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有个藩属国,直到1935年仍在向中国朝贡,谁知道怎么回事?

第二层皮


我是水煮汗青,我来回答。

藩属国,就是藩国和属国的合称,他们拥有自己的主权,但是在内政、外交和经济等方面又要受制于“宗主国”。

清朝时期,据《清朝通典》的记载有藩属国40多个,像朝鲜、琉球、越南、缅甸等等,当时都是清朝的藩属国。这些藩属国在经历过战争后很多都已经独立,但有一个小国从清朝乾隆时期成为藩属国后,一直向中国朝贡,直到1935年。

西部小国——坎巨提

坎巨提早期的历史已经很难查到,与中国开始建立关系是在乾隆二十六年,那时候清朝平定了大小和卓之乱,坎巨提酋长黑斯娄派他的儿子到叶尔羌(现在的新疆莎车)入贡,从此坎巨提成为了中国的藩属国。

当时清政府给坎巨提定例是三年一贡,贡品为沙金一两五钱,分15个袋子装。清政府也会给坎巨提回礼,一般是赏赐绸缎、茶叶和银子之类的。这样的关系一直持续到光绪十八年,坎巨提被英国控制,但此时的坎巨提依然按照原定惯例到叶尔羌朝贡。

坎巨提朝贡一直没有中断,哪怕是清朝末年至民国时期,在政局动荡不定的环境下,坎巨提依然到新疆朝贡。二战结束后,国际秩序面临着重新洗牌的局面,英国于1947年颁布了《蒙巴顿方案》,实行印巴分治。英国的抽身离去,令印度和巴基斯坦因为克什米尔产生了冲突,最后是巴基斯坦取得了坎巨提的控制权。

1963年中巴签订了《中巴边界协定》,双方同意以传统习惯边界线为基础,划定了中巴相接的边界线,坎巨提仍然由属巴方管理。

结束语

历史上藩属国通常是小国,他们为了不受其他国家的侵扰而选择了附属大国寻求庇护。坎巨提就是如此,最初他们与邻国克什米尔之间一直纷战不休,后来老牌大国英国又闯了进来,二战结束后又纠缠于印度和巴基斯坦之间,一直以来都是风雨不定。

如今坎巨提划入巴基斯坦,成为了我们的“巴铁”,彼此之间有了更加深厚的友谊!


水煮汗青


对,确实有这么一说,清朝灭亡20多年了仍向我国朝贡,这个藩属国叫坎巨提,面积不到2万平方公里,位于帕米尔高原,与我国新疆喀什地区接壤,毗邻克什米尔,现在属于巴基斯坦控制区。

坎巨提地方不大,但位置关键,向西是帕米尔高原,向北是新疆喀什,向南是印度,所以它是连接中亚、南亚各国的必经之道,更是克什米尔的门户,坎巨提的人基本靠经商为生,一直在克什米尔势力范围下,但坎巨提人不甘被控制,就投向了强大的大清帝国,在乾隆26年,也就是公元1761年,正式归中国,成为清王朝众多藩属国之一。

对于清王朝来说,坎巨提是个袖珍藩属国,人口少,土地贫瘠,物产低,前来依附也并没为难,据记载,坎巨提酋长每年仅需向清廷贡沙金一两五钱即可,称为“十五塔哈贡金”,贡金交给新疆的叶尔羌衙门,再行转呈,后改为喀什道台,所以每年坎巨提使者都会带贡金到喀什,道台按照例回赠缎匹、金银器物等,这完全是以少换多的极为划算的买卖,坎巨提人乐此不彼。

19世纪末,坎巨提先是被克什米尔控制,又被英国侵占,软弱的清廷交涉无果后放弃,但坎巨提仍然向清廷朝贡,以一两五钱的沙金换取丰厚的回馈,清亡后坎巨提照例派使臣赴新疆喀什进贡,以示友好,直到1934年南疆变乱才断了关系,由于暴动当时喀什公署的档案室所藏文书卷宗被焚毁,所以坎巨提进贡的具体内容无案可考,后来坎巨提曾试图恢复与中国的旧有关系,希望中国助其独立,但坎巨提已被纳入巴基斯坦,故谈判无果告终,1963年我国与巴基斯坦签订边界协定,正式承认坎巨提是巴方领土。


图文绘历史


清朝家里初期有很多藩属国,他们都会主动向清朝纳贡,谋求保护。但随着清朝的衰败,很多藩属国都脱离了清朝的管制,但是有一个藩属国直到1947年才停止向中国纳贡,这个藩属国就是坎巨提。坎巨提是在清朝乾隆盛世年间成为清朝的藩属国的,因为乾隆年间清朝非常强大,而当时坎巨提的俯首没有被统治者重视。

清朝也没有指望坎巨提这个生产能力比较低的国家,朝贡什么好东西,只让他们每年朝贡一些砂金和少量的粮食。坎巨提是位于帕米尔西南部的一个小国家,和克什米尔相邻,曾被克什米尔入侵,克什米尔入侵坎巨提时,清朝还帮助坎巨提抵御了外敌,最终坎巨提被保存了下来,在这之后坎巨提更加依赖中国。

1891年,大英帝国侵略了坎巨提,虽然当时经过新疆巡抚的交涉,坎巨提依然归属清朝,但是实际上,坎巨提已经脱离了清朝政府的控制,坎巨提被迫向英国纳贡,但同时坎巨提也向清朝纳贡,从始至终都没有抛弃过清朝。

到了民国时期,坎巨提却一直被标注在国界之外,当时的新疆再也没有对坎巨提进行管辖。1962年中巴划界,之前一直被巴基斯坦管辖的坎巨提,最终被纳入巴基斯坦版图。虽然被纳入了巴基斯坦,但坎巨提仍然向我国朝贡,到现在也只认中国的统治。

坎巨提在1947年仍向灭亡的清朝朝贡,可以坎巨提是坚持到最后的一个藩属国,即使是加入了巴基斯坦,他们依然认为中国对他们非常重要,和之清朝的其他藩属国相比,坎巨提可以说是最忠诚的一个。

但令人感动的是,就算是沦为了英国的殖民地,坎巨提仍然坚持向中国纳贡,直到1947年才结束。为什么坎巨提会坚持到1947年呢?这是因为在1947年坎巨提加入了巴基斯坦,巴基斯坦是中国的铁哥们,而且我们一直称巴基斯坦为“巴铁”。坎巨提加入了巴基斯坦,对我们来说也没有什么损失。


公元前


一、

确实有这地方。

这个属于清朝藩属国的地方叫坎巨提,它曾经是清朝唯一的白种人附属国,坎巨提内部主要以雅利安人种为主。

坎巨提东接巴勒提斯坦,西越兴都库山脉,南邻巴控克舍米尔吉尔吉特,北邻帕米尔高原和中国新疆。

坎巨提和清朝建立封贡关系是在乾隆二十四(1759)年,后在道光二十七(1847)年,坎巨提因平叛有功,被清朝纳入管辖境内,成为内藩。

这里所讲到的坎巨提所平的叛乱指:和卓后裔入侵中国南部事件。

关于坎巨提朝贡一事,在1935年确实还在继续,但并不是像以往一样向清政府朝贡了,当时朝贡的对象为民国政府。

二、

清朝灭亡之后,伴随着西方列强的殖民扩张,中国及其周边地区逐渐成为了西方列强们所窥觑的对象。

在1891年,英国在和俄国争夺帕米尔的斗争之中,抢先占领了坎巨提,在占领坎巨提之后,因坎巨提曾是清朝藩属国这一层关系,英国希望可以和中国一起对抗俄国,并继续向清政府纳贡。

