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孩子做了4年英文启蒙,才发现把最重要的事情忘了

全文3848字,阅读时长10分钟。


这半年,为了培养孩子自主学习,英文由她独自完成。


习惯养成了,但因为我疏于辅导,内容没吸收好。


从1月6日开始,帮孩子重温了8个月的课程,总时长80小时+。


今天是第60天。


这段时间,我一直在思考,如果能帮助她更好的学习英文?


我写了很多便利贴,记了半本笔记,研究很多课程和教材,深夜12点还在写总结……


除了吃饭睡觉陪娃,这个假期,就研究这事。


得出的感悟是,做好英文启蒙,离不开:规划、体系内容、重复、工具!

给孩子做了4年英文启蒙,才发现把最重要的事情忘了


用“规划”对抗焦虑



看着别的孩子在上外教课,学自然拼读,读分级读物……


看着各种英文启蒙课程的推销文案……


真让人焦虑。


没开始启蒙时,担心娃落后;已经启蒙了,担心这样还不够;明明已经满意,看着别家孩子的新招式,我是不是也要试试?


我就是这样的焦虑!


而且永远没有结束,各平台一直在把类似的广告推送给我。


我开始问自己,启蒙是为了什么?


海岚老师在《全儿童英语启蒙》一书中强调,“儿童学习一门语言时,不仅仅是学习这门语言本身,更是学习通过这门语言能去做什么。”


我们不是学英语,而是通过英语而学。


我给孩子启蒙的最终目的,是走向自主阅读,通过英语而学。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我该如何做?


于是,我有了规划的念头。


通过规划,保证孩子的学习是逐级进步的;


通过规划,让各种课程,成为辅助我的工具,而非被课程主导,引发焦虑。


我们该如何规划?



我做了路线规划和内容规划。


路线规划,根据语言学习的顺序,

我分为:兴趣启蒙,基础积累,自然拼读,自主阅读。


这四个部分,不是独立割裂的,而是环环相扣的。


为这四个部分,规划学习大纲,并做好衔接,就是内容规划。


兴趣启蒙,主要通过对英文的接触,启发孩子的兴趣,有趣是关键。英文儿歌童谣、绘本、动画都是合适的方法。


基础积累,在兴趣启蒙之后,也可以与兴趣启蒙结合。


我这样划分的区别是,兴趣启蒙,以激发好奇,探索孩子的兴趣点为目的。以放松的心态,给孩子尝试各种音乐,绘本,摸索出与孩子学习的方法。


基础积累,是开始系统的学习幼儿英语,掌握基本的句型,积累500+的听说词汇等,为自然拼读做准备。


很多线下机构,3岁开始0基础学英文。这其实可以在孩子1岁、2岁时,在家开始。但有规划的编排是关键。


大宝1岁3个月开始启蒙,但那时我还没规划的理念,听了很多童谣,也读了很多绘本。


对兴趣和语感启蒙虽有帮助,但不成体系,并没为进阶的学习打下基础。


从3岁开始,我们才开始系统的幼儿英语学习。将近5岁,才开始学习自然拼读。一些规划做得好的家庭,5岁已经开始自主阅读。


自然拼读和自主阅读,如果前面的基础牢固,是启蒙路上自然而然的需求。


这四个阶段的教学大纲,该如何制定?


我的方法,是拆解别人的内容。


比如,给二宝的英文启蒙,我借鉴了大宝的课程,主流的外教课程等。


把这些幼儿课程的教授主题、知识点列出,归纳一张自己的家庭教学大纲。


具体的途径,可参考:

线下外教课,了解机构用的教材、课表等。


线上课程,各大公号主推出的课程,比如凯叔、年糕妈妈、常青藤爸爸等。


英文学习app,叽里呱啦,流利英语说,斑马英语,叮咚课堂,葡萄英语,伴鱼,ABC reading等。


幼儿英语的海内外教材。


为什么要做自己的大纲,而不直接用别人的课程?


