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负担重,老人该不该搭把手

中国人活的是什么?没错,就是孩子!中国人是非常重视子女的,尤其是儿子。在中国人的眼里,儿子长大了得为他买房、娶媳妇、带孩子,这些都是父母应当应份的。因为在多数中国人眼里,老人年轻的时候为子女服务,等到老了才能得到子女更好的赡养,养儿防老的观念深入人心。而且许多老人都觉得,只要儿子好了,自己的晚年生活才会好,这样的父母会全身心的为子女付出,不遗余力。

可是随着新形势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父母更重视自己的养老质量,他们觉得养儿防老已经不适合现代人,他们宁愿相信自己手里的财富。这种老人会把自己的钱紧紧捏在手里,为的就是有一天,等自己老了不用伸手向儿女们要钱,更不用看儿女的脸色,他们活得更加理直气壮。

这两种老人都没有错,可如果是你自己,眼看着自己的孩子负担重你又会怎么做呢?你觉得作为老人,该不该给孩子搭把手呢?

孩子负担重,老人该不该搭把手

首先,老人爱子女没错,可也应该多想想自己。

全心全意为孩子付出的老人非常令人佩服,这样的父母确实做到了为子女付出一切,那种无私的爱只能在父母的身上看到。可是把自己所有的积蓄都给了自己的儿女,老人的生活就很难得到保障,养老的问题将会非常严峻,你们想过以后的生活吗?

如果老人有退休金、养老金等收入的话还好,最起码生活能过得去,不用愁基本的生活保障。但如果老人是典型的农民,老人退休以后没有任何的经济收入,而之前又把大部分的钱都给了儿子,那老人最后就只能靠儿女们了。这样的老人年轻的时候辛辛苦苦,老了以后很可能会得不到高质量的晚年生活,可谓晚景凄凉。

俗话说久病床前无孝子,就算是再孝顺的儿女当老人完全需要他的时候也未必能做到全心全意的对待老人,更不可能像老人对待子女那样无私奉献。其实这样的情况也可以理解的,毕竟作为中年子女,他们也有自己的生活,有自己的家庭要养,甚至可能有自己的儿女需要他们来付出更多的力量,那时候老人只是他们生活中的一部分,他们还要把更多的精力放到其他方面。

所有人都是从这个阶段过来的不是吗?并不是中年子女们不想全心全意地对待老人,而是他们肩上的责任实在太多,赡养老人只能尽自己所能。这还是比较有孝心的子女呢,如果老人的教育方法不当导致子女不孝,一旦老人年轻的时候将自己所有的财富都给了子女,等他老了之后却无人赡养,这才是最悲哀的。

孩子负担重,老人该不该搭把手

其次,父母对子女的帮助应该理性。

另一种老人,该为子女付出的也付出了,但是却并不是全部付出,他们把精力一分为二,一半给了子女,另一半留给了自己。他们这么做为的就是等到自己老了以后希望儿女们能看在自己有赚钱的能力上可以更好地赡养自己,多来看看他们,多照顾一下他们,哪怕为了钱尽尽表面上孝心也是可以的。

他们最担心的就是像第一种老人那样,自己一旦自己没有了经济能力子女们就会把自己弃之不顾,其实这是所有老人都有过的担心。所以他们聪明的选择了在孩子需要帮助的时候尽量出手,但前提是要保证自己的基础不被撼动,这样即便子女们会对自己有所埋怨,可自己的晚年生活也还是得到了根本保障,他们的心里是有底气的。

在电视剧《独生子女的婆婆妈妈》中,男主要结婚,但是没有属于自己的独立住房,他的父母,应该是他的妈妈,想倾其所有为男主首付一套房子,但因为他们财力有限,所以男主的妈妈选择向男主的爷爷奶奶借一部分钱。妈妈觉得,爷爷奶奶将来一定会跟着他们生活,如果他们把钱借给自己的孙子,那面对爷爷奶奶晚年生活,他们是会全心全意付出的,他们属于第一种父母。

可是男主的奶奶却觉得,自己跟儿媳妇的关系不是很好,现在自己手里有钱儿媳妇笑脸相迎,可如果把钱给他们,等到有一天自己伸手向他们要钱的时候,他们的脸色就不会那么好看了。为了她和老伴儿的晚年生活,奶奶决定自己的钱还是留在自己手里稳妥,就算儿媳妇现在埋怨自己,最起码自己以后的生活不至于异常凄惨,他们是第二种。

孩子负担重,老人该不该搭把手

这两种老人都没有错,为子女无理由的付出是父母的天性,而赡养老人更是子女的义务。养儿防老的观念已经过时,老人们应该为自己的晚年生活提前做好打算。

作为父母最应该做的就是教育好自己的子女,要明事理、有爱心、有孝心,为人友善、不攀比,做一个有健康心态的人。最起码凡事要以自己的能力为准,有能力做点事那就全心全意去做,没有能力也不要羡慕别人,做好自己就可以了。

其实,父母在有能力帮助子女的情况下,还是可以帮帮孩子们的,毕竟孩子年轻的时候能力有限,但这种帮助只能是一时的,而且一定要让孩子知道父母不欠他们的,帮他们是情分,不帮他们是本分。最重要的一点,父母一定要给自己留有后路,不管是出于什么目的和原因,一定要尽全力保障自己的晚年生活。年轻人的路还有很长,老年人的生活如果得不到保障,将来也会成为子女的负担。所以说,什么才是好的生活,什么才是爱自己的孩子,大家最好提前想明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