殲20鴨翼佈局能用到"六代機"嗎?流體發動機更強調翼身融合

殲20戰機之所以能反超一眾發達國家,直接接近F22的水準,讓中國成為世界僅有的兩個能夠獨立研發五代機的國家之一,其主要依靠的就是國內對"鴨翼佈局"十幾年的潛心研發,其積累的實驗數據比全球所有的鴨翼風洞實驗加起來還要多。

殲20鴨翼佈局能用到

正是依靠了鴨翼佈局,殲20才能在超機動巡航上達到和F22相似的水平,同時還具備優秀的中低空超機動能力。但是隨著F35的擴散,全球裝備五代戰機的風潮不可阻擋,殲20所具備的代差優勢將逐漸縮小。為了應對這種情況,全球的先進戰機研發開始聚焦到"六代機"身上,那麼像殲20引以為傲的"鴨翼佈局"還能在下一代戰機上使用嗎?下面我們就結合目前六代機的已經曝光的技術特點分析一番。

殲20鴨翼佈局能用到

雖然目前六代機沒有如同五代機4S這樣的明確的技術特點,但是大大致來看,各國的六代機都體現在了增大作戰半徑和留空時間上,這意味著一架飛機就可以達到目前3-5架戰機的作戰效率,可以覆蓋3倍以上的作戰空域,長時間的進行反介入/區域拒止作戰,其實這對於國內缺乏大量加油機的情況倒是非常有利的發展方向。

殲20鴨翼佈局能用到

而要達到這種效果,需要朝兩個方面發展,一是更小阻力的氣動外形,讓超音速巡航變得更加簡單,只需要消耗極少的推力和就可以完成,這點主要依賴於新的翼身融合佈局;二是更強大的發動機,新的六代戰機航發需要在節油25%的情況下增加20%的動力,這可能需要未來的"第三代流體發動機"技術。

殲20鴨翼佈局能用到

從氣動佈局來說,更進一步的翼身融合是一個大的趨勢,從目前歐洲發佈的第六代戰機來看,整個佈局的飛機元素已經非常少了,整個機體感覺比蘇57拍的更扁,除了後部的尾翼外,已經沒有明顯機翼造型,全部使用邊條形式融合在一起。不過,現在第六代戰機還沒有統一的設計方向和作戰理念,各國的六代機設計可能都會不盡相同,這取決於本國空軍未來的需求,以及對次時代空戰理論研究和空中戰術的不同理解。

殲20鴨翼佈局能用到

但是未來鴨翼佈局可能在"六代機"上會很少見,至少不會是如同殲20這樣明顯的鴨翼佈局,而是類似於蘇57使用的翼身融合的鴨翼。不過以國內多年的鴨翼設計經驗,如果說未來鴨翼還有潛力可以發揮,相信肯定會比蘇57應用的要更好。

殲20鴨翼佈局能用到

至於新的六代航發雖然叫做"流體發動機",但是本質還是利用空氣阻力做功,那麼也就不會脫離目前渦扇發動機的設計原理太遠。不過相比於現在10:1的推重比來說,新一代發動機可能會達到20:1,而進入壓氣機的初始氣體溫度至少會達到800°以上,這就需要研製一種新的耐高溫合金材料或者是複合物材料,例如單晶滲透式冷卻葉片。

殲20鴨翼佈局能用到

不過六代機的計劃目前大部分是停留在紙面上,真正的工作還處於預研狀態,畢竟五代機的改進潛力還是非常大,而殲20的鴨翼佈局或將和殲8等機型一樣,面臨漫長的魔改過程以挖掘其潛力。不管殲20的鴨翼佈局能否使用到"六代機"身上,這一代殲20都還要繼續守衛祖國藍天很長一段時間。


分享到:


相關文章: