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铁量为世界一半!不为人知的宋代工业革命

宋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朝代,与强汉、盛唐不同,两宋一直以发达的商品经济著称于史。

其中有两场“工业革命”就发生在宋元两代,分别是“煤炭革命”与“棉花革命”。

这两场生产力的大发展对中国后世的世界地位都产生了非常深刻的影响,使得中国作为当时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继续屹立在世界顶峰。

但是,为何两场生产力的重大变革都没有使中国进入到资本主义社会呢?各种原因,我们详细分析。

产铁量为世界一半!不为人知的宋代工业革命

1. 能源危机导致的能源革命

随着中国封建经济的发展,至唐代时中国便站上了世界的巅峰,当时中国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非常发达,加上较为稳定的政治局面,使得中国人口增长迅速。

但是文明在不断扩张,资源却是有限的。

首先暴露出来的便是“能源危机”。随着人口的增长,森林却在不断的减少,因此在中唐以后中国陷入了长时间的“柴火短缺”时期,甚至长安还实行了柴火配给制。直到宋朝迁都开封,“柴火短缺”的情况一直没有得到改善。

北宋中期,挖煤技术得到提升,大大增加了产煤量,于是煤取代柴火木炭成为中国人的主要原料。

煤相对柴火而言可以产生更高的温度,煤首先应用在生活上,后来逐步扩展到生产领域的应用。

而煤的使用更是大大的增加了中国的产铁量,使得中国产铁量爆炸式增长。

11世纪初,宋朝的生铁产量已经高达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前的2.5倍至3倍,占当时世界产铁总量的一半以上。

铁是农业时期生产工具的重要原料,产铁量的增加必定大大提升生产力。而北宋也正式在这样的背景下进入了经济的全盛。随着生产力的提升,人们的剩余劳动产品增加,生产有余才能用于交换,于是大大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到宋朝,中国的经济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比如国际大都市数量增加,城市商品经济突破坊市限制和时间限制,城郊的草市兴起,并逐步发展城新的商业市镇。

产铁量为世界一半!不为人知的宋代工业革命

最最重要的是,北宋时期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纸币的应用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一个国家或地区,只有商品经济和金融业发展到一定程度才能产生纸币。

因为纸币不仅适应了大宗经济交易的需求,它也是商业金融信用发达的体现。至南宋时,官府发行会子,以流通的铜钱为钞本,若干会子兑换若干铜钱,纸币与金属货币挂钩,与后世“美元与黄金”挂钩的金本位体制颇为相似。

而这一切的商业繁荣,都离不开最初“煤炭的应用”。这一变革,使得中国成为当时世界上生产力最高的国家(两宋同时向多个少数民族政权纳贡,造成积贫积弱,是自己作的)。

产铁量为世界一半!不为人知的宋代工业革命

2. 棉花革命

然而,你以为两宋的产业革命只有煤铁一项吗?当然不是,两宋时期,棉花的种植得到了大范围的推广,棉成为了民间纺织品最主要的原料来源。棉花种植的推广,为元代“棉花革命”奠定了基础。

元朝时,松江府人黄道婆,将黎族的纺织技术与汉族的纺织技术相结合,大大提高了棉纺技术,发明推广搅车、弹棉弓、纺车等器具。使得中国的棉纺织品产量大大提升。

要知道,棉织物是古代重要的税收来源,棉纺织业的发达,大大提高了我国的财富。

产铁量为世界一半!不为人知的宋代工业革命

3. 两次“工业革命”均没有使中国完成原始资本积累

英国第一次工业革命,进展最快的产业也是钢铁产业和棉纺织业。其中,因为棉纺织业的发展,使得英国形成了规模庞大的棉纺织业资产阶级,而这一群人恰恰是鸦片战争的主要推动者和支持者。

而中国比英国更早进入钢铁和棉织品的生产大爆炸时期,却始终未能完成资本原始积累,这是因为缺少了内在推动力量。

相比起来,中国的两次产业革命都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但相对几百年后的英国工业革命,因为缺少技术累积还是有一定差距的。

更重要的地方在于,古代中国统治者的统治政策,缺少对工商业的扶持。

古时候中国的赋税和劳役主要主要由农民和地主承担,而工商阶层因为其流动性和不稳定性,往往不是赋税劳役的主要承担者,这促使官府将农业视为本业,加以扶持,而将商业视为末业,并加以打压。

其次,由于货币商品发展不充足,中国两宋时期的赋税主要还是由实物税收为主,主要的赋税实物有粮食、布匹等,所以官府也将不直接产出粮食和布匹的商人阶级视为“奇技淫巧”。

事实也证明,货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的产生息息相关,明朝推行一条鞭法,开始以货币税收替代实物税收后,中国便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因为征收货币税更能使商品货币化,促进资产阶级的形成和发展,也更利于在商业社会对行商坐贾征税,从而转变国家的税收结构。

产铁量为世界一半!不为人知的宋代工业革命

4. 社会矛盾走向不同,导致了权力阶级没有与资产阶级联合的需求

但是导致整个统治阶层重农抑商的深层次原因,还是因为中国社会没有这个“需求”。

我们回顾一下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可以非常明显的看到二者的不同。

古时候西方的王权发展不完善,自王权诞生以来就受到封建领主的制约和教权的制约。其中13、14世纪时,西方教权发展到颠覆,对世俗王权大行打压。

但同时,脱离封建领主的自治城市却在西方蓬勃发展,这个过程诞生了市民阶层和小资产阶级。王权处于矛盾的中心,使得西方的君主快速向城市资产阶级靠拢,并结成联盟以对抗封建领主和教权。

这使得西方的城市工商资产阶级从一开始就和王权的联系非常紧密,因此在后世王权的不断加强中,对于商业的打压比较小,甚至还支持商业的发展。

但是纵观整个两宋社会,贯穿其中的主要矛盾以民族矛盾为主。

官府为了更好的对抗北方的少数民族政权,只能竭尽全力的保证农业的发展,以获得充足的兵源和粮食。

此外,中国的地主经济历来发达,形成了非常大的既得利益集团。因此,两宋社会也逃不出保守魔咒,地主阶层为了保障自己的劳动力,避免劳动力脱离土地进入工商业,也只能竭力打击商业的发展。

5. 其中还有一点,西方的资本原始积累多是通过武力扩张和殖民掠夺完成的。

但是宋代的对外战争屡遭失败,国内的生产水平虽然当时的世界水平高,但却常年通过签订合约向辽、金等输送岁币,因此两宋的政府并没有很好利用发达的生产力为自己累积财富,反而扮演了散财童子的角色。

以上原因,都造成了中国在两次“工业革命”中未能进入资本主义社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