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生動物可以吃!?這樣的童書還要毒害多少孩子

今天早上一打開微博,就被這樣一條新聞炸懵了:


野生動物可以吃!?這樣的童書還要毒害多少孩子


武漢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動物小百科》裡向孩子普及果子狸的知識時,竟然說果子狸可以吃!


野生動物可以吃!?這樣的童書還要毒害多少孩子


這是一套拼音科普讀物,讀者對象大概是5-7歲的孩子。


試想一下,那麼天真爛漫的孩子,他們甚至都沒見過果子狸這種動物,第一次認識它可能就是在科普童書裡。


然而,這樣的書卻在告訴孩子果子狸的肉身如何被人類“物盡其用”:


“果子狸全身都是寶,它們的肉可以吃,是我國曆史悠久的稀有‘山珍’,它們的脂肪是化妝品生產中難得的高級原料,也可以醫治燙傷,它們的皮毛可做皮手套,它們的尾毛和針毛,可以製成毛刷和畫筆。”


語言之間,滿滿的都是對果子狸生命的蔑視和操控!


而且可笑的是,作為科普書,這書還很不靠譜的把果子狸圖片配成了小浣熊。


這樣“兒童不宜”的書,灌輸給年齡尚小、分辨意識不強的孩子看,只會對孩子的價值觀塑造產生誤導。


童書擔負著引導孩子探索自然奧秘、用真善美擁抱這個世界的責任。


作為動物科普書,正確打開方式,應該是科學客觀的介紹動物的生理特徵:

野生動物可以吃!?這樣的童書還要毒害多少孩子


行為習慣:

野生動物可以吃!?這樣的童書還要毒害多少孩子


種類區別:

野生動物可以吃!?這樣的童書還要毒害多少孩子


在向孩子普及動物相關的科學知識之餘,越是面向低齡的孩子,介紹也會更加活潑有趣:

野生動物可以吃!?這樣的童書還要毒害多少孩子


讓孩子們平等對待所有的生命,倡導保護動物,學會與大自然和諧共處,而非主宰大自然。

野生動物可以吃!?這樣的童書還要毒害多少孩子

(即使是對蝙蝠這樣顏值不高的野生動物!)


也許果子狸這種動物在古代就有人吃,但現在絕對不提倡啊。


難道忘了2003年,非典肆虐,科學家和醫護人員奮戰半年,800人死亡,而最終的研究結果顯示:果子狸就是SARS病毒的中間宿主。

再仔細看這套書,2015年出版,2017年5月再次印刷。這才過了多少年,就又開始“科普”果子狸能吃了?是“好了傷疤忘了疼”還是人類一如既往的狂妄?


疫情當前,武漢封城,鍾南山院士表示“武漢人傳人的現象仍未解決“,舉國上下都走在防疫攻堅戰的第一線。


這樣的童書卻要逆天而行,向孩子“科普”果子狸能吃。請問你們難道忘了,此時此刻因為我們的同胞,食用另一種野生動物而山河哭泣嗎?!


我們應該向孩子科普的是——蝙蝠身帶百毒


野生動物可以吃!?這樣的童書還要毒害多少孩子

果子狸能傳SARS病毒


野生動物可以吃!?這樣的童書還要毒害多少孩子

穿山甲滿身寄生蟲


野生動物可以吃!?這樣的童書還要毒害多少孩子


土撥鼠會傳鼠疫

野生動物可以吃!?這樣的童書還要毒害多少孩子


更別說,因為熊膽能入藥,無數黑熊從小被關進籠子,腹部插管,活體取膽汁的痛苦令它們慘叫自殘!


野生動物可以吃!?這樣的童書還要毒害多少孩子


又因為某些人類認為魚翅滋補,無數的鯊魚被割掉魚鰭,在海中失血而死!

野生動物可以吃!?這樣的童書還要毒害多少孩子


北京大學教授張維迎曾經說過這麼一段話:

“我這幾年一直在思考一個問題:人類為什麼會犯錯誤,甚至是災難性的錯誤?我得出的一個基本結論是,人類犯錯誤有兩個基本原因,第一個原因是由於我們的無知,第二個原因是因為我們的無恥。”


永遠別忘了大自然母親的喊話:“我並不需要人類,人類卻離不開我……我已經存在了億萬年,我養育過比你們強大得多的物種,也曾讓比你們強大得多的物種因飢餓而死亡。”【公益紀錄片《大自然在說話》】


大自然才是主宰,我們唯有互相尊重、保護,方可生存無虞。保護野生動物,保護大自然,也就是在保護我們人類自己的生存。


所以,在此,也懇請給孩子們出書的各大出版社,認真對待自己出版的每一種科普讀物,把好內容關,向孩子傳遞正向的價值觀。


也請每一個爸爸或媽媽,在給孩子看書之前,擦亮雙眼,認真自查,嚴防踩坑,坑了自己的孩子。

也許成人的無知,根深蒂固,無法改變。

但孩子一張白紙,我們不要再把這樣的 “無知”與“無恥”代代相傳!


野生動物可以吃!?這樣的童書還要毒害多少孩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