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雲龍公孫勝真正的“護身符”:並非法術,而是為人處世的智慧

梁山一百零八條好漢,人生結局圓滿的,沒有多少。特別是排名在前幾位的“大咖”們。而排名在第四位的天閒星人云龍公孫勝,是個例外。

入雲龍公孫勝真正的“護身符”:並非法術,而是為人處世的智慧

入雲龍公孫勝

此人一生,正如其綽號“入雲龍”一樣,充滿神秘色彩。在那個風起雲湧的時代裡,為何他公孫勝能夠活出自己的精彩,迎來圓滿的人生結局呢?他有屬於自己的“護身符”。

當然,這個“護身符”並不是他所擅長的“法術”,而是他為人處世的智慧。

這些智慧,歸結為一點,就是正確的自我定位,科學的人生規劃。而這樣的定位和規劃,又是我們今天的我們特別需要的。

我們翻開《水滸傳》原著,仔細來品味。


壹:公孫勝初次登場

公孫勝初次登場,是在原著第十四回的結尾。地點是在晃蓋所在的東溪村。

入雲龍公孫勝真正的“護身符”:並非法術,而是為人處世的智慧

公孫勝

話說,此時晃蓋、吳用、劉唐、阮氏兄弟六人正在莊裡謀劃著如何劫取生辰綱。莊客來報,說門外來了個道士。這道士很另類,不要錢米齋糧。要求只有一個:見晃蓋一面。莊客阻攔,道士大怒,動起手來,“把十來個莊客都打倒了”。晃蓋覺得這事兒蹊蹺,就親自走出莊門,發現這個道士果然很不一般--

只見那個先生身長八尺,道貌堂堂,生得古怪,正在莊門外綠槐樹下,一頭打,一頭口裡說道:“不識好人!” 晃蓋急忙阻止他,說:“先生息怒。你來尋晃保正,無非是投齋化緣。他已與了你米,何故慎怪如此?”

沒想到,那道士哈哈大笑起來:“貧道不為酒食錢米而來,我覷得十萬貫如同等閒!特地來尋保正,有句話說。巨耐村夫無理,毀罵貧道,因此性發。”

你看這段話,前半段像是在開玩笑,又像在吹牛。後半段寥寥幾字,卻說得一本正經。聽完這話,晃蓋更加堅信這道士不是凡人,於是便把他請到了莊內。

進了莊門,道士開始自我介紹:

“貧道複姓公孫,單諱一個勝字,道號一清先生。貧道是薊州人氏,自幼鄉中好習槍棒,學成武藝多般,人但呼為公孫勝大郎。為因學得一家道術,善能呼風喚雨,駕霧騰雲,江湖上都稱貧道做人云龍。”

接著,公孫勝道出了自己此行的目的:

“貧道久聞邪城縣東溪村晃保正大名,無緣不曾拜識。今有十萬貫金珠寶貝,專送與保正作進見之禮。未知義士肯納受否?”

開門見山,乾脆利落。可見這公孫勝是個性子爽直之人。

入雲龍公孫勝真正的“護身符”:並非法術,而是為人處世的智慧

智取生辰綱

這一段人物出場,情節簡單,節奏明快。仔細品味這個初次登場的公孫勝,我們看到的,是一個熱血青年:有激情,有想法,有氣魄,有膽識。

我們知道,此時的江湖,各路好漢正蠢蠢欲動。這正是梁山創業前的關鍵時刻。

此刻的公孫勝,身份是一名遊俠。他很清楚,自己可以準確地獲取、分析、傳達有效信息,但真正做起大事來,一個人的能量畢竟有限。

所以,攜帶信息,尋找團隊,截取生辰綱這不義之財,正是抓住機遇,實現自身價值的必要選擇。從他爽直利落的言行中,我們看到,對於這些,他是胸有成竹的。

而這背後,正是他對其自身明確的定位和把握。當然,在這一點上,赤發鬼劉唐也做了同樣的事。但劉唐做事顯然不如公孫勝精細,所以在靈官廟差點出了婁子。說到底,還是對自己定位不清晰。


貳:智取生辰綱後,悄然離場

智取生辰綱後,公孫勝跟隨晃蓋等人上了梁山,成為梁山的創業骨幹之一。後來,晃蓋率梁山人馬趕下山,劫法場,鬧江州,把宋江救上山來。

入雲龍公孫勝真正的“護身符”:並非法術,而是為人處世的智慧

晃蓋

原著第四十回,梁山好漢為剛剛上山的宋江等人接風洗塵,大擺筵席。這時,公孫勝起身對眾頭領說了這樣一段話:

“感蒙眾位豪傑相待貧道許多時,恩同骨肉;只是貧道自從跟著晃頭領到山,逐日宴樂,一向不曾還鄉看視老母;亦恐我真人本師懸望。欲待回鄉省視一遭。暫別眾頭領三五個月,再回來相見,以滿貧道之願,免致老母念懸望。”

公孫勝為什麼會在這個時候提出來要回家侍奉母親、看望老師?很多評水滸的專家們都提到過,實際上,宋江帶了一眾好漢上山,就有了取代晃蓋之位的意圖。

晃蓋時代的梁山,即將成為歷史。而宋江的為人,以及宋江對梁山未來的發展規劃,與晃蓋他們的想法是截然不同,甚至是相反的。他要走的是招安路線。

今後的梁山,再也不是自己心目中的世外桃源。所以,公孫勝要走。但礙於兄弟、戰友們的情誼,又不好直接辭職。於是,他說了那樣一番話,來作為自己離開的理由。這是他第一次離開梁山。

