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妃:她为何被称为梅花花神,与唐玄宗杨贵妃又有怎样的情感纠葛


梅妃:她为何被称为梅花花神,与唐玄宗杨贵妃又有怎样的情感纠葛

江家有女初长成

梅妃,姓江氏,莆田人。他的父亲是江仲逊,世代为医。江仲逊三十多岁时有了这个女儿,对其宠爱有加。因其酷爱梅花,江仲逊不惜重金,寻各种梅树,种满房前屋后。

梅妃自幼聪颖。九岁可诵《周南》和《召南》。并对其父亲说,“我虽然是女子,但应该以此为志”。她父亲听后很惊奇,为她取名采萍。十四岁时善吟诗作赋,自比晋朝才女谢道韫。

妃年九岁,能诵《二南》。语父曰:“我虽女子,期以此为志。”父奇之,名曰采苹。

——【梅妃传】

梅妃十五岁时,唐玄宗宠爱的武惠妃逝世,太监高力士自湖广历两粤为玄宗选美。高力士到了福建后,听闻江家有女清丽绝世,随去探访,见其淡妆雅服,姿态明秀,笔不可描画有也。随携其入宫。

以才侍君

采萍凭借其秀色绝伦,更兼文思敏捷,通晓歌舞很快得到了明皇的宠幸,宫中四万嫔妃都不及采萍一人。因她“性喜梅,所居栏槛,悉植数株”,唐明皇遂封她为“梅妃”,有时亦戏称她为“梅精”。

梅妃:她为何被称为梅花花神,与唐玄宗杨贵妃又有怎样的情感纠葛

梅妃有两首诗最为出名,一则《咏梅》,一则《在花萼楼》。

一枝疏影素,独抗严霜冷;

早晚散幽香,香飘十里长。

——【咏梅】

庭院梅花发,金闺罢晓米庄。

自怜倾国貌,只是伴寒香。

——【在花萼楼】

梅妃:她为何被称为梅花花神,与唐玄宗杨贵妃又有怎样的情感纠葛

此外,梅妃还擅长《惊鸿舞》,因梅妃舞姿绝决,在当时广为流传。唐玄宗曾当着诸王面称赞梅妃“吹白玉笛,作《惊鸿舞》,一座光辉”。


梅妃:她为何被称为梅花花神,与唐玄宗杨贵妃又有怎样的情感纠葛

爱恨纠葛

唐明皇晚年喜新厌旧,爱上了杨玉环,不务朝政。 梅妃写诗讽刺,遭到杨贵妃的记恨,随屡次陷害梅妃。唐明皇都以沉默相对。然唐玄宗对梅妃心有愧意,命人把一斛珍珠送给梅妃。梅妃并不接受,回诗《谢赐珍珠》。

柳叶蛾眉久不描,残妆和泪湿红绡;

长门自是无梳洗,何必珍珠慰寂寥。

——【谢赐珍珠】

由爱故生忧,由爱故生怖。爱一个人怎会没有私心。十多年的专宠陪伴让她爱上了这个才华横溢,励精图治的男人。用自己的品性和贤德激励着唐玄宗。可所爱之人另有所爱,此心又该何以托付。所以纵然唐明皇赐以珍珠,又怎能抚平伤痛。《谢赐珍珠》又岂是拒绝的珍珠,那是拒绝玄宗爱上了他人。

那个各地献梅的日子一去不返,取而代之的是快马送荔枝。这一片伤心化成《楼东赋》,字字泣血。

玉鉴尘生,凤奁杳殄。 懒蝉鬓之巧梳,闲缕衣之轻练。 苦寂寞于蕙宫,但疑思乎兰殿。 信标落之梅花,隔长门而不见。 况乃花心飏恨,柳眼弄愁,暖风习习,春鸟啾啾。 楼上黄昏兮,听风吹而回首; 碧云日暮兮,对素月而凝眸。 温泉不到,忆拾翠之旧游;长门深闭,嗟青鸾之信修.。忆昔太液清波,水光荡浮,笙歌赏宴,陪从宸旒。 奏舞鸾之妙曲,乘画之仙舟。 君情缱绻,深叙绸缪。 誓山海而常在,似日月而亡休。 奈何嫉色庸庸,妒气冲冲,夺我之爱幸,斥我于幽宫。 思旧欢之莫得,想梦著乎朦胧。 度花朝与月夕,羞懒对乎春风。 欲相如之奏赋,奈世才之不工。 属愁吟之未尽,已响动乎疏钟, 空长叹而掩袂,踌躇步于楼东。

——【楼东赋】

安史之乱,唐明皇带着杨贵妃仓皇逃走,而那个爱他如痴的梅妃却死于乱兵之手,埋于梅花树下。

如此凄凉的结局,假若重来,那个不谙世事的江采萍是否还会跟着高力士去这宫墙院内?

梅妃:她为何被称为梅花花神,与唐玄宗杨贵妃又有怎样的情感纠葛


往期回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