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農村老人,不願意進城和兒女一起生活,你怎麼看?

品人生1


做為一個農村人我也有點能夠理解,城市教學,什麼的都比農村好,不過老年人去了不習慣,勞作了一輩子突然沒事可做會熬不住的,就像這次疫情一樣,一開始還挺舒服,時間久了就不行了,又不認識什麼人,又不去參加什麼活動,跳廣場舞吧!又不會,買個蔥薑蒜啊什麼的還要跑菜市場



海納百川130721353


別說農村了,我住在北京的朝陽區,我媽媽住在豐臺區,因為她年紀大了,我和我哥都表達過想接到自己家一起住,好方便照顧她,可她就是想一個人自由自在的生活,好在她身體還算健康,能照顧好自己,勸說無果便依了她了!因為孝順孝順,不光要孝還要順,只要我們經常去陪伴她,給她準備好吃的喝的,看到她開心就好啦!

而農村的老人家,一輩子和土地打交道,自在憒了,不習慣城市的生活方式,我覺得還是尊重他們吧,可以常常回去看望老人,經常打電話關心一下,讓他(她)們衣食無憂,快樂自在的生活,這也是一種孝順!父母的養育之恩,我們一輩子都報答不完,但是隻要他(她)們開心快樂,想按照自己想要的方式去生活,我們就應該支持與理解!


康康忄


這個事應該不奇怪,人活著就要自由自在!

農村老人不願意進城和兒女一起生活。你應該知道:城市裡的老年人也不喜歡和兒女擠在一起生活!人有條件還是各自生活好!

我家外甥女五個孩子,孩子們都在縣城買了房子安了家!孩子們現在有的是獨生子女家庭,孩子們生活都不錯!

我家外甥女告訴我:到誰家也是個看家的人,每天家裡白天沒有人,上班的上班,上學的上學,自己在誰家也覺得自己太孤單!在樓房住著誰也不認識誰,不如回農村自己家過日子好!在城裡住著自己太憋屈!

農村有自己一輩子的老鄰居,自己的房子自己住著舒坦!回農村自己家,每天有串門的人。街坊鄰居說說話也心寬!

城市裡也是一樣,孩子們各自有自己的家。過年過節大家聚一聚就行了!

老年人老了到兒女家,到女兒家怕給女婿添負擔。到兒子家,怕兒媳婦找兒子麻煩!

不是人老了事多,應該是人老了想的多!

自古女婿是上門貴客。人老了真的不願意住女兒的家!

現在兒媳婦是家庭主婦。老年人不能給兒子找麻煩!

老人老了由著老人吧。老人不願意在城裡生活,就讓回自己的家!兒女可以多打個電話問候一聲。有時間常回家看看!

我是春韻劉姥姥:大家都明白:只要老人在,老人的家永遠是兒女的家。兒女的家不是老年人的安樂窩!

2020.3.10.


春韻劉姥姥


很多農村老人不願進城與兒女一起生活,確實是這樣的情況。我講一個真實的事例。

我老婆的姨姨家住在農村,兒子大學畢業後在城裡有個各方面都比較滿意的工作,媳婦也在一個大公司上班。為了照看孫子,他媽就去了兒子家,兒子兒媳覺得有媽媽照看小孩,打心眼裡也挺感激媽媽,媽媽在農村幹活習慣了閒不住,總想著多幹點,有一天就把全家的衣服給洗了。媳婦下班後看到自己的內衣內褲也給洗了,挺不高興的,後來聽兒子說媳婦嫌他把內衣內褲沒洗乾淨。住久了什麼這個不滿意了那個不高興了,弄的兒子夾在媳婦與媽媽之間也挺為難的。他媽一定要回去,兒子在說右勸也不管用。我媳婦說她的姨姨為啥不想在兒子家住,她總結了幾點:

一是農村老人與城裡年輕人在生活觀念上發生衝突。比如在消費習慣、養育孩子等觀念上完全不一致,農村老人節儉了一輩,看到兒子一家快遞幾乎天天有,有很多東西沒用完就給扔了,媽媽看不慣總想嘮叨幾句。孩子要什麼買什麼,從不問價格貴賤,光是玩具家裡放了好幾箱,媽媽心想這不敗家嗎?

