愚公移山精神你怎麼理解,結合實際說一下?

中國當歸村新農哥


我欽佩愚公的精神,鄙視愚公的行為。

按照古代和現代人的觀點,愚公的這種百折不撓、不達目的不止的拼搏精神,是中國人都要學習和敬仰的。但從現代人的觀點來看,這種行為是不可取的。

按照現代人的觀點,說好聽點,愚公移山代表的是中國人一直傳承了數千年的拼搏奮鬥精神;說難聽點,愚公移山本身是一件很愚蠢的事情,說的是那些鑽牛角尖的人,一味認死理的人。

愚公認為可以把山搬走,那是因為“子又生孫,孫又生子,子子孫孫無窮匱也,而山不加增”,於是終有一天,山是可以搬完的,然後村民們來往山裡山外的路就可以暢通無阻了。這也正是“鐵棒磨成針”、“水滴石穿”,真理一定屬於自己的必勝的信心和原動力。

但這又能怎樣呢?人不可能窮其一生和一座山對著幹,那人生的意義還有什麼?一睜眼就是指點江山,這不是現代人應該有的想法。在現代這個生活和工作都極度匆忙的時代,需要關注的事情太多了。人活著不是為了工作,但是工作一定是為了活著,但活著的方式千千萬萬,何必要被去移走一座山,而終生疲於奔命?這是沒有道理的。

我們遇見困難,首先要做的是,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找方法找解決方案。方案一如何,難度有多大?方案二如何,可行性有多大?等等等。在權衡利弊的基礎上找到最優的解決方案。當然了,在古代如果想搬走一座山,除了拿鋤頭和斧子劈山肩挑,確實沒有更好的辦法,除非自己搬離那個地方。但是愚公不肯,這就是他的愚昧之處。

中國人自古就有鄉根傳統,故鄉就是自己的根,但在留守與離開之間選擇更好地活著與一根筋地活著,更多的人其實更願意選擇第一種。這就好比很多人說的那句話,“惹不起還能躲不起”麼?其實道理是一樣的。


再見五丁目


當今社會愚公精神不可取了,寧可搬家,絕不移山[大笑]


馮老漢1


對於怎麼樣理解愚公移山的精神,可以這樣想一下。

太行王屋本來在冀(今山西)南,愚公(家族長)年九十(夏曆一年二百天~49歲),聚會商討要打通豫州(河南西南,湖北之北)南路,直到漢水以南,於是決定後大夥把開山的土石運到南海(今澠池縣),鄰家男孩也蹦蹦跳跳著前往幫助,一年往復一趟。有位智叟看到就不由自主的笑著說:殘年餘力去開大山太不聰明啦。愚公斬丁截鐵地回答說:二山何苦而不平。這時有位操蛇的神靈把此事一五一十地彙報給天庭帝尊,天帝被愚公的大無畏精神感動,決定大力支持愚公這樣的好事情,於是命令誇娥氏二子負責挪走二山,一厝朔東,一厝雍南,幫助愚公實現啦心願,有個圓滿的喜劇收場,非常難得。由於古代北極星宮漂移,古今地名多次劃分,加上字句抄寫時的增減和語言速調的流失變異,導致完美的故事就成啦神話傳說。事實上,愚公絕非小孩一時高興而作,又不是脾氣倔的槓頭發飆,愚公是穩重的,並沒有把大山移走的意思,只是開條道而已。雖沒有精衛填海的悲壯,卻有造福他人犧牲奉獻的匠心,可見,我們今天的文明和社會福利,都源於前輩們持續不斷的搬移精神,故事裡,愚公沒有條條是道,博學多聞的浮誇虛談,只描繪愚公肩挑背扛齊心協力的行動堅持。這旺盛的精神頭,不可小覷,深刻入裡的影響著一代又一代龍的傳人。真是“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啊,確實愚公移山的精神臻於至善至醇,又加號美滿歷久彌新。然而,一定要預備並做好自己的當下,因為一切的一切即將翻過,“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