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的本质,是商家与消费者的彼此成就


受疫情影响,终于可以好好呆在家里看看书,可看的书越多,越喜欢陷在自己的思维世界里,跟自己争论,跟作者较劲,又是挑刺又是找茬,一时间乐此不疲。其中比较有印象的作品,除了《天幕红尘》、《乌合之众》之外,就是号称“美国当代最伟大最成功的企业家”所著的《商业的本质》。

被称为“全球第一CEO”的杰克·韦尔逊以其丰富的管理经验和实战经验为理论基础,编撰了《商业的本质》一书,从团队、人才、管理模式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的阐述,本书的畅销一方面源于韦尔逊本人在商业世界的个人影响力,另一方面是它对一个企业从管理到策划再到危机处理等各个环节都作了深度解析,被很多人奉为金科玉律。

商业的本质,是商家与消费者的彼此成就


其实看完之后,我个人是迷茫的,因为它把商业的本质归结为团队、人才、领导力,显得本书过于侧重于企业,而忽略了市场与消费者的反应,略显片面。个人看来,商业行为的目的是为了创造利益,而商业的目标——消费者才是决定商业行为是否合理的关键参考。这让想我起了一句名言:合理利润的获得,不仅是商人经营的目的,也是社会繁荣的基石。

商业的目标始终是用户

假设我一个人在家潜心研究一款麻辣火锅底料,有艳泽满盈的色感,有勾人心脾的香味,有唇齿留香的口感,从各方面都能称得上完美,但我的销售目标是马尼拉的小伙伴……结果可想而知。

脱离了目标用户的产品研发就是闭门造车,想要获得用户的喜爱,就要去了解他们的好恶。大部分人喜欢的东西,才是大众化的,针对大众的产品才是风险系数最低的。在大众的高需求度之上,在竞品的优点上,不断突出自身的特点与优势,就是抢占市场的标准打法。如果你追求小众,就更需要搞清楚你的目标用户与大众用户的差异化及价值取向。对你的用户研究越深入,就越能掌握他们的消费心理,投其所好。

掌握用户的消费心理。这句说起来很轻松,实施起来却很难。《企业生存之道》中有一句话:对于大众化商品,尽量让你的产品质量比对手更优秀,售价却要低于对手三成。这是高质低价的打法,是一个产品初期快速占领市场的法宝。但从用户角度出发,也并不一定能让人人接受,人们更习惯于相信“一分价钱一分货”的传统观念,你的价格低了三成,质量肯定没有别家好。这时,你就应该考虑如何避免用户心理产生偏差,是应该先让用户体验产品的质量,还是先公布售价?


商业的本质,是商家与消费者的彼此成就


商业的唯一追求是创造价值

从传统商业到现在的多元化商业环境,不论平台、载体、模式如何创新,商业的的目标永远是市场。提升企业的管理、创新、凝聚力,的确可以让企业具备更强的竞争力,但如果不以市场、不以消费者的喜好为目标,恐怕也走不了多远。一个产品或一项服务能否创造合理的利益,在于消费者是否认可,接受的消费者越多,创造的利益就越大。

消费者对产品与服务的认可,无一例外地,都是源自对产品、服务本身所创造的价值,及其与定价之间的比率是否成正向关系。

如果消费者花了十块钱,却享受到了二十元的价值,这一部分超过心理预期的的部分,就是你的生存空间。这个空间越大,你的发展前景就越大。

如果消费者花了二十块钱,却只享受到了十块钱的价值,必定会对商品、商家、品牌等产生厌弃心理,甚至还会往极端方向发展。当然,这样事情也并不是没有,消费者不但没会骂娘,甚至会心甘情愿地“上当”,这就是“奢侈品”!

如果一个企业能将自己的产品做成奢侈品,那无疑是巨大的成功。因为你的品牌中有历史的积淀,你的产品有口碑的推动,你旗下产品的市场地位是其它商家无法企及的,你的市场号召力是消费品无法拒绝的……

只有当你可以控制市场,创建自己的游戏规则,你才可以脱离市场、违反规则,否则这些都是痴人说梦。

商业的本质,是商家与消费者的彼此成就


商业的本质是互利共赢

商品有了足够价值,消费者支付相应的资金,这才是令人愉快的交易,才能最终达到共赢的局面。

现代商业行为更注重营销、包装、文案和炒作等方式提升商品知名度,这本来无可厚非,可当这一切以牺牲产品、服务本身价值为代价的形式发生时,商业的互利本质就会破坏。商家与用户之间有一道无形的天秤,任何单方面打破平衡的行为都是需要背负巨大风险的。

商家制定价格,也就意味着掌握了主动权,只要消费者买单,商家就胜利了——这是许多商家的思维误区。商业是一份事业,是一项长期持续的运动,在销售商品的同时,商家在打造自己的品牌、口碑和整体形象,一旦忽视了消费者对某些环节和阶段的感受,灾难便随时发生。

吐槽,大家都不会陌生,但很少人会注意到,吐槽这个行动是极具传染性和煽动性的,只要有一两名消费点燃战火,后面就会有不计其数的人加入进来,形成一种强力的舆论态势,足以席卷一切。如果大家感觉陌生,请自行脑补一下某些明星的应援与黑粉的恶战。这促使了许多企业成立旗下的公关团队,为的就是在这些舆论产生的初期,及时调停。但事实上,这样的调停只是杯水车薪。

现代社会,消费者如果从交易行为得不到对待的价值反馈,他们的反制方式有很多。而商家是以一敌众,一旦开战,结果如何连想都不用想。所以,商业行为从一开始就要设置清晰:为消费提供等价、或超值的产品和服务。这样,才能避免不必要的矛盾。

商业的本质,是商家与消费者的彼此成就


综上,商家与用户既是矛盾的,也是统一的。抓住用户的消费心理,满足他们的价值需求,就可以将他们拉拢成为自己的忠实粉丝;自视过高,以用户为韭菜的商家虽然可以获得短期利益,但从长远看,他们的发展空间并不大。这不是谁的预言,而是市场法则。

希望更多的商家醒悟,希望更多的消费者理智,在市场中,商家和消费者缺一不可,市场的健康发展取决于二者的彼此成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