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愛人死去,會有人去追隨;父親或母親過世,做孩子的少有追隨?

蛋炒飯加紫菜湯


自從有了性啟蒙和性意識開始。人類並開始尋找人體的另一半,而這另一半在意識形態裡成了我們認為可以相伴一生的人。就如傳說中兩者是前世被紅繩拴在一起、女人是男人身上的一根肋骨。同時也接受著自古以來對相伴終生愛情的嚮往,類似於梁山伯與祝英臺、羅密歐與朱麗葉這種後天意識裡對愛情的一種執念教育。所以,當夫妻中的一方離去另一方潛意識裡也會離去。這是動物群居生活裡對伴侶的一種自然性和依賴性。

相對於父母和親情,我們就去母親身上的一塊肉,掉下來了就成為了一個個體。人類自小就接受了父母倆人在家庭形態上的組合,認為自己長大後亦是如此。這就是親情和愛情的區別。


牧村MC


有一首歌歌詞唱得好“一路多保重”。

人生是路途,上半生陪同,下半生伴侶陪同,合到一起叫一生,父母恩情似海深,夫妻情感深似海,缺一不可,父母給了生命無法報答,給予生命不是讓其追隨,而是一生活好、活全乎、活到底,無論遇到什麼情況也要堅強的活下去,而並不是生了你讓你追隨而去。父母離去無論多麼悲痛欲絕,擔負家庭的重擔還沒有完成,接力賽還沒有到達終點,因此,就此追隨父母而去也是放棄責任逃避困難的表現,既沒完成任務,又沒實現父母交給的傳遞生命之責任,所以,追隨父母而去就是半道退場,剩下一盤沒有下完的棋,讓諾言成空。


載你飛翔


媽媽離開以後,我一直想要隨她而去,只是她身前還有一些未了的事情,我想替她去完成。還有就是我知道媽媽雖然走了,但她活著的時候最盼望的就是我可以好好生活,她傾盡所有去疼愛培養的女兒,我如果真走了,無顏面對她,她的一世操勞也付之東流,每次感覺堅持不下去的時候,我都用這樣的理由勸慰自己


清灬灬馨


我用最簡單的幾個詞組來回答:

第一是:初次見面有感覺!

第二是:接觸瞭解後志同道合,情投意合!

第三是:同生存共患難!

第四是:同床共枕,夫唱婦隨!

結論:所以!


綜改1


我也是中年失去丈夫,當時真是有隨他去感覺,但是想到還有一個兒子還沒有成家立業自己一定要堅持下去


用戶7007884272997


在一個家庭裡,關係最親的兩個人是沒有血緣關係的。兩口子陪伴的時間最長,中年喪偶是人生的一大不幸,我趕上了


世外的散仙


你這個說法根本就是反人類的,如果按照你說的說法,不用幾代人,一代就可以滅絕全人類了,父母去世了,那子女也傷心的不能獨活,孝子賢孫一定要追隨侍奉於地下,然後這兩代人就沒有了,死去的老年父母的成年兒女殉葬了,他們的兒女那也得孝順啊,必須傷心的不能獨活,也要追隨父母於地下,於是只要一代人,全人類都自殺殉葬了


Annyjiang


個人覺得夫妻之情與子女和父母之情有區別,雖然說兩者之間都有愛和情的因素,也都有著親情的因素,子女之父母,孝在開枝散葉、滿庭熱鬧;當然對於父母的離去不能追隨了,否則那是不孝,也不是父母所希望的。而夫妻之間卻是:愛人愛人、相伴一生,半路撒手、折翼斷魂,知己難拋、黃泉也同行。


愚魚嬉水


俗話說得好:再孝的兒女,抵不過“忤逆”夫妻!真正能在危難時刻守在自己身邊的,大多還是自己的老伴兒!況且,多年的夫妻,已成為對方生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了!而子女們有自己的生活或家庭、工作,他(她)們不可能隨時陪伴你的左右!所以,很多夫妻,當一方(特別是突然)離去時,另一個會追隨而去!


陳曦佳


我82歲母親突發腦溢血去世,89歲的父親十天後跟著走了,給我們留下的全是遺憾,平時很好的身體,我們兒女沒有一點思想準備,兩老人的突然離世對我們的打擊太大了。二老的不離不棄也是他們的一輩子修來的福。願天堂的父母一切安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