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農村年輕人都出來上班了,未來農村農業怎麼發展?

四川張五


這幾年國家對於農村的扶持力度和補貼力度都在增強。目前的農村和農業也是發生了巨大的變化,農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農村的基礎設施建設也是增強了!而且最近阿里巴巴,京東和騰訊也都在農業領域開始發力了,他們利用最新的AI人工智能技術,應用在傳統農業的種植和養殖中,也是促進了農業的產業升級和技術創新。如今也是有越來越多的人高呼:“未來的農業發展前景廣闊,大有可為!”。

最近也有專家預測,按照目前農業和農村的發展趨勢,未來的農業和農村將發生10個重大變化!農業將得到更大的發展空間,農村也將發生鉅變,而農民也會因此獲得更多的福利!

專家給出的10個重大變化如下:

1、徵地賠款更高

因為目前農村的徵地賠償還是不高,側面也會增加一些社會不穩定因素,滋生一些社會的不良現象。而近期國家也是明確了將要提升農村土地徵收的標準,以此提高農民的合理收入,並且該項措施已在全國多個縣市區進行了試點,預計在2020年之前也將在全國推行!

2、辦理宅基地證,作為個人的固定資產

相信最近很多農村都在辦理了,那就是宅基地證,辦理之後,農民的宅基地就是自己的固定資產,類似城裡的房產證,可以經過金融機構估值,向銀行抵押貸款。貸款額度一般在幾萬元到幾十萬元之間。這項政策也是在很多農村得到了大力的推廣,小編老家也是剛辦理完畢,估計也是在2020年左右全國普及完畢!

3、土地復墾政府獎勵

土地復墾獎勵費以前就在很多地區存在,而且目前這項政策也都在普及和推廣階段,該政策也是鼓勵農民把農村廢棄的廠房用地、宅基地等復墾為耕地,提高農業的耕地的比重和種植率,並且近兩年來會在全國得到普及!

4、村民變成股東

這個詞可能很多人都不太清楚。國家用的詞是“農村集體資產確權到戶和股份合作制改革”,就是把農村改成一個公司,全體村民都變成股東,村裡的收益按照股權比例進行分紅。今年已經開始大力的推廣,各地政府也是積極響應,預計也就在未來2年左右會得到全面的普及!

5、年輕人不打工回來種地了

國家鼓勵外出務工人員回鄉創業,這個大家回到農村之後都會發現,很多農村都在開一些農民工返鄉創業的培訓班嗎,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都回到了農村創業,這個趨勢在未來2年間也會進一步加強!

6、未來的農村補貼也將更高

近年來,國家對於農村的扶持和補貼力度在持續加強!中央預算內投資繼續向農業農村傾斜,確保農業農村投入只增不減。這也是國家的一項基本方針,農民拿到手裡的直接補貼和享受的醫療、民生待遇也將更進一步的提高!

7、天然氣將通往更多的農村

目前東部和中部地區的很多農村,大部分已經通了燃氣、有線電視和公路通農村。在未來這項政策也會更加深入,普及力度也將更廣!

8、進城居住依舊享受農村紅利

隨著農村城市化的推廣,國家鼓勵進城發展落戶,但不得強制取消進城落戶農民的土地承包權、宅基地使用權、集體收益分配權。因此即便你進城居住了,但是農村的一些紅利依舊可以享受!

9、村裡要空降“第一書記”

國家將會空降管理者,管理上更加符合國家大政方針,也將帶領著農村和農民一同致富!

10、村委會不能管錢了

防止農村的部分村委會存在“貪汙”的行為,目前國家在部分地區實驗農村“政經分開”,剝離村“兩委”對集體資產經營管理的職能,村委會只管農村治理,不管農村經營,讓更懂經營的人去經營農村的資產。這也避免了農村的一些“亂象”,讓農村政策的發展更透明更陽光,也促進了農村更加健康的發展!

這些政策目前大部分都在大力推廣階段,相信很快就將在全國普及了!而專家預測的到2020年大部分就將基本實現,還是有道理的!