幹家務做飯這本是農村老人的拿手活,可是因為打掃房子和做飯的問題也與兒媳婦產生了小矛盾,時間久了都覺得彆扭,心裡不暢快。

二是農村老人身體有病了,兒子兒媳沒有時間照顧。現在貸款買房幾乎成了年輕人的標配,每月還貸還有生活消費是不小的數目,公司上班競爭壓力也大,加班加點是常事,還要接送孩子上學,哪有時間和精力去照顧老人。再說農村老人瞭解城裡生活消費高,經濟壓力大,上班也很累,老人不想給孩子再添麻煩,有啥問題了鄰里鄰居打個招呼有個照應。

三是家住在樓房裡,農村老人感覺跟做牢一樣,非常不習慣。單單一個上側所方便的問題,對農村老人來說真是有苦說不出口,使用座便器根本就是受罪。如果腿腳不好的話,上下樓梯也費勁,鄰居互不認識,也不來往,住對門的一天也不見面。農村老人家都是平房帶院,出進方便,鄰里鄰居說話嘮嗑不講究不拘束,互相也瞭解,肯定心情特愉快。生活自在就有利於身體健康。城裡條件再好農村老人都不想往城裡住。

四是大多數農村老人沒有退休金,心裡多少有點自卑。與兒子吃住在一起,現在是商品經濟社會,白吃白住兒子倒沒什麼怨言可說的,好一點的兒媳婦嘴上不說,心裡是不願意老人常住,差一點兒媳婦三天兩頭耍態度給臉色,老人受不了這窩囊氣。病由心生,身體便出問題了。

命裡有時終須有,命裡無時莫強求。家家有本難唸的經,做兒女的多盡孝心,心中不忘父母恩,經濟上能接濟父母那是最好不過了,不管住哪兒只要是生活幸福,安度晚年,這也是子女的願望。





西域達無為


孝道有技巧!

生活在農村的老人不願意跟著孩子進城,這是一個普遍現象!

這裡需要記住幾個問題:

一,老人有他們的“朋友圈”!

二,老人有他們的生活規律!

三,老人進城,很容易找不到自己的“價值”

我1995年分了樓房後,就把父母接到城裡了,給老人裝修了主臥室,換了大床,啥活也捨不得讓他們幹,結果,父母跟我住了兩三個月,不是寫而不舒服,就是那兒不痛快,堅決回老家,我無奈之下,不敢讓老人不高興,就送他們回到老家了。結果,回去幾天,父母就恢復了昔日的笑容。

後來,我一直探究其中的原因,發現:

1.父母在我這裡,基本不認識“外人”,沒有朋友,結論是“沒人說話聊天”!

2.父母跟我住,除了吃喝拉撒,覺得自己沒有“用武之地”,有點靠天等死的感覺,認為自己沒有價值了!

3.他們自己在老家,一套平房,一處院子,聽著雞飛狗跳的聲音,拉著家長裡短的話題,鄰里鄰居有事幫幫忙,前家後院做好吃的互相送送,自由自在,天熱了,就是大背心,大褲衩穿穿,搖著大蒲扇,天冷了,大棉褲二棉襖,煤球爐子一點,好不愜意………

這些是他們的“日子”,這些是他們的“規律”,這些是他們的“歸宿”………

所以,那時起,我就不再強調接父母來城裡住了。直到父親得了“海默爾症”,母親才同意我把他們接到我家裡。這時,我也特別注意一點:事事與母親商量,讓她多做“決定”!有時候,我就以工作特別忙為藉口,給母親安排一些家務活,比如:刷碗,買點青菜,洗菜(這裡還有一個必須注意的問題:不能讓母親動煤氣爐,因為她畢竟不習慣,再加上人老了容易忘事),結果,母親跟我住了幾年,還逐步交了幾個朋友[呲牙][呲牙][呲牙],父親走了四年多了,母親跟著我,越來越舒心!

奉勸每一位孝順父母的朋友,無論如何,都要先站在老人家的角度,去思考他們的需要!不能用自己的孝心綁架父母!

是否接父母進城,都要考慮他們的“價值”!