但是后来清政府在甲午战争失败之后,英国便停止了和清政府抗俄的计划,毕竟当时清政府自己都已经难保了,更别说帮助那些曾经的小弟了。

到了1936年,英国和俄国在中国新疆的地位以有所不同,那时俄国确实要比英国强势,英国也是怕俄国联系中国来渗透坎巨提内部,于是英国便力促坎巨提终止向中国纳贡,并断绝和中国的关系。

三、

后在1937年,在中国抗战之时,坎巨提曾提出希望加入中国,但因种种原因并没有实现。

之后在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后,民国政府也曾提出要把坎巨提这一地方搞成中国领土,并在当时的地图之上,把坎巨提加入到了新疆的领土中,但最后此事还是不了了之了。

最后还是在1947年,坎巨提才有了属于自己的归属地。

那时候印度和巴基斯坦纷纷开始独立,坎巨提也在那时加入了巴基斯坦。

现在,凭着“中巴”的关系,也算是跟坎巨提再续前缘了。


千古君


据《清朝通典》记载,清朝在入主中原之后,继承了明朝的宗藩朝贡的体制,藩属国有四十多个。大清王朝中前期国力强盛,藩属国一直以来也风平浪静,但是到了后期,国力大不如以前,很多藩属国都渐渐脱离了,然而只有一个藩属国对清朝一直忠心耿耿,甚至后来清朝灭亡,也是一直对中国朝贡,一直到1947年,这个国家就是坎巨提王国。



坎巨提王国与中国新疆接壤,南边是印度,北部和东部是中国新疆,西部是阿富汗,地理位置非常特殊,因为一旦有国家占领了这里,对与周边的国家都是威胁,所以这里的战略位置是很重要的。坎巨提王国成为中国藩属国是在乾隆时期,当时的坎巨提王国是一个贫穷的小国家,国土很小,而且人口只有七千多人,穷到根本没有多余的钱财向大清 进贡。
乾隆时期的大清王朝实力还比较雄厚,对于这个贫穷的小国家也并不放在心上,所以只是象征性的向其索取一些东西,但是坎巨提王国却因此得到了很多的庇护,很少受到周边国家的骚扰,遭受侵袭的时候,清王朝也会帮助其击退敌人。因此,坎巨提王国在清朝的庇护下安稳了许多年。



1840年,英国向中国发动鸦片战争,清朝的天朝大国的地位受到了巨大威胁,周边的附属国也是内忧外患,要么主动要么被动与清朝断绝了宗藩关系。1891年,英军侵占坎巨提,当时新疆巡抚进行多方交涉,此处仍然属于我国附属国,但是实际上清朝此时已经自身难保,根本无暇顾及此处,坎巨提王国还是沦为了英国人的殖民地。坎巨提被迫向英国进行朝贡,但是这个小王国却不肯放弃对清朝朝贡,因此坎巨提王国在向英国朝贡的同时,一直坚持向我国朝贡。



清朝灭亡之后,由于坎巨提王国一直感念清朝的庇护之恩,所以在民国时期还是继续向中国进贡,可以看出坎巨提很想将这种友好的关系保持下去,在我国动乱时期也一直没有抛弃我国,持续进贡。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上世纪四十年代,在1947年仍然遵循清朝旧历向我国进贡,实为我国最后一个藩属国。


停止对我国进贡之后,1962年,中巴划界,坎巨提被规划到了巴基斯坦管辖,中国也承认坎巨提是巴基斯坦的领土。坎巨提与中国的情分是很重的,清朝的庇护之恩让他们一直记在心里,对中国不抛弃不放弃,是让人很感动的。


小姐姐讲史


按照《清朝通典》的记载,清朝藩属国大约有四十多个,不过,从真正意义上来讲,能够达到所谓的“遣使敕封”这种层面的,大概也就只有二十几个左右,包括朝鲜,越南,暹罗,琉球等。

当然,在西方帝国入侵,以及清朝本身的实力衰退这些情况下。等到清朝灭亡时候,基本上这些藩属国和清朝也就断了关系,改换门庭。但有一个国家一直坚持向清廷朝贡直到1935年,它就是今天的主角坎巨提土邦。

