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肩挑四兩為客,幫人一日為奴”,這是什麼意思?

表裡鄉村


'在生產力低下的農耕社會里,物資極度缺乏。人們整天在地裡辛勤勞動。因為單純憑原始的手工操作,所使用的工具也很原始。生產出來的糧食,蔬菜和其它農產品都十分有限。人們對物資的重視程度遠遠大於對勞動力的重視程度。

一,走親訪友,那怕只挑很少的禮物,那也是”幹裡送鵝毛,禮輕人情重”。親友家也得拿你做客人款待。置辦酒蓆招待客人,各種禮節一樣也不能少!這也是農村走親訪友都要帶一些禮物,而不能什麼禮物也不帶。這就是肩挑四兩為客的道理。

二,說到幫人一日為奴,是說不是到親友家做客,而是到親友家幫助幹活。這種情況親友家多數只讓你吃家常便飯。而不設筵招待,雖然你幹了一天的活。但因為找人幫忙一般都是農忙季節,沒有時間招待。再者能來幫忙幹活的都是至親。如外娚幫外公,女婿幫岳丈,摯友之間互相幫忙。都是至親至近的人,用不著客氣。

現在物資豐富多了,親友之問動不動就互相在一起喝酒吃飯。社會服務,商品經濟十分方便。不再依賴和注重過去一些禮節。


朱增林呀


“肩挑四兩為客,幫人一日為奴”這句話,是最早流傳於湖北武漢地區的民間俗語。

首先說一下“客”和“奴”。

兩個字,天壤之別,一個在天上,一個在地下。“客”當然受到尊重,受到禮貌的接待等,而“奴”,你不是不會聯想到很多關於奴的詞語?對的,這一個字,代表著的其實是不平等。

再說肩挑四兩和幫人一日。

其實這就是兩種人生,兩種活法,說得好聽點,就是兩種工作。一個是自己作主做生意,哪怕是小本生意,每天賺不了幾個錢,人和人的心總是自由的,想什麼時候起床就什麼時候起床,想做幾天便做幾天,很有決策權的這種。但是幫人這個呢,所謂幫,不過是打工的一種稱呼,幫別人做事,事事時時要看人家臉色,深不得,淺不得,生怕一不留神便被炒了魷魚。

最後說感慨。

其實很多人都認為,自己做生意,有可能朝不保夕的,或許某一天就破產了什麼的,幫別人做事,也就是打工,多穩當,每個月領著工資,又不擔心什麼的。可是,相對於自由,相對於舒暢,我想還是選肩挑四兩為客這種。

為什麼肩挑四兩就是做生意的,幫人一日就是打工的。

這個簡單呀,以前,沒有網購的時候,你是不是見過很多賣貨郎?人家可都是肩挑著東西四處叫賣的。之前沒有打工這一說的,基本上叫做幫工,去別人家幫工,或者去別人礦上幫工等等,每幫一天會有工資的。

我是青鸞驚鴻,70後蜀女。感謝喜歡,感謝相遇到今日頭條。

青鸞驚鴻


農村俗語說“肩挑四兩為客,幫人一日為奴”是什麼意思? 應該說,不得不佩服老祖宗語言的犀利,一句話把人直接分成了兩個等級,一方為客一方為奴。是為客還是為奴,有天意也有人為,“客”與“奴”很大程度上取決於自己。

不管客還是奴都是服務於人的,不同的是自由和非自由的區別。哪怕自己做的買賣再少,就算是擺地攤,那你也是自己的主人,別人也會稱呼一聲老闆。記得小時候的農村很貧窮,經常有貨郎和染布的染匠走街串巷,那時候沒有“老闆”這個稱呼,大人們都稱呼貨郎和染匠為師傅。雖然他們做的都是小本生意,卻也是給自己當老闆,無需聽從別人的差遣。



這個道理放到現在更是有了明顯的區別,要想不看別人的臉色,尤其不喜歡別人限制你的自由,那就只能給自己打工,自己當老闆,也就是俗語說的客。當然事情都是兩方面的,如果不想自己擔當責任,那就只能去“為奴”了。給別人打工,在過去被稱作是扛活的,也就是生活在最底層的人。你只要被人僱傭,哪怕一天,也是曾經“一日為奴”。


