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网课应先上好“防骗”这一课

长沙市反电诈中心通大数据分析发现,最近一些骗子居然盯上了上网课的中小学生,不少中小学生已经上当受骗,警方提醒广大家长和学生注意防范“红包返利”骗局。

仔细想一想,不法分子盯上上网课的学生,似乎早已不是新闻,网络上,以延期开学和组织开展线上教学为由发布诈骗信息,要求学生家长通过微信、支付宝等网上支付方式缴纳各项费用,致使部分学生、家长上当受骗。这无疑在提醒教育部门,提醒各个学校,在给学生上网课的同时,一定要先上好“防骗”这一课,避免上当受骗。

从媒体报道的情况来看,涉及学生上网课的这些诈骗事件,骗子的骗术都不算高明,稍微有点防骗常识就能够识破。比如浙江宁波的汤先生,在班级微信群里收到了“班主任老师”发布的一个缴费通知:“因为疫情影响,接教育部门通知,现开始收取数学辅导费。”同时发布的还有付款二维码,让家长通过扫码支付500余元。汤先生看到通知后即按对方要求扫码付款,然而,当他电话联系学校老师确认辅导事项时,才发现学校根本没有收取此项费用,虚假通知是骗子假冒班主任老师名义发出的。

又如湖南长沙县的女孩小雪,她用妈妈的手机看完网课视频,无意中发现了一个名叫“XX粉丝后援团”的QQ群,喜欢追星的小雪随后加入群聊,发现群主正在组织“红包返利”的“游戏”。在用其母亲的手机扫码支付300元后,对方以需要支付押金为由,让其继续扫码支付,并许诺小雪再扫码支付588元后,便可返还3888元。小雪在支付了588元之后,对方继续以各种理由拖延“返利”。在转账14次共计27700多元后,对方将小雪拉黑。小雪意识到自己被骗了,于是告诉家长,小雪妈妈随后报警。

上述这些诈骗案件,骗术实在是算不上高明,但学生、家长屡屡上当受骗,一个最为重要的原因就是防骗意识不强。汤先生如果先咨询一下班主任老师,事情真相不难搞清楚,自然也就不会被骗了。同样,学校如果先给学生家长上好了“防骗”这一课,提升了他们的防范意识,告诉了骗子骗人的伎俩,小雪也是不容易让骗子得逞的。

当前,为了防控疫情,全国中小学上基本上都在上网课,这无疑给了骗子可乘之机,学校为学生、家长上好“防骗”这一课,这确实是很有必要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