坎巨提位处中亚,东西连接阿富汗,北边可入新疆,南边就是印巴焦点克什米尔,控制印度,称得上是地处“兵家必争之地”。

坎巨提土邦于清乾隆二十六年,公元1761年成为大清帝国的藩属国,按照约定,坎巨提土邦每年需向清朝供奉砂金一两五钱,正是成为了清朝正式的藩属,两国关系一直延续了下来。

清同治七年,阿古柏侵入新疆,切断了坎巨提与清朝的联系。光绪十七年,坎巨提土邦遭到了英军的入侵。虽然世事不太平,坎巨提不过还是没有屈服,依然坚持做清朝的藩属。

等到1911年清朝灭亡以后,依旧念念不忘,坚持朝贡,一直到1935年才停止。

1947年,印巴分治,坎巨提土邦加入了巴基斯坦。


是阿维啊


导读:由于中原王朝的强大,很早就出现了万国来朝的盛世景象。所以以中原王朝为核心的宗藩体系也就很早就有了,大清王朝鼎盛时期的藩属国有23个。其中19个是经过清朝正式在册的,三个是依附西藏以及始终游离在宗藩体系门槛的兰芳。其中坎巨提机会是加入宗藩体系最晚的,但是忠诚度也最高。在大清灭亡以后的民国时代依然保持着去新疆向我国朝贡的传统,下文我们详细阐述这段历史以飨读者。


清王朝的藩属国明细如下:朝鲜、琉球、安南(越南)、南掌(今老挝)、缅甸、暹罗(今泰国)、柬埔寨、兰芳共和国(今加里曼丹岛西部)以及吕宋、苏禄(于西班牙统治菲律宾群岛后相继消失);南亚地区有廓尔喀(尼泊尔)、哲孟雄(锡金)、不丹与拉达克(归驻藏大臣管辖)等国;中亚地区有哈萨克汗国、布鲁特汗国、浩罕汗国、布哈拉汗国、爱乌罕(今阿富汗)、巴达克山与乾竺特等国。注意这个乾竺特就是本文重点讲解的坎巨提的另外一种音译。


坎巨提的关键的地理位置

坎巨提的位置非常关键:这个在峡谷中建立的国家西连帕米尔;北部联结阿富汗、中国新疆;向南是兴都库什山至印度的门户。可以说此地虽小但是相当于中亚、南亚、东亚的十字走廊。历史上坎巨提是中国忠实的藩属但是注意不是领土,即便是在清朝鼎盛时期也在国界范围外。


坎巨提入藩忠心耿耿,即便是清帝退位后的民国时期依然保持着朝贡关系

从唐朝管辖西域时,坎巨提这块位置当时叫小勃律就曾经向大唐称藩。在吐蕃入侵时,高仙芝的安西军还曾经击败吐蕃帮助小勃律复国。从唐朝失去西域控制权后,直到清朝乾隆时期历经三代帝王70年的努力才最终平定西北完成金瓯一统。清朝此时正处于康乾盛世国力巅峰时期,平定准噶尔部显示出大清王朝强悍的国力。所以在乾隆二十六年坎巨提派出使者请求庇护,申请键入大清的宗藩体系。喜欢排场的乾隆皇帝同意了申请,坎巨提也是的大清多个藩属国中唯一的白人藩属。

坎巨提国小民弱,主要是畜牧业。和传统游牧民族一样缺少耕种产出的粮食棉布等,所以通常坎巨提进贡的是一两五钱当地出产的贵重金属砂金。其实自持天朝上国的大清自然不是缺这点东西,只不过是宗藩体系的一种形式。

“谦珠特( 坎巨提) 伯克黑斯娄遣其子来贡金。”