簡單的說“肩挑四兩為客,幫人一日為奴”就是說不管買賣大小,只要你自己幹,別人就尊稱你是客,反之給別人幫工就是奴。其實不管是客還是奴,都需要付出辛苦和努力,分工不同而已。


一品小十六


俗話說“肩挑四兩為客,幫人一日為奴”,這是什麼意思呢?中國農村人一般十分好客,每逢重大節日,例如孩子滿月、兒子結婚,喬遷之喜等等,都要請村裡人來吃酒,以示同慶。但是去的人肯定不能是空著手去的,多少得拿點禮物。

哪怕這個禮物只是一個四兩重的禮盒,主人也不會嫌棄,而是會熱情地的招呼上座。這就是所謂的“肩挑四兩為客”。但是,如果你空著手去,那就代表你不是去做客的,而是去幫工的。既然是幫工的,主人也就不會給你好臉色了,哪怕幫一天工,也得跟奴隸一樣。

所以農村人作客,或者是逢年過節拜訪朋友,絕對不會空手去,禮物有輕重,但是情義沒有輕重。這也是中國社會普遍的禮儀文化,跑到人家家裡去做客,什麼也不帶,然後胡吃海喝一頓,最後抹抹嘴巴走人,誰都會不高興。

當然送禮也還是有講究的,平輩之間簡單的禮物就可以了,晚輩給長輩送就要相對比較好的禮物了。但是長輩到晚輩這裡來做客,就沒有強規了,如果願意,拿點禮物也行,臨走時晚輩還得回禮。如果不拿禮物來,也沒有什麼。

過去農村是有這樣的人,像二流子一樣,別人家做客,他就跑來吃。吃完了就走路,什麼禮物也不帶,開始主人還不好說什麼,都是鄉里鄉親的。時間長了主人受不了了,就說你不帶禮物的話也沒有關係,你就在我這裡幫一天工吧。

反正我這裡要做幾十桌酒,也缺少人手。於是就幫工吧,其實幫工是虛的,主人就是藉此來敲打這樣的人,別沒事跑到別人家吃白食,想吃白食也沒什麼,至少得付出點代價。

在農村幫做過酒席的人都知道,那叫一個累!由於所有的菜從採購、清洗、烹飪、上桌,到最後賓客走了以後的清掃,全部都是靠人力來完成,所以幫工一天做下來,骨頭架子都快要散了。

更不用說有些地方是流水席,席開三四天,吃飯的人一撥接一撥。經過這麼一折騰,有些人就明白了,幫工一日為奴,這個滋味是不好受的,下次再有這樣的事情,怎麼也不應該不帶點禮物來。四兩禮物就可以成為座上賓,受主人的待見,這還是相當划算的。

關於農村吃酒的習俗很多,俗語也很多,但是核心內容其實只有一個,那就是對等。不要試圖去吃白食,當幫工,當奴隸,讓人瞧不起,翻白眼的滋味可太難受了。這也是勸解那些流竄於農村婚宴酒席間的二流子們,平時要學好,多出門賺點錢,也要學習文化知識,貴重禮物買不起沒有人說你,但是你的心意一定要到。

正所謂“千里送鵝毛,禮輕還情義重”呢。莫把他人的好意當成理所當然,別人不說,並不代表心裡沒有芥蒂,只是看在同鄉的份上,給你三分薄面而已。但是如果你硬要得寸進尺的話,那就不要怪別人不客氣了。


小小嬴政


中華民族是一個充滿智慧的民族,人們總能從生活中總結出一些朗朗上口的俗話。這些俗話,“洞明皆學問”,往往蘊含著很深的道理。今天我們就來說一說“肩挑四兩為客,幫人一日為奴”這句話的含義。

