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紇曾助唐朝平定安史之亂,卻因貪得無厭,終於被唐朝滅亡!

歷史上的回紇汗國,是唐朝時期一個控制漠北草原和西域部分地區的強大遊牧政權。回紇人源於

鐵勒人(即烏古斯人),其淵源可以追溯到秦漢時期的丁零人,鐵勒人當時共有九個主要部族,即:回紇,僕固,渾,拔野古,同羅,思結,契苾,拔悉密,葛邏祿。如唐朝大將契苾何力僕固懷恩,就分別是契苾部和僕固部的首領。

當回紇部首領,藥羅葛氏家族建國稱汗之後,就將這些疏遠的同族,成為“外九姓”回紇,或外九姓烏古斯人。

這些鐵勒民族,曾長期是匈奴、鮮卑、突厥等草原統治民族的附庸。在唐太宗攻滅東突厥汗國的戰爭中,回紇部選擇投靠唐朝,其首領藥羅葛·菩薩(活頡利發)在馬鬣山之戰,率五千騎兵大破十萬突厥狼騎,威震漠北。戰後,回紇與其他草原民族一起臣服唐朝,接受冊封。

武則天執政時期,後突厥汗國復國,回紇人南遷至唐朝境內的甘州、涼州一帶。公元727年,因為唐朝涼州都督欺壓,回紇人憤而起兵,北歸草原,臣屬於後突厥。

公元734年起,後突厥汗國不斷內亂,貴族酋長自相殘殺,十年間竟換了九任可汗,唐朝召集漠北各部,出兵征討,回紇人再次選擇投靠唐朝,回紇首領骨力裴羅起兵擊殺後突厥白眉可汗,送其首級至長安。

回紇可汗:
回紇曾助唐朝平定安史之亂,卻因貪得無厭,終於被唐朝滅亡!

公元745年,骨力裴羅接受唐朝冊封為懷仁可汗,建立回紇汗國,得到了漠北草原的原突厥故地,其疆土東到大興安嶺,西至阿爾泰山,南至陰山和唐朝接壤。

回紇曾助唐朝平定安史之亂,卻因貪得無厭,終於被唐朝滅亡!

公元755年,唐朝爆發安史之亂,回紇受唐肅宗李亨之邀,出動4000精騎,協助唐軍收復長安、洛陽兩京。唐肅宗李亨許以東都洛陽的子女財帛,任由回紇軍搶掠為報酬,“土地、士庶歸唐,金帛、子女皆歸回紇”,這屈膝賣國之舉,也因此留下千古罵名。

唐肅宗:李亨
回紇曾助唐朝平定安史之亂,卻因貪得無厭,終於被唐朝滅亡!

回紇軍在洛陽大肆搶掠,眾多女子為躲避回紇軍的“合法搶劫”,躲到白馬寺的閣樓上,回紇兵竟縱火焚樓,令這千年古剎從此一蹶不振,其暴行也深深印刻在唐人心裡。

唐軍主力圍攻幽州,即將滅亡窮途末路的史朝義時,回紇登裡可汗又率十萬勁騎進逼關中,脅迫唐朝。唐朝被迫讓登裡可汗的岳父僕固懷恩前往勞軍,說服登裡可汗退兵,此事也讓僕固懷恩飽受猜忌。

安史之亂平息後,僕固懷恩聯合吐蕃、回紇,舉兵謀反。雖然郭子儀恩威並施,讓回紇倒戈,平定此亂,然而吐蕃帝國趁著唐朝內亂,乘虛而進,大舉鯨吞河西、隴右、西域的唐朝疆土,其勢力達到最鼎盛時期,並常年寇掠關中和巴蜀,因此,回紇又成為唐朝與吐蕃抗衡的重要盟友。

唐朝歷史上多次與周邊異民族和親,但絕大多數時候都是以宗室女魚目混珠。真正貨真價實的真公主,也就是皇帝的女兒、姊妹,出嫁外族和親,全發生在此時,都嫁給了回紇可汗。

即唐肅宗之女寧國公主嫁給了葛勒可汗,唐德宗之女鹹安公主嫁給天親可汗,唐憲宗之女定安公主嫁給崇德可汗。

唐人作詩感嘆:【鹵簿遲遲出國門,漢家公主嫁烏孫。玉顏便向穹廬去,衛霍空承明主恩!】

大唐公主,和親回紇
回紇曾助唐朝平定安史之亂,卻因貪得無厭,終於被唐朝滅亡!

公元788年,回紇向唐朝上表請改“回紇”為“回鶻”,取“迴旋輕捷如鶻”之意,變成回鶻汗國。回鶻汗國稱霸漠北,長達百年之久。他們名義上是接受唐朝冊封的臣屬國,其實對唐朝使者以及和親公主都時常倨傲無禮,屢有外交摩擦。

回紇曾助唐朝平定安史之亂,卻因貪得無厭,終於被唐朝滅亡!