到了清朝末年国力下降,在英法俄等殖民者的的侵略下清朝的藩属国都纷纷脱藩。英、俄殖民者已经会师中亚,坎巨提虽然被纳入英国的保护国但是依旧经过争取成为中英双属。坎巨提的中国情缘不断,在清朝退出历史舞台后依然到新疆向民国朝贡。到抗战爆发后坎巨提甚至提出内附的建议,但是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导致没有变成现实。但是总的来说依然是好邻居、好伙伴,印巴分治后坎巨提并入巴基斯坦成为巴控克什米尔的一部分。由于巴铁与中国保持了世代友好,所以坎巨提作为巴铁的一部分可以充分释放对中国的向往和热情。


我是历史总横帝,欢迎您的关注;如有瑕疵,劳烦斧正。


历史纵横帝


藩属国,是指名义上保有一定主权,实际上在内政、外交和经济等方面一定程度上从属并受制于他国的国家。最典型的藩属国形式为附庸国或半殖民地。

对于中国来说,中国从西汉开始就有藩属国,中国历代王朝多对藩属国采取怀柔政策,厚往薄来,很少干预其内政,却无偿为其提供保护。

中国与周边国家存在的宗藩关系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中国宗藩关系是通过宗主国文化、教育、外交等手段间接影响藩属国。这种宗藩关系表面上看来是一种以小事大的不平等关系,周边国家要向中国“称藩纳贡”;受中国的册封,并由中国赐予印玺。而实际上这种宗藩关系只是维系中国和周边各国友好关系的一种形式,并不具有统治和被统治的实质性内容。并且,作为宗主国的中国统治者,是以一种“王者不治夷狄,来者不拒,去者不追”的不治主义态度对待外国的、原则上并不干涉藩属国的内政。中国统治者为了显示自己作为“天朝上国”的富有与大度,总是本着“薄来厚往”的原则,对朝贡者给予大量的赏赐,其价值远远超过朝贡者所进贡的物品,所以,各藩属国总是乐于来华朝贡。有时中国统治者为了减轻自己的负担,也对各国来华朝贡的时间和规模作出种种限制和规定。虽然有些国家有时不按规定而提前来华朝贡,中国政府也都给予了热情接待。再者,各国在来华朝贡的同时,也与中国进行了贸易往来。

由此可见,中国与周边国家的这种宗藩关系和近代西方国家间那种表面上平等而实质上却是弱肉强食的国际关系有着本质的区别;和西方殖民国家的宗主国与殖民地之间的那种控制与被控制、压迫与被压迫、剥削与被剥削、掠夺与被掠夺的关系更是有着不可同日而语的天壤之别。

1947年,距离清朝结束已经35年,此时的中国也历经了一个又一个重要时期,彻底的废除了封建专制旧思想。但值得一说的是,此时却有一个国家始终延续了满清的制度对我国进行朝贡,该国就是坎巨提,如今该国已经为巴基斯坦的领土,但坎巨提却始终对我国有着不一样的感情,直到今天都只认同我国的统治。随着清政府逐日衰落,面临被西方列强瓜分的危机时,一些曾以清朝为宗主国的周边小国纷纷选择独立,晚清陷入了从未有过的危机。值得一说的是,当时的坎巨提虽然已经被英国占领,每年被逼要向英国朝贡,但在如此窘迫下的坎巨提却始终不忘清朝曾经帮过他的恩情。在向英国朝贡的时候也在向清朝朝贡,可以说坎巨提自始至终都没有抛弃我国。在他们心中,中国一直是他们的宗主国。一直到1947年,坎巨提都还在向中国进行朝贡。

之后,坎巨提虽然加入了巴基斯坦,但坎巨提始终都在强调中国对他们的重要性,并宣称只认同中国的统治。相对于其他藩属国而言,坎巨提应该是清朝最忠心的藩属国。





双脚撵高铁


我是小心,与你分享。

中国一直视自己为天朝上国,其外交策略是“宗番制”,即除自己之外的诸小国都要向自己朝贡,接受自己的册封。这些小国依靠强大的中原王朝,互相和谐,不至于争端。但等到清朝末年,请正度自己都泥菩萨过江,自身难保的时候,这些朝贡的小国都纷纷离去,唯有一个小国坎巨提还维持着与中国的宗番制关系。