雪蓮在冰山


這個問題我來回答一下。這次疫情呢,我在農村呆了己經第48天了,我能夠理解農村老人為什麼不願意到城市去居住,這次的選擇我覺得是最明智的一次,比選老公都還要正確。當我在朋友圈或者是聊天群裡看著朋友們說天天待在幾十平方的房子裡面,不能出去的時候,那個時候我在農村曬著太陽和家人打著羽毛球,簡直爽歪歪了。當我的城市朋友說他們家裡冰箱裡只有葷菜。沒有青菜的時候,我們家菜園綠油油的新鮮蔬菜還有路邊的野菜,太美味了。因為我們這邊的疫情不是很嚴重。天天可以坐在門口曬太陽和隔壁的鄰居聊著天兒,磕著瓜子開著玩笑等等。這只是在疫情的情況下就這麼幸福。如果沒有疫情我想肯定比這還要幸福。可以到茶館打打無傷大雅的小牌,晚上到居委會跳跳廣場舞。到農忙的季節鄰里之間互相幫助。現在的農村普遍條件都很好,鄉村公路都修到家門口,想上街有公交車或自家都有小車或摩托車,網絡,水電,天然氣基本都已經到戶了,如果不是生活所迫我也情感呆在農村。


梅子姐666


很高興能回答你的問題,我2013結婚把家婆從老家接到城裡一起住的。那時我家婆73歲,行動和精神各方面都很敏捷,生我兒子的時候我感覺她是萬能的,月子餐,白天小孩子尿褲什麼都是她幹,小孩子晚上才是我帶,因為不想她太辛苦了,那時我感覺我是最幸福的寶媽了。

2015年9月小孩子去上幼兒園了,我也工作了,白天基本都是她一個在家,電視也不會開,開給她看她也不看,說要很多電費,老人家手機也不會玩。我知道她是想回老家住的,但她捨不得孫子,又捨不得我太辛苦留下來給我接小孩。中間肯定會有小矛盾的,這都是因為小孩的,她把小孩慣得無法無天,電視5680一臺的,給小孩zha壞了,碗和水杯都摔了不知幾個,每次和她聊希望她跟小孩講道理,她就說這麼小孩子懂什麼,長大了自然會懂的,記得有一次是我她吵架了,就是小孩子不吃飯把飯都倒地板上,我打了小孩手掌,她就跟我發脾氣,說我見不得她,不想她和我們一起住,說要回老家,我脾氣上來了,就說回就回,她一下就哭了,我也跟著哭了,我知道不應該懟她,小孩子難難長大了,脾氣很不好,我不知道怎麼辦了。就這樣家婆回老家了,我主動打電話給她聊天,把她接回來,我知道我們都沒有錯,都是愛小孩,只是方法不同。

和家婆相處其實不難,多理解就是了,老人家的想法不一樣,她一輩吃的苦太多了,什麼都是很節省的,吃飯都說老了吃那麼幹嘛,還說掙不了錢是託累子女,每次聽她講我都會說,我們養你,想吃什麼就放心的吃。

我聽到很多人說家婆那那不好,我只想說你也會老的一天,你也會離開生活幾十年的家鄉去到你小孩遠處工作陌生的家,你也會娶媳婦,你未必能做得比你家婆好。

這裡我想說,家婆也是媽,一個家有孝才有德,做好子女的好棒樣,就算不富裕,也是幸福的家。

在這裡謝謝大家觀看,如果你覺得我說得對的就點贊和關注哦[可愛][可愛][可愛][可愛]



裝修婦女的生活記錄


導讀:我是農村走出來的大學生小伊,近幾年在城市定居,把父母接過來一起住,農村老人不願意進城和兒女一起生活,我有非常深的體會,但是我們站在父母的角度,也能很好的理解他們的想法。

一、土地是農村人的命根兒

我爸媽來城市和我們生活四五年了,我家的田地給了鄰居種,但是老兩口有時候還想著等他們的孫子上學了,不需要他們了,就回家種地。

他們在農村那片土地上摸爬滾打一輩子,田地裡哪兒有個老鼠洞,他們都瞭然於心,在種地的時候,他們也更安心。土地在他們心裡就是相依為命的老友,讓他們在城市待著,總是牽掛在老家的老友怎麼樣了(我爸媽經常說我鄰居種莊稼種的不好,心裡覺得把地給他們種就是在浪費肥沃的土地)。

