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油”一詞頗有來歷,請看這個歷史典故

據史書記載,在道光年間的安龍城,有一舉人張鍈,為官三十餘載,他一生最為重視教育事業,在任期間,每到午夜交更時分,他都會派兩個差役挑著桐油簍巡城。,前面的一個提著燈籠,後面的一個挑著桐油簍,沿著大街小巷遊走,只要見到哪戶人家亮著燈光,並有讀書聲,兩人便會停下來,高唱一聲:“府臺大人給相公添油囉!”等讀書人開門後,後面的一個差役便放下油簍,取出油筒,再從油簍中舀出清亮的桐油,倒進這個讀書人的燈盞裡,並補上一句:“府臺大人祝相公讀書用功,獲取功名。”隨即又向另一戶亮著燈光、有讀書聲的人家走去。

就這樣,每晚給安龍城裡的讀書人添燈油,張鍈前後堅持了13年,不管天晴下雨,夜夜如此。在張鍈的不懈努力下,學風興盛,培養出一批人才。10餘年間,考取舉人20餘名、貢生8名、進士2名。這就是“加油”的由來。

“加油”一詞頗有來歷,請看這個歷史典故

“加油”的發展:

1、簡小彬的短篇小說《悠悠水碾房》,其中就說“加油”一詞可能出自榨油作坊。“加油”一詞本是勞動號子——是中國人在榨油時喊的勞動號子。傳統的榨油工藝是先把花生、芝麻或油茶籽等原料經烘烤、碾、蒸後做成餅,把多個餅豎起來橫排碼放到木製的榨槽內,再一根根地往槽的右側(或兩頭)加木楔。

但是加楔是個力氣活,一般要幾個人抓住繩子、錘把或抱住錘身,有點兒象撞鐘一樣,用懸吊的石錘或木錘向前撞擊木楔。於是大家或掌錘的在這時就會喊號子,如“一二三,加油”、“加油,咳哚哚”之類。

“加”既是指加木楔,也是指同時出油的增加;“加油”應該是“增加出油”的意思,而不是其它所有解釋中“添加用油”的意思。撞油號子因時而遷因地而異,再加上“添加用油”在理解字面意思時的先入為主,所以“加油”一詞一離開榨油坊,其原意就讓人忘掉。

2、後來“加油”被運用於文學作品中,用來比喻進一步努力。杜鵬程《保衛延安》第三章:“楊主任把本本上記的話看了看,說:‘……同志們,加油幹哪!’”。

3、“加油”一詞出於由張學良資助的東北大學中傳出來的。當時中國沒有很好的一個詞來助威!後來,加油這個詞語也引申為鼓勵後來者居上的含義,特別在比賽和競賽場上,作為鼓勵選手的吶喊助威用語。

如北京奧運會上,中國觀眾朋友們都為兩邊運動員加油助威,並不在乎誰是勝利者,而喊出的“加油”二字在外國朋友面面前不知道怎麼翻譯。中國語言大學教授對此進行解釋,加油一詞出自中國,用英語或任何語言解釋都沒有中文所表達的意思,因此加油的最好解釋為:“jiayou”!

擴展資料:

加油的典故:

明朝宰相劉伯溫在成就大業之前曾非常想與前朝智者諸葛亮一比高下,可惜諸葛孔明逝去多年,讓劉伯溫無從比起。一日,劉伯溫手下兵丁來報,說掘得一墓,疑似諸葛亮的。劉伯溫大驚大喜,立即前往。到墓室裡一看,果然頗為大氣。上刻有北斗七星,下刻有九曲黃河,中間是一具石棺,飾以精美圖紋。

石棺旁有幾隻大桶,以階梯形排列。每隻桶下有一小孔,正對著下方桶的口沿。最下方一隻桶的側面是一盞油燈,燈還燃著。劉伯溫仔細分析,方知那一隻只桶裡都是裝油的,由上向下滴,直至最後的油燈。這數個大桶裡的油就供這油燈燃了幾百年,可真謂“長明燈”。

劉伯溫滿懷敬意走近那盞燈,卻發現所有桶裡的油已枯竭,油燈裡的油也只剩少許,燈火在微風中幾欲熄滅。劉伯溫不禁大笑:“諸葛亮呀諸葛亮,想你一世英明,死後的長明燈也燃了幾百年,但最終還是會在我劉伯溫的眼前熄滅!你再怎麼偉大也成為過去了,我劉伯溫才是當世英才!”

這時,微風吹動了那盞燈下的一張紙條,劉伯溫好奇,上面拿起一看,上書八個大字——老劉老劉,趕快加油!劉伯溫大驚,想諸葛亮居然能預測到幾百年之後的人和事,果真神人。於是也不敢再多加拂擾,速命人抬來燈油將數只大桶皆以加滿,大拜之後,再叫人重新封閉墓室,方才離去!

劉伯溫加油之後,更加註重自身修為,終成一代相臣!後來,加油這個詞語也引申為鼓勵後來者居上的含義,特別在比賽和競賽場上,作為鼓勵選手的吶喊助威用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