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看《知否》:比起盛明蘭,我更羨慕她


回看《知否》:比起盛明蘭,我更羨慕她

1

盛明蘭羨慕過一個人。

她曾親口說:“咱們這個院子裡頭,人人都長了十八個個水晶玲瓏心、十九副曲折回腸。只有你,瀟灑爽快,這是上天對你的垂愛。”

回看《知否》:比起盛明蘭,我更羨慕她

這裡的“你”,指的是盛家五姑娘盛如蘭。

她是正經八百的千金小姐,由正房夫人王氏所生,身份比墨蘭和明蘭都尊貴。

講到這裡,有必要重申一下古代的嫡庶之別。

《紅樓夢》裡的探春,機敏能幹才貌雙全,卻依然被可惜“沒託生到太太的肚子裡”……

因為嫡庶之分,是封建社會的最基本理論構成。

血統與階級的雙重差異會折射到她們的整個成長過程中,影響性格形成和婚嫁配偶,甚至直接決定一個女人的幸福。

“女兒卻比不得男人,將來攀親時,有一種輕狂人,先要打聽姑娘是正出庶出,多有為庶出不要的。”

從這個角度看,如蘭真是個投胎小能手。

母親雖不得寵,但身份和地位擺在那裡。而另一方面,外祖家世代簪纓門第高貴,先輩的榮光尚存,足以照亮她的一生。

這些看不見摸不著的東西,都能轉化為實實在在的好處。

華服美飾只是最基本的,還有那些個莊子、鋪面、銀票……它們共同構成了安全感與充實感,也直接決定了如蘭的人生底色。

另一方面,母親對她的期待也遠遠低於大姐。

如蘭僅中人之姿、才藝才學亦非上乘、處理不了太龐大複雜的人際關係。總之便是資質平庸,不大可能拿來置換資源。

這看似缺陷,卻無意中打開了一扇自由的窗,使她能像一株陽光空氣都充裕的植物,成長得隨心所欲。

至少,不用像明蘭那樣壓抑本性,也不必如墨蘭般機關算盡。

反正,這一生差不到哪兒去。


2

後來,如蘭嫁給了愛情。

盛家姐妹,也只有如蘭嫁給了愛情。

大姐華蘭高嫁袁府,遵循的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所幸夫妻和睦,能夠先成親、再戀愛。

四姐墨蘭為攀高枝而絞盡腦汁,甚至不惜以身體和名節為代價。最後雖如願以償,可隱患早就埋下,只能苦果自嘗。

六妹明蘭,則嫁給了合適。

她的親事是權衡利弊後的結果,不求兩情相悅,但求相安無事。在她最初的觀念裡,婚姻不過是過日子的載體。

如蘭就不同了。

她在花園裡偶遇窮書生,談了場西廂記般動人的戀愛。

待月西廂下,迎風戶半開。拂牆花影動,疑是玉人來。

算是一見鍾情,於人海茫茫中驀地看對眼。他們互傳書信,花園幽會,把戲文裡那些才子佳人的戲都演了一遍。

有過內心戰慄的瞬間、也有你儂我儂的纏綿、還有過悲痛欲絕的(準)別離……

文炎敬曾認為自己將娶盛墨蘭,如蘭也誤以為顧廷燁求娶的盛家嫡女是自己。

面對不可逆轉的命運,兩人既不敢奮起反抗,也無法坦然處之,只能相對無言,惟有淚千行。

失去主角光環照耀的愛情,他們終究要屈服於環境與禮教的雙重束縛,根本沒辦法豁出去轟轟烈烈愛一場,只能遺憾地把彼此化作心頭白月光。

好在事態峰迴路轉,這出“西廂記”才算得了個圓滿結局。

如蘭是《知否知否》中,唯一一個追求愛情的女人。

其他女性,都或多或少地屈從於現實,對婚姻乃至人生,都不曾報有理想主義。


3

事實上,如蘭從不想嫁入高門大戶。

當初表現出來的對齊衡的熱情,也不過是存心跟墨蘭鬥氣,故意要去爭奪對方看上的東西。

後來,出嫁的姐姐回來訴苦,對深似海的侯門頗有怨言。

尤其是那拿腔拿調的婆婆令人不悅,還有各種繁雜的規矩,把人逼得喘不過氣來。

如蘭從裡頭吸取了教訓。

回看《知否》:比起盛明蘭,我更羨慕她

她對母親講了一番話,大意是說:我知道自己的秉性,肯定應付不來那樣的局面,倒不如嫁個門第略低的,你們貼補些錢,好歹有孃家的勢頭壓著,我也能過得好一點。

從這段話來看,如蘭倒是個難得的明白人。

她的自我定位清晰,暫時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卻清楚地明白,該拒絕什麼、排除什麼。

和墨蘭不同,她本就不想靠著成親來獲取財富與地位。

換言之,她具備嫁給愛情的條件。

就像如今那些出身優越成長順遂的小姑娘,她們在擇偶時,很少會把男方的經濟條件與社會地位擺在第一,而是更多地考慮兩人感情是否真摯、性情是否合拍、相處是否愉悅。

在這裡,婚姻的最主要價值是情感慰藉與精神依託,而非所謂的“第二次投胎”。

她們要找的是知心人,而不是長期飯票,更不是藉此飛黃騰達的跳板。

因為,她們並不缺那些世俗之物。

就拿如蘭來說,母親給她備足了嫁妝,出嫁得體面而風光。餘生的一大半吃穿用度,幾乎都已經安排妥當。

她可以大大方方地說:麵包我有,你給我愛情就好。

相比之下,墨蘭的悲劇幾乎是註定的。


4

如蘭這樣的女孩,其實最容易覓得良人。

第一是因為,她見過世面。

如蘭的“富養”,是錦衣玉食細細包裹出來的,也是滿滿的疼愛澆灌出來的。

王氏算不上聰明人,但並不失為好母親。對小女兒,她始終精心呵護,尊重孩子自身的選擇,眼光比林小娘長遠得多。

第二則因為,她善於去偽存真。

如蘭是個大智若愚的姑娘。

她能夠剖析自我,懂得透過現象看本質,在接觸中細細觀察文炎敬的一舉一動,最終確定他是可託付之人。

回看《知否》:比起盛明蘭,我更羨慕她

而墨蘭的眼睛,都被伯爵府的奢華迷惑,反而不曉得自己嫁的,究竟是個什麼人。

果然,文炎敬沒讓如蘭失望。

電視劇裡著墨不多,但也一清二楚地交代過:後來,文炎敬官運亨通步步高昇,如蘭贏了人生最大的一場賭!

哪怕家中婆婆難纏,文炎敬也都一一化解,在母親和妻子間來回周旋,妥善處理了老少兩個女人的矛盾。

她的幸福,一點都不比明蘭少。

說起明蘭,難免又有些心疼。

她年幼喪母,也得不到父親的重視,幸得祖母憐惜,才能在老人家膝下長大。

但這終究是不夠的。

失去父母庇佑,便再沒有任性的資本,脾氣得小心翼翼地收斂著,人前人後都要做出乖巧懂事的模樣來——如此,方能求得立足之地。

彷彿一個沒有童年的人。

那些令人稱讚的通透背後,其實正是不為人知的傷心與壓抑啊。

難怪她會對如蘭說,我好羨慕你。

如果我有個女兒,我絕不希望她活成盛明蘭。

我要她像盛如蘭一樣,活得肆意瀟灑,去愛想愛的人、去過自己喜歡的人生。

能肆無忌憚地追求想要的東西,這本身就是莫大的幸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