二、城市會給他們孤獨感

農村人的人際關係基本上也都在農村,像我家三四代都是農民,在村子裡居住了一百多年了,很多親戚朋友都是自己存或者鄰村的人,出門打個招呼,兩個人見面停下來嘮會磕兒,甚至在鋤地的時候不耽誤說話,而在城市,他們身邊除了自己的兒女,沒有熟悉的人。在每天子女上班後,送孫子去學校,他們也就沒事可做,一個人在家看電視或者逛公園。

他們不敢出門結交更多朋友,在他們心裡。城市沒有農村那種“人情味兒”,就是那種用錢買不來的感情。所以,在他們心裡,農村才是自己的家,城市只是異鄉。

三、不適應城市生活

我媽媽說:小區就像一個監獄,每次來城市都覺得進監獄一樣。我覺得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

  1. 農村婦女在農閒的時候就會做針線活,聚在一起邊幹活邊說話,來到城市,他們擁有的只是電視,一個人逛公園的孤獨,一個人坐在沙發上看電視,像不像蹲監獄?

  2. 我父親在農村喜歡喝老朋友喝酒、下棋打牌,來到城市後,身邊沒有了朋友,只能自己每天在家喝一點,公園都是不認識的人,下棋打牌怕是別人“設局”,心裡充滿了防備。

  3. 在城市裡,出門都是水泥地、柏油馬路,沒有一點泥土的氣息,鞋子沾不到一點黏土,他們心裡不踏實。父母在家的時候,沒事就騎車去田地裡轉轉,當他們站在那片土地,看著田裡的莊稼,心裡無比的安心。

四、不想給兒女增加負擔

農村老人簡單樸實,他們為兒女操勞了一輩子,在老的時候反而覺得自己是個負擔,總不想給兒女添麻煩。我媽媽常說:等我和你爸爸老了,也不需要我們帶孩子了,我們就回農村老家吧,我們倆相互照顧,種一兩畝地,給你們吃一些糧食;養一些雞,給你們吃雞蛋和雞肉;你們還要上班,我們老了要你們照顧該是多麼煩人啊!

結語:父母的心中始終只有自己的兒女,雖然他們不願意來城市,但是當你需要的時候,他們還是會放下一切來照顧子女;我們做子女的有時候也需要換位思考,站在他們的角度想一下,儘量讓他們老年過得開心。我有時間的時候就開車帶他們回老家,或者他們找個理由自己坐車回老家,雖然麻煩辛苦一些,但是他們心裡高興,我覺得就像咱們上班族過週末一樣,他們回老家是去“探親”,如此挺好。

【我是農村土生土長的伊人間,我們也需要理解父母的想法,才會更好的照顧他們,你覺得我說的對嗎?喜歡的話就點贊轉發關注一下作者吧,也歡迎留言發表自己的看法!】


伊人間


非常理解老人們。他們從小生活在農村,寬敞的平房熟悉的鄰居,都是他們不願意離開的理由。

我們弟兄三個都從農村出來了,爸爸媽媽都已年過八旬,原來70多歲的時候,說著勸著還能出來住一陣子,現在年齡大了,更不願意離開老家了。

老家就是他們的根,他們太熟悉和習慣家裡的生活方式。鄰里之間飯前飯後串門聊天,一湊就是好幾個,家長裡短,誰家孩子訂婚了,誰身體不行去市裡住院了,一村子的事都知道。你去集上給我捎點肉,我到學校幫你接送孩子, 你幫我助,都是熟悉的人和事。

到了夏秋季節,各家種的菜都能吃了,我給你一把剛摘的豆角,你給我一捆新鮮的小蔥,都不是什麼好的,誰家有互相都能吃。

老人們習慣了這樣的生活,到了城裡,樓上樓下不認識,鄰里見面不說話,他們不適應。

可以考慮在老家給他們找一個親戚照顧。給人家一些報酬或者年節給點禮物什麼的。這樣老人們生活習慣在外的兒女們也放心。


王趙旺


大家好,我是豫南三石,很高興能回答這個問題。農村大部分老年人不願意去城裡和兒女一起住。這個問題我來說一下,現在城市裡居住大部分人住了一兩年了還不知道鄰居是誰,在加上城市裡生活節奏快,使得老年人去了城市裡整天在自己家裡轉悠,而農村就不一樣了,農村老家老年人可以談心的人很多,他們心裡不會覺得悶,沒事的時候出去串門聊天,拉拉家常,這是農村老年人不願去城裡住的原因。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所幫助,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