“肩挑四兩為客”。

1、“肩挑四兩為客”最早指的是,走街串巷的貨郎,雖然做的是小本生意,但是卻很受人歡迎與尊重。

70年代以前出生的人們,可能還有記憶,當時中國的零售業並不是很發達,全靠貨郞挑著擔子,走街串巷賣一些針頭線腦、糖果零食等日常用品。

這些人靠著辛勤的勞動,方便了人們的生活。大家對貨郞的熱情,無異於對待自家的客人。因此,早先的時候,當貨郞是一項很受人尊敬和羨慕的職業。

當然現在隨著經濟水平的提高,交通、運輸、物流業的發達,甚至有了網絡電商,人們有了更便捷的購物渠道,貨郞也永遠退出了歷史舞臺。

不過,貨郎那種能順應時代發展,為了謀生不辭辛苦,創新經營模式的做法,還是值得我們學習的。

2、“肩挑四兩為客”這句話還告訴人們做客的禮節。

中國是一個禮儀之邦,走親訪友有很多的講究。走親戚的時候,要帶上一點禮物,主人會把你當客人對待。

《紅樓夢》當中的劉姥姥,第一次來到榮國府,還因為自己空手而來感到羞愧。

她說:“我們家道艱難,走不起,來了這裡,沒的給姑奶奶打嘴,就是管家爺們看著也不像。”意思是,自己雖然是來走親戚的,但是沒錢買禮物,就是管家們看著也不像話。這充分說明走親訪友,不帶禮物是很失禮的。

但是得了賈府的幫助以後,到了秋天,劉姥姥二進榮國府,就帶來了家裡新收的蔬菜瓜果,劉姥姥也覺得腰板挺直了不少,甚至跟著賈母逛了一趟大觀園,還在賈府住了一夜。

3、“肩挑四兩為客”說明了待客的基本禮數。

中國是一個人情社會。“肩挑四兩為客”這句話還告訴人們,即使客人帶了很少的禮物來我們家做客,我們也要熱情招待,笑臉相迎,而不能看人下菜碟。

從另一個方面分析,客人帶的禮物少,也可能是家庭不富裕,或者來的目的就是有求於我們。我們也要像對待客人一樣,以禮相待。

“幫人一日為奴”。

1、“幫人一日為奴”意思是幫別人幹一天活兒,人家也會覺得你的幫助微乎其微。

因為早先時候,人們在農忙季節互相幫忙幹活兒,是一件很平常的事情,當時人們不會把勞動力核算成金錢。這樣,幫一天工的意義有多大,根本顯現不出來。而給人去幫工,最多也就是在飯食上做得好一點。

現在不一樣了,農村遇到農忙季節,往往花錢找人幫工。這樣誰也不欠誰的人情,倒是乾脆利落得多。而且雙方平等,公平交易。

2、“幫人一日為奴”也告訴我們,為別人做任何小事也要認真對待。

我們哪怕給人幫一天忙,也不要潦草對待,要把事情做得盡善盡美,就像古代的奴隸為奴隸主服務一樣。

如果你因為幫人一天,把事情給人弄砸了,等於給人家幫了倒忙,就會落下埋怨,連自己也覺得丟臉。

這其實反映了一種做人做事的正確態度。在任何時候,對待任何事情,我們都不能掉以輕心,不可草率行事。

3、“幫人一日為奴”意思是不要侷限在打工者心態。

因為舊社會,有的窮人沒有自己的土地,只能靠給地主打工掙錢養活一家人。可是哪怕你給一個地主打過一天工,在人家眼裡也是一個奴隸一樣,是沒有自由可言的。

而如果你走不出打工的老路,可能一輩子就這樣下去了,是不會有什麼大的出路的。

其實這句話現在也有一定的借鑑意義,它告誡人們,趁著年輕,不要安於現狀,尤其不要養成一種打工者的心態。要在打工的過程中,增長見識,提高能力,要開拓多種就業渠道,走出自己獨特的創業之路。

看來,“肩挑四兩為客,幫人一日為奴”這句話,既有做客的禮節,又有做事的態度,還告訴我們待客的禮數,甚至還提醒我們要對自己的未來有職業規劃。

針對這句話,大家還能想到什麼意思呢?請留言告訴有書君哦!"