坎巨提,面积约两万平方公里,从这个数据上看,确确实实是个小国,同样,他朝贡中国,只是为了自身能够维持独立,维持自己的主权,但是清朝末年,王权衰微,渐渐管不了那么多了。

1891年前,坎巨提与中国的关系是宗藩关系而非国土关系。

1891年,英国军队吞并坎巨提,清朝政府几乎是袖手旁观。

民国后期,坎巨提曾被划入中国领土,但是因为政府羸弱,无暇顾及,等到1947年巴基斯坦事实控制坎巨提,直到这个时候为止,坎巨提一直朝贡中国。1962年中巴划界,将坎巨提划入巴基斯坦。

总得来说,一个小国要维持自己的主权,就要依附与一个大国,强国,坎巨提就是这样。


心说历史


当历史的车轮碾过几千年的风尘,来到了中国最后一个朝代——清朝。伴随着朝代早期两位开明君主的大力作为下,奠定了朝代辉煌的发端——康乾盛世。

中国版图西部的少数民族在历史上无数次入侵,在叛乱——平定——归属中反复交替。康熙九年,漠西噶尔丹当上准噶尔部的头目之后,准噶尔部的势力达到了鼎盛阶段。噶尔丹野心勃勃,东征西侵,不断南下,想重振蒙古往日的辉煌,部下控弦之士达到10万人,对清政府构成了严重的威胁。康熙帝为维护清朝北疆稳定,御驾亲征。

1690年6月,康熙亲临狂风怒号、惊沙扑面的塞北,指挥大军迎战噶尔丹。八月,清军在乌兰布通与叛军交战。在清军猛烈的炮火攻击下,噶尔丹叛军死伤惨重。由于康熙身患重病,清军只好班师回京。此后在康熙三十五年(1696)和康熙三十六年(1697),康熙又两次率兵亲征,诛杀了噶尔丹,彻底平定了噶尔丹发动的叛乱。彻底震慑了西部属国。

 乾隆二十年(1755年)清军平定准噶尔后,将被囚禁的大小和卓释放,并派波罗尼都招抚天山南路各城。不久阿睦尔撒纳发动叛乱,和卓兄弟乘机控制了喀什噶尔、叶尔羌(今新疆莎车)等地。

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霍集占杀死清军副都统阿敏道,举兵自立。次年(1758年),乾隆皇帝发兵征讨大小和卓,在库车、叶尔羌、和阗等地与大小和卓交战。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大小和卓兵败西逃,经葱岭进入巴达克山(在今阿富汗东北部),被巴达克山首领素勒坦沙擒杀,叛乱遂平。

坎巨提,就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成为大清属国的。坎巨提王国主动派遣使者与清朝通好,正式成为清朝属国,并每隔数年进贡一次,这一年是公元1762年。

坎巨提一直保留着奴隶贸易的传统。坎巨提境内以山地为主,畜牧业比较发达,但这些牧场上的劳作者,许多都是来自中亚地区的贫苦人民。由于国力弱小,生产力极不发达,所以清朝大大减少了其贡品征收数额。从第一次朝贡起,坎巨提从未没间断过,贡品数量虽不多,但其对清朝忠心耿耿。从归属清朝起(1762),到停止进贡时(1947),已经守护中国边疆长达185年。英国殖民时期,坎巨提的利益受到巨大威胁,但清政府已无暇自顾,《清史稿》载“大清内寇不靖,未惶远略,无暇兼顾坎巨提”。即便如此,坎巨提依然坚持向中国朝贡,直到清朝灭亡后的35年中,都是如此。

1947年,坎巨提王国酋长向中国最后一次朝贡。这对于坎巨提王国和藩属国朝贡历史来说,都是句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