績增速下滑為什麼還漲?為什麼現在茅臺股票不漲了?


其實這是市場風格導致機構追求確定性的問題,也就是我們所說的機構抱團取暖,這種確定性可以是業績的確定性,也可以是政策的確定性,而當機構達成一致後,又會出現情緒的一致確定性,所以不會輕易瓦解。


從去年開始,機構從消費股轉戰科技股,很多人初期也懷疑科技股的估值那麼高,也沒有啥業績,為什麼一直漲?其實邏輯跟19年機構買茅臺是一樣的,只不過當時機構追求的是業績確定性,而現在追求的是政策確定性,有沒有業績先不說,市場空間廣大、政策高度支持是確定的,當形成了賺錢效應後,更多的機構會加入進來,就出現了技術和情緒上的雙重趨勢,一旦趨勢形成後很難打破,即使打破也會先從趨勢轉入震盪,中間會有一個緩衝地帶。


所以當下判斷股市還能不能漲,最關鍵的因素依然在半導體、芯片、新能源汽車產業鏈等科技股上,這才是目前大盤的主心骨,而不是不醫藥、建材、白酒這些品種,因為其它行業到底好不好還不能證偽,或者說邏輯上很難讓大部分機構在短期內達成一致,如果科技股徹底倒下了,那麼這一波的上漲就算是告一段落了,如果科技股還不斷活躍,說明指數最多是區間震盪。


2.12 股市走向取決於一個關鍵因素


來源: 國泰君安【薛峰_S0880612040025】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本平臺部分資訊內容、數據來源於公開信息或第三方,不代表國泰君安觀點,本公司對其真實性、準確性、完整性和及時性不作任何保證。本資訊內容不應作為投資決策的唯一參考因素,投資者需自主做出投資決策並獨立承擔投資風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