黃山同城微圈


合村並鎮是未來農村發展的必要條件,也是大勢所趨,但是目前在實施過程中,也確實存在不少問題,我們且以這是改革中不可或缺的缺陷吧,希望未來能夠得到妥善解決。

這一週我都在老家待著,很少回家的我,忽然發現我們村和以前相比大了很多,也繁華了很多,我們家住在鎮上,最大的感受就是集市成規模化了,往來的人比以前更多了。一問我爸才知道,我們鎮已經把周邊的幾個村鎮合併過來了,集中在我們鎮中心新農村範圍內生活,規劃。目前我們鎮合併了周邊一個鎮和好幾個村子,全鎮人口達到了3-4萬人,可以說我們鎮現在是名副其實的大鎮。其實我們村在好多年前就已經開始合村並鎮了,在漳河大堤北岸生活的好幾個村子,今年紛紛在漳河南岸集中蓋房,看來說了很多年的搬村工程早就啟動了。

而且合村並鎮之後,呈現出的效果也很明顯:

1、以前人口比較少的村子,比較偏的村子,統一合併集中在一起,便於人員管控,未來也會釋放更多耕地;

2、之前各個村鎮的衛生院都是散而小的,醫療設備也比較簡單,現在全部整合到我們這個中心鎮上了,醫療設備更新到最新,醫護人員也集中到了一起,可以更完善的集中利用農村的醫療系統,對我們村的老人來說是天大的好事。

3、然後就是教育問題,合併村鎮之後,以前各個村的小學拆掉了許多,都集中在中心鎮上,老師也集中起來,學生的教育質量得到了明顯的提升。在我們鎮上最明顯的是,由於學生集中了,鎮中心以前開辦的初中學校,現在開設了高中班,教師教學水平也有所提升。

4、另外就是村鎮的基礎設施建設開始集中管理,比如天然氣,自來水,電等方面,之前都是各家拉各家的電線,有的家庭自來水還要開著車跑很遠去拉水,天然氣基本上沒人用,現在合村並鎮之後,可以集中管理,集中安裝,進一步便利了人們的生活。

5、在幾個大型的新農村片區,都建有文化娛樂廣場,為孩子和老人的娛樂生活提供了很多便利,我們鎮上的廣場隔三岔五還有人唱大戲。而且原來賣東西的都是散戶,現在統一集中在新農村的一條街上,大大方便了人們的購物生活,鎮上還開了好幾家大超市。

這幾年合村並鎮加快了速度,但問題同樣也不少:

1、集中建設的新農村的房子採取的是售賣方式,雖然比城裡便宜很多,但一套房子十幾萬還是大部分農村家庭承擔不起的,而且村裡的房子並沒有產權證,讓一些人認為還是自己的宅基地靠譜;另一方面關於村民宅基地的補償問題並沒有得到解決,大多數村民買了新


峽谷小白菜


我覺得未來發展還是會回到農村!首先國家重視農村了,以前叫農業部,現在叫農業農村部,特意把農村加了進去,可見,國家方向的轉變!

其次,從個人角度來說,農村農業創業也成為越來越多人的選擇!

舉個例子,下圖這個小夥子,大學畢業,在廣東從事醫藥銷售工作,摸爬滾打多年,已經做到大區經理的位置,後來,經過職業規劃與思考,還是放棄了職位,賣掉廣東等房子,回到江蘇老家農村裡面開始種植火龍果,現在過的生活舒適度,幸福感遠超在廣東做銷售那些年,因為他覺得做農業更有前途,在農村更有歸屬感!

這樣的人還有很多,大城市打拼的人時間長了,也就累了,乏了!返鄉回到農村創業已經成為一股浪潮,相信未來農村將會成為人人羨慕的地方,農民將會成為令人羨慕的職業!




林林爸爸


大家好!我是一名在農村創業的90後,我叫小飛。這個問題我來回答,因為目前正在親身感受。

為什麼農村的年輕人都出去啦?有幾個原因,第一:現在在農村光靠種傳統莊稼,是沒有多大的經濟收入,而且體力勞動,付出與收穫不成正比,在城裡隨便打份工幾個月工資就夠在農村辛苦幹一年的。 第二:農村的基礎條件比不上城市,沒有城市方便,長期在農村的生活比較枯燥乏味,年輕人更喜歡城市裡新鮮新奇的生活。第三,在農村的機會相對比在城市裡要少一些,在城市裡接觸的人很多。交集人很多,就多了很多發展機會。

那未來的農村農業怎麼發展呢?

第一,國家提出鄉村振興戰略,勢必下定決心要把農村農業發展好,這是一個機會。可以讓更多有智慧,有技術的人到農村發展,會在農村興起很多合作社,農業公司等,會讓一些愛家鄉的年輕人回到農村工作。 第二,我們應該利用好農村的天然資源,打造鄉村旅遊經濟,讓農村的一二產業帶動發展第三產業。 第三,這次新冠肺炎病毒發生後,讓很多人認識到健康的重要性。我們應該利用農村的生態環境,利用現在的科技技術手段,種出優質蔬菜和作物,提高農作物的經濟價值。

總體來說的農村的廣闊天地,還是有很多發展的機會的。歡迎愛農業的人來農村發展!






