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溶胶传播!淘大花园悲剧不能重演!深圳这些小区注意了

新冠病毒一定是学了孙子兵法。


“战疫”持续了这么久,打法也随之升级。


最顶级的一种传播方式终于出现了。


在2月8日上海的新闻发布会上,专家确认,新冠肺炎传播途径除了直接传播、接触传播,还有气溶胶传播。


气溶胶传播乍听起来很新很神秘,其实我们日常生活中常常碰到类似情况:比如你旁边的人,忍不住放了一个屁,或者抽了一口烟,你立马就能闻到。


但是一阵风,就能吹散了。


至于在烟友中混久了,你回家后的头发、衣服上的烟味经久不散,也是一个道理。


这就我们生活中的“气溶胶传播”。


关于气溶胶传播的硬核科技,很多文章说得很清楚了,与我们息息相关、通俗来讲,就是两点:

1.在密闭空间里,病毒会伴随着空气长时间停留

2.患者排出的唾液、粪便,在干燥之后就可能漂浮在空气里

因此应对的几点就是:

1.不要去密闭、人多的空间

2.外出除了必戴口罩,鞋底也因此成为隐患,因为可能踩到患者吐的痰

3.关上马桶盖冲水

4.家里的地漏一定要经常往里倒水

对于第三点的防范,有必要啰嗦几句:


患者的排泄物如果有病毒,冲马桶的水流就有可能促使形成气溶胶,通过在管道形成扩散。把地漏用水密封,则能防止气溶胶的进一步传播。


所以,除了盖上马桶盖冲水,还要日常关注你家地漏的水密性。


我们一定不会忘记17年前香港淘大花园的一次悲剧,这就是典型的病毒气溶胶传播。


气溶胶传播!淘大花园悲剧不能重演!深圳这些小区注意了

2003年SARS病毒在香港淘大花园E座传播示意图(其中的“水花”为气溶胶)


2003年3月,一位患有慢性肾衰竭而且有轻微SARS症状的深圳男子两次到香港淘大花园E座16楼其弟弟住处,期间因拉肚子使用过厕所。


接下来的镜头很有港片的剧场感:结果其粪便在污水管道中作自由落体运动,被空气不断“切割碎化”,大量SARS病毒与空气混合形成高浓度病毒的气溶胶,充斥着整条上百米高的污水管道。


淘大花园是香港的老屋苑,大部分住户都没有拿水冲洗地面的习惯,有些地漏出水端的U型管无水,没起到防废气倒灌的作用,于是污水管中的气溶胶不分楼层高低,通过地漏登堂入室。


不巧的是,同时,该污水管道在8楼有一处裂缝,污水漏出,污水滴飘落亦与空气混合成气溶胶,在天井中四处飘逸,致使同栋楼大量“老死不相来往”的住户几乎同时被感染。


更为不巧的是,为了修补冲厕水管的破损,淘大花园E座在病毒传播期间暂停了冲厕用水供应16小时,住户只能用水桶冲洗,继而溅起更多病毒的液滴。


含病毒的气溶胶还在小区地下污水管网中流动,窜至小区内其它楼宇。


几个不巧聚合在一起,最终导致整个小区15栋楼都有病例,总共321人感染,染病致死42人。


"火线哥"(DChuoxian)简单梳理一下,导致这场悲剧的,是淘大花园硬件上出了两大硬伤:地漏U型管存水段干涸+污水管道开裂。


那个干涸的地漏,也许是病毒在住家间互串的“后门”。


气溶胶传播的大道理我们可以不必懂太多,“战疫”期间,做好居家防范才是最重要的。


淘大花园第一期建成于1981年,最后一期在1987年推出。


对于深圳而言,建于上世纪八十年代的老房子,是要重点关注的。

气溶胶传播!淘大花园悲剧不能重演!深圳这些小区注意了


不少老房子的设计不合理、硬件老化,很有可能成为气溶胶传播的“后门”。


小小地漏,作用不小。


地漏的作用就是下水,但往往忽略了它的另两个功能:隔绝与防臭。它可是卫生间与建筑排污系统之间的一道防线。


地漏的隔绝作用,在这时就该被引起重视。


如果在你家的卫生间地漏经常会有“反味”,那就要引起注意了。


气溶胶传播!淘大花园悲剧不能重演!深圳这些小区注意了

无法更换管道的话,最直接有效的是经常往地漏灌水,直到有水溢出为止,更保险一点,用湿润的保鲜膜贴住,上面再压上沙袋或者水袋。


此外,冲马桶前先把盖子盖上,触摸过洗手间里的物品后洗个手,洗手间和坐便器也都定期消个毒。这些,即便在非疫情时期,也是良好的卫生习惯。


此外病毒还有一个隐秘通道——天井。

从淘大花园的户型图来看,洗手间通风窗外头是个特别窄又狭长的天井,相当于会把一部分空气闷在里面暂时流通不出去。


一份世卫组织的调查报告也认为,当浴室排气扇开动时,可能会将从污水管抽出的病毒带到天井,令受污染的空气通过打开的窗户,进入相隔数层的住户。


如果深圳的老房子经常“邻里闻味相望”,那么你家面向天井的窗户,最好是要紧闭了。


最后,这场举国上下的“战疫”,须从自我做起,不给病毒留任何机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