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業的本質,是商家與消費者的彼此成就


受疫情影響,終於可以好好呆在家裡看看書,可看的書越多,越喜歡陷在自己的思維世界裡,跟自己爭論,跟作者較勁,又是挑刺又是找茬,一時間樂此不疲。其中比較有印象的作品,除了《天幕紅塵》、《烏合之眾》之外,就是號稱“美國當代最偉大最成功的企業家”所著的《商業的本質》。

被稱為“全球第一CEO”的傑克·韋爾遜以其豐富的管理經驗和實戰經驗為理論基礎,編撰了《商業的本質》一書,從團隊、人才、管理模式等方面進行了全面的闡述,本書的暢銷一方面源於韋爾遜本人在商業世界的個人影響力,另一方面是它對一個企業從管理到策劃再到危機處理等各個環節都作了深度解析,被很多人奉為金科玉律。

商業的本質,是商家與消費者的彼此成就


其實看完之後,我個人是迷茫的,因為它把商業的本質歸結為團隊、人才、領導力,顯得本書過於側重於企業,而忽略了市場與消費者的反應,略顯片面。個人看來,商業行為的目的是為了創造利益,而商業的目標——消費者才是決定商業行為是否合理的關鍵參考。這讓想我起了一句名言:合理利潤的獲得,不僅是商人經營的目的,也是社會繁榮的基石。

商業的目標始終是用戶

假設我一個人在家潛心研究一款麻辣火鍋底料,有豔澤滿盈的色感,有勾人心脾的香味,有唇齒留香的口感,從各方面都能稱得上完美,但我的銷售目標是馬尼拉的小夥伴……結果可想而知。

脫離了目標用戶的產品研發就是閉門造車,想要獲得用戶的喜愛,就要去了解他們的好惡。大部分人喜歡的東西,才是大眾化的,針對大眾的產品才是風險係數最低的。在大眾的高需求度之上,在競品的優點上,不斷突出自身的特點與優勢,就是搶佔市場的標準打法。如果你追求小眾,就更需要搞清楚你的目標用戶與大眾用戶的差異化及價值取向。對你的用戶研究越深入,就越能掌握他們的消費心理,投其所好。

掌握用戶的消費心理。這句說起來很輕鬆,實施起來卻很難。《企業生存之道》中有一句話:對於大眾化商品,儘量讓你的產品質量比對手更優秀,售價卻要低於對手三成。這是高質低價的打法,是一個產品初期快速佔領市場的法寶。但從用戶角度出發,也並不一定能讓人人接受,人們更習慣於相信“一分價錢一分貨”的傳統觀念,你的價格低了三成,質量肯定沒有別家好。這時,你就應該考慮如何避免用戶心理產生偏差,是應該先讓用戶體驗產品的質量,還是先公佈售價?


商業的本質,是商家與消費者的彼此成就


商業的唯一追求是創造價值

從傳統商業到現在的多元化商業環境,不論平臺、載體、模式如何創新,商業的的目標永遠是市場。提升企業的管理、創新、凝聚力,的確可以讓企業具備更強的競爭力,但如果不以市場、不以消費者的喜好為目標,恐怕也走不了多遠。一個產品或一項服務能否創造合理的利益,在於消費者是否認可,接受的消費者越多,創造的利益就越大。

消費者對產品與服務的認可,無一例外地,都是源自對產品、服務本身所創造的價值,及其與定價之間的比率是否成正向關係。

如果消費者花了十塊錢,卻享受到了二十元的價值,這一部分超過心理預期的的部分,就是你的生存空間。這個空間越大,你的發展前景就越大。

如果消費者花了二十塊錢,卻只享受到了十塊錢的價值,必定會對商品、商家、品牌等產生厭棄心理,甚至還會往極端方向發展。當然,這樣事情也並不是沒有,消費者不但沒會罵娘,甚至會心甘情願地“上當”,這就是“奢侈品”!

如果一個企業能將自己的產品做成奢侈品,那無疑是巨大的成功。因為你的品牌中有歷史的積澱,你的產品有口碑的推動,你旗下產品的市場地位是其它商家無法企及的,你的市場號召力是消費品無法拒絕的……

只有當你可以控制市場,創建自己的遊戲規則,你才可以脫離市場、違反規則,否則這些都是痴人說夢。

商業的本質,是商家與消費者的彼此成就


商業的本質是互利共贏

商品有了足夠價值,消費者支付相應的資金,這才是令人愉快的交易,才能最終達到共贏的局面。

現代商業行為更注重營銷、包裝、文案和炒作等方式提升商品知名度,這本來無可厚非,可當這一切以犧牲產品、服務本身價值為代價的形式發生時,商業的互利本質就會破壞。商家與用戶之間有一道無形的天秤,任何單方面打破平衡的行為都是需要揹負巨大風險的。

商家制定價格,也就意味著掌握了主動權,只要消費者買單,商家就勝利了——這是許多商家的思維誤區。商業是一份事業,是一項長期持續的運動,在銷售商品的同時,商家在打造自己的品牌、口碑和整體形象,一旦忽視了消費者對某些環節和階段的感受,災難便隨時發生。

吐槽,大家都不會陌生,但很少人會注意到,吐槽這個行動是極具傳染性和煽動性的,只要有一兩名消費點燃戰火,後面就會有不計其數的人加入進來,形成一種強力的輿論態勢,足以席捲一切。如果大家感覺陌生,請自行腦補一下某些明星的應援與黑粉的惡戰。這促使了許多企業成立旗下的公關團隊,為的就是在這些輿論產生的初期,及時調停。但事實上,這樣的調停只是杯水車薪。

現代社會,消費者如果從交易行為得不到對待的價值反饋,他們的反制方式有很多。而商家是以一敵眾,一旦開戰,結果如何連想都不用想。所以,商業行為從一開始就要設置清晰:為消費提供等價、或超值的產品和服務。這樣,才能避免不必要的矛盾。

商業的本質,是商家與消費者的彼此成就


綜上,商家與用戶既是矛盾的,也是統一的。抓住用戶的消費心理,滿足他們的價值需求,就可以將他們拉攏成為自己的忠實粉絲;自視過高,以用戶為韭菜的商家雖然可以獲得短期利益,但從長遠看,他們的發展空間並不大。這不是誰的預言,而是市場法則。

希望更多的商家醒悟,希望更多的消費者理智,在市場中,商家和消費者缺一不可,市場的健康發展取決於二者的彼此成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