菇菌奮鬥71560357


隨著時間的流逝,老年人種不動地,年輕人都出去打工了,土地怎麼辦?對此我有以下幾點見解。

第一:經過村集體協商,農戶願意的情況下實施土地流轉,化零為整,實施規模化,現代化種植,這個任務可能需要80;90後來完成。

第二:在得到農戶的認可和同意後,企業接管租賃個人的土地,與農戶簽訂租賃合同,協商租金等問題。有經驗的技術員管理土地,農戶可在企業上班,地裡務工,拿相應的報酬。

第三:企業把糧食直接入庫加工成品,商品出售。減少了中間環節,對農戶對企業都是雙贏。

目前農村人口較多,土地零散,多餘人員無處安置,有能力的還不想把土地租出去,等等問題還有待解決。


搞笑D視頻


中國現在到底有多少人在從事農業生產,這個數據不好說,但是中國農業未來的發展方向,應該是比較明確的:生產的(適度)規模化和農民的專業化。

小時候,父母都在家種地,印象中,除了下雨和冬天,大部分時間都在地力忙活。過完春節開始修剪茶樹、施肥,要提前為採茶季做好準備呀;稍微晚點,開始育秧,準備種稻子,後面要種玉米、黃豆、花生、芝麻、紅薯等等,還有自家吃的各種菜,時節順序記不得了,但總是一年到頭在地裡忙活,當然也還會上山砍樹、燒炭,家裡養豬養雞,似乎總有幹不完的事兒。最後發現,一年下來,能見到有錢有收入的也就是茶葉和山上砍樹賣的錢。二十多年過去了,今天還在村裡務農的農民,大概也還每年重複著同樣的事情。

家家戶戶都在菜園裡撥弄著自家的幾分地,都能把各種蔬菜種得很好,但這一切都僅僅限於自己家裡吃,最後吃不完的餵了豬,形成不了規模,也很難見到效益(省了買菜的錢),效率也低。換一個思路,如果每年一個農戶家裡要種20種菜,有20個農戶,那麼每個農戶一年到頭都要花時間在地力種各種菜;但是如果每個農戶只生產一種菜,然後彼此之間按約定進行交換。這樣在夏天種辣椒茄子的農戶在冬天就有時間做其他,冬天種蘿蔔白菜的農戶也在夏天騰出了時間。當然可能會存在各種問題,但是每個農戶只要負責種好一種菜,不管是效率和專業技能都提升了,還有了更多的閒暇時間。這就是專業化、規模化給農民帶來的利益。

這個思路推廣到更大範圍的農業領域也是一樣適用的。農民集中在一段時間裡、較大規模從事謀一項農業生產工作,其效率和獲得的效益都會遠遠高於終日在地裡忙活、全部圍著自己的一日三餐轉。相應地,這就要求農戶在自己生產能力的範圍內,有足夠的地。如果一個農戶一天能給五畝田插秧,但是現在家裡只有兩畝田,那麼他的效率再高,也只能是種兩畝地。如果現在有五畝地,顯然一天的工作量剛剛好,滿滿當當,比原來效率提高了一倍多;如果這個農戶有十畝地,還想在一天內插秧完成,那可能需要請人幹活或者考慮購買機械;如果家裡有50畝地,剛好一臺插秧機一天能完成插秧工作,那麼農戶就會考慮購買一臺插秧機。這樣一來,效率又提高了十倍。個農戶專心種水稻,成為水稻專業種植戶,會用各種農用機械、效率極大提高,當然,最後獲得的收益也會數倍增長。水稻僅僅是一個例子,其他的種蔬菜、水果也是一樣,結合地域優勢和特色資源,圍繞具體產業,開展各種農業生產。

效率的提高源於技術的發展和農戶專業化程度的提高,而專業度建立在長期的生產實踐和學習中。顯然,一個種了十年蘋果的種植戶其專業度正常情況下肯定高於入行才兩三年的農戶;同樣,一個種植面積100畝的農戶其專業度往往也會高於面積只有幾畝的農戶,因為他會遇到更多的問題,會因為規模大而更加關注生產中可影響蘋果樹生長的因素而學習更多。所以,規模化和專業度是相互聯繫、密切共存的。

60年代和80年代是國內嬰兒出生的兩個高峰期,而如今,60年代的出生的已經開始步入60歲老年人的行列,80年代出生在農村的一批人通過高考或外出務工大部分都離開了農村,所以,如今很多農村勞動力的主力都是60後和80前中間的這一人,往後已經出現嚴重的脫節,這與目前農村的空心化是相互印證的。未來農村的空心化仍將進一步加劇,歷史發展的大趨勢不會發生變化。但農村也仍然還有希望。

