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古代志怪故事二則——千斤之魚還肉,挖出冤辱顯靈驗

千斤之魚還肉

故事:古代志怪故事二則——千斤之魚還肉,挖出冤辱顯靈驗

唐昭宗天覆初年,任可芝擔任戎州刺史,有打魚人趙阿奴善於釣大魚,他常在馬湖江裡垂下巨索大釣,叫做掣拔,釣到的魚都超過百斤。他曾今對人說:“希望釣到千斤之魚,達成了我男兒平生之志,就改業。”有人說:“這裡不是江東,怎麼會有這樣的魚。”趙阿奴說:“並非我貪慾,揹負使命的魚自會上鉤。”

當年秋天,他忽然捕獲一條鮥子魚,果然重達千斤,背上紋理自然顯示出文字,文字為金色,觀看的人都很感傷。趙阿奴因此放棄釣業轉而從軍。那大魚背上的字是:“三曾到楊府,五轉歸馬湖。身上千斤肉。今還趙阿奴。”

【原文】天覆初,任可芝任戎州刺史日,有魚人趙阿奴善釣大魚,常於馬湖江垂巨索大釣,號曰掣拔,中釣者皆百斤不啻。嘗謂人曰:“願釣千斤之魚,豁男子平生之志,即改業矣。”人或語曰:“此非江左,焉有此魚。”對曰:“非吾所欲,負命者上釣。”其年秋,忽獲一鮥子魚,果重千斤,背上自然有字,其文金色,觀者感傷。趙阿奴因此從軍,遂改釣業。其大魚背上字雲:“三曾到楊府,五轉歸馬湖。身上千斤肉。今還趙阿奴。”



挖出冤辱顯靈驗

梁朝彭城王劉中令建造州府,築營牆時挖掘到一物,重八十多斤,形狀如同油囊。他召來賓幕諸人問尋,有人說是地囊,有人說是飛廉,還有人說是金神七殺,唯獨劉參謀說:“這是冤辱。古老監獄之地就會有此物。昔時王充據守洛陽,修建河南府獄時,也獲得此物,而我的遠祖記載,這是被冤枉的囚人死魄入地,聚化而成,凝結不消散。鼓風扇火冶煉不化,用水浸泡不溼。刀砍不入,擊打更堅固,經千百年也不腐爛。但是在清夜中致之酒食,許諾為他們申冤,就會有黑氣沖天,不疏於豐城之劍氣。這並非吉瑞之兆,實為放逐之徵。”劉公按說法一一嘗試,都如劉參謀所說。就又深入掩埋,另尋營基。後有劉中令拔城背主投奔了前秦,由此見此怪靈驗。

【原文】梁朝彭城王劉中令制置同州日,因築營牆掘得一物,重八十餘斤,狀若油囊。召賓幕諸將問之,或曰地囊,或曰飛廉,或曰金神七殺,獨劉參謀曰:“此冤辱也。古老囹圄之地即有此焉。昔王充據守洛陽,修河南府獄,亦獲此物,而某遠祖記之,乃是冤枉囚人死魄入地,聚為此物,凝結不消。縱鼓鑄不然,浸沃不溼。刃之不入,擊之轉堅,經千百年間而不腐爛。但於清夜致之酒食,許以申冤,當有黑氣沖天,不異豐城之劍氣也。此非吉瑞之兆,實為竄逐之徵。”公一一試之,皆如其說。遂復深瘞,尋易營基。後有拔城背主奔秦之兆,亦由見怪之驗也。

後蜀《鑑戒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