有書君語 :有書送書季開始啦~每週會免費贈送1000本實體書給大家作為福利,本次送出的是年度必讀之書《無聲告白》。私信回覆:福利,即可免費包郵領取書藉,本次僅剩200本,先到先得哦~


有書共讀


對於各式各樣的俗語,每個人各自有不同的見解,但是總體來講都透露這一些為人處世的哲學。

今天我們就來講一講:“肩挑四兩為客,幫人一日為奴”的意思:

01.人與人之間的人情世故

先說說“肩挑四兩為客”這句話說得是上門做客的禮儀。

“千里送鵝毛,禮輕情意重”上門做客的時候,不管再好的關係,如果空手上門的話,主客雙方都會有一些想法。

但是上門的時候帶一些伴手禮,那麼主客雙方都會感覺比較自然。

中國的禮儀雖然有些繁瑣,但是確實人與人之間的潤滑劑,讓人們再交往的時候不會感覺尷尬和不自然。

再說說“幫人一日為奴”在農村很多場合都需要家族人的幫手,尤其是紅白喜事。

記得我堂哥結婚的時候,家裡人叫我去幫人,我這個堂哥屬於出了五服的關係,但是由於我們家族人丁不旺,所以叫著我去幫忙。

從他結婚的前一天開始,我就忙著跑前跑後,凡是都得聽使喚,一會被支使殺雞殺魚,一會被支使端盤子端碗,接連兩天,真的是腿都跑斷了,最後只是混了兩天的伙食。

這個事情雖然不大,幫忙也屬於義務,但是終歸被人使喚的感覺不會讓人舒服。

02.在謀生手段上的差異化

“肩挑四兩”在以前很多是走街串巷的貨郎。

這些人都是坐著一些小生意,雖然來回奔波辛苦,但是卻自由,不受管束。今天生意好了,心情不錯,可以早點回家;生意不好可以多跑幾個村落。總體來講是來去自由的,就像是‘客人’一樣,不會受到約束。

“幫人一日為奴”,在以前,想要學一門手藝都是要從學徒做起。

做學徒也是有苛刻的條件,一般是“三年學徒、兩年效力”“死走逃亡與主家無關”,但是很多人為了能學到一些謀生的手段還是願意去做。

這種學徒如果遇到不好的師父,真的就像古代的奴婢一樣,任勞任怨、任打任罵,處處受到主家的管制,所以才有‘幫人一日為奴’的說法。

03.人人如龍,自強不息

現在雖然是社會主義,但是這句話還有一定的道理的,學會自尊,才能懂得尊重別人,尊重別人的同時,也能獲得別人的尊重。



三點文墨


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很多鄉俗俚語,街聞巷談,其實都是勞動人名智慧的結晶。一直處於社會底層的中國農民,通過日常生活經驗的總結,他們的話很簡單,但是同時又充滿了人生的智慧。

俗話講,“肩挑四兩為客,幫人一日為奴”。這句話,其實也是長期以來勞動人名對生活經驗的總結。

解放前,在中國古代的農村,人民的土地是很少的,大多數的土地都集中在地主和官僚手中,這就造成了很多底層的農民沒有地可以種的局面——他們靠生活呢?貧苦的無產階級只有兩條路可以走,一條是走街串巷做小生意,一條是幫那些有錢人家打短工,當僱農。

“肩挑四兩”指的是那些走街串巷的貨郎。解放之前,運輸不發達,鄉村還很落後,農村地區吃鹽、吃糖等,或者想要交換一些其他的生活用品如鍋碗瓢盆等,都是靠那些走街串巷的貨郎完成輸送。

“幫人一日”指的是那些給富人家打短工,當僱農的農民。碰上了農忙時期,自己家裡沒有地可以種,只能去幫那些有地的富人家種地,收割莊稼。相應地,根據他們勞動的多少,僱主在完成莊稼收割後會付給他們一些錢或者糧食作為勞動的報酬。

在今天看來職業是沒有高下之分的,但是自己當老闆和給別人打工,其實還是有高低貴賤之別。

走街串巷的貨郎,生活不求人,反而是有很多人要求他,在他那裡買東西。所以就有了“肩挑四兩為客”的說法,“客人”是對一個人的尊重。那些做點小生意的人,雖然也不過是為了討生活,但是通常能得到人們的尊重或討好,畢竟人們對他有所求。

相對而言,給別人打短工,當僱農就完全是聽命於人了,正所謂“吃人的嘴軟,拿人的手短”,給有錢有勢的人家打工,人家願意多給你一點是人家的好心,人家要是少給你一點你也只能忍氣吞聲。有時候為了生存,就算是讓你去做又髒又累的活,你也只能乖乖聽話。所以說“幫人一日為奴”,“奴隸”是一個侮辱性的詞彙,所謂求人不如求己,靠別人討生活,是得不到尊重的。

