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家辦公1個月,我有了這3點感悟

昨天掰指頭算了下,在家已經憋了快1個月了。

這一個月裡,除了下樓拿快遞,一步也沒有下過樓。

這些天的生活節奏基本上是這樣的:

早上起床跑步機運動+在電視上看一節混沌大學的課程;


洗澡,9點半準時給公司開晨會,大家一起做昨天的工作總結和今天的工作計劃;


中午12:00點做簡單的飯菜,飯後跑步機走路15min;


不午休,下午直接進入工作;


晚飯後開始寫稿,十點半發文、回覆點評,睡覺;

很充實,但是也有問題。

居家辦公1個月,我有了這3點感悟

利用好“隔離期”真的能做很多事。

1665年,倫敦爆發大規模鼠疫,牛頓只能趕到鄉下躲避瘟疫。

到了鄉下之後,牛頓開始自我隔離,不聚集打牌、不走街串巷,每天就是悶在家裡搞學術。

這一悶就是整整兩年,這段時間牛頓思考出很多成果,也是在這個期間,蘋果掉到了牛頓的腦袋上,讓他搞出了萬有引力。(蘋果掉在腦袋上是故事,不是真實歷史)

詩人普希金,就是生活總是欺騙他的普希金。

曾因為霍亂流行、交通阻斷,不得不在波爾金諾這個地方獨自居住了三個月。

這三個月普希金一點沒閒著,他整整寫了5部短篇、4個小悲劇、1部長詩、30多首抒情詩和幾部小說。

這段時間被後世稱為“波爾金諾之秋”,原本是紀念普希金這段創作史的光輝,後來又演變成了形容作家創作高峰期的名詞。

還有畫家米勒。

1849年巴黎爆發黑熱病,米勒帶著全家逃到鄉下躲避瘟疫。

米勒開始了上午幹農活,下午畫畫的生活,他畫鄉村中的田野、樹木還有幹農活的村民。

他的很多名作,例如《播種者》、《拾穗者》還有《晚鐘》都是在這段時間創作出來的。

米勒也從此開啟了自己創作生涯的黃金時期,還開創了“巴比松”這一繪畫流派。

居家辦公1個月,我有了這3點感悟

如果你想獲得顛覆性的改變,就必須要做深度的、長期的投入。

膚淺的、短暫的努力一下,不會帶來什麼真正的變化。

疫情期間,沒人打擾,這段時間是非常寶貴的,在大家都慌亂和懈怠的時候,甚至可以稱之為機遇。

我之前看過一個報道,說的是非典如何逼出了淘寶和京東。

非典時期,京東門店的生意特別差,每天損失好幾萬。迫於無奈,他們註冊了幾百個QQ,在BBS上推銷產品。

但驚喜的發現,網上銷量驚人。非典過後,京東開始決定做京東網上商場,而後來的事大家都知道了。

隔離造成銷售困難的企業,應該不只是京東,為什麼他們實現了成功的轉型?

2003年,也是淘寶問世的年份。

5月10日淘寶正式上線,頁面上赫然寫著““紀念在‘非典’時期辛勤工作的人們。”

疫情結束之後,已經換了新天地了。

居家辦公1個月,我有了這3點感悟

居家辦公後,我總結了3條經驗

每次放假,我都長出一口氣。

倒不是因為能夠馬上休息了,而是我終於有時間去加速追趕大家了。

上學期間就有這樣的習慣,趁著假期,查漏補缺,開學總是能把成績提高一大截。

這次疫情,讓我們都遇到了一個罕見的“長假期”,居家努力這麼久,我寫下了以下幾條經驗分享給大家。

(1)工作需要儀式,休息必須徹底

我的圖書編輯,公司在望京,租房在傳媒大學,每天上下班都要一個小時左右的地鐵,我問他,為什麼要住這麼遠?

他說,不算浪費時間,在地鐵上能放空一會兒,把工作遺留的一些事情想一想,到家就能好好休息。

分離工作場所和休息場所,非常重要。

在家辦公的時候,如果不注意這種轉換,很容易變得疲憊、效率低下。

尤其是在臥室辦公,睡覺的時候周遭全是工作的線索,未完成事項就在身邊的電腦裡,無法做到徹底隔離。

而到了工作的時候,環境中又充滿了居家的元素,容易分心。

如果不能做到工作和生活區的分離,可以用下面這個方式代替:

給自己明確的結束儀式。

打算停止工作的時候,把遺留的工作問題,做一個工作計劃安排好。

收拾乾淨工作區,然後去休息放鬆。

第二天開始工作,也要有開始辦公的儀式。

(2)進入工作狀態,是最難的。

在公司上班,無論你是不是進入狀態,上班時間都開始了。

即便沒有進入狀態,你也無法去做別的事情,也就是說,不工作不等於玩樂,因此負罪感較小。

在家工作,如果無法進入工作狀態,就麻煩了。

我解決這個問題的方式是,充分利用外部監督,做好工作計劃和啟動儀式。

如果沒有團隊一起線上工作,一定要加入互助小組。

開始工作之前,提交清晰的每日計劃。

計劃不驗收,等於沒計劃。

所以一定要和大家一起做日總結。

這次線上工作以來,我們公司一直在試用下面這個工作日報模板

居家辦公1個月,我有了這3點感悟

我也跟著每日提交,報告大家,使用的過程很爽,按照計劃一個一個的做過去,然後睡前做好明日計劃,over。

計劃完成的效率也不錯,有外部監督,就比一個人做好很多。

大家千萬不要,對自己的行動力過於自信。

前兩天我的工作量太大了,以至於工作本身幹到將近1點,困的我無力做每日總結和第二天計劃。

不計劃就工作,節奏明顯要慢很多。

《okr工作法》裡說,公司的目標就是公司的命脈,所以無論多忙,都要在固定的時間去開目標會,確定目標。

這次線上工作,給了我啟示:無論多忙,以後都要花時間,先做目標計劃,無論多忙,公司都要花時間來研磨季度的目標。

(3)邊工作,邊學習,不累還有動力。

在公司上班的時候,有同事可以經常交流,回家辦公之後,一天都沒有人說話。

工作五天,人都有點傻了。

其實疫情期間非常適合專注讀書。

我在讀書會領讀營銷類的書籍,自己私下裡也讀了一些管理類的書籍。每天早上還聽課。

充電-工作-充電-工作,這個節奏很舒服,效率也高。

做完一個任務,就讀一小會兒書,一天的時間過的很快。

建議大家,可以把自己目前要解決的問題列出來。

比如我最近想要深度研究下面幾個問題:

1、抖音爆款;


2、公司人力資源的儲備和管理;

我選了幾個課程和書,作為學習材料,放在手邊,工作累了,就聽一段課,感覺立馬動力滿滿。

最後提醒一點,一定要注意情緒調節。

如果每天只專注在自己的工作和個人生活上,不和外部世界鏈接和溝通,情緒容易不穩定。

憋一週,人就有情緒低落和暴躁的傾向了。

在家一定要找到能放鬆身心的娛樂方式,並且和朋友保持溝通。

情緒不好,效率就低。

在家獨處的這段時間,不用在地鐵上擠來擠去,也沒有了社交娛樂,很適合去安靜的學習和思考。

疫情結束之後,希望你的人生,有一個新的開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