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產業角度分析,種蘋果為什麼越來越難了?

近年來,中國蘋果種植發展雖然迅猛,但是也是在苦苦支撐,連年叫苦。有人歸罪於供求失調,有人宣揚品種單一陳舊阻礙行業發展。前者像是果農口中的長嘆,後者越聽越像是品種推薦的藉口。

中國蘋果產業發展至今,已經處在一個瓶頸。

而且,這個瓶頸並不是單方面造成的,而是多方面造成的,大致上可以從兩方面上講,一方面是從產業發展上,另一方面是從蘋果種植上講。


從產業角度分析,種蘋果為什麼越來越難了?


急於求成,基建不穩

首先從產業發展上講,現如今供大於求的混亂關係讓最底層產業鏈的種植者面臨巨大壓力,產業鏈羽翼未豐,果品銷售渠道以及深加工鏈條不完善,而上游政府扶貧大力發展蘋果產業,這口氣一時半會緩不過來。

特別是近年來種植面積遞增的西北地區,種植面積持續上升,以前沒有利用起來的山頭,也都加入蘋果種植大軍,幾年下來從管理新手也開始逐漸走上正軌,豐產之年不是難事,但是相對應的蘋果銷售渠道的建設拖了後腿。

政策扶持下,陝西逐漸成為中國蘋果種植面積第一大省,後續的蘋果銷售、蘋果後市場加工,還在起步中。久而久之,供求關係失衡是從蘋果第一步銷售環節出現,而不是放在超市裡沒人買,而是放在地裡無人收。


從產業角度分析,種蘋果為什麼越來越難了?


果農籠統的講“供求失衡”,大多數是說國民消費蘋果的總數遠少於蘋果總產量。

但是這樣很片面,蘋果從樹上到客商再到超市,最後到消費者手裡,這其中影響供求關係的環節太多了,一旦出現囤積炒價等因素,就複雜起來,這是不可控。

那麼筆者對於“急於求成,基建不穩”的解讀是來自西北與膠東半島蘋果種植的對比,相比之下膠東半島地區的蘋果銷售要成熟一些。

從果園到客商的收購方式上,膠東半島略勝。經過多年來的摸索累積,渠道要寬一些。即便是寬一些,也並不樂觀,傳統的銷售方式確實很難帶動隨著種植水準日漸增高的豐產增量。

也許有人說,電商出現了。

電商的出現是從渠道環節上有希望破除這種多環節的銷售鏈,同時電商也是給幾個高原蘋果創出了一定的口碑。但是電商對於果源的要求比較高,再就是儲存問題也是很麻煩,相對更大量的蘋果滯銷問題,還是力不從心。

重外輕內,迎合誤區

除去蘋果種植產業的痛點,再就是我們對於蘋果種植質量上還是有誤區。

中國蘋果果品重外而輕內,重視外觀不重視品質,造成了銷售誤區,因此這是一個岔路,大眾所真正需求的一定是以蘋果作為水果本身的價值,而不是因為外觀的附加值。長期以來,蘋果種植者一味迎合蘋果收購喜好,在種植手段上也是以經濟價值為驅動,仍然以保證經濟收入為目的的管理,久而久之,對於蘋果本身所具備的水果屬性變了“味道”,如果問“好吃的蘋果和好看的蘋果哪個更重要”,對於果農來說,好看的蘋果有銷路,而且有口碑。好吃的蘋果銷路窄且沒有“口碑”。


從產業角度分析,種蘋果為什麼越來越難了?


為了蘋果有一個好賣相,使用強行拉長果型的藥物、提高蘋果甜度的藥物都是案例。甚至寧願花費人力物力給蘋果套袋,對於果農而言,套袋是很辛苦的,不套袋也許是痛苦的。就像對於“糖心”蘋果的爭議,高原地區以“冰糖心”為賣點,引起平原地區的口誅筆伐,“哎呀,那是一種生理病啊,不是賣點啊,你們別忽悠”。有句話說得好,冰糖心對於蘋果是一種病,但是對於消費者也是一種美食。

正是因為生存難,所以更注重收益,以收益驅動種植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消費者所追求的本質,是蘋果的本身,我們應該談及的是蘋果的營養質。

今年8月10日起,俄羅斯將暫停從中國進口梨果類及核果類作物,涉及的水果包括蘋果、梨、木瓜、桃子、李子、油桃、杏等。據稱,由於此前,俄方相關部門於中國進口產品中監測出檢疫性有害生物,故而做出決定。當然提到這個新聞筆者只是想提醒一下,就是在當前蘋果種植的目的性上,我們仍然停留在經濟價值,而真正水果營養有機質等蘋果的本質成了次要點,那麼這對於種植而言,是一個岔路。


從產業角度分析,種蘋果為什麼越來越難了?


因為這個岔路,中國蘋果種植在品質上的路還需要繼續探索,這相對國外蘋果,仍有差距。現如今,有機蘋果的聲音雖然大了起來,相對種植大軍而言也是微乎其微。

這也算是目前中國蘋果種植的一個痛點。

最後:

說是瓶頸,無非是產業發展所走的一定的節點,沒有健康的繼續下去,相繼出現了一些問題,有的是被市場左右,有的是受理念左右。

但是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物質生活變得更精細,追求更高質量的水果,蘋果作為果王、健康之果,它在中國要走的路,應該還很長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