後來,隨著時代的發展,人們再也不用為了生存,為了吃一頓飽飯而擔心,“肩挑四兩為客,幫人一日為奴”這句俗語的意義也就慢慢發生了變化。

舉個例子,比如說做姑爺的去丈母孃家,如果多少帶了一點禮物,肯定很受歡迎,被奉為座上客,好酒好肉的招待一番;相反,如果兩手空空去丈母孃家裡,不僅得不到招待和歡迎,恐怕還要被呼來換取地到田裡幹農活,就像過去的奴隸一樣。

所以肩挑四兩為客,幫人一日為奴”這句話,也比如去別人家裡做客時,要適當地帶一些禮物。畢竟中國人是講究人情往來的,你就算是帶一點水果,人家也會高高興興地說:“來就來了,還帶什麼東西啊?”嘴上客套一番,但是手上去很誠實地把你的禮物接過去了。

你要是真的什麼東西都不帶,那就很尷尬了,熟一點的直接把你呼來換取地幫忙,要是不熟,直接把你晾在那裡。

一句簡簡單單的話,其實充滿了做人的智慧。


END.


博書


農村裡的俗語是從很久以前就流傳下來的,雖然沒什麼技術含量的語句,但卻能表達出很深奧的意思,都通過農民們日常經驗積累由來而成,今天就來說說這句流傳很就的俗語“肩挑四兩為客,幫人一日為奴”是什麼意思呢?下面就跟大家聊一聊它都包涵了什麼含義。

“肩挑四兩為客”這句俗語的指的是以前農村裡走街串巷的“賣貨郎”,生活在農村的人肯定也遇到過挑著擔子來賣東西的人,挨家挨戶去售賣東西,但是收入不一定很穩定,有時多有時少,唯有一點好處就是自己給自己打工,不用看任何人的臉色,想做就做不想做就可以休息。

“幫人一日為奴”這句俗語的意思指的是以前為地主們打工謀生,就跟我們現在一樣的上班工作然後得到相應的報酬,唯有的好處就是收入比較穩定,但事事都得聽從老闆的安排,看老闆的臉色,遇到好的老闆,日子會過的幸福一點,要是遇到脾氣不好的老闆,說實話真的很受氣,但考慮到家庭因素,有時候也要忍氣吞聲,畢竟是“端了人家的碗,就要受人家的管”!

這兩句俗語也體現出了我們這一代人的真實現象,想要自由點的賺錢就可以嘗試做生意,但投資有風險,如果為別人打工,那肯定是要受約束的!希望以上回答能幫助到各位。


鮮果農阿軍


民間老話“肩挑四兩為客,幫人一日為奴”,是老百姓從民間生活中總結出來的一個哲理故事,前句教導人們在生活中要有感恩之心,後句教人要學會自強自立,自己掌握自己命運。

1985年以前,我國商貿還談不上發達,尤其在農村地區,一個村子甚至連商店都沒有,人們購買生活必需品都成問題,所以,就催生了一個職業——貨郎擔。

80年代之前出生的人,對貨郎擔這個職業並不陌生。貨郎擔肩上用扁擔挑著兩個小木箱,一手扶著扁擔,一手握著撥浪鼓,邊走邊轉動撥浪鼓,讓其發出響聲。

箱子的雖然容量不大,但麻雀雖小五臟俱全,裡邊包含了零食糖果,食鹽,針線,胭脂,首飾,玩具等各色小百貨,種類相當豐富。貨郎擔挑著擔子走村串戶叫賣,讓鄉親們選購,基本上能滿足一個村子人的生活需求。

每當貨郎擔來到村口,就會使勁甩起撥浪鼓,節奏緊湊而清脆的撥浪鼓聲傳到人們耳朵裡,人們會一下子明白該怎麼做。

在那個物質匱乏的年代,零食糖果並不多,像饞貓一樣的小朋友,對撥浪鼓的聲音有一種天生的親近感。因為聽到這種聲音,就意味著有好吃的東西送到家門口了,這時,只要纏著父母親去買,或者拿著家裡的糧食去換,就能讓自己過足嘴癮。