近兩年關於農村的創業創新提的比較多,官方的數據顯示是積極樂觀的,越來越多在城市有工作經驗或者大學畢業文化水平比較高的年輕人去到縣、鎮、村,投入到農業發展、農村建設當中去,迅速火熱起來的休閒農業、鄉村旅遊,似乎也驗證了部分農村的蓬勃發展。

對於國內多數平原或丘陵地帶的農村,發展規模化種植、養殖、加工也許是大的方向,而還有很多農村,需要圍繞當地的特色資源發展特色產業,包括特色種養、民間工藝等一二產業以及自然文化旅遊、康養等服務業,帶動地方經濟發展。比如,很多農村在山區,但靠近大中城市,就可以開展相關的養老服務,以良好的生態環境作為最大的資源,水、空氣、土地都將極具吸引力,讓周邊城市的退休老人在農村過養老生活,尋找回歸自然的感覺。

可以想象,未來中國的農村數量將會減少,但是特色化會更加顯著,在具體產業上也將更聚焦。以生產為主的農村在規模化方面越發明顯,而以特色資源帶動服務業發展的農村將更具特色,農村更美麗、便利、宜居。而農業也將在以互聯網為主的現代技術推動下,實現質量和品牌升級,生產端和市場端連接更加緊密,農產品銷售難題也會很大程度上環節,農民能專心生產,穩步致富。


農夫山泉有點田Z


我是農村人,在這個問題上我還是很有感觸的。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原先一畝三分地老婆孩子熱坑頭的日子已經根本適應不了社會形勢。年輕人走出農村,脫離土地通過打工做生意獲得經濟來源是趨勢也是必然。在農村意味著收入低,見識低,信息閉塞。

那麼問題來了。沒有年輕人,農業和農村該怎麼走!

我認為未來農村的發展必然是一些小的、沒有特色的、交通不便利的自然村會繼續加速消失。取而代之的的是新型的合村並鎮。特別是現在60歲以上的這部分農村人喪失勞動能力後,土地的流轉將是必然。

未來交通便利、特色經營、資源豐富、規模較大的農村才是時代的主題,農業上規模化養殖種植,農戶要麼土地入股,要麼給合作社或者大公司打工。

總之農村發展的前景是很好的,但是轉型就需要砍掉一些細枝末葉。那麼在發展和改革的浪潮裡,如何最大程度的保護農民的利益,如何讓農業健康發展,這或許是最重要的。



如水之年


你好,我本人就是在外打工的農村人,近些年在家務農的年輕人越來越少了,現在在家種地的基本上都是60歲以上的老年人。以後的趨勢會是土地出租,機械化生產。不願意種地的人可以把土地出租給承包人,獲得租金,承包人在承租了大量的土地之後,會批量機械化種植,既能省去大量的人工成本,又能獲得可觀的收益。



小老冀鄉村錄


現在的確是年輕人在工廠上班,中老人在家務農,農業依然是未來農民所依仗的主產業,隨著土地確權的深入,土管的嚴格化讓土地流轉成為解決土管矛盾的一種有利方式。未來農業向著集中化方向遞進,這個過程可能相對緩慢,但大勢所趨,不會改變。

如今,發展較快的農村,已經有了現代化新農村的樣子,走在了發展的前列。合作社經營、特種養殖之中高端科技的融入,進一步提高了農業的含金量和競爭力,而掌握這種局面大勢的人,被稱作“新農人”。這些專業的人才,改變了農業的格局和前瞻性,是新農村真正的締造者。

將來通來電商平臺農民的產品能夠體現更大的升值


湘北可樂


你好,農民大白我來回答您的問題。目前,在農村做農活,真的不掙錢。所以大家出來打工賺快錢。不然孩子讀書都無法保證。外面打工,生活質量肯定不高,孩子不在身邊,或者父母不在身邊。打工的年輕人是沒有辦法。但日子要過,只能忍。誠然,有些農村出去打工的年輕人因為腦子活,勤奮,賺了大錢,或者做生意成了老闆。但畢竟那是少數,比率不高。大多數打工者還是剛剛能夠養家餬口。至於農村農業的未來怎麼發展,恐怕年輕人沒有想過。他們自己還顧不過來,還想什麼農業。那是國家思考的事情。問題是,現在國家也很迷茫。一邊要把農村人弄到城裡來,支撐城市發展,一方面有不能放棄農村,否則農村成了死氣沉沉的荒原。但我想,事情到了一定程度,國家會有推出政策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