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军借来两袋玉米,美军俘虏锦衣玉食惯了,皱眉摇头连声称NO

作者:原志愿军第三十八军一一四师战勤工作队员 文九鼎

1950年11月底至12月初,我志愿军三十八军打下德川,歼敌1.1万余人,缴获汽车、坦克1000多辆和堆积如山的炮弹。我军在第二次战役中,建立了扭转朝鲜战局之功,因而获得了“万岁军”的光荣称号。德川之战我军抓获俘虏数千人,仅我一一四师战勤工作队所押送的俘虏,就有1000多名。我们队先后押送过7个国家的俘虏。

德川、夏日岭、军隅里等地战斗结束,一群狼狈不堪的战俘由团里移交到师战勤工作队,我们一组组长王培华带领全组去接收大约两个连队人数的俘虏。大个子、高鼻子、蓝眼睛,是美国王牌军骑兵第一师的官兵;土耳其旅的俘虏是平头小个子;另有一批是南朝鲜李承晚伪军俘虏。由于俘虏多,我组人少,只好分兵在长长的俘虏队列旁边及前、中、后将俘虏押解上路。

志愿军借来两袋玉米,美军俘虏锦衣玉食惯了,皱眉摇头连声称NO

大约下午两三点,天色阴沉,寒风瑟瑟。战场硝烟的余味不时飘来,远处还有断续的枪炮声。我和另外两位队员一起押送200多俘虏,深感自己是胜利者,心情很激动,斗志也昂扬。回想当年的我,才19岁,是武汉中南军大毕业的学生兵,毕业后参加过湘西剿匪,然后入朝。押俘虏时,我身着志愿军干部戎装,马裤上有一条红线。腰里插着两颗手榴弹,手持一支38式步枪,很精神、很威风,也很警惕。

押俘虏并非一帆风顺,总会遇到突发情况需要处理。在拐过一处有密林的山坡时,有个头戴钢盔、佩戴马头臂章的美国俘虏就地蹲下了。我以为他借机想跑,便用枪刺指着他,严厉地喊他站起来跟队。他用祈求的眼神看着我,指着他的一条腿,意思是负伤了。

志愿军借来两袋玉米,美军俘虏锦衣玉食惯了,皱眉摇头连声称NO

走不动了?我明白了。为了优待放下武器的俘虏,讲人道主义,我示意他旁边的两个俘虏搀扶着他走。不一会儿,见卫生兵扛着担架迎面而来,我请他们留下一副担架,叫几个俘虏轮流抬着这个负伤的俘虏。我们3人押送这一大群俘虏,走了一个多小时才到达目的地。其他队员所押送的俘虏也先后到达,中途没有一个逃跑,也未发生其他意外。这时,我们将500多个俘虏集中在一个土坡凹地处休息,四周布哨进行警戒。

我们从战场上临时押送俘虏到达了预定地点,但任务只完成了一半。另一半是看管俘虏,还要安排他们的食宿。这些俘虏在战场上已有一两天未进食了,而我们战勤工作队远离师部机关,没有炊事员编制,也没有炊具,更没有粮食,咋办?队长派我和陈敦坤分头到附近村里去借粮。我们找到了里委员长,说明情况,写了借粮条(以便日后归还),借到了两草袋玉米,找柴火烟熏火燎地煮。

整玉米不容易煮熟,中间添了几次水,还是有煮糊了的。煮熟的玉米喷喷香,我们火头军近水楼台尝了几粒,便借了朝鲜老乡的箩筐家具,将盛好的玉米抬到俘虏面前,准备分配给他们充饥。

志愿军借来两袋玉米,美军俘虏锦衣玉食惯了,皱眉摇头连声称NO

分发玉米时,戏剧性的场面出现了。这帮来自大洋彼岸平时锦衣玉食惯了的少爷兵们,一看食品是整颗玉米苞,便皱眉摇头。当我们队员用手捧着玉米给他们时,他们个个摆手,口中叽里呱啦:“NO! NO!”

我们很生气。我们从战场押俘虏到现在,也是一天未进饮食,宁可自己挨饿,把玉米让给俘虏吃,他们竟然拒绝,真是岂有此理!这也难怪,可能是语言不通,没有沟通好。

于是,我们的郑平禄队长找到会英语的刘怀玉向俘虏们说明,我们志愿军与俘虏吃的东西一样。刘怀玉讲话之后,又找了一位军官模样的俘虏出来,用流利的英语作了补充说明。再分发玉米时,俘虏们便乐意接受了。有的用钢盔兜着吃,有的嫌少,要求增添一些。但是僧多粥少,不能满足要求啊。

后来,我们将这500名俘虏转移到朝鲜后方——碧潼战俘营,圆满完成了这次任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