許多大人也時常盼望著貨郎擔能按時出現在村口,以便給將要用完的生活用品再次續上,正常維繫一家人的生活。

貨郎擔的到來,既安慰了小孩的饞嘴,又滿足了大人的生活需求,因此,在所有人眼裡,貨郎擔都是很親切的。如若哪次貨郎擔沒有及時出現在村口,自家生活用品又將快用完時,人們會表現出焦躁不安的樣子,不斷豎起耳朵朝村口張望,或者詢問鄉鄰,打問貨郎擔的下落。

在人們眼裡,貨郎擔儼然成為一個重要客人,隔段時間不見,會不由自主想念起來。於是,就有了“肩挑四兩為客”的說法,專指貨郎擔像貴客一樣,用靈活的買賣方式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便利,人們對他心存感激,倍感親切。

“幫人一日為奴”中的“奴”,是奴役,受人使喚的意思。整句話意思是說,對於一些人,上別人家給人家辛辛苦苦幫忙一天,因為身份畢竟是來客,在主家眼裡,那是一種本分,主家不會因為幫忙而記住你的好,最多把來客好吃好喝招待一番,不會付給報酬。

如果來客在幫忙中發現了一些問題,產生了一些有建設性的意見,說給主家,主家也不會當一回事,畢竟上門幫忙的人是客,說話分量不足,主家輕易不會在乎來客的話。讓來客會產生好心沒好報,出力不討好的憋屈感,體會到做人的為難。

在後來,“幫人一日為奴”的意思又引申為,給別人打工和給自己創業都是勞動,但給別人打工,時時刻刻要看別人臉色做事,即使掙錢再多,還是感覺低人一等,心裡終究不舒服。若自己創業,每天即使掙的錢不多,心裡終究是有成就感和自豪感,更談不上有那種受輕視感。


鴻鵠迎罡


俗語來自生活,是生活中一些事實的經驗總結,現實中有依據可循。

向著夢想起航

“肩挑四兩為客,幫人一日為奴”大概意思是做生意即便是小生意也非常自由。給別人打工不但要受氣還沒有自由可言。這句俗語雖然有點犀利,但說的是事實。

上小學時有一天班主任問大家,誰家天天吃肉請舉手,居然有人舉手,而且舉的很自信。這件事要是放在改革開放後經濟發達,生活富裕的今天不足為奇,可這是八十年代的農村,有很多家庭都在為學生的書費發愁,為出門務工的路費發愁,我也經常看到自己的家人會為10元錢發愁。同學們的眼神一致投向了這位舉手的同學。大家都知道原因,這位同學的爸爸是個貨郎,每天走街串巷做生意,收入在我們村可以說是數一數二的,每天吃肉可以有。後來他們家在我們村開了個小賣店,生意很紅火,成了我們村最早富起來的人。

有一個故事我記憶非常深刻,說的是一個小夥子誤傷了人離家逃亡,小夥子腦袋瓜很機靈,沒有去給被人打工,自己從義烏進些小商品拿到青海、西藏等偏遠地區倒賣,生意做的很順。由於是逃亡,掙的錢就沒存到銀行全裝在包裡,兩年後當警察抓住他時,小夥包裡裝了八十多萬現金。嚇了民警一大跳。真的是“肩挑四兩為客”呀!

有一次,去飯店吃飯,上樓梯時碰到老闆在訓斥員工,是一箇中年大姐,聽了一下事情原由,是老闆不滿意她打掃的衛生,中年大姐滿腹委屈,一直在那裡抹眼淚。我們在責備這位老闆太苛刻的同時,也為這位大姐感到不值,與其在這裡拿死工資受氣,還不如自己做個小生意,要比她在這裡打工掙得多不說,還要比在這裡自由,更不必受老闆的氣。

回過頭來看看自己的周圍,很早就出來自己當老闆的同學,每個人房子、鋪子、票子都有了。再看看給別人打工幫別人幹活的同學,日子過的緊巴巴的不說,同學聚會還經常來不了,不但沒錢,自己的人生自由還要受人約束。

經驗:我們每個人都要有夢想,都要想著當老闆,然後向著夢想起航,努力去實現自己的夢想。您說呢?歡迎評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