回鶻人原本信仰薩滿教和佛教,後來又接受了西方傳來的摩尼教,以之為國教,更要求唐朝在中原各地州府都建立摩尼寺,允許摩尼教法師在中原自由傳教佈道。唐朝倚仗回鶻人共抗吐蕃,是以不得不應允。而兩國長期進行的絹馬貿易,即以唐絹購買回紇馬,回鶻人也常以劣馬充當良駒。

公元840年,回鶻汗國被北方新興的黠戛斯人(即吉爾吉斯人)擊敗,損失十萬精銳,其都城也被焚燬,因此部眾四分五裂,國家徹底瓦解。約十五萬回鶻人西遷西域,三十萬回鶻人在其首領烏介可汗的帶領下,南下中原,分路南侵,欲奪取唐朝土地來休養生息,回覆元氣。

回紇曾助唐朝平定安史之亂,卻因貪得無厭,終於被唐朝滅亡!

公元842年,大唐名相李德裕,調集北方的幽州、振武、河東各藩鎮兵馬,以及趁機叛離了回鶻的契丹、奚人等部族,組成聯軍迎戰回鶻。

漁陽之戰,幽州節度使張仲武派其弟張仲至率精兵三萬,全殲回鶻將領勒那頡啜部,斬殺、俘虜回鶻軍九萬人,受降三萬人,俘虜回鶻王侯貴族一千餘人,繳獲的牛馬、駱駝不計其數;

殺胡山之戰,河東鎮麟州刺史石雄引兵夜出,攻破烏介可汗牙帳,擊潰其可汗親軍二十萬,斬首萬級,降其部落二萬餘人。

兩戰之後,回鶻部眾盡皆喪膽,其公主密羯可敦等七支回鶻部族三萬餘人,向幽州鎮投降,另有回鶻宰相、尚書等五支回鶻部族,向振武鎮投降。

此時烏介可汗所剩十萬殘兵,已成驚弓之鳥,聞唐軍馬蹄而膽落,當河東節度使劉沔派軍奔襲時,他們竟不敢應戰,向東北方奔逃四百里外,就這麼飄零餓凍了整整一年多,部眾不斷離散,最後烏介可汗窮途末路,因內訌被殺,傳首長安,其餘眾向幽州鎮乞降時,僅剩下三千餘人。

回紇曾助唐朝平定安史之亂,卻因貪得無厭,終於被唐朝滅亡!

此前和親離國二十年的唐朝太和公主,返國歸老。統治漠北草原百年的回鶻汗國,至此滅亡。摩尼教同時也被唐朝下令禁止。而歸降的南下回鶻人,被漢人和其他草原部族,如契丹、奚人同化。比如遼國曆代皇后皆出自蕭氏,被稱為契丹後族,其中蕭氏中的述律部就是歸附契丹的回鶻人後裔,包括著名的蕭大王……

西遷的回鶻人,先到了河西一帶安家,也就是今天的

裕固族的先祖,歷史上叫“甘州回鶻”“黃頭回紇”。

回紇曾助唐朝平定安史之亂,卻因貪得無厭,終於被唐朝滅亡!

另一部分回鶻人分批到達了西域地區,建立了高昌回鶻王國喀喇汗國等政權,經歷數百年時間,將當地的居民吐火羅人融合同化,令他們接受了回鶻人的語言、文化和民族意識,即今天的

維吾爾族

還有一部分回鶻人仍留在漠北草原的西部,他們暫時歸順了黠戛斯人。公元866年,當西遷回鶻首領僕固俊奪取了吐蕃人控制的庭州,西州,建立以吐魯番盆地為中心的高昌回鶻汗國後,自稱卜古可汗後,這些回鶻人也脫離黠戛斯人的控制,成為高昌回鶻的臣屬。

公元924年,契丹人的遼帝國遣大軍西征,逾流沙,克北庭,高昌回鶻被迫臣服於遼。而漠北草原西部那些回鶻人也同樣脫離了高昌回鶻的影響,直接成為遼國的臣屬。遼國稱他們為“粘八葛人”。

這些粘八葛人到了金朝和蒙古崛起時期,就被稱為“乃蠻部”,在其部族傳說中,仍將高昌回鶻建立者“卜古可汗”僕固俊當做他們的英雄先祖。

回紇曾助唐朝平定安史之亂,卻因貪得無厭,終於被唐朝滅亡!

公元1204年,乃蠻部首領“太陽汗”拜不花,在和蒙古部鐵木真的草原爭霸中敗北,於納忽崖之戰敗亡,連他的繼母古爾別速太后,也被鐵木真收入後宮做了嬪妃。

“太陽汗”拜不花和古爾別速
回紇曾助唐朝平定安史之亂,卻因貪得無厭,終於被唐朝滅亡!

乃蠻王子屈出律出逃西遼,被西遼皇帝招為駙馬。公元1211年,屈出津篡奪西遼政權,自立為帝,其治下部族紛紛反叛。

回紇曾助唐朝平定安史之亂,卻因貪得無厭,終於被唐朝滅亡!
乃蠻王子、西遼皇帝:屈出律
回紇曾助唐朝平定安史之亂,卻因貪得無厭,終於被唐朝滅亡!

公元1218年,蒙古大軍西征,屈出律戰敗被殺。而此後源出回鶻的乃蠻人,也都被蒙古人所融合同化,再無蹤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