這裡也可以看出公孫勝情商之高。

再後來,梁山攻打高唐州受挫,無奈之下,只好派戴宗、李逵去薊州請公孫勝回來助力。

入雲龍公孫勝真正的“護身符”:並非法術,而是為人處世的智慧

梁山好漢攻打高唐州

在薊州,面對戴宗的苦苦哀求,公孫勝又說了一番話:

“貧道幼年飄蕩江湖,多與好漢們相聚。自從梁山泊分別回鄉,非是昧心:一者母親年老,無人奉侍;二乃本師羅真人留在座前。恐怕山寨有人尋來,故意改名清道人,隱居在此。”又說:“干礙老母無人養瞻。本師羅真人如何肯放?其實去不得了。”

這語氣很堅決了,他確實是不願再回梁山了。他所說的,自己要侍奉母親和老師,也不再只是一個推脫藉口。

金聖嘆讀到這裡,批了四個字:真孝,真梯。

不管梁山給自己的位子有多重要,自己為人子,為人徒,當然首先得擔起侍奉的責任。這,還是公孫勝對自己身份的清晰認知。

戴宗和李逵不死心,還是試圖用各種辦法搬他回山。公孫勝也不是絕情之人。實在推脫不過,他只好跟他們回去,助梁山一臂之力。但是,去歸去,他記住了師父羅真人的一句叮囑:

“以此暫容汝去一遭;切須專持從前學道之心,休被人慾搖動,誤了自己腳跟下大事。”


入雲龍公孫勝真正的“護身符”:並非法術,而是為人處世的智慧

羅真人

記住這句話,公孫勝的生命就有了根,也就不會再隨波逐流,隨風飄搖。


叄:接受招安後,再次離場

在一百二十回本的《水滸傳》中,接受朝廷招安的宋江等梁山好漢,奉旨大破進犯中原的遼軍,又先後剿滅了叛亂的河北田虎、淮西王慶,以及江南方臘。

這個版本的第一百一十回,題作“燕青秋林渡射,宋江東京城獻俘”。這一回裡,宋江率征討大軍平定淮西,押送王慶等俘虜回京。

這件大事處理完畢後,公孫勝來到宋江面前,再次提出離開:

“向日本師羅真人囑咐小道,令送兄長還京之後,便回山中。今日兄長功成名遂,貧道就今拜別仁兄,辭別眾位,便歸山中,從師學道,侍養老母,以終天年。”

怕宋江不放行,他又說:

“若是小道半途撇了仁兄,便是寡情薄意。今來仁兄功成名遂,只得曲允。”

入雲龍公孫勝真正的“護身符”:並非法術,而是為人處世的智慧

宋江

宋江無法挽留,只好應允。書上說:

宋江再四挽留不住,便乃設一筵宴,令眾弟兄相別,筵上舉杯,眾皆嘆息,人人墮淚,各以金帛相賜。公孫勝推卻不受,眾兄弟只顧打拴在包裡。次日,眾皆相別。公孫勝穿上麻鞋,背上包裹,打個稽首,望北登程去了。

這是公孫勝第二次離開梁山,也是最後一次。他是梁山好漢中,第一個主動離去的。看得出來,其內心的信念是堅定的、不可動搖的。

因為他的人生定位和規劃是清晰的。當昔日的戰友們還在追尋名利之路上義無反顧時,唯有他,清醒地跳了出來,向著自己的人生目標堅定地走去。

這份清醒,這種選擇,就是公孫勝全身而退的“護身符”。


肆:公孫勝給我們的啟迪

一個人清晰的自我定位和人生規劃,是可以自我培養的。怎麼做呢?

首先,要自己幫助自己建立角色意識。要適當地把社會角色教育融入直接的日常生活,刻意注意引導自己觀察生活中每個角色的行為和職能。

入雲龍公孫勝真正的“護身符”:並非法術,而是為人處世的智慧

觀察生活

例如逛街時,可以觀察“環衛工”這一社會角色,體驗這一角色的責任和義務;過馬路時,可以讓自己感受“司機”“路人”這一社會角色,體會行人規則;坐公交車的時候,代入瞭解“司機”“售票員”和“乘客”的關係,等等。

還要鼓勵自己參加各種社會實踐活動,增加自己的生活體驗和交際圈子,讓自己對社會角色有更感性、更深刻、更全面、更立體的認知。

其次,還要學會正確選擇。當你人生閱歷不足,在明辨是非、判斷對錯上會出錯,學會了正確選擇,幫助自己選出適合自己的方向。只要不違背大的原則,不觸碰底線,儘量放手去做,並根據自己的願望,嘗試制定計劃。

入雲龍公孫勝真正的“護身符”:並非法術,而是為人處世的智慧

學會正確選擇

遇到無法解決的問題,告訴自己可以尋求其他人援助,儘量完善自己的規劃。在這樣的體驗、感受和設計中,擁有更科學的自我定位和人生規劃,以及努力扮演好自身角色的意識和能力。


全文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