用别人的课程或教材,是战术而非战略。没有一套课程,是为自家孩子个性化设计的。


而做自己的大纲,能清楚教授的范围、哪些资源合适、哪些有缺陷等。让各种课程辅助我们,而不是被课程主导。


减少报线上课,还是线下课的纠结。不需为这绘本,该不该买而苦恼。


更重要的是,能知道学习这个课程为了什么?学完还该学什么?


比如,最近我选了一套低幼读物,内容符合二宝。但仅覆盖12个主题,因为心中有纲,我知道后续该如何补充。


做好英文启蒙,不能单靠一个课程,但不能一直选择内容重复的课程,而规划的意义,就在这里凸显。

给孩子做了4年英文启蒙,才发现把最重要的事情忘了


用“体系的内容”让孩子持续进步



做好了规划,接着需寻找具体的内容。


内容的选择,我会考究,是否是体系的。比如,上完0基础启蒙课后,是否有下一阶段的课程,整个课程能支撑到孩子几岁?


体系的课程,能让孩子持续学习成长。


如果是体系的,我还会考虑,这个课程有什么欠缺,我该如何弥补?


如果不是体系的,但很满足当前需求。就需根据规划,为孩子扩充其他内容。


在不知该如何开始启蒙时,选一套体系的内容很重要。在与孩子共学的过程里,能得到领悟,知道如何规划将来的学习。


大宝刚启蒙时,没规划,摸着石头过河。是因为紧跟课程学习两年,才有了规划。


确定内容后,需要持续深耕。


长期下来,才能让孩子沉淀。频繁更换,除了内容断层外,还会打破孩子已培养起的学习习惯。


这两年,我一直留心各种课程。看到一些很喜欢的,但还是没更换。因为孩子喜欢目前的课程,每天20分钟,已固化为她生活的一部分。


强行扭转,也许能收获更多知识,但可能丢了习惯和兴趣。


但不转换不代表不作为,孩子目前学习的课程,自然拼读部分比较薄弱,我把这部分舍弃。另寻资源,自己做了编排,每天教她1小时。


体系的内容,去哪里寻找?

第一部分提及的途径。

给孩子做了4年英文启蒙,才发现把最重要的事情忘了


用“重复”加强学习效果


有好的内容加持,如何让学习更有效果?


重复,是我以前的认知。但经过这两个月实践,“不同的地点重复”更有效。


仅在书本重复,孩子思维可能会受限。


在多个地方重复,可以摆脱书本的限制,随时随地复习,增加输入的频次。还可以不同场景重复,让孩子跳出书本,活学活用。


我最近使用的方法


1.贴墙上

英文启蒙,其实是上帝给家长出的考题,而不是给孩子。


家长记住了,才能做到及时+随时,给孩子复习。


我在饭厅,贴满了便利贴。在等待吃饭的空隙、饭后,考考孩子。每天出门前,看一下,方便路上交流。


这也是为了让其他家庭成员,了解孩子的学习,一起辅助孩子。


孩子消化后,撕下保存好,隔段时间再拿出来考查。二宝也能用上。

给孩子做了4年英文启蒙,才发现把最重要的事情忘了


2.用本子记录

孩子目前学习的课程,累积了200+绘本。有的内容没及时巩固,孩子忘了。


如需持续的、滚动的,复习这200多绘本,我和孩子,都没有这样的时间和精力。


为了以后省时,我花了两周,把近半年的绘本拆解,列了“易忘词,短语,重点词,句型,自然拼读”等栏目,按月,把每本绘本的重点内容写进去。


最近新学的内容,我当天记录,避免积压。


这个本子,成了我的家庭教纲,知道给孩子复习什么、随时能复。


而这个拆解的过程,很多内容内化我心,孩子在地上打个滚,我会本能的告诉她,这就是“roll”。


记录带给我的另一收获是,能把知识点连起来。


比如get,不同的学习阶段分别出现过以下用法:

