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壺茶的功夫,完成10分鐘演講稿

請大家想象這樣的場景:臺上有嘉賓正在演講,聚光燈照在他身上,臺下有幾百位觀眾在聽演講。兩個人之後,也就是半小時之後,就輪到你上臺演講了。

這個時候,你做了一個重大決定,要推翻之前準備的內容,重新準備一個十分鐘的演講稿。換做你,你會這麼做嗎?

一壺茶的功夫,完成10分鐘演講稿

上個月的這個時候,我就遇到了這樣的事情。在北京,我參加了一場學術氣氛比較濃的峰會,與會嘉賓以各大學博士、教授為主。論壇與傳播、形象和講故事有關,是國家級的。

我是下午其中一個分論壇的分享嘉賓,第六個是我,前面有三個嘉賓分享了他們的研究成果。每個人都很學術,很專業。所以聽的有點走神,我朝四周看的時候,發現大家和我一樣,都不能靜心去聽,好多人在刷手機,主持人也不斷提醒大家注意時間。

當第四個人上去分享的時候,一個念頭和兩個小人,突然出現在我的腦海中,紅色小人和藍色小人打起來了!

紅色小人說:你不能按照之前準備的講,你得換個內容講述。你是來傳播故事文化的,你是要讓大家意識到故事的魅力,你是讓大家關注自己的故事,講述自己的故事的。

綠色小人說:你不能改變,你神經病了嗎?馬上就要輪到你了,你想推翻重來,為什麼不提前推翻,為什麼現在推翻。你就按之前準備的講吧,你講的一定比他們都要收歡迎,不要找麻煩了。

一壺茶的功夫,完成10分鐘演講稿

紅色小人推了一下藍小人:時間是夠的,你可以使用故事銀行中的內容。

他們兩個你一言我一語,針鋒相對!紅小人打敗了綠小人。

我感受到大腦CPU在快速運轉,心臟在加速跳動,血液輸送了大量能源到大腦。很快,新的內容成型了,後面我又在腦中熟悉了幾遍。一切都準備妥當,第四個嘉賓也馬上結束了。

到我了:從上午的主論壇到下午的分論壇,哪個詞的出現頻率最高?

是 “故事”,對吧!

朋友們回想一下,聽了那麼多內容,目前還有哪些內容留在了你的腦海中。都快忘完了吧,想不起來什麼了。

留在我腦海中的,是上午X大使的故事,那是在40年前的一個故事………

我的目的達到了,分享的過程,我能感受到所有人的目光都匯聚在我身上。在後面的微信聊天中,大家都說,很有啟發,我也和群裡的好幾位新夥伴達成了合作意向。

諸位朋友,準備一個十五分鐘的公眾演講,你要花多長時間?

之前有朋友說過,從構思到反覆練習,至少要一個月時間,而且還覺得準備的不夠好。

也有朋友說,我沒時間準備,都是秘書幫我準備,到時照稿子念。

還有朋友說,都是東拼西湊的,可費勁了。對自己的稿子一點都沒有底氣,非常不滿意。

是的,對大多數朋友來說,這真是一件痛苦的事情。

有沒有什麼靈丹妙藥,讓這個過程不那麼痛嗎?

有!那就是建立起自己的故事銀行,只需三步:

找到故事源泉

結構故事

“故事”故事

一壺茶的功夫,完成10分鐘演講稿

跟冀鑫老師學講故事,建立故事銀行,講好人生故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