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作經典史話(56):竹林七賢——向秀亦道亦儒

焦作經典史話(56):竹林七賢——向秀亦道亦儒

向秀亦道亦儒

向秀(227—272)作為竹林七賢之一,學識淵博,日常與嵇康、呂安交往較深,對道儒理論頗有研究,曾對《莊子》一書作注,試想將儒道思想做一調和,並寫出《儒道論》一文。一生亦道亦儒,官至散騎侍郎、黃門侍郎、散騎常侍等職。

曹魏末年的一天,向秀、呂安、嵇康,相約竹下飲酒闊論。大談司馬昭掌控朝政,處處以禮法作為大棒,採取順我者昌、逆我者亡的方針,對持不同政見者,動者進行殺戮,排除異己,以達到改朝換代的目的。言語犀利,氣氛熱烈。

嵇康談到司馬昭有意召其為官,一陣慷慨高論:當今天下,司馬昭掌控朝政,其用心路人皆知。口口聲聲,以禮法道德壓人;張口閉口,盡顯些孔孟之道。他哪知什麼道法自然,無為而治的真諦!作為一個國家,當少些禮法,多些自由才是。司馬昭希望我入朝為官,常言“道不同,豈能為謀”。嵇康豈能助紂為虐,孝忠司馬昭乎?向秀一向對老莊思想有著極大興趣,但在朝廷治世理念上,與嵇康有著極大不同。於是闊談:嵇康兄,若論儒道兩家,老莊的道法自然、無為而治理論,不失為一種人類追求的最高境界,但它畢竟是一種理想大於現實的理論。在現實社會中,人是複雜與自私的代名詞,真要是完全按照無為而治理論治國,豈不天下大亂乎!而儒家的禮法理論,說到底是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修身治國平天下,是一種使用哲學。條條框框是多了些,但對於治理國家而言,如若沒有這些東西,大概也是斷不可行。在治理國家上,應亦儒亦道,兩者兼之。因此,朝廷召你入朝為官,在我看來,嵇康兄還是應該考慮。至於司馬昭之心嗎,還應另當別論為好。接著,呂安又是一番闊論,其觀點與向秀大致相同。嵇康聽了,則大為驚訝。三人闊論,不歡而散。

事過數年,嵇康因拒絕入朝為官,遭到司馬昭殺害。相傳司馬昭在殺害嵇康前夜,與心腹鍾會談到向秀、呂安等隱士,試圖株連一批不願與其合作的文人雅士。鍾會則說:據我觀察,在諸多隱士中,向秀、呂安兩人,無論是在治世理念方面,還是對待大將軍掌控朝野方面,都別於其他人。朝廷一旦徵召,兩人定會入朝為官,併為大將軍所用。司馬昭聽了滿心歡喜,株連殺人念頭方才消失。不久,向秀、呂安兩人,相繼應召入朝為官。

西晉開國,向秀官職無論怎樣升遷轉換,但在施政方面,他一直堅持亦道亦儒理論,雖然沒有留下多少名垂青史的業績,倒也平平安安,老死在了任上。向秀系河內懷縣人。

焦作經典史話(56):竹林七賢——向秀亦道亦儒

焦作經典史話(56):竹林七賢——向秀亦道亦儒

中國優秀旅遊城市焦作——城市文化名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