get a banana,get mad,get dark,get to,get off,get on,get out of等


我把他们整理出来,作为主题与孩子学习。用家里与get相关的书,帮她扩充阅读。

给孩子做了4年英文启蒙,才发现把最重要的事情忘了


3.做成卡片

经过前面的记录,发现有些高频词和短语经常出现get,can,like,with,feel,for,look at,但用法和场景不一。


孩子没法灵活运用,有时还会混淆。


比如前面提及的get,有get to,get off,get on,get out of等。


我把这些内容,做成卡片。


配套设计了一个箱子,分两格,一格放做好的卡片,一格放复习过的卡片。


使用方法,孩子从箱子中抽一张卡片,说出与这个词相关的句子。每次复习完的卡片,放进另外一格。


做两格的原因,是考虑到我不在家时,爸爸能跟上进度。

给孩子做了4年英文启蒙,才发现把最重要的事情忘了


4、反复读绘本

复述+跟读+复述,先看图复述,过程会出现不知如何表达、表达错误等情况。


这是倒逼输出的过程,能让孩子大脑产生摩擦,把学习过的内容整合、内化、输出。


当她没法表达时,用关联提示等方法。比如,孩子要表达“Try the glasses”,但想不起“try”。


我用她熟悉的句子提示,“teacher teacher let me (try)”,把try省去。


复述后,听完整的音频,再二次复述。


时间不充裕时,我用提问法。根据图画、情节、句型、单词等,提问。这过程,能加深孩子的理解。


提问时,多切换场景,能引发孩子思考,这个表达什么情形能使用。


比如学习了Here comes a dog,可问孩子,“有个巴士来了”该怎么表达?


又比如,what is Jack doing?

what are you doing,Jack?

设几个不同的场景,看孩子能否正确使用。

给孩子做了4年英文启蒙,才发现把最重要的事情忘了


用“工具”使启蒙得心应手



大宝2岁时,我开始关注外教机构。3岁择幼儿园时,外教是重要指标,甚至有送去国际学校的准备。


那时渴望外教,是希望孩子有英文的氛围,有原汁原味英文的输入。


经历了陪伴大宝学习成长,一路探究的几年。二宝的英文启蒙,内心更笃定,不一定依托外教机构,在家里就能模拟外教环境,点读笔和音频是重要工具。


点读笔,资源是官方提供的,保证了孩子接收的是原汁原味的英文,解决了自己发音、腔调不足的问题。


对于孩子,能摆脱对父母的依赖,随时能自学。


这两年,点读笔给我了很大的帮助。孩子学的很多单词,我以前没接触过,点读笔省去了我查询的麻烦。


也解救了我一人带二娃学习的困境。在两娃自学点读的空隙,让我能左手辅导大宝,右手辅导二宝。


除了点读笔,音频也很重要。


安妮鲜花、廖彩杏、吴敏兰等英文启蒙大咖,都强调听力输入的重要性。


给孩子选准音频,经常的、有规划的播放,营造家庭的英文氛围。


最近因为假期,起床后放歌谣,午饭播二宝的音频,晚饭播大宝的。


播放的内容,与孩子目前的学习匹配。


比如,最近在教大宝自然拼读,我找了一套音频辅助孩子巩固,晚饭播放10分钟,播放的内容:昨天学的,今天学的,明天要学的


一次满足了,原汁原味英文输入、不同地点重复、预习,三个目的。


播放的设备,我使用手机。考虑音质的问题,需添置蓝牙音响。


启蒙路上,每个人的困难点不一,有的是英文不好,有的是发音,有的是没时间……


针对自己的难点,找到辅助的工具,摆脱时间、空间、人员的限制,工具越是合适、越是简便,越能降低启蒙的难度,增加坚持的长度。

给孩子做了4年英文启蒙,才发现把最重要的事情忘了


周周折折,费劲心思,是希望用自己的折腾,换来孩子的不折腾,不让英语学习占用孩子太多时间。


毕竟幼儿时代,还有很多比英文有趣的事情!


(如果你觉得有用,不要忘了"在看"和转发)


—END—


企业顾问,签约作者;

二胎妈妈,关注孩子和妈妈成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