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哲宗要是长寿,会不会联辽抗金,让辽金两败俱伤,坐收渔利?

向左M向右


女真的崛起,恰逢辽宋的衰落。面对局势的变化,宋徽宗做出了错误的选择,进行联金攻辽。结果宋军北上被辽的残军打的狼狈而逃,幽云十六州没有夺回,反而在辽的反击下损兵折将。

联金灭辽被视为了徽宗最失败的战略决策。

在西线战场上宋军捷报频传灭亡西夏仿佛指日可待,好大喜功的宋徽宗此时志得意满想着一举收复燕云十六州建立不世之功。战争已经打响但是宋军并没有取得什么战果,于是同金人结成海上之盟共同对付辽国。

那么,假设一下,假如北宋进行联辽抗金能不能不再陷入这个历史局面呢?

首先先分析三方的战斗力,看一下军事角度方面“联辽抗金”能否可行,很明显金军最为强大,但很明显辽军也并非完全被动,在战斗方面还是可以抵抗金军的战斗力的。而宋军之所以北伐失败,首要原因还是北上进入了一个宋军不善于作战的战场。

女真从数万人破袭了辽的联军,而颠覆了辽的统治,从此开始步步紧逼,在历史上当金军占据了辽的西京后宋军开始北上,结果刚刚北上就被辽军阻击,而之后再无作为,军事上的弱点被大大暴露,结果辽1125年灭亡,第二年金军就开始对宋用兵。

从战场的实际角度来看,宋军北上援助辽,会使得辽的被动战局发生改变,但实际上不会根本影响女真锐不可当的进攻,因为北上深入对宋军不利,但宋军十万以上的兵员调动,是可以对北方的局面产生干扰的,而在实际历史当中宋军北上攻击辽军,事实上根本没能进行深入,所以对战局的影响是很小的。

其实,宋王朝如果要与辽王朝合作,军事上只是一个方面,其实最有力的援助是对辽军进行经济增援,从而使得辽能够将全战线压制住金的攻击势头。而金辽之战持续将近十余年,关键性的一点,就是女真逐步实现了战略逆袭,而辽对各个民族的控制力不断下降,最终导致辽军在各个战线全面崩盘。在这个情况下,辽王朝中央的力量被逐步削弱是关键因素。如果当时北宋提供经济援助的话,可以使得辽重新支撑北方局面。

援辽战略的潜在意义在于,北宋王朝可以借此机会将战略影响力伸到北方,从而利用辽金战争在北方寻找战略基点,甚至在幽州地区布置倾向于宋的势力,从而使得北国局势发生重大变化,那样不管北方的战争会如何发展,在战争结束后宋可以在北方找到一个比较稳定的战略基点,甚至是直接将军队开入幽云十六州。

关于北宋的历史选择,还一直有这样的一种观点,认为北宋之所以不能与辽联盟,主要的原因是在于辽宋两国的世仇关系,但是实际上在宋徽宗时期之前,辽宋已经起码保持了四十年没有大规模军事行动了,而且在互相贸易的前提下,辽国吸收汉文化的程度非常高,在这个基本点上其实辽宋是可以实行合作的,因为二者之间存在一定的合作基础。

不过历史终究还是无法假设的,最终女真的崛起导致了辽与宋相继灭亡,之后南宋王朝建立,中国的历史局面又发展成了南北彼此对峙的局面。


善意的抚摸


或许会或许不会。逝者已逝,谁也不知道会或不会。宋哲宗赵煦作为宋朝第七位皇帝,宋神宗赵顼第六子,元丰八年(1085年),被立为太子,同年即位,年仅九岁,由祖母太皇太后高氏(高滔滔)垂帘听政。高氏起用司马光等,恢复旧法,史称“元祐更化”。

元祐八年(1093年),高氏去世,赵煦开始亲政。赵煦亲政后,下令绍述并实施元丰新法,罢旧党宰相范纯仁、吕大防等,起用章惇、曾布等新党。在军事上重启河湟之役,收取青唐地区,并发动两次平夏城之战,使西夏臣服。

元符三年(1100年),赵煦病逝,年仅二十三岁,在位十五年,庙号哲宗。

后世对宋哲宗的评价分歧很大,有的人认为宋哲宗在很短的时间里表现出一个大帝式的气派,如果在位更长久些或许能改变北宋的国运,至少是避免赵佶的上台。有的人又认为他在位期间放任党争的加剧以至于间接性地葬送了北宋。我个人做一下无责任的评价,其实按照北宋的基因来讲,第一是得国不正,第二是在当时的时局来讲必须抑制武风才能真正终结割据乱世,这两点都导致建国者(太祖太宗两朝)需要让利文人建立文风,因此才有重文抑武的国策。而重文抑武又致使文官集团膨胀,膨胀的结果势必就是党争,党争又导致决策效率低下。一个国家运行了一定时间后,必然产生各种问题及矛盾,通常来讲是需要一次中兴来解决问题,中兴需要高效的行政,如果不解决党争带来的决策效率低下的问题,中兴无从谈起,所以我们看到宋仁宗在庆历新政的浅行辄止。到了宋神宗时期,神宗是有决心要做中兴之主的,于是我们看到轰轰烈烈的熙宁变法,但是实际上这个只是前奏,我认为元丰改制才是戏肉,因为这时宋神宗才拿出了真正的解决方案--集皇权。通过更强大的皇权及皇帝本人的意志去带动整个国家机器高速运转。宋神宗支持变法派压倒反对派,让一党掌实权就是要提高行政决策效率(参考我朝),而后哲宗延用此法,在我看来实在无可厚非,只可惜他俩都命短,造成这一政策无法长时间贯彻执行,才会有两派之间的互相反复倾轧,此宋之殇…谁也怪不了。而且集权本身就是双刃剑,要看谁握权柄,偏是神宗哲宗短寿在前,徽宗高宗长命在后…要说,这就是宋朝的命吧...

就宋哲宗来讲,一生其实就是两件事,内政上继续推动变法,军事上把西夏打服。对于一个帝王来说,他做得很出色,尤其是用时很短地完成了这两件事。他来过,他活过而且活得很出色,这就够了,余下的故事让历史去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